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南明-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恐怕不妥吧。水师是我大明官军的一部分,怎可转而去做海贸。”

    朱慈烺眉头一皱道。

    收海税是一回事,开皇明贸易公司是一回事,亲自做海贸却是另一回事了。

    朝廷毕竟是朝廷,有些事情不能直接去做。即便真的要去做那也得披着一层皮,就比如皇明贸易公司,明面上还是商贾在做啊。

    这个姜曰广他不嫌吃相难看朕还嫌吃相难看呢。

    “陛下若是担心此举有碍皇明体面则大可不必。登莱水师操练时挂军旗,做海贸时挂商旗,不就行了”

    在姜曰广看来再怎么收税也不如自己干划算。

    海贸的暴利人尽皆知。与其把利润大头让给那些商贾,不如把所有利润收入囊中。

    “不光是朝廷体面的问题。”

    朱慈烺直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走海一趟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万一水师出海行贸,朕却要用他们御敌怎么办”

    不管怎么说水师的第一作用都是打仗,本末倒置可不对。

    “这个是臣欠考虑了。”

    姜曰广心中暗暗叫苦。

    他本想着能靠这个办法赢得皇帝陛下的赞赏,谁知他想的和天子想的完全不对路。

    “不过朕倒是觉得姜爱卿说的一点很有道理。”

    朱慈烺顿了顿道:“朝廷可以走海,但必须以皇明贸易公司的名义。必须单独造一只船队。”

    此前皇明贸易公司只是作为一个名义方做担保,主体还是一些大海商。这样朝廷方面获取的利润有限,若是能够把自己作为主体出海贸易,那利润恐怕能够翻好几倍。

    此前朱慈烺没有选择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造船能力有限。当时整个龙江船厂都处于半瘫痪状态,百废待兴,朱慈烺只能依靠包括郑芝龙在内的各大海商先把架子搭起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

    短短几个月,龙江船厂造出的大型福船、广船就有几十艘,更不用说那些小型船舟了。

    这种情况下,造个十几艘船专门做海贸确实可以考虑。

    有了自己的海贸船队,朱慈烺就不用太过于看郑芝龙和其他大海商的脸色,皇明贸易公司就能真正站起来。

    “啊”

    姜曰广连忙顺着杆子往上爬:“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啊。商船战船自然应该分开”

    朱慈烺笑了笑道:“这件事便这样吧。既然姜爱卿来了,朕还有一事与你商议。”

    朱慈烺站起身踱了几步道:“朕打算发行国债,不知户部那里可有想法。”

    “国债”

    姜曰广直是觉得有些云山雾罩。

    “老臣愚钝,敢问陛下国债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解释道:“国债,顾名思义就是朝廷欠下的债。朕打算以朝廷的名义向天下发行国债券,凡是购买国债的到达一定时间都能得到本息。朕打算以三年、五年、十年为期。”

    姜曰广不愧是户部尚书,当即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

    陛下这是要放钱呐

    放钱收息,这在民间是再正常不过得事情。可要是由朝廷来办总是觉得哪里别扭。

    尤其是那个债字怎么听怎么刺耳。

    岂不是说买了国债的升斗小民都成了大明朝廷的债主

    这尊卑关系不就乱了,那可了得

    

第一百六十八章 俸禄问题(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陛下,老臣不敢领旨”

    姜曰广冲朱慈烺拱了拱手,义正言辞道:“这国债若发,大明必乱”

    他这话说的极重,朱慈烺也感到有些惊讶。

    “姜爱卿为何如此说”

    “陛下,圣人有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乃三纲。纲常若乱,则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姜曰广一口气说完不带喘气的,一双鹰眼紧紧盯着朱慈烺:“敢问陛下这不是祸乱之兆吗”

    朱慈烺简直快背过气去。

    怎么好端端的,发行国债就和祸乱扯上关系了呢

    姜曰广却丝毫不客气,继续说道:“做臣子的怎么能成为君父的债主这不是令纲常伦理彻底崩坏了吗”

    完了,跟东林党辩论纲常问题不是朱慈烺的强项啊。

    他前世是学历史的,不是学纲常的。

    “姜爱卿莫急,朕也就是说说。”

