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儒说道:“何至于此,派一个百户,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便是了?”
    周梦臣语气温和而坚定,说道:“总归是治下百姓,有些事情还是要问明白的。”
    李儒见周梦臣如此说话,知道阻拦不了。只是他坚持让戚继光带着人手护卫。周梦臣也就同意了。
    周梦臣很快来到了附近的村落。
    周梦臣远远一看,忽然想起一个已经埋在历史深处的名字,那就是坞堡。
    周梦臣不知道古代的坞堡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眼前这个村子,符合周梦臣对于坞堡的一切想象。
    村子外面有一个高高的土坡,村子的围墙很像是城墙,黄土夯成。倒是没有多高,只是与外面土坡结合在一起,却是易守难攻的很。周梦臣千里镜在墙头一看,赫然发现了一两门火炮。
    甚至有一些壮丁已经准备好了。滚石檑木。还有长枪大刀。
    从军心士气来看,周梦臣觉得大明一些官军都远远比不上这些百姓的士气。
    毕竟,有很多官军的待遇还不如百姓。还要远离家园为朝廷做战。而这些百姓却是为了保家。这一堵墙后面,就是他们的一切。这是他们敢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决心。
    只是,这更让周梦臣心中有些过不去。
    这里是哪里?
    是大同镇下辖,与宣府相距不远。距离北京也不过几百里而已。
    即便不是大明朝廷的腹里之地,但也不至于这个反应吧。他堂堂当地大同巡抚,不指望当地百姓夹道欢迎箪食瓢浆,但也不至于,如此刀兵林立,枪炮上膛,弓弩上弦吧?
    这哪里是大明境内,分明是敌国境内。
    周梦臣对大同有过最坏的估计,但是此刻,依然无法想象。难道而今的大同。已经不是大明的大同,  而是朝廷与鞑子之间一片谁也不能完全控制的缓冲区吗?
    周梦臣内心之中一阵热血上涌,对左右说道:“拿我官服来。”
    官服不是为了上马准备的。周梦臣骑马的时候一般不穿。此刻他打定主意要看看情况。于是换上官服,骑马就要上前。
    戚继光说道:“老师,前面危险。”
    周梦臣说道:“我乃大同巡抚,前面乃是我大明子民。我就不信了。我今日能死在大明百姓弓弩之下。”周梦臣固然是在赌,但是也是有信心的。毕竟今后一两百年,这里依然在大明的统治之下,说明局势绝对没有崩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第三章 许家堡
    戚继光说道:“老师一定要去,就让弟子随行保护。”
    周梦臣想了想,说道:“好。”
    于是,周梦臣纵马上前,让戚继光高声呼喊道:“大明副都御史大同巡抚周大人来此,还不速速开门。”
    戚继光大声呼喊数次。
    城头上,一个疤脸汉子脸上微微抽搐,目光炯炯的看着周梦臣一身大红官袍。咬着牙,却不敢动手。
    “大哥,该怎么办?”  周围大小年轻人都看着这个疤脸汉子。
    疤脸汉子说道:“看我干什么?去找族长。”
    这个村落之中,都是合族而居的。这疤脸汉子,在年轻一辈之中排行最大,而且混过军伍,最有威信。村子防御的事情都有他负责,来此采买东西的骑兵,也是被他赶走的。
    他对朝廷是有恨意的。
    毕竟这里就是仇鸾领兵从大同到宣府的路线。他可是见识过仇鸾是如何纵兵劫掠的。他还是指挥的本家的青壮,与仇鸾的人狠狠的干了一仗。后来仇鸾东去了,这事情才算过去了。
    说起来,这才是去年的事情。
    要他对朝廷有好感,实在是不可能。但是要让他们真正反朝廷,却也不大可能。
    无他,大明统治天下,一百多年,正统之名,深入人心。纵然疤脸汉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内心之中,未必没有期望有清官为他们申冤报仇,而不是一心一意想要造反。
    所以,他对骑兵感驱走了事。
    但是对大同巡抚大张旗鼓的过来。反而不敢轻易动手了。
    无他,朝廷的兵不是没有杀过,当年他杀的仇鸾的士卒,也算是朝廷的兵。但是大同巡抚可就不一样了,他可清楚,一个大同巡抚死在这里,对他们整个家族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很快族长就来了。
    族长年纪并不大,只是头发花白,一瘸一拐的,拄着拐杖,一看下面,就说道:“开门。”
    周围的人纷纷劝道:“族长,他们要是假扮的,  村子可就完了。”
    族长说道:“我不是让他们进来,是我出去。如果是假扮的,我即便是死在外面,也不能开门。去开门吧。”
    于是乎,吱吱呀呀的大门打开了。
    族长拄着拐杖,晃晃悠悠的出来,随即跪倒在周梦臣身前,说道:“草民许勇见过大人。不知道大人因何而来?”
    周梦臣细细打看许勇一番,却见他骨节粗大,手上老茧很大,特别是几个地方,虎口与手指上。再加上拐杖磨损程度。周梦臣很快有了判断。这个人是行伍出身。虎口的老茧是握刀枪留下的,手指上的却是开弓放箭留下的。但是已经退出军中很久了。不用看别的,只需看他的拐杖就知道,拐杖上的磨损与包浆,都能看得出来,这不是用了一年两年了。
    周梦臣说道:“起来吧。怎么不请我进去坐坐?”
