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耕从来是头等大事。在没有作战的情况之下,放人回家帮忙,也是常有的事情。谁知道。俺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出乎意料。
    周尚文说明情况之后,就闭目不。
    任下面将领议论纷纷。
    有的说道:“而今兵马未集,因为坚守城池,等各部聚集之后,再与俺答交战。避实就虚。”
    有的说道:“而今百姓都在春耕。一旦让鞑子分散劫掠,后果不堪设想,因为选一地,与鞑子决战。”
    “决战什么?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你们是不知道吗?上一次大战之后,补充被扣下多少,大同精骑只有消耗,没有补充。而今的情况谁不知道?除却宣府之军,恐怕谁也没有能力来支援我吗了。”
    “而且翁大人,会来支援我吗?”
    一时间,所有人陷入沉默之中。
    大同作为北方最重要的边镇之一,他东边就是宣府,与京师。南边是山西镇,西北就是榆林,陕西。
    榆林陕西这边,就是属于三边总督管辖,也就是所谓的西北边军,而今根本不用指望了。至于京营。倒是有东西两厅京营,大概有六万上下,但是战斗力,凡是边军从来没有指望过京师的老爷兵。
    至于山西镇倒是有些兵马。但是山西镇除却偏头关之外,并不直面鞑子,兵马不多也就不少,而少见战事,战斗力未必有多强。
    唯一能指望的是宣府军。
    但是宣府军会不会支援大同,谁都不知道的。
    从军事上来说,宣大一体,由宣大总督负责管理。而宣大总督,就是翁万达。这个老臣还是有几分手段的。宣府军乃是北京正北方的屏障,战斗力还是可以保障的。
    但是这与宣府军救不救大同军,关系却不大。
    按理说,双方有互相支援的义务。但是世界上如果都按理说,就简单太多了。


第二章 大明虎将
    首先,是周尚文的倔强性子。这个倔强老头,对文官很不友好。
    按大明一惯尿性,从来是以文制武,那么为什么周尚文很多次决议,都没有大同巡抚的身影,要知道大同是有巡抚的。因为周尚文从来不鸟文官。他在文官之中,除却对刘天和,毕恭毕敬。听计从之外。对于其他文官从来不正眼看一眼。
    这也造成了周尚文与文官的关系很不好。
    周尚文跋扈之名,天下皆知。
    反正当周尚文作为大同总兵的时候,谁当大同巡抚并不重要。即便是阿猫阿狗也行,反正没有什么事情可管。要知道大同不是内地府县。乃是边镇,在边镇从来是军事优先,总兵官又掌管一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除却与军事有关的事情之外,巡抚还能做些什么?
    而且巡抚下面还有一个大同知府。一些琐事大同知府都能做的。
    但是周尚文这样的性子,是要遭到反噬的。
    周尚文在后勤补给上,在其他方面上,都受到了种种限制,以至于周君佐只能用闹事的方式,来取得本应该给他们的东西。
    这还是小节的。周尚文与自己顶头上司翁万达闹得很不愉快。
    比如上一战打得那么大,从头到尾有过翁万达的出场?有过宣府军吗?
    或许有人觉得,周尚文大同军包打全场,关你宣府军有什么事情。但是连报捷文书,也不提翁万达这个顶头上司,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劣到什么地步。
    当然了,这仅仅是私人关系。
    还有一点,那就是宣府军的责任重大。他是北京城外围防线。一旦鞑子突破宣府军。那么就直接面对北京附近的关口,任何一个关口只需攻破一个,就能直入北京城下。
    这责任可就大了。
    翁万达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之前也就罢了。在周尚文的领导下,大同军上下骨头也很硬,从来没有指望过别人支援自己。反而有着老子天下第一感觉。而俺答也不可全军而来,不估计其他方面的明军。
    有些时候,其他明军不需要交战,即便是存在,就牵制了俺答很多兵力。
    而今却不一样
    了。
    大同上下将领都感到一丝丝危险的感觉,好像是光溜溜的站在寒风之中,没有一丝的遮挡。
    周尚文咳嗽了两声,问道:“马芳,赵达,你们觉得怎么样?”
