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梦臣一扫,发现时间是最大的杀猪刀。仇钺当年的旧部大都不在了。即便有些一后人,与仇家的关系到底是隔了一层,而仇鸾自己提拔的人却不多。似乎仇鸾在军中的根基并不如他想象那么深。
另外一部分就是咸宁侯的产业。
周梦臣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上面估计咸宁侯府的产业在百万两以上。
这如何不让周梦臣心惊。
后世严世蕃评点天下富豪,以家资五十万为门槛,只数了十七家。可见百万两在这个时代的分量。而其中就有蜀王,魏国公府,英国公府,孔家,张天师家这样的豪门。
而仇家起家不过五十年,财富积累太快了。
第七十二章 羊马市
周梦臣借了科技的红利,再加上嘉靖的虎皮,而弄得这一套体系,撬动的资本大概也不过一百多万两,当然了,说现银是没有的。
而周梦臣的家产也不过三万两上下,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刺激着殷正茂改邪归正。想办法正道搞钱。
周梦臣细细看过档案,虽然丰城侯的记录并不是太全的,也能看得出来,仇家的资产是在这十年之内,飞速扩张的。但是周梦臣细细看了仇家在京师的产业,城外的田地不多。毕竟仇家封爵的时候,已经是正德年间了,北京附近的田地,早就被瓜分殆尽了。
咸宁侯府的土地大多是嘉靖二十年左右,武定侯郭勋因为通白莲教案被处死,咸宁侯府从武定侯府搞到的土地。而咸宁侯府在京师的产业,也支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甚至上面说,单单仇鸾送给严世蕃的银子就有数万两之多。
这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周梦臣看着看着忽然看见一点,说道:“咸宁侯家是城北羊马市主家?”
北京城北有一个巨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周梦臣是知道,这个牲畜交易市场估计即便不是北方最大的,也是数一数二的。只是周梦臣不知道这个市场的主家之一就是仇家的。
李儒说道:“这一件事情我知道,本来这个市场也是几家商量的办,我家还在里面有份子,只是仇家这几年牲口供应量特别大,大家都要仇家的货源,这主导权渐渐的到了仇家手中,说他是主家也不算错。我家也就每年分一点银子,早不管事了。”
其实这一点银子类似于保护费一样的。
毕竟北京勋贵但凡有些能耐的,都能做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羊马市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想捣乱太简单了。所以十几家勋贵都有份子。但是有人经营有人不经营,有的纯粹就是占个干股。
就好像丰城侯家。
周梦臣心中一动,线索忽然联系到了一起。
影响大明牲口价格的最大因素,不是别的,就是对蒙古人的封锁。
马匹是最为典型的。大明马政崩坏,而马匹不管是作为骑兵的坐骑,还是大明民间的生产工具,都是必需品。但是马匹的价格在草原上,却是很便宜的,大明军马的来源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与朵颜三卫,女真人的朝贡贸易。
总体上来数量是比较少的。
俺答作为大明最大敌对势力。
朝廷对俺答封锁最为严厉。当然了,大明希望从俺答买马,奈何大明不想出购铁器粮食等物资。再加上战争的因素,双方的贸易早就断了。当然了,私下里走私一直存在的,但是一直不成气候。
仇鸾怎么可能成为大明最大马贩。
他的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周梦臣立即起身,说道:“今日多谢了。改日定然登门道谢。”
李儒说道:“我送你。”
周梦臣从丰城侯府中往外走,忽然见一群人跪了一地,中间有一个好像是账房先生的人,被按在红木板凳上,一五一十的行家法。
周梦臣好奇的问道:“怎么回事?”
