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定的。
除非是严嵩,砸钱就可以。对于其他大佬之外。都不是单单给钱,就能办事的。
周梦臣说道:“尚书,此言当真?”
王杲说道:“这会有假?你只要点头了。这一封奏疏立即送到内阁之中。”
周梦臣说道:“大人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下官岂能不体谅朝廷的难处。今年下半年的军器局的银子都不用给付了,下官当紧衣缩食,与朝廷共度时艰。”
王杲听周梦臣这样说,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办法。
说实话,如果有可能王杲也不想动周梦臣手中的钱,但问题是王杲对京城各衙门都知根知底,周梦臣自己不知道,工部军器局的富庶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毕竟整个北京城也不过百万人是上下,在周梦臣手下工作的工匠都有数千人再加上他们的家眷姻亲,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周梦臣一下子改善了这么多人的生活。早就名声在外了。
这一次决口太过突然,打了王杲一个措手不及。而且灾情如火,他已经急令山东,河南调银子赈灾。但是两个省也没有多少钱,大头还在朝廷这边的。他而今不要说两万两,一千两,几百两银子,对他来说都是肉了。都要剃出来。怎么可能绕过周梦臣这个大富豪。
他对其他官员可以用户部尚书的名头来压。但是对于周梦臣只能用利益交换,这才不惜用自己的名头给周梦臣搭架子。
好在周梦臣虽然背景深厚,也算是通情达理。
就在周梦臣正好告辞的时候,却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如风,“碰”的一声,大门几乎被生生的撞开了。周梦臣回头一看,却见夏言脸黑如炭,似乎是被怒火烧得。手中捏着一封奏疏。目光扫过周梦臣,似乎周梦臣在这里出乎他的预料。
周梦臣也心中诧异之极,不知道到底什么事情让夏言如此失态。
王杲对此反而早有准备,起身说道:“夏阁老来了。”
第七十六章 决裂
周梦臣见状不妙,先给夏言行礼,随即对王杲行礼,说道:“没有下官的事情,下官就先告辞了。”二话不说就退了出来,并将房门关好了。
周梦臣站在门外,心中发痒,想听听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最后还是决定立即走。
他有一种预感。今天有大事要发生了。
周梦臣离开了。
房间里面的气氛并没有缓解,反而越发凝重了。
夏言将上面死死的按着指头印的奏疏扔在桌子上,说道:“王杲,这你的吧。”
王杲伸手将上的指头印抚平,却怎么也抚不平,却见上写着:“请罢复套疏。”王杲努力了几次都不能抚平,就好像而今两个人的关系一样,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他说道:“你不是已经看过了?还问我。朝廷上大概没有人敢冒户部尚书上书。”
夏言说道:“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
王杲说道:“我没有跟你商量?这一件事情我给你说了多少次,我说户部撑不住的,户部撑不住的。户部撑不住的。但是你怎么说的?你从来不当一回事,我再与你商量,又能说出什么花来?”
“而且这不是与你商议吗?”
“此等朝廷大事,岂有不与内阁大学士商议的事情?”
夏言脸色更难看了。说道:“你这是铁了心要我作对?你难道不知道,我在复套这一件事情做了多少事情,压了多少筹码,你现在说要罢,你不是要罢复套, 你这是要罢我夏言。”
对于复套这一件事情上,夏言以及是积重难返了。
他很清楚他的政治生命已经与复套这一件事情的成败联系在一起了。
所以,他看到王杲居然请罢复套,内心中有一种背叛的感觉。是他,与他合作数年的盟友,户部尚书王杲从背后捅了一刀。
王杲说道:“复套,复套,复套,九边百姓的命是命,山东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而今山东五六个县泡在水里,死者不可计数,几十万要支撑到明年夏收口粮,重建几个县城的银子,修缮黄河河堤,等等,没有一二百万两下不了。”
“你说,这笔钱从什么地方来?”
