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这也是其中一个解释而已。
毕竟道德经这东西,一句话有不知道多少种解释,才是正常的。
而嘉靖而今理解的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这些垢与不祥,才是他修行不能寸进的原因。
周梦臣说道:“臣以为陛下不是不可得长生,陛下可知佛法有大乘小乘的区别?”
“大乘佛法,普度众生,小乘佛法,只修己身。”
“陛下为社稷主,为求长生弃天下如敝履,恐怕有违天心。此乃小乘之道,陛下必欲行大乘之道。如今日之事,如果能做到器官更替,而不伤人命,则天下间不知道多少绝症,都能得到医治,这是多大的功德。而且陛下能为之,他人也能为之。自然是度人度己之道。”
“如此一来,陛下在朝廷之上,也未必没有支持者。”
“人皆好生恶死。陛下欲长生,但天下诸臣未必愿意看见一个长生不老的帝王。”
嘉靖听周梦臣如此说,心中冷哼一声,却是对周梦臣更多相信了,毕竟,这一句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嘉靖觉得,自己如果是大臣们,也不会想看见一个老不死的皇帝,他心中更是生出一股厌恶之意,暗道:“某些人不想让我长生,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但是如此,陛下能令天下诸臣都长生有望,他们岂能不感激涕零,毕竟这全天下之人,谁不是好生而恶死,就拿臣来说,臣如此卖力为陛下求长生,也有自己一点点私心的。”
第一百一十章 预备换血之术
嘉靖皇帝说道:“噢,先生有什么私心?”
周梦臣说道:“臣之私心有二,借陛下之力求长生之道,如果长生之道有成,臣也能借陛下之力,长生久视,岂不美哉。此其一也,其次,臣也想臣的学问,在天地之间占据一席之地。”
嘉靖皇帝说道:“卿,果然坦诚,也希望我们君臣能够一同长生久视,做长长久久的君臣。”
嘉靖虽然这样说,但却不是一个好忽悠的,他话题一转,说道:“这换血之法?”
说了半天,嘉靖到底信了没有信,还在两可之间,他倒是抓住了重点,如果能换血,周梦臣的理论,还有实现的可行性,如果连换血都不能的话,那么周梦臣话,就是一派胡言。
周梦臣对这一点,还是有些信心的。
只是不是现在,他打了一个哈欠,说道:“陛下,臣在家乡也是有些尝试的,在兔子身上试过,不同兔子的血,有些能够互换,有些不能够互换,但是在人身上会是什么样子,还没有验证。其中道理,请容陛下给臣一点时间。让臣研究一二,再者,臣担惊受怕十几个小时了。而今实在有些精疲力尽了。”
嘉靖听了,说道:“是朕错了。来人。用坐撵送周卿出宫。”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不敢当。”
在清代还有一个紫禁城骑马的待遇。但是在明代这个待遇都很少,宽大的紫禁城之中,只能靠走着。当然了,唯有一些年老的大臣们可以乘坐步撵。当然了,这也是限制,一来是的确老了,二来也要功勋卓著才行。
最少而今夏言与严嵩都没有这个待遇。
毕竟都才六十多岁,虽然老了一些,还没有到走不动路的时候。
嘉靖说道:“我说过,朕与先生之间,不是君臣,而是道友,既然是道友,区区坐撵算什么。先生安受便是了。”嘉靖微微一顿说道:“陶仲文等一些道士,先生真要放过?”
周梦臣心中转了好几个圈,说道:“陛下,长生乃是自古以来几乎最大的难题,臣也自诩聪明人,但也不敢说,能完成这一件事情,甚至将来也有一天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臣见陶仲文等人,兔死狐悲,还请陛下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周梦臣一来是想为自己将来留一条生路。
毕竟在嘉靖身边待着,一瞬天堂,一瞬地狱,恐怕是常态了。
二来,周梦臣估计嘉靖自己也未必真的要杀这些道士,这么多年信仰,一瞬间就丢了吗?
果然,周梦臣的话,让嘉靖听得舒服,说道:“卿是厚道人。”
周梦臣说道:“陛下,既然臣无罪了,那么李时珍?”
