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见过战争的人不会了解,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多少沉重。
周梦臣看着这样伤人的绿色,脑海之中浮现出,之前见过大小村落的繁华,还有各个村落的特产,有的村落盛产蟋蟀,甚至一度供应宫中,有的村落棺材做的极好,达官贵人都来他们这个订棺材。
每一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便都是种菜,有的是夏天卖藕,有的是冬天卖白菜萝卜。
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热闹。
而是却是统一而寂寞的绿色,或许野地里还有蟋蟀们逍遥的鸣叫,却没有抓蟋蟀调教的人了。
周梦臣沉默的骑在马上,心中忽然有一种沉沉的负罪感。这么多年在北京,似乎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真要说起来,都做了些什么啊?他再次想起夏言的话,回头看着依然雄伟的北京城楼,心中暗道:“北京,果然不是做事的地方。不如归去。”
很快,军营到了。打断了周梦臣的沉思。
仇鸾居然在辕门外亲迎,周梦臣翻身下马,行礼说道:“有劳大将军亲迎,实在惭愧。”
仇鸾一把抓住了周梦臣说道:“周大人,何处此言。你代表陛下而来,我岂敢怠慢。来,带你见宣大诸军的将领。”
周梦臣说道:“恭敬不如从命。”
仇鸾带着周梦臣进入大帐之中,仇鸾将自己麾下的将领全部叫了过来,一一向周梦臣行礼。周梦臣和颜悦色,好一番鼓励,最后偷眼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后的马芳。
马芳轻轻摇了摇头。
周梦臣会意了。
马芳到底是跟着周尚文多年了,在大同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自然有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他摇头,意味着,这些将领,他大多数都每听说过,或者听说过,也不大清楚。
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马芳在边将之中算是能打的了。他所结交的,所认识的都是比较能打的将领,即便是宣府的将领,马芳没有打过照面,但是也都听过的。毕竟大同与宣府并称,两者之间,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兄弟单位,经常并肩作战,就是所谓的宣大军。
马芳不认识,不敢说绝对否定了,这一群人之中,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只能说,大部分都不能打。
想来也是。真正耿直敢拼杀的将领,哪里忍受得了,在仇鸾这样的大将军麾下任职。而仇鸾又怎么能容忍下面人的违逆。
这个局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这边寒暄过之后,仇鸾又带着周梦臣校阅大营之中的军队,周梦臣骑着马看着下面的马队,果然是旗帜鲜明,衣甲整洁,看上去兵强马壮。周梦臣不懂这些,只是总觉得有些不和谐。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于是周梦臣小声问马芳,说道:“怎么样?”
马芳低头说道:“样子货,甲胄太重了。根本不能用。”
周梦臣恍然大悟。
明白了问题在哪里了。
这要说明大明骑兵是怎么样的。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骑兵其实是像蒙古人学习的。蒙古人最著名的是什么?是轻骑兵。而大明骑兵的主要敌人是谁?是鞑子骑兵。
这个时候,速度就相当重要了。
重骑兵更多是用来对付步卒,当火器大量使用的时候,重骑兵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当然了,如此并不是说骑兵都不要甲胄,只是甲胄都是棉甲。或者鸳鸯战袄等轻甲。而今仇鸾炫耀的骑兵,看上甲胄曜日,但问题是,作为甲胄比寻常轻甲重了不少,而他们的马却没有换。
大明的马大多都是蒙古马。蒙古马个头比较小,不是说不能负重。而是如此一来,速度快不了。耐力也要大打折扣了。