“除却你筹备的军费之外,朝廷哪里还有这一笔钱。”
“我不想朝廷开疆扩土,我不想复套吗?我说过户部支持不了,就是支持不了。”
夏言脸色有些难看。
他也知道黄河决堤弄的麻烦有些大。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大,问道:“需要这么多钱?”
王杲叹息一声,说道:“我细细问过了。这一次是积水不退。如果是洪水一冲而过,而今就能开始重建了,补种一批,明年春天大概百姓就能安置的差不多了。但是而今却不一样,必须要养这些百姓到明年春天,才能耕种。几十万人的口粮,已经我算了又算了。”
夏言说道:“那你没有算过复套进行到这里,已经花了多少钱了,运输到前线的粮草,刀兵,各种准备,征召士卒,训练,乃至于深入草原打探情报的将士,复套之战,虽然还没有打响,但是为了这一件事情,战死沙场的将士,已经数以千记了。”
“朝廷竭尽全力,想要打出十年太平。而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俺答也知道朝廷要复套,而今他已经征召所有部众,大同一带徘徊不去。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你现在说,不打了。鞑子就如此听话吗?”
“数年心血毁于一旦,只会让鞑子轻我,从此九边再有安宁之时。”
“事情到了这一步,不管是再难,再苦,也要咬牙撑住。”
“王兄,此刻不能有妇人之仁。”
王杲说道:“我又没有什么要九边罢战,而是不出塞而已,我算过,而今九边囤积的粮草,只要出塞的话,支撑边防还是足够的。待缓过一二年,再北上不迟。”
夏言说道:“不可能,一鼓做气,再而衰,三而竭。而今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才勉强聚起了复套之势,今日一但罢了,哪里还有下次?”
夏言太清楚不过了。
很多事情,都是要么一次做成,要么就不想再做成。就好像南朝几次北伐,一般来说都是第一次效果最好。
很多人看夏言权力很大,简直是权倾朝野。但是夏言自己知道,自己简直战战兢兢,上有皇帝对他的日益不满,下有严嵩心怀鬼胎。再有朝廷大势一点点在走下坡路。
各种压力都是他一个人承担。
他根本没有下一次可言。
王杲说道:“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不可能看大明百姓嗷嗷待哺,弃之不顾,反而去穷兵黩武。”
夏言说道:“我就不行了,朝廷二十多年的积累,而今一点钱都拿不出来?”
王杲说道:“二十年积累?简直是一个笑话,而今不是嘉靖二十年了,嘉靖二十年后,陛下修宫殿,做法事,赏赐道人数以万计,重修武当山,动辄罗天大醮,说是为朝廷祈福,福我是没有看见,但是钱却是没有了。”
“写青词的不是你阁老吗?而今你向我要钱?我有什么钱?”
夏言脸色涨红,随即一点点平复了下来,沉声说道:“真就一点办法没有了吗?比如想办法让地方自救。多承担一些费用,三十万两,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王杲似乎不认识夏言一般,冷笑一声,说道:“数日不见,夏阁老心肠如铁啊。这事情我做不了。”
夏言也知道,将赈灾款项消减大半,其实是会让更多百姓去死。但是夏言更知道,而今如果放弃复套,造成的严重后果,其实并不亚于减少赈灾款项。王杲毕竟是财政做多,他以为战事可以因为投入的金钱不一样,会有不同的阶梯效果。
但是事实上,战争就是零和游戏。胜者拥有全部,败者失去生命。
很多时候多往前线送一捆箭,少送一捆箭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夏言看来,黄河决口,是已经损失了。即便是挽回,也挽回不了多少了。而复套失败是可以挽回的损失,如果复套大胜,说不定还在在财政上对朝廷有一些弥补。
诚然,这个思路很冷血。
但是夏言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在而今的局面之下,必须二选一,在他看来,这是对大明最有利的结果。
不是,他想冷酷。而是现实就是这样冷酷的。
夏言其实已经知道说服了不了王杲,只是他还想进行最后的努力,说道:“王兄,很多事情我们都能想想办法,只要想办法筹钱,你提出什么政策,我都在内阁支持你,只要能熬过这一关,我推荐你入阁也行。这个时候,朝廷就是要依赖你我了。”
王杲苦笑一声,说道:“我才具有限,本身就不是理财之臣,掌户部数年,所赖不过是勤勉两字而已。”
