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严嵩更是不会有皇帝对着干,皇帝下令明发的,严嵩拍马屁都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啊?
于是这一篇文章,就此波澜不惊的明发天下。
当天,很多人都知道了。
徐阶看了这文章,眉头紧皱,起身徘徊,对身边的人,说道:“去叫张叔大过来。”
张居正听了老师相召,自然很快就来了。
徐阶将这一篇文章放在张居正面前,说道:“这是你写的?”
张居正说道:“有一部分是我的想法。老师觉得不对吗?”
徐阶说道:“我一不留心,你就惹了一大麻烦。你难道不知道其中干系?”
张居正说道:“知道。只是老师觉得这文章有问题?”
徐阶冷笑一声,说道:“问题大了。如果按他说法,很多事情都做不下去了。格物致知,是士大夫的雅趣,他说的是什么?工匠之学吗?这与对不对没有关系?”
张居正听了。一时间无语。
很多学说天生就有屁股的。
都是骨子里的基因。
就好像周梦臣再怎么掩饰,都无法掩饰一件事情,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活动。他是需要付出辛苦劳动,还未必能得到成果的。是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活动。固然有一些士大夫对此感兴趣,但是更多士大夫看不起底层百姓,不觉得自己要与这些工匠在一起工作。
正如徐阶所言,工匠之学。
这个标签,估计是很长一段时间周梦臣学识的标签了。
徐阶说道:“还有,格物致知这四个字,乃是理学与心学的分野。而今你在这四个字上做文章,既得罪了理学,又得罪了心学。理学那些老夫子也就罢了。这念年头也就西北一带,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夫子。但是心学,你真的了解吗?”
“自王阳明之后,心学在江南大兴,上置士大夫,下到贩夫走卒,都谈心学。而今江南又是天下文华之地。这里面有多少人都是心学信徒。你这样一下子将人得罪狠了。”
“为政之道,和光同尘,藏锋不露。是不露,不是让你不用。”
“今日,你倒是锋芒毕露,但是对你有什么好处?今后江南士大夫,估计将你张居正的名字挂了号了。”
张居正说道:“老师,难道这一件事情,真得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徐阶冷笑一声道:“自从大明开国以来,南榜就胜过北榜,进士名额可以规定,但是朝廷命官,却不能定南北,大明中枢从来是南人胜过北人的,从永乐以来,满朝半江西,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今内阁之中,就有两个江西佬。”
“心学是在南方大盛的,你还要让我说什么。”
张居正听了,脸色有些暗淡,不过依旧坚持说道:“老师,弟子依然觉得周兄的学说是对的。当今朝廷,很多事情都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理学难以为继,而心学是虚妄之学。根本不能救天下危局。”
“所以我觉得我没有做错。”
徐阶说道:“你觉得,周梦臣之学,就是治国正道。”
张居正说道:“弟子不敢妄言,周兄之学,对治国之道,当有裨益之处,最少是可以在儒林之中有一席之地的。”
徐阶说道:“那你怎么办?你难道没有想过你吗?”
“你是探花,本来只需养望十几年,到时候内阁之中,就有你的位置。而今,你才几分几两了,就卷入这种纷争之中,你觉得你在翰林院还能待下去吗?”
张居正听了脸色一变,说道:“老师,可是听到什么风声?”
徐阶没有直接回答,说道:“后悔吗?”
张居正沉默了一阵子,说道:“不后悔。我想出仕为政,并不是图谋荣华富贵,而是大明到了而今需要有所作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部为。此事是我应该做到的。”
张居正口中虽然这样说,但是依然觉得口中一番苦涩之意。
翰林院,庶吉士,可以说是大学士之备,一旦离开这里,张居正就失去了进入内阁的快车道。他内心之中真一丝后悔之意都没有吗?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徐阶说道:“放心吧,不至于此。这一次夏阁老保了你们。夏阁老正一心筹备复套大事,而今边关又起了兵事,不想后方闹出什么幺蛾子,故而,将这一件是啊给压了下去。”
“你与,周梦臣,瞿景淳,都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这一关,你算是过了。”
张居正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说道:“多谢老师。”
徐阶说道:“你谢我做什么?”
