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要守,守的也是山东河南。守住了这两处,东虏便根本威胁不到南京。

    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上策。

    “嗯,那路爱卿便估算一下登莱镇的兵额要多少,拿出个章程再报给朕。”

    “臣遵旨”

    路振飞欣然领命。

    “姜爱卿,户部这边可有问题”

    朱慈烺又转向了姜曰广。

    “启禀陛下,复设登莱镇是好事。不过钱粮之事恐怕有些难办。老臣不知道登莱镇准备定兵额几何,不过这一年下来本色折色银子加在一起最少也得一百万两吧户部可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这个老狐狸,一上来就哭穷

    朱慈烺暗暗腹诽了一句,面上却微微一笑:“哦一百万两银子户部都拿不出来了吗”

    姜曰广等的就是朱慈烺的这句话,连忙拱手道:“启禀陛下,湖广每年军饷就会耗掉一半的岁入,再加上南直隶的十几万驻军日常开销,也就刚刚够用。陛下要是让老臣挤出来十几万两兴许还可能,但要是一下子叫臣拿出一百万两,那臣确实做不到啊。”

    姜曰广所说真真假假。

    真的是南明朝廷养军队花费确实很大。就说左良玉的那“八十万”大军,都得朝廷出钱养着。

    若是朱慈烺断了左良玉的军饷,左良玉绝对跳脚骂娘,扯旗造反都有可能。

    所以湖广这块的军饷暂时是不能断的。

    再就是南直隶诸军阀的军饷。

    高杰、黄得功自不必说。就连刘良佐、刘泽清在没有发动叛乱之前,朝廷也没有短了他们的一两银子。

    这块的消耗确实巨大。

    好在现在刘泽清、刘良佐部尽数伏诛,省下了一大笔银子。左良玉只要一死,朱慈烺便能利用金声桓、马进忠等人控制湖广。控制住湖广局势后,裁撤一部分军队是肯定的。这八十万人里水分太大,真正能打的怕是二十万都没有。

    朱慈烺可不打算养那么多的闲人,瘦身之后又能省一笔银子。

    姜曰广即便不知道朱慈烺打算对左镇动刀子,总该知道刘良佐、刘泽清叛乱已经被平定的事了吧

    把本属于刘泽清、刘良佐的军饷转给即将复建的登莱镇,怎么就不可以了

    即便差一些缺额,也不会差一百万两,最多就是几十万两银子。

    姜曰广却一口咬定没钱,这不是明摆着想让朱慈烺自掏腰包,从内帑出这笔军饷吗

    朱慈烺也不傻,不会主动认下这笔黑账。

    他决定好好跟姜曰广讲讲道理。

    “朕看未必吧刘良佐、刘泽清已经被诛杀,叛军也近乎都被斩杀。姜爱卿何不把这部分银钱拨给登莱镇”

    姜曰广似是早有准备,一吹胡子道:“陛下有所不知,水师消耗比步兵多很多。二刘逆贼虽然人数有五六万,可一年消耗的军饷也就是五六十万两,可如果同样的人换成了水师,即便不算各式船舟的维护费用,光是士兵的军饷就得翻倍。”

    这个姜曰广倒是没有扯谎。养骑兵比养步兵花的钱多,而养水师又比养骑兵花的钱多。这么算下来登莱如果兵额定在五六万人,那一年确实需要消耗上百万两。

    朱慈烺不是不明白这点,他就是不满意姜曰广只会伸手要钱的态度。

    

第一百六十章 登抚人选(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其实大明的税收政策一直是个坑。

    且不说重农税轻商税这种决策失误,便是农税抽取上也存在严重问题。

    这在崇祯朝体现的十分明显,重税基本上都摊到穷人头上了,真正的富人反而可以免税。是真真切切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种情况下活不下去的人要么选择饿死,要么选择造反。

    只要不是傻子,就会选择后者。

    朱慈烺当然明白税制要改。可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把农税的坑填上,这当然只能靠收商税。

