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埋大清朝-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是无糖的,但是这些火箭一样会发出怪叫!而且射程也不近,虽然精度更差,爆炸威力更弱,还会有许多火箭弹在落地之前就炸开。
    但是一百多枚火箭拖着浓浓的黑烟,呼啸着飞过天空的场面,还是很能鼓舞己方士气的。
    战场上清军步兵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恐惧就消失了大半,也开始和对面的明军一样欢呼起来,继续大步向前。
    而与此同时,位于两军之间的几个村子当中,已经开始响起持续的枪声、爆炸声和呐喊声了。
    双方派出争夺战场中央这几处据点的先遣部队,已经开始交上火了!


第554章 解放战斗力,但也要讲武德!
    双方的火箭炮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却没打死多少人的时候,几次真正血腥的短兵相接,正在火箭轰鸣声的掩盖下悄然展开。
    双方争夺的是位于战场中央的四个已经被废弃的村子,这四个村子的名字之中都一个“洞”字,分别叫高阳洞、水色洞、驿村洞、上岩洞。。
    汉城这边因为靠近北汉山这个石头山,所以石材非常容易取得,因此到处都是石头垒起来的房子和院子。这四个“洞”也不例外,村子里面都有一些石头垒起来的院子、房子,虽然过了火,但是一堵堵的石墙还是顽强挺立在哪里。
    谁要是能夺下这四个“洞”,那就占住先机,掩护己方的军队或攻或守,都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康熙和朱和墭两边都在第一时间拿出来差不多数量的队伍进行争夺。。。。。。其中明军拿出了一个营,清军则拿出了一个参领。
    既然重要,那为什么不多拿一点兵力投进去?
    这是因为这四个“洞”都不大,投入兵力过多也“塞”不进去。而且大队人马出动的动静太大,很有可能把对方的大队也吸引过来,然后就得大打出手了!
    而眼下两边的军事家们都认为步兵大队在交战前最好先构筑“防糖工事”,得让步兵们有个能躲一躲的地方,然后再在己方“糖力”的支援下发起冲击。
    这四个“洞”虽然要紧,但是也没到了非得一上来就大打出手的地步。
    另外,两边的指挥官也都想通过这四个“洞”的争夺战试一试对方的深浅。
    隶属于明军陆军第十一镇左协前锋营第二领的金成凯也参加了这场被后世称为“四洞之战”的初战。
    他所在的领被派去夺取名叫高阳洞的村子,这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子; 但是金成凯却因为有个朋友曾经居住在这里,所以来过好几回。对村子里面的情况非常熟悉; 知道村子当中有一座曾经属于某个“君”的大宅院; 这处宅院拥有一圈低矮的石头围墙。只要夺下这处宅院; 基本上就控制了全村。
    所以他在得到命令之后,马上就和上级说明了情况。他的上司赵一元是一个广府“老兄弟”; 没念过军校,但是经验丰富,知道他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所以马上就让人准备好了爬墙的绳梯; 还命令手下的散兵副领先行出发,一路小跑着去抢占那所大宅子!
    随后,赵一元又领着剩下的四个副领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纵队,快速地奔向高阳洞。
    在这四个副领当中; 有三个燧发枪副领都是朝鲜兵组成的,连带队的军官和士官也都是朝鲜人——原本都是儒门子弟!只有赵一元亲率的一个长枪副领是由大明本土六省来的士兵组成的。
    说实话,这位赵一元赵大正领对手底下的这些朝鲜人是很不放心的。。。。。。朝鲜兵弱是出名的,虽然那些归在赵一元手下的朝鲜官兵在训练的时候都很卖力; 不是“996”而是“715”!从军六年的赵一元就没见过比他们更努力的大头兵!
    但是真的上了战场他们能行吗?打仗不是打工,不是卖力干活就行的。
    这些朝鲜人不会看见八旗兵就吓得一哄而散吧?
    就在赵一元想到八旗兵的时候,前头的那座名叫高阳洞的村子里面突然就响起了枪声、爆炸声和喊杀声!
    赵一元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立即大声下令:“吹唢呐; 用力吹,不停地吹。。。。。。其他人; 都冲上去!”
    现在明军的每个正领中都配备了鼓手和号手,其中鼓手斜挎着一面鼙鼓,行军的时候还会敲出节奏明快的鼓声。而号手则带着可以发出刺耳声音的唢呐; 猛吹起来的时候声音可以传出老远。
    赵一元让号手猛吹唢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手下的步兵们下达快速前进的命令; 还为了给前方村子当中的那个副领发信号。。。。。。得让他们知道援兵已经来了!