    赵达大声说道:“将军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如果将军要打,我愿意为前锋。”
    周尚文心中暗暗摇头,他知道赵达也是一员猛将,单单在战场之上拼杀。他未必弱于马芳。但是打仗不是仅仅靠一腔血勇的。但是赵达在这方面,就是不开窍。好像想都想不明白。
    他也不指望赵达忽然开窍,只知道怎么打仗了。只能当成一柄尖刀来用了。
    当然了,这样的直人,让人忍不住有些喜爱。
    他将目光看向马芳。
    马芳沉吟片刻,说道:“将军。我们只说我们如何?没有想过鞑子会如何?我只问一句话,鞑子会让我们避战吗?”
    周尚文说道:“好,马芳说到点子上了。俺答费了这么大劲,不就是冲我来的。俺答不是傻子,他们会由着我们避战?有太多的办法,让我们不得不战了。大同毕竟是朝廷的地方,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得不救的。”
    “与其等鞑子想办法将我引出来,不得不战,到时候我们兵力未必能聚集太多,受制于人不说,反而泄了下面的士气。还不如而今,先与鞑子一战,我相信大同的男儿,我们不死绝,鞑子不能深入,我也相信,我周尚文这把老骨头,他俺答吃不下。”
    “大人,大同一镇到底兵力薄弱。我们这样孤注一掷”周君佐忍不住说道。
    周尚文说道:“给朝廷,还有翁大人报信便是了。剩下的事情,就与我们无关了。你们即便信不过翁大人,也要信得朝廷。”
    下面的人纷纷松了一口气。在他们想来,大同镇为朝廷苦战多年,父死子继,老弱耕种,健壮持刀,凡是成年男丁,都精通搏杀之术,随时准备补入正军之中,乃至于大同府的民壮都比京营能打。
    朝廷是不会放弃大同镇,不会放弃大同镇主力的。只要他们能咬着牙与鞑子主力交战。朝廷的援军一定会来的。
    只是周尚文的手轻轻一抖。
    朝廷信的过吗?
    征战几十年的周尚文第一次对自己的判断没有底。
    “报。”忽然有一个人闯进了进来,说道:“鞑子主力沿着官道向宣府而去。”
    周尚文听了,他一定就知道。鞑子哪里是去宣府,是诱的出兵。大同与宣府是北京的两扇大门,对于大同来说,鞑子去的宣府方向,其实也可以是北京方向。
    如果鞑子直接攻打北京外围的关卡,大同军不做阻拦,这个罪过可就大了。
    周尚文轻轻一笑说道:“果然,如此,我身为大同总兵,一生厮杀从不避战。决然不会让鞑子通过我的防区,去冒犯陛下,召集各部,备上十日干粮,那种军器监的小炮,能带上几门就带上几门。出兵。”
    “是。”下面将领纷纷答应下来。
    立即去准备。
    只有马芳若有所思,细细揣摩周尚文最后的几句话,忽然觉得这一战吉凶难料。
    只是马芳从不知道多少次厮杀之中活下来。此刻只觉得兴奋,没有一丝的惧怕。
    春季本来就是沙尘漫天的时候。
    不知道是不是大队人马行进,将沿途的所有植被都给破坏了。以至于风沙更大了。人人都要带着一块面巾,遮住口鼻,否则一张嘴就是一口沙了。
    俺答这一次行军,根本就大摇大摆,以至于大军两侧大大小小的城堡上烽火,就好像是给大军照明的灯光一般。
    俺答问身边的萧教主说道:“如此简单的计谋,周尚文会上当吗?”
    萧教主轻轻一笑,说道:“大汗,有所不知,计谋这东西,从来是因人设谋,如果而今大同的是曾铣,我绝对不会用这么简单的计策,曾铣用兵如龙,实不可测,只到交兵的时候,你才能明白,他想做什么?即便是我也是甘拜下风的。”
    萧教主感叹一声,不知道是为自己感叹,还是为曾铣感叹。
    曾铣对俺答各部三战,每一战都是突袭,看似很简单的。第一次是俺答没有防备,第二次,第三次啊?可以看出曾铣用兵之道,天马行空。俺答即便有了防备,曾铣也能在俺答完全想不到的时间与地点,给他一下子。
    俺答最后只能退兵数百里,离开了边墙左近。拉开了距离,这才让曾铣的突袭没有用武之地。
    只是可惜这样一位大将之才,没有死在战场之上。
    萧
    教主接着说道:“这周尚文就是彻彻底底的虎将,他的心思,很容易揣摩,甚至对我来说,也是一目了然。但是对付周尚文,不在意揣测他怎么想,而是真正在战场上打败他。”
    “周尚文看似心思粗鲁,但是在战场之上,临阵决断,进退拿捏,已经到了化境,明人有一个将领叫常遇春,号称将十万人横行天下,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周尚文虽然比不上常遇春,也是当世第一流的兵家。”
    俺答想了想,叹息一声,俺答与曾铣交手,根本不知道怎么败的,但是俺答与周尚文交手,不知道该怎么胜,明明兵力比对方多,但就是打不赢。说道:“的确,已去一龙,尚有一虎,南朝人才何其多啊?”