    万历朝的矿税是个好法子,直接往各地派矿监,来钱快。可这也有个问题,会遭到士大夫、商贾的联合抵制。万历之后矿税被废除,就是这个原因。

    收取海税是现在来看最好的法子,朱慈烺也已经着手去做了。

    现在的问题是户部乃至整个朝廷抱残守缺,除了朱慈烺以外没有人主动去想办法。

    姜曰广便是典型。

    一有问题第一反应是管皇帝要钱,仿佛皇帝内帑中的银子是无穷无尽的。

    “姜爱卿,朕不妨与你明说吧。朕对大明现在的税收方式很不满意。你且好好想一想,如何在这方面做出改进。十日,不,五日之内给朕一个答复。”

    朱慈烺也懒得和姜曰广扯皮,直接乾坤独断,把这个活儿拍给了姜曰广。

    姜曰广闻言嘴角一阵抽搐。

    可圣命难违,他也只能先应下。

    “臣遵旨。”

    “今日朕召二位爱卿来就是为了复设登莱镇、复建登莱水师一事。这件事朕意已决,至于具体的细节倒是可以讨论。另外登莱巡抚的人选朕还没有想好,着九卿先廷推一份名单出来吧。”

    把这一切说完,朱慈烺摆了摆手道:“朕也有些乏了,两位爱卿退下吧。”

    “臣告退”

    姜曰广、路振飞纷纷起身冲朱慈烺行礼告退。

    出了大殿,姜曰广冲路振飞苦笑道:“陛下这次真是乾纲独断啊,不知见白怎么看”

    “陛下乾纲独断自然是好事,怎么,居之不这么认为吗”

    路振飞微微一笑,把问题又挡了回去。

    “当然不是。”

    姜曰广连忙摇头。

    他本来想套路振飞的话,结果自讨没趣碰了一鼻子灰,便不再多说。

    三日后九卿廷推出的名单送到了御前。

    朱慈烺看过这份名单后还是比较满意的。

    名单上一共有三个名字。

    文安之、袁继咸、张肯堂。

    文安之就不用说了,是朱慈烺专门下旨起复的重臣。

    从朱慈烺现在考察的结果来看,文安之的能力绝对可以胜任阁辅重臣。这样一个能臣,若是派去出任登莱巡抚,有些大材小用了。

    其他两个人,倒真是很合适。

    先说袁继咸。此人是江西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历任主客员外郎、山西提学佥事、湖广参议、湖广佥事,崇祯十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职驻节九江出任总督。

    袁继咸的官衔全称是总督江楚应皖等处剿寇事务,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总督军务的地区涵盖了江西、湖广、应天南京、安庆四地。所以许多小说中说袁继咸是江西总督是不准确的。

    虽然挂着一个四省总督的名头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袁继咸的权力远没有那么大。湖广有何腾蛟,应天更是有天子坐镇。袁继咸真正能够指挥动的也就是江西、安庆两地的兵员。

    在原本历史中,左良玉纵兵沿江而下,意欲攻打南京。

    左良玉曾经邀请袁继咸一同前往,但被其拒绝。

    之后左良玉暴毙左梦庚掌权,将袁继咸软禁携带在军中。

    左梦庚降清后将袁继咸献给满清做见面礼。袁继咸被押往北京后,满清非常欣赏袁继咸的才华,想要招降他,可袁继咸誓死不从。

    最终,袁继咸被清廷下令处死。

    死前,袁继咸留下一首正气吟。

    “天地治乱,理数循环。湛兹正性,鼎鼎两间。有怀乡哲,炳耀丹青。维唐中叶,秀耸二颜。越在宋季,文山叠山。成仁取义,大德是闲。哀我逊国,方黄臭兰。名成族圮,刚中良难。淑慎以往,学问攸关。我心耿耿,我气闲闲。从容慷慨,涂殊道班。居易俟之,敢幸生还。”

    其因为气节崇高与文天祥、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

    不过要是让袁继咸出任登莱巡抚,怎么看都是降职了,面子上不太好看。除非朱慈烺在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上面再架构一个总督,不过他觉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至于张肯堂,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松江府华亭县人,说来也巧,此人也是天启五年的进士,与袁继咸是同科。

    张肯堂的官运也很不错,最初从余干县知县做起,一路累迁至右佥都御史,于崇祯十四年巡抚福建。

    在原本历史中张肯堂在南都倾覆后,拥护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继位称帝,也就是隆武帝。