嘉靖说道:“官复原职。”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有一不情之请,我那妻兄,本事还是有的,但是脾气实在不适合在宫中,还请放他出宫吧。”
嘉靖沉吟了一下,说道:“有功不能不赏,这样吧,让他去惠民医院吧,当薛老的副手,当院正吧。”
嘉靖这一句话,就是将惠民医院列入朝廷编制之中,这对周梦臣来说,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如果惠民医院是一个民间机构,怎么能让一个官员去管理啊?如此一来对惠民医院的发展大有好处。
毕竟古代中国从来是权力社会。
不管做什么大事,与官府都不能脱了关系。
嘉靖继续说道:“其实卿的功劳才是最大的,朕之所以不奖赏,其实就要看卿的换血之术。只要此术一成,朕数功并赏,卿三代之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说了半天,嘉靖其实还是没有完全相信周梦臣。
这里有半截没有说出来的话,应该是如果换血之术不能成功的话,周梦臣能平平安安的回武昌,就是恩典了。
不过,对于输血,周梦臣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后,立即去惠民医院与薛老等人商议这一件事情,请陛下等着好消息便是了。”
嘉靖这才让人送周梦臣走了。
周梦臣走了之后,嘉靖依然扶手沉思,细细思量周梦臣的话,有些能想明白,有些不无怀疑。说起了开膛破肚,并更换脏器,对于嘉靖皇帝来说,就好像听华佗说,要做开颅手术一般。
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家伙想杀我?
嘉靖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处置周梦臣。倒不是信了周梦臣。而是嘉靖又没有生病,说得也是无数年之后的事情。嘉靖皇帝自然可以用一个更平常的心思去看待这一件事情。
但是对周梦臣的说法,还是怀疑得多,相信的少。甚至如果没有水银之毒在其中打底,嘉靖连一丝丝相信都不会有。
嘉靖此刻,已经想到了一个问题,暗道:“在周梦臣的理论之中,却没有神的位置?”
嘉靖而今说的“神”不是神仙,而是精气神。身体在传统理论之中,是有精气神组成的。而今周梦臣说了半天,其实只牵扯到了肉体,也就是精气,并没有说到神。
嘉靖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周梦臣为什么一开始从什么玄之又玄的,天地人三道说起。又扯什么列子。不就是想往身上贴金,好让嘉靖相信。
毕竟,列子说起来,也是道门的前辈。
嘉靖此刻就让人将周梦臣的所有著作拿上来,顺便将各个版本的列子都拿来一份。
如果周梦臣此刻在这里,就会发现。除却他在牢里面新写的,他存在家里的那些手稿,这里全部都有复制品。
“陛下,”黄锦说道:“邵天师求见?”
嘉靖听了,眼睛都没有从列子上面挪开,说道:“邵元节,也算是安陆故人了,有些事情朕不怪他,但是也不想见他了,让他好生在东岳庙待着吧,顺便教陶仲文等人老老实实的闭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自己知道,如果传出去,就不要怪朕辣手。”
“原话告诉他。”
黄锦说道:“是。”
嘉靖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来是对周梦臣所谓道路不大相信,留一个备手。但是与之前完全相反。之前道士们是嘉靖求长生之道的正途,周梦臣留个备手而已。而今周梦臣成为正宫,这些道士们成为了备胎。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嘉靖不想将事情闹得很大。毕竟嘉靖自己吃毒药吃了这么多年,这事情如果传出去了,他嘉靖丢不起这个人。
嘉靖其实也知道,这个消息未必能封锁的住。但是他今日将知情人都杀了。未必能封锁住消息,反而一瞬间成为天下人关注的焦点,毕竟嘉靖之前对这些道士有对多好,上上下下都知道。而今一夜之间,这些道士都被处死了。
不知道会有多少流言蜚语传出去。
说不定,会有一些传得更过分。
从来不怀疑八卦群众的想象力,嘉靖而今还年轻中毒其实并不深,好好休养,远离各种重金属源,慢慢就能调养过来。但是真杀了这些道士们,在八卦群众中就不是那么简单?