    朱慈烺只觉得一阵头疼。

    其实他也不是一定要发行国债。归根到底是因为天下形势不明朗,百姓们也不敢把赌注全部下在大明这里。

    朱慈烺要想让国债卖的好就必须拿出足够的抵押物,让百姓们相信朝廷的承兑能力。不然若满清若是将来夺了天下,他们手中的国债不就变成一堆废纸了吗

    这才是朱慈烺真正担心的,而不是什么君臣父子纲常问题。

    不过既然姜曰广这么义正言辞的说了,朱慈烺正好就坡下驴。

    看来古人和后世人的观念还是差了很多啊。朱慈烺想要一步迈过去太难了。

    那便慢慢来吧。

    “既然姜爱卿反对,朕收回成命便是。”

    姜曰广就像一只斗胜了的公鸡似的,昂起头来道:“陛下英明”

    朱慈烺无奈道:“姜爱卿还有什么别的事吗”

    “禀陛下,臣以为朝廷大臣的俸禄该涨涨了。”

    朱慈烺直是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是闹着要涨薪啊。

    “哦为何姜爱卿会突然这么说”

    姜曰广显然是有备而来,上前一步道:“陛下,朝廷臣工的俸禄是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距今已经二百余年。洪武年间的物价和如今相差甚巨,仅仅靠这一点俸禄,朝廷诸臣如何养家啊。”

    姜曰广哭穷的本事直是一绝,就差抹两滴眼泪了。

    若是一般人可能就被姜曰广蒙过去了。可朱慈烺却知道这些官员们不是靠俸禄养家的。

    地方官靠火耗截流。京官靠地方官送上的炭敬冰敬。

    不然这些官员怎么可能一个个住的起朱门大院,过着飘飘欲仙的生活

    只是这些却不是能够拿到明面上说的,故而姜曰广哭穷也算哭的有点道理。

    朱慈烺并不急于给姜曰广答复,而是起身走到殿门处望了望道:“姜爱卿觉得朕这个皇帝做的如何”

    姜曰广心中咯噔一声。心道咱好端端的聊着俸禄问题,咋突然扯到这上面来了。

    “陛下英明神武,乃千古一帝。”

    姜曰广拍起马屁来丝毫不脸红。

    “朕要你说实话。远的不说,朕比之先帝如何”

    朱慈烺猛然转过身来紧紧盯着姜曰广。

    姜曰广咽下一口吐沫,犹豫了半天才发声。

    “陛下与先帝一样节俭。”

    “你这句倒是实话。”

    朱慈烺苦笑道:“先帝在时常告诫朕,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都是百姓们的血汗。天子身份尊贵更应该节俭,以为万民表率。”

    崇祯帝也许政治能力很平庸,但有一点是没得黑的,那就是他极为节俭。

    一件龙袍一穿就是好几年,穿到破了烂了即便打了补丁也会接着穿。

    皇后更是带领宫女亲自在宫中织布以减少花销。

    李自成打下北京后,发现国库中只有不到十几万两银子,皇帝的内帑更是空空如也。

    “这天下光靠皇帝节俭没有用啊。”

    朱慈烺感慨道:“朕是树干,列位爱卿便是树枝。树干便是长得再笔直,若是树枝长歪了,这颗树一样长不好。”

    姜曰广如何听不出朱慈烺的弦外之音,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叩首道:“臣惶恐,不能为陛下分忧,臣有罪。”

    朱慈烺走到姜曰广身边把他扶了起来,幽幽说道:“皇明要想中兴,仅仅靠朕是不够的,必须君臣同心。俸禄的事朕记下了,也不是不能涨。但朕且问姜爱卿一句,若是俸禄涨了,列位爱卿的孝敬银子能否就不拿了”

    姜曰广见天子把话挑明了,脸腾的就红透了。

    “陛下,臣”

    朱慈烺推了推手道:“朕知道这不是姜爱卿一个人的问题。但既然姜爱卿提出来了,那么朕也把话说明白,朕可以提高百官的俸禄,不过朕要求他们必须拥有相应的能力,绝对不能混吃等死。而且既然他们的俸禄涨上去了,朕就绝不允许他们以任何的形式贪墨。一经发现,剥皮实草绝不姑息”