    隆武帝封张肯堂为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不久后改为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

    后来隆武帝被郑芝龙出卖被俘身死,张肯堂不肯降清,漂泊海外,一路辗转去到舟山。

    鲁监国三年,张肯堂被鲁王朱以海拜为东阁大学士。

    鲁监国五年,清廷总督陈锦率兵攻舟山,张名振、张煌言等人护卫鲁王奔赴厦门,留下了张肯堂守城。

    城中只有六千兵卒,一万余百姓,张肯堂率众坚守了十数日后城破,张肯堂身着官袍从容自缢。一同自缢殉国的还有张肯堂一家老小二十余口。

    张肯堂自缢前也留下了一首绝命诗。

    “虚名廿载谟尘寰,晚节空余学圃闲;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气续文山。君恩未报徒长恨,臣道无亏在克艰;寄语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

    不管是袁继咸还是张肯堂对大明的忠心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气节可比文天祥。二人又都是督抚重臣,改任登莱巡抚也名正言顺。

    不过考虑到袁继咸现在挂着总督的名头,降职不太好看,朱慈烺最终还是决定由福建巡抚张肯堂改任登莱巡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杰的抉择(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河南府,洛阳。

    巡抚罗绣锦面色凝重。

    他此先和祖可法合谋,派怀庆总兵金玉和率所部驰援开封。

    这本是借刀杀人、祸水东引之意,想的是借高杰之手灭掉金玉和,同时使北伐明军实力受到重挫。

    两败俱伤之下,罗绣锦和祖可法能够收获最大程度的利益。

    谁曾想高杰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开封,金玉和所部绿营军全军覆没。

    如此一来,高杰占据了开封府,进可攻退可守,极为主动。

    罗绣锦却成了惊弓之鸟,吃不好睡不好,尴尬极了。

    事情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发展,高杰既可以北上攻打卫辉、怀庆二府,也可以西进取洛阳。

    不论是哪一种都不是罗绣锦想要看到的。

    此先他是想让金玉和背这口黑锅,但若是洛阳也跟着失守了,这口黑锅可不是金玉和一个死人能背的动的了。

    慌乱之中,罗绣锦只得去找祖可法商议对策。可祖可法这厮竟然托词有恙在身,说什么也不肯前来洛阳。

    直到此时,罗绣锦才发觉自己被祖可法坑了。

    原来祖可法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他当做盟友,而是一枚棋子,利用完了就随手扔掉。

    若是洛阳失守,罗绣锦势必难逃一死,祖可法却可以从容逃回京师。以他义父祖大寿的关系,他最多也就是受到降职处罚,并不会有性命之忧。

    反正把一切罪责推到罗绣锦这个河南巡抚和金玉和这个怀庆总兵身上,便能把自己洗干净。毕竟死人不会开口替自己辩解。

    想通这一切后罗绣锦直是愤恨不已。

    他不甘心,他不甘心就这么白白被祖可法利用。

    既然祖可法已经靠不住了,罗绣锦就必须自救。

    河南府的西边就是潼关,罗绣锦决定派人去向西征的豫亲王求援。

    前不久豫亲王率部打下潼关,现在恐怕是要进军西安。

    罗绣锦派人去求援未必能够追的上,但总归要试一试。

    河南尤其是河南北部对于清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河南被明军控制,京畿便会遭到直接的威胁。

    罗绣锦觉得豫亲王肯定会有所权衡,分出一部分兵马回援洛阳。

    豫亲王统领的可不是绿营军,而是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天佑军。

    罗绣锦认为豫亲王只需要派出一只五千到一万人的偏师,就能轻易化解洛阳之危,甚至一举赶跑高杰。

    但罗绣锦同样需要作出最坏的打算。

    如果多铎还没来得及派兵救援,高杰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他该如何做

    是投降乞活还是以死殉节

    罗绣锦不同于入关后归降清廷的汉人,他早在辽东时就已降清,被编入汉军镶蓝旗,是一名旗人。

    在清廷治下他得到了一切想要的东西,这在归顺明廷后是绝不可能获得的。

    而且一旦他降明,他的家人势必会被清廷方面处死,这是罗绣锦绝对不能接受的。

    思来想去,罗绣锦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死死抱住清廷的大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