周梦臣能感觉问题所在,是因为他在战场上见过鞑子骑兵,也见过当初的大同精骑。双方都没有这么多甲胄,蒙古人身上裹着一个破皮袄就行了。大明骑兵都是一身棉衣上面钉着一些铜钉,最多加一个护心镜,号称棉甲。而且长期作战,风尘仆仆,即便是护心镜上面也结了一层厚厚的污垢,看上去灰头土脸的。
甚至周梦臣举一反三,就知道宣大军到现在都没有怎么与鞑子交战。原因很简单的。不管多光彩靓丽的军队,只要真刀实枪的干上几仗,都会变成灰头土脸的。这个规律,即便是现代也符合。
“周大人以为如何?”仇鸾不知道周梦臣的小动作,而是指着下面的马队说道。
周梦臣避开仇鸾的目光,说道:“果然雄壮。”
仇鸾说道:“宣大精兵甲天下,鞑子何足道哉?明日一战,定然大破鞑子,我准备依周大的意见,倚城列阵,派一部前出,引鞑子来攻,待鞑子就久攻不下,再精锐尽出,一举追亡逐北。”
周梦臣眼神从下面的骑兵身上转到仇鸾的身上,随即又瞟到了其他地方,说道:“侯爷果然大气。”
仇鸾说道:“只是而今有一个问题。突出一部要稳得住阵脚,就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人坐镇。一时间我是手头没有人可以坐镇。我本来想自己去的。但是唯恐没有人调度全局。陛下派周大人来,可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周梦臣听出仇鸾言下之意,心中一动,暗道:“瞌睡遇道了枕头。”他立即接了下面的话,说道:“侯爷的意思是……………”
仇鸾说道:“我的意思是,请监军御史坐镇前锋,当然了,这一战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会将全军的精兵强将都派到前锋之中。周大人只需安坐,等候大胜的捷报。”随即,仇鸾压低了声音,说道:“到时候将是大战的首功。”
周梦臣听了,立即说道:“那就多谢侯爷抬举了,在下就受之有愧了。”
仇鸾一时间失神,说道:“你答应了?”
周梦臣说道:“侯爷送我功劳,我岂能不大答应啊。只是这前锋的人选要我自己挑。”
仇鸾有些失态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一时间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他第一感觉是:“这周梦臣怕不是一个傻子吧?”
是的,仇鸾自己说的天花乱坠,似乎只要一去,功劳唾手可得,但是这些话,仇鸾自己一个字都不相信。但凡在朝廷之上有过一点点阅历的人,大概都不会相信的。
第九十五章 一拍即合
仇鸾已经做好准备。准备了好几套散手,让周梦臣乖乖就范,当他的替死鬼。一旦战事失利,自然不是他仇鸾在后面调度的问题,而是坐镇前锋的周梦臣的问题,到时候还是周梦臣这个做监军的,不顾下情,为了抢功不择手段。
连罪名都给周梦臣准备好了。
想来周梦臣只要不是一个傻瓜。就知道这里有猫腻。想要让周梦臣屈服,要好好下些功夫才行。
他万万没有想道,这么顺利的。顺利的让仇鸾有些不可思议,在他印象之中,周梦臣有些迂腐,但不是傻瓜啊?
仇鸾好像一拳打空了。
心中很是复杂。
周梦臣却没有在意。接着说道:“大将军可记得,我又数千人纳入军中。给大将军给一个名义。”
仇鸾毫不在意说道:“好说。”
不是仇鸾好说话,而是这个时候大明军队很混乱,特别是城外军队之中,是有很多民兵的。虽然这些民兵,也是由知县知府或者兵备道统领的,但是总体上来说,管理很混乱。
再加上按照军中惯例,担任监军的,不管是文官还是太监,手下面都要有一些人。而且将门子弟调任的话,也会带上家丁的。比如周尚文的四百骑兵。就是他的亲兵,周尚文如果从大同总兵调任宣府总兵,这人也是要带走的。
周梦臣说道:“既然如此,我就带着一支人马作为先锋吧。”
仇鸾又是一惊,问道:“此事不是儿戏,你可是想好了。”
周梦臣说道:“已经想好,明日一战自然是必胜的。谁家没有几个推托不掉子侄,只要带他们上战场混一些军功,将来也好安置。请大将军通融一二。”
仇鸾看着周梦臣的眼神,有一点奇怪,甚至有一种想问,你是让这些子侄来混功劳,而不是让他们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如果说仇鸾的初心是打赢这一战,他绝对不会答应。但是仇鸾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一开始就在想这一战败了,怎么才不将火烧到自己身上。所以,他才不管周梦臣怎么奇葩。反正都是要死的。