    朱慈烺的声调陡然升高,吓了姜曰广一跳。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皇帝陛下心里跟个明镜似的,只是嘴上不说罢了。

    若说常例漏规,朝中哪个人没拿过

    大多数人或许不像被抄家杀头的那些巨贪,家产几十万两。

    但接受一年几千两孝敬却是没跑的。

    就说他姜曰广一年不也拿了各处孝敬来的五千多两银子吗

    陛下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

    别看当今天子以冲龄践佐,却把朝廷上下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姜曰广不得不服。

    如今难题却是推给了姜曰广,他一个回答不好就是万劫不复,一班同僚的吐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

    见姜曰广一脸为难,朱慈烺也不急着逼他表态,淡淡道:“姜爱卿不妨先回去想一想,想清楚了再来找朕。”

    “多谢陛下,臣告退”

    姜曰广如蒙大赦,冲朱慈烺深施一礼恭敬退下了。

    姜曰广离开后朱慈烺也是感慨万千。

    他不像崇祯那样对人严苛,但凡合理的诉求朱慈烺都会允许。只是他不能准许这些朝臣两头都吃,如果他们要求涨俸禄,那么以后就绝不能再伸手贪钱。高薪养廉可不是句空话。

    

第一百六十九章 巡抚张肯堂(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随着第一批福船、广船顺利抵达登州,整个登州水城都开始忙碌起来。

    在知府袁惟泰的指挥下,水城闸门被打开,十几艘战船相继驶入水城停泊。

    据他们说,接下来还有几十艘大型海船陆续驶来,加在一起的话如今的登州水师已经有了当年小一半的规模。

    对此袁惟泰十分欣喜。

    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知府,却是盯着登莱巡抚这个位置想要往上爬的。

    登莱巡抚的权力越大,对袁惟泰的吸引力便越大,他往上爬的拼劲便越足。

    当然,袁惟泰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至少在新任巡抚在任的这些日子里,袁惟泰会表现的极为恭顺,尽到下属的本分。

    如今巡抚衙门已经整饬一新,就连桌椅案几也都换了全新的。

    袁惟泰甚至自掏腰包购置了一座假山,放在了巡抚衙门的小花园里以作装饰。

    在他看来没有文人不好雅意,这么做是怎么也不会出错的。

    这一切准备妥当后,袁惟泰长松了一口气。

    就在袁惟泰好不容易返回知府衙门能够坐下来喝一杯茶的时候,突然管家来报说新任登莱巡抚已经到了。

    袁惟泰一口将热茶喷了出来,呛得鼻涕眼泪齐流,高大伟岸的形象瞬间崩塌。

    管家连忙递来一张方巾,袁惟泰接过囫囵擦了擦,也顾不得抱怨,连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早不与本官说。”

    “老爷,巡抚大人也是刚刚到的,如今就在水城中。”

    原来走的是水路,怪不得这么快

    袁惟泰心中暗叹一声,连忙起身振了振袍服,催步朝外赶去。

    走海路哪里都好,就是不能提前预料到巡抚大人的座船什么时候会抵达。

    如今巡抚大人已经进到水城,袁惟泰却没有及时迎接,难保不会被巡抚大人记恨,认为他有意怠慢。

    袁惟泰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现在就飞到水城去。

    原本袁惟泰是想带着登州上下所有官员一起去的,但因为时间紧急,袁惟泰暂时顾不得这些下属了,只身前往水城。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些下属就让他们慢行一步吧

    袁惟泰匆匆赶至,张肯堂已经吃上茶了。

    袁惟泰虽然此前从未见过张肯堂,但只见着那身大红官袍便不用多问,此人必定就是新任登莱巡抚了。

    袁惟泰无暇多想,走至近前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下官登州知府袁惟泰拜见抚台大人。不知抚台大人驾临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袁惟泰又是下跪又是磕头,把姿态放的很低,礼节已经做足。

    照理说大明朝廷并没有规定下官见到上峰一定要下跪参拜。但在官场中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气。

    尤其是到了明末这股风气达到鼎盛。

    知县见到知府要下跪,知府见到巡抚要下跪,总兵见到总督要下跪。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跪,做那海笔架。但要是因此被穿小鞋算计那就怨不得别人了。

    张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