张居正说道:“我知道,老师一定为想办法了,否则不会知道这么清楚。”
徐阶说道:“你知道就好,不过这一次没有事,不代表将来没有事情,今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要好好想想,再做,不要再搞成这个样子,你不是每一次运气都会这么好的。”
张居正连连答应不提。
徐阶训斥了一番后,摆摆手让张居正走。还不等张居正走到门外,徐阶就轻描淡写的说道:“对了,我授业于聂公,也算是心学一脉。”
第七十三章 暴富
不提徐阶这个心学老师如何教育弟子。
验天论明发天下之后。
却呈现出南热北冷,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南热不用说了。
虽然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大明学术中心并不在北京,而是在南方。
北方更多是政治中心。这里的学术更多是依附于政治。
不管对周梦臣的学说有多少想法,既然内阁三人联手了打了招呼了。自然没有人在这个上面找周梦臣的麻烦。
当然了,并不是一点影响都没有的。
从全国各地都有人写信给周梦臣。或反驳,或推崇,或质疑,各种观点都有。
不过,以这个时代信息交流的难度,能写得起信,又能托人将书信送到周梦臣手中的人,无不是官员。再加上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的速度。周梦臣接受这些书信的频率并不是太多。根本不影响周梦臣的正常生活。
周梦臣等了数日,等待之中的各种论战,却没有上门。才恍然有一种一拳打到空处的感觉。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失望。
只能将他的事情放在正事上。
什么正事。
自然是玻璃大规模生产。
军器局是生产军械,玻璃生产自然不可能挂在军器局名下,而今皇帝也不会愿意的。
不过幸好,周梦臣手下还有兵仗局。
兵仗局可是隶属的大内的。
这一段时间之内,周梦臣没有功夫兼顾兵仗局,不过,军器局这里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从兵仗局那边调人。不过孟冲也模仿周梦臣的举措,对兵仗局进行了整顿。
而今正好派上用场。
孟冲掌总,冯保协助。
不需要周梦臣多操心。不过,周梦臣提出了一个设想。自然是给玻璃镀银。
玻璃镀银之后,就是一面镜子。
而镀银工艺对大明工匠来说,从来不是什么难事。
很快,一面小镜子就到了周梦臣的手中。虽然周梦臣个人觉得,这个玻璃镜子与他后世用的玻璃镜子有一些不大一样。却不知道什么地方不一样。毕竟在后世玻璃镀银的法子,早就不用了。
自然有一些色泽上的差异。
周梦臣将此物献给嘉靖。
嘉靖刚刚看到的时候,倒是挺喜欢的,但是一听是镀银的。立即好像碰到了毒药一般,二话不说,将扔出去了。
无他,前文也说过,镀金镀银大多数时候都是用到水银的,这是最根本的工艺。
而嘉靖早就得了水银恐惧症。
所以他不仅仅将镜子给扔了,还狠狠的训斥了周梦臣一番。让周梦臣一时间哭笑不得。
不过,皇帝不喜欢。
不代表,别人不喜欢了。
周梦臣将第一批玻璃镜子放在永安店卖。
事实证明,不管是古今,女人都抵挡不了亮晶晶东西的诱惑。
几乎一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各种镜子,等人高的穿衣镜,半身镜,还有巴掌大的小镜子,各种各样的镜子,只要一生产出来,就销售一空。几乎将程广德都吓住了。
最重要的是,利润太高了。
玻璃的原材料就是房山石英。这个石英矿在冯保看上之后,已经划到大内了。所以就材料上,只有人力成本,没有别的成本。整个一套流程下来。几乎都是人力成本。就成品来说,即便是巴掌大的小镜子,也要一百文。
至于更大更高的镜子,价格就不用说。
最贵的是,周梦臣让人打造出来的连梳妆台一起的梳妆镜。用上好的木料打造的,再配上好几面镜子。要十两银子。