    两人正在感叹的时候。忽然听到下面来报:“报,发现大同军踪迹。”


第三章 曹家庄血战
    这是一场遭遇战。
    双方对双方的到来,都是早有预料。
    但是双方都没有想到在,双方一碰撞,厮杀就如此惨烈。
    周尚文临阵观阵,二话不说下了决断。道:“马芳,往东数里,就是曹家庄。你立即带着所有火炮去占据庄子。这里交战,不需要你插手。赵达,你不是要当先锋吗?俺答的大旗就那那里。”
    说是大旗也不对,那是成吉思汗留下的苏鲁锭。
    也代表大汗所在。
    赵达眼睛一瞄,人一过万,就是无边无际。几乎极目远看,除却蒙古军队,还是蒙古军队,只觉得对面不是一支军队,而不是一片海洋。由人组成的海洋。
    说赵达没有心眼也好,说他心思如铁也好,他一句话也没有说,纵马狂奔,长枪在手,越过所有明军,冲在最前面。周尚文一挥手,各路明军以赵达为锋矢,形成一个大大的锋矢阵。
    鞑子骑兵也不是傻子,更是如海浪一般扑了过来。
    烟尘四起,黄沙四塞。一时间马蹄扬起的烟尘,胜过了西北的风沙。
    一瞬间,让人明白了。为什么古代战场叫做沙场,盖因这种无数骑兵践踏产生的烟尘,比真正的沙尘暴还要可怕。
    周尚文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丝私心的。
    这一分私心就是保下了马芳,以马芳的勇力,也是可以当大军之先。只是大军之先,自然是一军之中最勇猛绝伦的将领才能做的。但问题是大军厮杀,并不是演义,一个人武力值再厉害,在厮杀最惨烈的战场,也是很难保全的。
    做先锋功劳最大,但也最有可能陷入阵中,再也出不来了。
    马芳虽然是勇将,但是潜力并不仅仅是勇将。所以他将马芳所部留为预备队了。
    周尚文知道,大同兵少,而今仅仅三万骑,没有更多了。而鞑子虽然每一部都不如大同兵,但是人多,周尚文目测在十万骑以上的,至于具体多少,就不清楚了。一来超过十万已经超出人类目测的极限了。二来,周尚文只需要知道,鞑子超过十万就好了。因为多多少,对于周尚文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一战,一
    开始就要挫败敌军气势,接下来的战事才有的打,一定要有一个开门红,否则接下来的战事,就不用打了。
    而俺答存了这么多心机。就是诱周尚文出来,自然早有准备。
    如此一来,双方交战空前惨烈。
    有多惨烈,这一战并不是双方主将下令收兵的,而是双方士卒自发的不打了。
    短短两个时辰,官道附近铺上一层尸体。不?是肉泥。
    因为交战的时候,不管是活得还是死的。一旦落马,就会被无数马蹄踏上去,瞬间就变成一团肉泥,根本认不出来谁是谁?如果尸体稍稍完整一下,还能看出来是明军还是鞑子。但是更多时候,仅仅是一团烂肉,裹着一些衣服的残破,不细细的观察,根本不知道来人是那一方的。
    他们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死人。
    对于这个场面。俺答大怒,因为战场的原因。十万人不可能一下着投入战场,也很少用这样大的战场。俺答后军都还没有用上,前面就不打了。他立即召集交战各部,问问怎么回事?
    结果叫过来,一看,几乎没有一个认识的面孔,俺答厉声问道:“你们台吉了?”
    台吉就是贝勒,也算是蒙古一部的首领的称呼。
    一个声音低层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