李儒摸摸鼻子说道:“账目不清。”
周梦臣一愣,顿时明白。
丰城侯说账目不清,必须有账目不清。即便将来出了什么事情,丰城侯府也能将在该摘出来。即便有人不相信,但是丰城侯府也不是寻常门第,没有铁证,即便是首辅也奈何不了。
只是这个账房或许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挨打。
周梦臣有一点小惭愧。不过他很快将这一点思绪放在一边。他出了丰城侯府先回家中,从周尚文的亲兵之中找一个最熟悉马匹的人。周梦臣想了想,又将戚继光叫上,在周梦臣的印象之中,戚继光的骑术也是相当不俗的,而骑术不错的人,一般都懂马匹。就好像这年头,凡是驾驶技术不错的人,对车辆都是懂一点的。
周梦臣二话不说带着几个人。来到羊马市。
周梦臣二话不说,就来到仇家门下的店铺。
当然了羊马市的店铺,与常规的店铺是不同的。
没有房子,而是一个棚子。棚子后面圈了一大片地方,有木制栅栏围在一起,里面就是大量马匹与牛羊。看中什么,就会牵到棚子里面询价。遍地都是牲口,还有马粪,牛粪什么的。味道自然不好问。
周梦臣也就没有进去了。
他微微示意,让几个人进去看看。
却不想这里主事的人,见周梦臣神态不一般,立即上来招呼。说道:“这位客官。可是来卖牲口?”
周梦臣说道:“家中办事,需要一批牲口。”
周梦臣是随口敷衍。却不想这个人误会了这个办事的意思,说道:“客官,可算是找对地方了。我们这里的羊都是宁夏滩羊,那滋味是天下一绝,吃了我们的羊,就不想别家的羊了。”
周梦臣目光扫过这里的牲口,有马有牛,但是更多的是羊。
周梦臣心中也明白,这个羊马市很大一部分是要供应京师的,所以交易最多的其实不是马,而是羊。毕竟北京特产是涮羊肉。就好像每一只鸭子可以活着走出南京,每年也需要源源不断的羊供应京师。
周梦臣随口说道:“滩羊?”
主事听周梦臣的话,似乎有些怀疑,说道:“客官,宁夏滩羊天下第一,乃是皇宫的贡品,抢手之极,不信你尝尝。绝对没有问题。”随即这主事指着一头羊,给现杀了,用来烤肉,让周梦臣品尝。
周梦臣吃着烤肉,觉得味道不错。但是是不是宁夏滩羊,却不知道了。
周梦臣见戚继光一行人回来了,他招呼一个老卒。这个老卒叫老刘,周梦臣印象好像是宁夏人,毕竟周尚文当初就在西北驻守过,黑水大捷就是在西北打的。他的亲兵之中有宁夏人也是正常。
周梦臣说道:“尝尝,说是宁夏滩羊。”
老刘也不客气,一把拿过羊肉串,吃了一口说道:“不是,这是丰州滩的羊。大人,您看上面的孜然就知道了。宁夏滩羊只需放一点盐就行,天然的滋味,根本不需要其他调料。什么羊都都比不了。而且这宁夏滩羊也就在宁夏中卫一带有产,即便是同样的羊,离开了宁夏这片地方,也没有原来的味道。”
“这一吃,就知道是丰州滩的羊。”
当然了,老刘这样说话,也不妨碍他将手中的羊肉串三下五除二吃完。毕竟,这年头能吃上肉的人不多,更不要说这羊肉虽然不是宁夏滩羊,但是关外的羊总是比关内的羊好吃一点。
周梦臣目光落在主事的人身上。
这个主事人讪讪的说道:“说是滩羊,又没有说哪里的滩羊。”
滩羊是羊的名字,而“丰州滩羊”的丰州滩,乃是地名。怎么可能一样。
周梦臣也没有工夫理会他。随口说道:“看在老板的招待的份上,挑上十头羊带走,给下面改善伙食。”
周梦臣说的下面,乃是周尚文留给他的亲兵,这四百人可不好养的。平日里也是需要一些荤腥的。周梦臣来一趟,总不好什么也不卖。周梦臣下了决断之后,就起身离开了。
在外面忽然问道:“怎么样?这些牲口都是来自什么地方?”
