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这就是周梦臣一力打造出来的邮票。
那是一套北京九门的图案。分别代表不同的面值。投递不同地方,要贴不同邮票,这都是按路程算的。有整有零。像后世那样一张邮票通行全国是不可能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
周梦臣算是明白了。
即便是仅仅是一个驿传改革。里面牵涉利益太多了。单单是一个改革驿票,就弄出很多的事情。周梦臣与各部商议,还有关注如何印刷与防伪等等。
总之,各种纠葛让人头大。杨继盛冲锋在前,发挥出头铁不怕得罪人的特征,为周梦臣吸引了很多火力,还是让这个小小的改革,快不起来。好容易才确定了,嘉靖二十八年正月,才开始正式推行。
倒是,周梦臣推出邮票体系。不得罪人。周梦臣制定一出套完整的邮票分润的组体系之后,很容易就被推行了。比如邮票多少钱,下面每一个递铺,送一封书信多少钱等等。
甚至对于很多下面的人来说,对邮票体系也很欢迎。
因为送公文是无偿的,虽然有公食银,但是驿站体系一直是亏损的,但是问题是下面再亏损,当官的该捞钱,还是要捞钱的,那他们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下面人的工食银中来的。
邮票体系每一封书信或者报刊的钱都不多,好歹是细水长流,而且这还是新东西,很多官员还没有想到怎么贪污。
最少这几年,这个钱还是能到下面办事的人手中的。至于将来,就不好说了。
唯一让周梦臣担心的是,新鲜事物,尝试的人不多。周梦臣反而作为主管官员,带来不少客户。下面都不觉得周梦臣在徇私。只觉得周梦臣想为自己撑场面。首先投递的期刊,就是大医精诚与格物致知。
大医精诚就不用说了。
单单说格物致知。
这是周梦臣与吴廷翰等人商议了好多少次,才定下的名字。
首先格物致知这个词,也是儒学争锋的焦点之一。理学与心学的分野之一。就是对这个词解释不同的。
吴廷翰本来想用气学的。
但是周梦臣不想,费了好大功夫,才让吴廷翰接受了这个名字。说什么,气学门户之见太强。气学要发扬广大,就不该自我局限。应该广开门庭。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天下读书人无不知晓。
但凡是读书人对这四个字都是接受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周梦臣觉得,这四个很物理。
清末物理学,刚刚传过来的时候,一度就被这个四个字代替。周梦臣将来将自己的思想灌输进去,也不用改名字了。
吴廷翰最后还是答应了。
并主持了格物致知第一刊。
其实格物致知第一刊,也没有什么好文章。无非是表明本刊的立场。吴廷翰写了一篇,气本论。内涵也就说整个世界都是由气组成的。周梦臣在这吴廷翰指导之下,写了一篇物上见理论。
其实是周梦臣写了一些关于科学实践的一些文章。被吴廷翰修改了一番。拔高了思想。
物上见理,是从儒家哲学范围之中,回答了怎么格物致知的问题。用现代的哲学来说,就是实践得真知。
格物致知,就是观察事物本身,能得到道理。但是怎么得到啊?就是将得到的道理,再令实物去验证一遍。就是物上见理,一下子让周梦臣科学理论在儒学之中有了理论支持。
不要小看着一篇文章。
之前周梦臣的学问,可以被人视为旁门左道。而这一篇文章,正式将周梦臣所有学问列入气学门庭。成为了正正经经的学问。
单单是这一点的改变,就打开了周梦臣的科学学说,向大明士大夫传播的大门。
这是周梦臣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得到的待遇。
这让周梦臣对吴廷翰这个师兄感激非常。
不过,吴廷翰忙完这一切之后,也就准备回家了。
用吴廷翰来说,这一次来北京,本来就是意料之外。而今什么事情就办完了,他就不在北京讨人厌了。
周梦臣留了几次。也留不住。
只能亲自送他出京。
一路送到了通州。
在运河登船之前。吴廷翰找周梦臣深谈一般。
吴廷翰说道:“周师弟,今日一别,你我师兄弟不知道何日才能再见,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是我还是要说的。”
周梦臣躬身说道:“师兄,有什么话尽管说来。我洗耳恭听。”
吴廷翰说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唯之器。我虽然觉得道器之间,不能以上下而论,道中有器,器中有道。但是君子不器这四个字,还是要谨记的。你的天资很好,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如此思维敏捷,举一反三,短短数日,似乎将气学上下,融汇贯通。只可惜,你根底不纯。心有杂念。乃是少时,没有得了好老师传承,从根子上就缺了太多太多的。”