而且这又是周梦臣的另外一个罪名,任人唯亲,重用纨绔子弟。坏国家大局。
仇鸾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周大人如此说了,我岂能不答应。”
周梦臣也没有想到,这么顺利。立即说道:“那就多谢大将军了。”
周梦臣这股谢意是真的。他也是准备了很多手段,想夺得这个先锋之位。将最关键的一战掌控到自己的手中。实在是周梦臣一点也不看好这一战的胜算,到了这个时候,周梦臣已经有了当仁不让的决心。
他坚信,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比他做得好了。
当然了,他依然知道,这是一场赌博。但是比起国家兴亡,百姓疾苦,将自己作为一枚筹码,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
更何况,又不是没有胜利的希望。
周梦臣与仇鸾说定了。
周梦臣就匆匆告辞了,宣大军没有什么好就看的,周梦臣也不指望他们有什么上佳的表现,只希望,他们能在城墙下面做好啦啦队,摇旗呐喊,大作声势就行了。
大战之前,周梦臣要做更完善的准备。
在周梦臣走后,仇鸾接到了俺答的书信。俺答也叙旧几分,并重申让仇鸾投诚的意图,并让愿意封仇鸾为大明王。最后又退而求其次,说愿意为仇鸾谋求高位,在明日之战中,放水。让仇鸾在嘉靖面前好好表现。当然了,仇鸾要加钱。
提出了一系列条件。比如要拖延一个月以上,让鞑子大军有足够的时间带着战利品。回到关外,要几十万两银子,等等。
让仇鸾有些肉疼。
他此刻有一种不详的感觉。只觉得俺答的胃口越来越大,他有一点喂不饱的感觉,他心中暗道:“如此下去,要早做打算了。”不过,那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俺答愿意答应就再好不过。
他骑虎难下,只能花钱买一场胜利了。
随即他又写了一封书信给俺答。
自然是答应了。
锦衣卫虽然布置了天罗地网,但是为了防止打草惊蛇,有些书信也没有截下来。当然了,在大营之外动手很简单。善后却有一些难了。之前劫了俺答给仇鸾的书信,双方就疑心了好一阵子。最后只当是兵荒马乱。有人误杀了,这才揭过。
可一不可二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里的事情也立即汇报到了嘉靖这里。
嘉靖听了勃然大怒,对陆炳说道:“仇鸾这是要做什么?周梦臣是朕派出的监军御史,他将监军御史派到最前面,到底是何居心?心里还有没有朕了?或者说朕的监军御史碍眼了?周梦臣又是做什么?朕要他去做监军的,其中内情,他不知道吗?他做了什么?仇鸾一说他就答应,他以为自己是一员武将吗?他想做什么?”
虽然嘉靖一阵怒骂,但是对两人的感情,还是不一样的。对仇鸾,嘉靖早就将他打入敌人行列的。仇鸾的人头都是暂借项上而已。句句诛心。但是对周梦臣,更多是恨其不争,怒其不按自己的想法来,除此之外,还有一点点的担心的意思。
毕竟这其中危险,即便不懂军事的人看阵图,也看得明白。
陆炳立即行礼说道:“陛下息怒。臣以为周大人想打赢这一战。”
嘉靖说道:“周梦臣,就他?”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了,嘉靖从来不觉得周梦臣是一个打仗的料。是的,嘉靖对周梦臣还算了解,天文历算营造机械,这些事情周梦臣做的都不错,但是周梦臣会打仗?这个就隔得就有些远了。
陆炳说道:“陛下,去年周大人在永宁关挫败俺答。臣看过卷宗,打得还是可圈可点的。而且周大人用的人,臣已经查过了,乃是军器监的工匠出身,军器监造火器,都会使人试用。不管火铳还是火炮都要射两百次为要,这些工匠在火器上也算精熟。而且周大人似乎还调用了当初为曾铣打造的战车。可以布置车阵,臣以为宣大诸军之中,恐怕也是周大人临时组建这一支人马善守。”
周梦臣如果在此,定然有惊叹。他在北京城里面做的事情,都瞒不过锦衣卫的耳目。陆炳一一烂在肚子里面,需要的时候,就能翻出一个底朝天来。
嘉靖听了,微微一愣。
曾铣这个名字,好像好久没有听过了。
此刻忽然听了,嘉靖有一些恍惚的错觉。他内心之中涌出一个念头,暗道:“如此曾铣还在,朕能有今日之辱吗?”
国难思良将。板荡识诚臣。
嘉靖这个时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