“我如果有办法的话,何至于此?这就是我的办法。”随即王杲拍在桌面上那个印着指头印的奏疏。
夏言沉默了一阵子,忽然起身,说道:“如此,王尚书保重。”
王杲自然知道知道夏言是什么样的人。夏言为人自傲且霸道,今日如此,其实已经纡尊降贵之极了,说到这个地步,还说服不了自己。今后就要面对夏言的疾风暴雨了。
对付政敌,夏言从不是手软。
王杲叹息一声,说道:“夏兄,也听我一言,有些事情不成也就罢了。”
夏言已经走道门口,冷笑说道:“没有我夏言办不成的事情。”
第七十七章 龙涎香
周梦臣回去之后,通报了自己钱还没有要过来了。甚至连今后户部拨款都没有的事情。
不过,殷正茂他们并不在意。
反而更在意军器监这一件事情能不能成。
其实军器监在宋代是一个非常要害的部门。只是到了明代被压制下来了。
所以,壮大军器监衙门是有先例的。在中国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凡是有先例的事情,都是比较好办的。在他们想来,这个难度虽然有,但是如果一个户部尚书力主。
这事情说不定真能成。
毕竟,周梦臣的身份大部分文官大佬都知道,即便心中不满,大抵也不会硬挡周梦臣的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军器监衙门成立,周梦臣升官,新成立的军器监衙门,即便是原班人马打造,但也会有很多新空缺的。这些空缺,一部分要从外面调人,一部分就要下面的人补上了。
也就是殷正茂,凌云翼两人资历太浅,但凡他们有一两年七品的履历,这一次他们都能升任六品官。
当然了,即便资历浅薄,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可以行权。也就是代理。虽然资历不够,但是位置却可以先占着。
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好处极大。而户部拨款虽然重要,但是在这样的好处面前,困难不是不可以克服的吗。
只是,周梦臣都没有想到风云突变。
几乎在两日之内,内阁明发上喻,户部尚书王杲因不采买龙涎香,坐大不敬罪,就地免职,流放雷州。以兵部侍郎刘储秀代之。
这一件事情,不仅仅将周梦臣吓了一跳,也将满朝文武吓了一跳。
实在是雷霆炸裂,太急太快。
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前一日还是六部堂官之中,最要害的户部尚书,后一日,就是流放三千里的囚徒。一下子,朝野失声。
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一件事情。
周梦臣立即坐不住了,而且不说去找藤祥。
说实话,之前户部尚书是谁,周梦臣并不关心,这不关他的事情。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户部王尚书刚刚给他画了饼,这味道还没有闻的,王尚书自己就倒了。他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都睡不着觉。
而藤祥作为黄锦的义子,也算是黄锦的衣钵传人,在宫里消息最为灵通了。
周梦臣请了藤祥出来,藤祥也有所准备,两人布了两三个小菜。还没有吃上几口,听周梦臣问起。藤祥说道:“这不是皇爷的意思。说实话,宫中,龙涎香还是有些库存的。而且大多是大内采买。户部分担是少数的。这也是前些年,宫中法事大作,龙涎香消耗巨大,才有入不敷出之感,而且户部王尚书用事之后,从头到尾都没有怎么给宫里买过龙涎香,也就是下面有百姓在海边捡到,上交朝廷,府县上供,户部转呈而已。”
“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便是皇爷想要收拾王尚书,也不会用这个借口,皇爷还要脸的。”
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嘉靖修仙做法事,就能耗尽国库。以至于而今拿不出钱来。
别的不说,就拿龙涎香这一种香料来说。可以说寸两寸金,有价无事,但是在法事上,都是成块成块的烧,珍珠为泥,金为粉,龙诞为烟,玉为焚。
总之,皇帝在这上面的花费,绝对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只看账单,动辄数十万两,数百万两。只是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