周梦臣立即躬身说道:“师兄说的是。”
古代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有太大的差别了。如果是士大夫与现代高学历人群之前的思想,又是天差地别。周梦臣来到明代之后,已经补上了很多课程,史书,经学。乃至各类典故,诸子百家,都读了不少。
但是本性是很难改变。
特别是对于已经形成完成价值观的人来说。所以这些到明代读的东西,只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改变他根本的思想。
吴廷翰敏锐察觉了这一点,说道:“气学后辈之中,你是最能将气学发扬广大的。很多东西,一点差错都不能用,除非今后你一直躲在背后写文章。却是不可能的。今后,定然辩难的场合。你一旦挫于敌手,不知道做多少事情,才能挽回的。勉之,勉之,今后写信也方便了。你有什么问题,不管千山万水,都能写信给我。我辜负老师。只能寄希望于你了。”
周梦臣说道:“师弟明白。定然将气学发扬光大。”
只是他心下却有几分惭愧。
因为周梦臣已经下定决心苦学气学。倒不是为了掌握气学。而是准备替代气学。准备李代桃僵。气学是有很强的唯物的性质,但并不是全部。比如吴廷翰对于厉鬼这个话题,有一些意见,都很成问题。
周梦臣准备将未来的唯物主义学说,对气学进行完全的替代。
这就要对气学进行整合,将不符合唯物主义的东西,进行扬弃,这里面需要很多功夫。特别是对于儒学根底不深的周梦臣来说。
只是如此一来,进行周梦臣一系列魔改的气学,还是原来的气学吗?
周梦臣不知道。他对吴廷翰内心之中有几分惭愧。只是再惭愧,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周梦臣送走吴廷翰之后,就沉下心来做事。一方面在兵部与人扯皮,推进驿站改革,一方面与杨宏量一起完善历法。还推进蒸汽机的研究,同时还将自己之前一些成果,在符合气学概念的同时,进行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一点点的发表在格物致知之上,进行自己的传播科学,篡改气学大计划。
日子过的很充实。他甚至一度希望能一直如此充实下去。
只是终究是不可能的。
第四卷 太白经天
第一章 可汗大点兵
呜呜的号角之声,震撼整个草原。
嘉靖二十八年春季。俺答的招兵之令,传遍了草原之上每一个角落。一时间从草原上各个角落飞驰来的蒙古各部,乃至于板升的汉人各部,陆陆续续的在青城聚集。
青城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
只是而今的青城还不是一座城池。
只不过,因为丰州滩的大面积开垦。也成为俺答长久的驻地。俺答几乎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会在这里的渡过。
俺答自然不会在这里还住帐篷。
不要说蒙古人的帐篷多好多好,真要说起来。蒙古人的帐篷再怎么也比不上房子。于是俺答在这里建立自己的行宫。当然了,而今还不是一座城市。只是北方的建筑物在古代用的砖,都是青砖。
而俺答所谓的行宫,与大明的宫殿也没有的比。真要看起,无非是一个地主大院。不过在草原之上,已经是相当不错。
于是这里也有一个代号,也就是青城。
蒙古各部聚集一堂。
人马之盛,计有十万之众。甚至当陆陆续续的到来的其他各部,估计最后能有十几万之多了。
这虽然不是俺答的极限实力。但是已经是俺答拿出来的绝大多数实力。
俺答也没有废话,开宗明义,道:“各部集结人马,随我南下。”
此一出,左右大惊,立即有很多蒙古人纷纷进,道:“大汗,而今是春天,正是牲口长膘的时候。这个时候南下,不知道要累死多少牲口,今天冬天,还过不过了。”
一时间,抱怨之声,连成一片。
俺答冷笑说道:“不要说了。这是命令。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或许给南人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调整过来了。我意已决。”
白莲教萧教主立即出来打圆场说道:“诸位首领,有所不知,曾铣与夏被他们的皇帝杀了。”
“这事情不是早就知道了?”脱脱说道:“当时,我就提议大举南下,而今不南下,现在南下,这是什么道理?”