已经算是一个大家具了。
这也是周梦臣对盔甲厂的一个尝试。
虽然盔甲厂而今造战车,还没有做完订单。但是并不是每年都有这么多木料要加工的。
诚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木料的加工是军械加工之中,绝对缺少不了的一环。但是分量只会越来越少的。周梦臣不得不未雨绸缪,试探给下面找别的活做。
至于合不合朝廷规矩。
嘉靖在一日,周梦臣做的就是合规矩的。
程广德几乎欢喜的合不拢嘴,几乎在半个月之内,单单玻璃镜子一项,就赚了一万两有余。依然供不应求。
几乎一夜之间,永安店大名传于天下。
之前,永安店卖的钟表,说起来还是太贵了一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自然是高不可攀的。几乎不敢进门。但是而今却不一样,巴掌大的小镜子,只要一百文,即便是小老百姓也能咬咬牙买一个。
一下子就打开市场了。
之前不温不火的永安店,一下子火爆无比。
周梦臣还准备了,很多其他东西。
比如说平面玻璃,而今周府已经开始换了。
将窗户纸换成平面玻璃,对老百姓来说,大抵是想都不用想了。但是对达官贵人来说,却已经蔚然成风了。毕竟嘉靖皇帝虽然见不的镜子,但是对于玻璃本身并不厌恶。
从玉熙宫也开始换平面玻璃了。
此外,周梦臣还与冯保联手打造了一批次的千里镜,与显微镜。
显微镜已经送到了医院。至于千里镜,周梦臣代周君佐做主,先给他送过去一百个。让周军佐记在下一次的帐上。
唯一可惜的是,这两样都不能卖。
对,特别是千里镜。
根本就是军国利器。除非用官职在身,否则别想买。所以这些千里镜都放到了军器局,至于显微镜虽然不是军国利器,但是除却周梦臣给医院配之外,也就是外地的一些郎中通过大医精诚的渠道,从薛已手中卖走一两台。
毕竟,真要说起来,显微镜比千里镜还要贵一些。
六月中,程广德给周梦臣会帐,说道:“而今帐上有现银四万两。其中一万两有余乃是卖表的利润,其余二万多两,都是卖镜子与玻璃的利润,而且这一段时间,供不应求。如果兵仗局那里多生产一些,这个利润还会更高。”
周梦臣兴奋说道:“那给兵仗局那边回款了吗?”
程广德说道:“已经给了。共一万三千两,已经付讫。其中三千两到了孟太监的私账了。”
周梦臣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
说起来,这位孟冲已经够克制了。
永安店之所以这么赚钱,其实也就是将生产环节的利润全部留在永安店这里。兵仗局那边只有成本价稍稍高一点而已。不过,这不仅仅是周梦臣自己的意思,也是嘉靖的意思。
嘉靖给有意给永安店钱,就当是给周梦臣的拨款了。
只是嘉靖大概没有想到。永安店会这么火爆。
一个永安店的利润估计能顶得上京城所有皇店了。
周梦臣说道:“你估计一年下来,有多少钱可以动用?”
程广德噼里啪啦一算,说道:“一年下来大概可以节约十五万两。”
十五万两听起来不多,其实已经不少了。朝廷很多大府一年的赋税甚至还不如这个数字了。而周梦臣冶炼上的财政缺口,足够填平,甚至还多来很多。
周梦臣说道:“足够了。”
周梦臣一瞬间内心之中有了很多的计划。
比如建立一座军器局子弟小学,比如重启遵化铁厂。完成开矿,冶炼,制造武器,等一条龙的工业体系,这才能将成本进一步压缩,能做的周梦臣想要的大量爆装备。将鞑子给平推了。
当然了,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或许可以试试制造原型机了。
虽然,而今钢材还不是太过关的。但而今不差钱。可以并行的,不就是砸钱。周梦臣而今弹药充足,足足有十五万两,砸上一年绝对没有问题。
第七十四章 河决曹县
就在周梦臣觉得实验经费巨充足的,一心一意想将钱给砸下去的时候。黄河出事了。
黄河两岸在今年入夏以来,夏雨连绵不绝,黄河水一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