    金成凯所率领的那个副领本来走在最前面,他们这些日子没日没夜地训练,已经记熟了各种号声、鼓声、金声所代表的意义; 而且也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样的反应。
    现在他们听见了“冲锋”的唢呐声,当下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冲了!
    而唢呐声不停; 他们的冲锋也不能停!
    四十名朝鲜燧发枪兵; 就这样举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呐喊着奔跑着向前。。。。。。都没有人想过前方有什么?
    就在他们嗷嗷叫着快要冲进高阳洞的时候,村口突然冒出二三十个穿着红色棉甲的八旗新军鸟枪兵,也是人手一支燧发枪!
    这二三十个八旗新军鸟枪兵也训练有素,马上就列出了两列横阵,然后火枪放平,瞄准了村子外面冲上来的明军,就是一阵齐射!
    二三十枚铅弹呼啸而至,没等金成凯手下的朝鲜兵反应过来,就打翻了六个人!
    不过金成凯这个时候头脑已经热得不行了,满脑子都是要立功、要当官、要逆袭、要让安东金氏的那些嫡出子弟们看看自己出人头地的样子!
    所以他哪儿还顾得上敌人的子弹?而且他也忘了自己手里的燧发枪也装了子弹,只要扣动扳机就能开火。。。。。。他还以为自己手里拿着的是长枪呢!
    他不开火,也不命令手下整队,只是疯了一样的冲,而跟着他的那些还没被打倒的朝鲜兵也一起发疯,人人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冲锋。
    这可把那些八旗新军火枪手惊呆了。
    这什么意思?他们拿得是火枪吗?怎么不开火呢?
    就在他们这些人发愣的时候,指挥他们的一个清军的达旦章京忽然大呼了起来,“来不及了。。。。。。拔刀,砍死他们!”
    “杀!”
    八旗新军的火枪兵们都大呼了起来,一边喊一边背起火枪,然后抽出腰刀,嗷嗷叫着向前猛扑。
    这些八旗新军的武艺其实远比朝鲜兵要强,就连朱和墭的广东老兄弟也砍不过他们。倒是吴家两兄弟手下的精兵肉搏起来比他们更狠。。。。。。
    如果是正常发挥,金成凯和他的手下,铁定是要给人砍成肉泥的。
    但是金成凯手下的人不讲武德,他们端着上了子弹的燧发枪去和人肉搏。而且也不好好搏,而是在即将发生白刃战的时候,忽然有人想起自己端的是枪,于是就直接开了枪!
    只听见“呯”的一声,一枚铅弹被爆燃的火药推出了枪口,飞了不到五步距离,就猛然撞进了一个彪形大汉的身体。
    这名彪形大汉举着刀子,正准备砍人呢,胸口突然挨了下猛击,然后才发现对面那人手中的燧发枪居然开火了!
    他怎么可以这样?
    肉搏的时候怎么可以开枪,要都这样以后的仗还怎么打?他刚想到这里,难以忍受的居然已经让他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而且原本怎么也使不完的气力也不知去了哪里,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了,整个人扑倒在地。
    然后,在他失去知觉之前,他又听见了更多的枪响。。。。。。更多的人终于想起他们原来是火枪手了!
    一阵子弹扫过之后,守在高阳洞村口的八旗新军火枪兵就被打倒了差不多十个人,剩下的人也没勇气再战了,惊呼着就往村子里面跑去。


第555章 “糖时代”的大阵
    实际上在发起刺刀突击前进行一轮近距离的排枪齐射或投出一轮糖药手榴锤的战术,本就是明军陆军步兵操典上明明白白写着——朱和墭和他的那些军师、高参,也都是不讲武德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在燧发枪里面上好子弹再去拼刺刀,或是在拼刺前投一波手榴弹,明军步兵的燧发枪兵是根本不可能在肉搏中击败八旗新军火枪兵的。
    因为后者的武艺更好,装备也更适合肉搏,他们披着的棉甲比明军步兵们披着的罩甲防御性更好,而且其中一些人还自己掏钱额外装备了一件锁子甲——明军的刺刀也许可以捅穿一层加了铁片的棉甲,但真的很难再扎透穿在棉甲里面的锁子甲。。而他们穿着的罩甲只能护住身体部分,双臂没有甲片保护。
    这个时代的八旗新军还保留着许多封建地主兵的特点,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田庄,军籍也可以代代相传,所以他们有动力花钱为自己加装备。所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仅拥有“双甲”,而且还拥有第二件冷兵器,通常是一把可以破甲的短柄斧子。在打肉搏战的时候,他们往往一手持刀,一手持斧,有时候还会掷斧杀人!