戚继光说道:“老师,我们细细看过了,这些马大多都是河套马,应该是产自丰州滩一带,不敢说完全肯定。但有七八分把握。即便不是河套马,也定然是产自关外。”
第七十三章 仇鸾的麻烦
周梦臣眼睛微微一眯,口中沉吟道:“关外。”
关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这个关可以是山海关,也可以是居庸关,甚至是嘉峪关,玉门关,雁门关。而在这里却是所有关卡之外,也就是大明边墙之外。未必一定是俺答部。
但是极大可能是。
戚继光沉吟片刻,低声说道:“老师,其实边军的一点小动作,朝野上下都是知道。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老刘也说道:“其实老将军在的时候,对一些事情也是默许的,并从中拿一些钱来补贴将士,否则那么多兄弟的抚恤从何而来的。这事情不可细究。”
周梦臣说道:“我都明白。你们放心吧。我有分寸。”
而今的周梦臣已经不是愣头青了,他深刻的了解这个时代的运行规则,更深刻的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不是相反。而仇鸾典型是统治阶级的一员,这些犯法的事情,放在小民头上,够杀一百回头了。但是放在仇鸾身上,却是未必。
即便周梦臣将仇鸾走私的事情,捅给嘉靖知道,嘉靖大概也是一笑了之,或者对仇鸾敲打一二,让他罚酒三杯,下不为例。
根本治不了他的罪。
而且周梦臣如果不是知道赵达之死的蹊跷,也根本不会做这一件事情。
而今周梦臣内心之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猜想。仇鸾是关内外走私的总后台,甚至严嵩有没有分,这不好说。不过即便严嵩有分,这一件事,严嵩也不会脏了手。
再加上仇鸾在前线的种种作为。
这让周梦臣深刻的怀疑,仇鸾与俺答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限于交易双方了,或者他们双方交易的不仅仅是物资了。
当然了,这只是周梦臣的猜想。对付这样的高官显贵,是需要铁证的。而周梦臣恰恰没有。
“铁证。”周梦臣陷入深深的思考,暗道:“这铁证从什么地方找?或者说什么东西,能够证明俺答与仇鸾之间的交易?”
这让周梦臣有些犯难。
很多影视剧都有用账册作为铁证,但是周梦臣知道,很多交易都是不落文字的,傻子才会写在纸上。
不过,虽然周梦臣一时间没有头绪,但是他已经死死盯上仇鸾,仇鸾的麻烦已经开始了。
只是此刻的仇鸾还没有心思顾忌北京的一双眼睛。他已经觉得眼前的事情棘手之极了。
没错。
而今的仇鸾已经是宣大总兵官,平虏将军。就官职而论,已经不逊乃祖了。只是,虽然他讳败为胜,在严嵩的支持下,有了而今的权威。但是在其位谋其政。他既然成为宣大的执掌者,就要面对而今的局面。
俺答已经大举攻入宣府。
宣府各军守有余而攻不足,再加上苏祐指挥不动下面。已经一连十几封书信向仇鸾求救了。而朝廷这边也要求仇鸾带领新胜之师大举东进,扫除妖氛,还天下一个清平世界。
只是仇鸾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知之明。
他知道,他打不了仗。
如果说之前是仇鸾打不了仗,那么而今就是大同军打不了仗了。赵达之死,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说仇鸾用赵达之死,让大同军所有将领都闭上了嘴巴。只是如此一来,仇鸾发现他没有办法打仗了。
下面将法不责众这一套搞的淋漓尽致。
是的。仇鸾代表朝廷。而且俺答在外,现在不能搞死仇鸾。毕竟大部分大同人也是不愿意投鞑子的。否则他们兵变的心思都有了,反正从嘉靖初年到现在,大同兵变过三次了。再多一次也不多。
但是不兵变,不代表下面就拥护仇鸾了。
一个个都低头顺目,仇鸾说什么都一口答应,但是答应之后,就是做不到。甚至还有一些将领都摔伤,扭伤,等等伤势,一个个不能上阵了。之前跟随周尚文的时候,都是中箭之后,折箭再战,甚至有人肠子都掉出来,又被李时珍缝进去的悍将,而今一个个变得娇贵之极,似乎雨滴打到头上,都能受伤了。
可见一个个都寒心之极。怎么肯为仇鸾卖命啊。
大同一镇,骨干精锐都在大同骑兵之中,这是大同镇的主心骨,这个格局是周尚文奠定的。而今这些人一散架。仇鸾顿时抓瞎。觉得除却他带来的军队,已经全部指挥不动了。
他带来的数千京营骑兵战斗力先不去说,这一点点的军队,怎么能与俺答交锋。
仇鸾思忖很久终于确定该怎么办?
首先,他要先将大同军的架子搭起来。不管怎么样,手中有人才行,不管是充场面。还是对朝廷有一个交代。他必须扩充军队,他而今手中一点点人马,根本不够。
但是从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了。
毕竟立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