他们很可能猜关于桃色有关的事情,这让嘉靖更受不了。
所以冷处理,才是最好的办法。
“还有。”嘉靖好像想到了什么, 说道:“将宫中所有金银器全部给朕拿走,从今之后宫中只用漆器瓷器。对了,从今以后,整个紫禁城城中,朕不要看见红色。”
黄锦大惊失色说道:“陛下,这……………”
紫禁城中用红色的地方太多了。毕竟大明尚红,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
嘉靖淡淡问道:“有问题吗?”
黄锦敢说有吗?自然是:“没有问题,奴婢这就去办。”
第一百一十一章 被打脸的夏言
就在嘉靖皇帝与周梦臣商谈长生大事的时候,夏言正与曾铣谈的入巷。
夏言索性腾空一张桌子,拿来一些笔墨纸砚,各种零碎的东西,全部摆在上面,先铺上一张大纸,然后在纸上画出最基本的长城,黄河,城池等样子。然后将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玉佩了什么的,放在上面当象征各部的军队。
甚至夏言与曾铣说的不够过瘾,还用毛笔在上面点点的画画,留下了不少痕迹。
特别是地图上东胜卫的位置上,也就是后世归化城附近一带,圈圈点点,都是新旧不一的墨色。
夏言坐在一边的太师椅说道:“子重,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事关重大,你看,这一动,最少是三路出兵,大同,榆林,山西,各镇都要出动,其余各镇也要协防,整个九边都要动起来,你出塞之军,最少有六七万可战之兵,动用这些人,整个九边要十几万大军相机布置。粮草数十万石,银子数百万两,甚至一旦事有不谐,所需的更多。”
夏言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达延汗六万户,再加上附庸部落,说是十几万弓骑有些夸张了,但是俺答本部有数万可战之兵,却是一定的。
想要复套,数万大军出塞已经是少了。
但是即便如此,正统之后,大明少有主动出塞的大动作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数万战兵,已经是好几个镇可用之兵的全部了。为了避免九边防御出现缺口,其他各镇必须协防,所以说曾铣动用的是数万,其实却是整个九边都要动起来,这花费更是不可计数了。
即便夏言而今给予一个预估,但是真打起仗来,却是不好说的。
一旦失败,对大明军事上的打击还在其次,对大明财政上的打击却是首当其冲。
大明有嘉靖这个爱花钱的皇帝,本来就负担沉重了,也是夏言辛苦维持局面,才能堪堪维持,再花这么多钱,实在是有些困难。
曾铣说道:“夏公,这是最好的办法了。不如此,我大明在九边始终是被动,不是一个了局。”
夏言微微一笑,说道:“我并没有说不做。只是而今不能提。你这三边总督,我给你保下来了,你上任之后,好好打上几仗,让鞑子知道我大明兵锋未钝,也让大明上下都看看,我大明也是不仅仅有万里长城,也是有铁壁名将的。然后再说这个。”
“我在京师等着你的好消息。只要你能给朝廷报几个大捷,这一件事情,我拼了这条老命,也让陛下点头。”
曾铣说道:“下官定然不会辜负阁老厚望的。”
夏言说道:“不是我的厚望,是天下人的厚望,我不怕告诉你,而今九边开销越来越大了,朝廷每年对九边的协饷,早就超过百万了。如果你在东胜卫新建一镇,减轻宣大,陕西的负担,让九边百姓松一口气,让朝廷也松一口气,是再好不好了。”
“否则,这局面。我在的时候,尚且可以维持。等我这一辈人蹬腿了,下面的人怎么维持啊?总不能遗祸后世吧?”
因为东胜卫的特殊地位位置,一旦大明在这里建立军镇,整个黄河几字型内部,就变成了内地,可以减少好几个军镇的财政支出。不仅仅让军事形势更利于大明,也可以大大减少军费开支。
或者后者才是夏言决心推动这一件事情的原因。
面对九边一直在增加的军费,对于大明财政来说,几乎是长期失血。所以夏言宁肯一次性花一大笔钱,也让这个流血的伤口收缩一些。让大明有精力将财力用在其他方面。
曾铣说道:“曾某明白,我今生这一条命都许在复套这一件事情了,不破鞑子,就不回京师见阁老。”
夏言说道:“子重勇气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