    而明军的步兵不仅武艺比不上八旗兵,而且他们也很少会自掏腰包为自己添置兵器和甲胄。他们大多是征召兵,服役两三年后如果不能升校尉就各回各家了,也没有军籍继承这一说,自然不肯在服役的时候自掏腰包买装备了。
    但是燧发枪兵的不讲武德,却对手持刀斧,身披重甲的八旗兵形成了“降维打击”。。。。。。这种打击不仅是物理上的,而且还是心理上的!
    因为八旗兵们根本无从判断迎面而来的那些明军手里握着的燧发枪里面到底有没有子弹?
    有。。。。。。还是没有?
    这简直就是个想一想都要让人崩溃的问题啊!
    何况明军的燧发枪兵身上也挂着手榴锤,而且这些手榴锤的拉火索都系在了皮带上,直接摘下来扔出去就能炸了。
    和这样的敌人拼刺刀,想要手不发抖都难啊!
    金成凯在刚才的村口之战中也完成了不讲武德的“五步放枪”,枪毙了一个倒霉的八旗兵。不过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再装子弹,因为他已经听见村子里面传出的枪声、爆炸声和呐喊声了。很显然,之前进村的那一队散兵正在被数量超过他们的清军围攻; 必须赶紧救援。
    想到这里,金成凯就赶紧招呼自己的手下向村子里冲。因为村子里面的道路狭窄; 根本无法组成横阵; 于是金成凯就命令刚才那一轮交战中没有射击的士兵冲在前面; 自己则带着打空了子弹的士兵跟在后面,一块往高阳洞村子里面冲。
    冲了没一会儿; 他们就已经冲到枪声、爆炸声、呐喊声发出的地方——就是金成凯说的那个大宅子周围。
    明军的散兵们先一步到达那里,冲进了宅院,爬上了房顶; 还没布置好,一个佐领的清军已经从村子的另一头冲进来了。
    这个清军佐领本来也是两百人,但是其中的一个骑兵达旦已经被抽走了,所以只剩下一百六十人; 但仍然是明军散兵的四倍。所以一杀进村子就把这些明军围起来打了,而为了防止明军的援兵,带兵的清军佐领还分出一个达旦去守住村子的东、南两个入口,然后用剩下的一百二十人围攻大宅子内的四十名明军。激战正酣的时候,金成凯突然带着几十个朝鲜兵冲进了战场,一阵乱枪再加上一波手榴锤,顿时就把那一百多个八旗兵打懵了。
    而被围在大宅内的明军也趁机反击,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冲杀出来。虽然此时明军的数量依旧比清军要少,但是腹背受敌的清军完全陷入了慌乱,丢下了一地尸体和哀嚎的伤员后狼狈退出了村子。
    未时二刻刚过; 一面大明的红底金日月旗; 就在高阳洞上空迎风招展了。
    不过另外三个“洞”的争夺就没有高阳洞之战那么干净利落了。虽然负责夺取另外三个“洞”的明军也一样不讲武德,但是并没有打出高阳洞之战那样的“中心开花”和“内外夹击”。
    因为担任先锋的明军散兵并没有直接冲进“洞”中最有价值的大宅; 而是从“洞”子的东面或南面入口处开始占地盘。
    而从“洞”子的西、北两处进来的清军,也采取了类似的打法,先占下几栋房屋; 布置好防御,再慢慢争夺。
    于是这三个“洞”的争夺战都打成了胶着,双方各占了半个“洞”,随后双方的前线指挥官又都派出了援兵; 但是“三洞之战”已经变成了村屋争夺战; 而且那些村屋还都用了开采自北汉山的花岗岩当建材,非常坚固; 所以一时谁都奈何不了对方。
    不过抢下高阳洞的明军还是占了半个先招; 高阳洞位于战场的中路; 有了这个支撑点,明军就能把火箭炮运动到高阳洞东南面架设起来,轰击附近清军大阵,从而掩护明军步兵发动进攻。
    末时二刻左右,“四洞之战”暂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