蒙古人叫脱脱的人很多。脱脱在蒙古话中,就是安定的意思。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人名,而今的脱脱乃是俺答手下一员大将,也是众多蒙古首领的代人。
萧教主微微一笑,说道:“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当年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后,下属都劝他的赶紧进攻,但是曹操却不。他顿兵不前,结果袁绍的儿子们,失去了威胁,自相斗争。分崩离析。最后曹操一举拿下袁绍的地盘。”
《三国演义》流传太广了。以至于给这些蒙古人讲别的典故,他们都不懂。但是一说三国,反而能够明白。
脱脱明白了一点,说道:“那我们当时不南下………………”
萧教主说道:“就是在等他们斗的更厉害一些。当时曾铣死的时候。曾铣选拔的将领还在。但是而今,我们按兵不动。坐实了曾铣危耸听。让严嵩好不手软的清理曾铣的部下。”
“宁夏巡抚,陕西巡抚换了,从总兵官以下,下狱将领有十几名之多,至于被明升暗降,闲置的中下级将领,更是不计其数,这都是曾铣精挑细选,花了一两年勤加训练的将领,而听说,严嵩在这方面是贪得无厌,各级将领,明码标价。千两一百户,万两一千户,至于千户以上,一职一议。可想西北边军增补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可以说,而今大明西北边军,根本不用去管了。即便当面放上一个,插上一面旗,他们都不敢乱动一下。”
一支军队能不能战,主将固然重要。但是遍布军中的中级将领,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比主将更重要。因为没有这些将领支持,主将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脱脱说道:“那么为什么不等下去?”
萧教主笑道:“还能等到什么时候?南朝毕竟是泱泱大国。人才辈出。总有人看出来不对。再者,南朝一直吃空饷。但是这该能打的,还是能打的。说不定这些一批将领适应了军中,即便比不上曾铣旧部,能发挥出一二成战力,就是我们很大的麻烦。”
“所以,而今是我们南下最合适的时候。”
俺答一拍桌案,说道:“现在都明白了。立即点兵,这一次直奔大同。而今大明九边文臣武将,皆是碌碌之辈。我唯一忌惮的,唯有周尚文。拔了周尚文,则南朝边墙尽废。”
“这一次南下,所有人都给我咬紧了牙,啃下周尚文这一块硬骨头,剩下的,我们就能吃肉了。”
俺答既然下了决心,听起来,也不是妄动。特别是俺答许诺的事情。让蒙古各部首领怦然心动。对于他们来,如果没有了周尚文,他们每一次南下,定然能赚的盆满钵满的。
“听从伟大可汗的命令,要想吃到羔羊,就先要打掉牧羊犬。”蒙古各部首领纷纷起身按胸说道。
俺答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大军立即南下。
不过数日功夫,大同正边的边墙,纷纷点燃,一道接着一道,疯狂的向后面传递。
周尚文立即击鼓聚将。
说实话,周尚文对俺答忽然南下,是有些预料之外的。谁都知道对与蒙古牧民来说,春季是养膘的季节,不利于作战。因为战马因为一个冬天的消耗,已经瘦骨嶙峋了。即便春天吃了几顿饱的,内里还是很虚的。一旦长途奔袭,或者作战。就很容易出现战马大批量死亡的情况。
而且这正是春耕的季节。
周尚文手中很多军队集结不起来。
春耕从来是头等大事。在没有作战的情况之下,放人回家帮忙,也是常有的事情。谁知道。俺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出乎意料。
周尚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