    许勇说道:“回禀大人,许家堡简陋,不足以招待贵人。要不,许家堡奉上纹银百两,请大人去别的地方。”
    周梦臣听了,轻轻一笑。他听得出来,许勇说纹银百两,呼吸已经有些重了,这纹银百两对他们来说,定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对于周梦臣来说,完全不算什么?只是许勇将他看成了来敲诈的人,这出手也太少了一些。
    或许是乡下人的见识,也仅限于此了。
    周梦臣没有接话,说道:“这里是许家堡?”
    许勇说道:“正是。”
    周梦臣说道:“你是……………?”
    许勇说道:“老朽乃是许家族长。”
    周梦臣说道:“我观族长乃是行伍出身,可从军打过仗?”
    许勇说道:“老朽而今四十有三,年轻的时候。在大同从军。六年前折了一条腿,这才还乡。”
    周梦臣说道:“六年前。可知道周老将军?”
    许勇忽然抬起胸脯,说道:“不才,就是周老将军麾下,从老将军与鞑子拼杀,我这条腿,就是从马上掉下来,被鞑子战马踩断的。”      他语气之中带着骄傲,似乎这些事情,是他一辈子的骄傲。
    周梦臣心中叹息,暗道:“周尚文在大同这片土地上遗泽深厚。”既然有了共同话题,周梦臣也找到了切入点,说道:“不才,与周老将军有些关系,周将军的几个公子也叫我一声叔父。”
    许勇一愣,说道:“大人乃是周老将军的同族?”
    周梦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与周尚文的关系。这关系要让眼前的村民理解,恐怕要费很多口舌。也就点点头。心中暗道:“这样说也不算错,天下周姓是一家吗。”
    只是许勇见周梦臣点头,依然将信将疑。
    周梦臣给戚继光使了一个眼色。戚继光立即后面一位护卫周梦臣亲兵叫来了。这个亲兵自然是周尚文留下的亲兵一员。
    许勇一看就信了。
    他不是认识这位骑兵。而是认识他们的装束与气质。
    许勇离开军中已经好几年了,军中变化也很大的,再加上人员众多,他也未必能认识每一个人,但是周尚文的亲兵的装束与气质却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人常常在作战的时候,肩负传令兵的责任。
    许勇看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对于外行的人来说,很多东西看上去都一样,比如军装,比如马具等等。但是只有内行一眼就能看出,这里面有这样那样的区别。周梦臣并没有对周尚文的亲兵进行这样那样的改造。所以,这些细节上的特征,许勇一眼就认出来了。
    许勇对周梦臣的态度立即不一样了。
    周梦臣说道:“怎么不请我进去坐坐?”
    许勇一时间有些迟疑。不知道该答应,还是不该答应。
    许勇虽然与周尚文有香火情,但是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这几年来,大同境内的变化,简直是天地之别,当年他当兵的时候,每日想的是怎么杀鞑子,甚至许勇还是有过出塞经历的。
    而今他怎么能想到,鞑子居然该如此嚣张的杀进来,在大同境内逗留了大半年。许勇总不能因为周梦臣一句话,就真得将全族人都陷入险境之中。
    周梦臣却带着几分自来熟,对身后的骑兵说道:“你们在外面等着。”说着不等许勇说话,就带着戚继光向许家堡里面走去。
    许勇只能跟了上去。他心中暗道:“区区两人,也掀不起什么浪来,不过看样子,他是真的大同巡抚,可不得罪很,否则我家是吃罪不起的。”
    许勇紧急跟上。先到了村门,赶紧拉了一个人吩咐一声。
    这才将周梦臣迎了进去。
    周梦臣进入许家堡之后,立即感到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这里的建筑元素有太多的军中的元素了,甚至可以看做一个缩小的军堡,而周围来迎接的百姓,都是壮丁,一个妇孺老弱都没有。
    甚至周梦臣还看见,角落里那些没有藏好的兵器。
    周梦臣敢相信,前一刻这些人都还拿着刀兵在墙头上护卫的。一瞬间更改角色,也难为了这些人,所有这些人一个个臭着脸,看着周梦臣,目光之中带着冷漠与疏远,还有一些惧怕。但是根本没有什么热烈欢迎的感觉。
    周梦臣觉得不像是地方官巡视辖地,反而是占领军来视察殖民地一般。
    这让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些心寒。
    好在许家堡还是有些明白人,确定了周梦臣真的是大同巡抚之后,勉强找了一些老人,摆出一副热烈欢迎的架势。但是周梦臣看得出来,这些人将他当成了瘟神,心中巴不得赶紧送走。


第四章 烂摊子
    接待周梦臣的地方,乃是祠堂。
    周梦臣看着上面一排牌位,发现刚刚开始的牌位都带着官职,最高的是一个千户,但是下面多少百户,镇抚,小旗什么的。
    这也是充分证明了周梦臣的揣测。
    许家与军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无他,这也是宣大地区的特殊性。
    宣大地区,在宋辽金时代,不叫宣大,而是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是山后地区的一部分,在明初经过两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第一次就是徐达北伐失利之后,大明并没有在草原上争胜的能力,于是将这一带的百姓全部迁徙到了关内。留一片缓冲区。
    到了洪武末,灭亡北元之后,战略形态已经完全不同了。于是又迁徙了大量百姓在这一带,充实边关。
    只是这个时代,大多都是军户。
    整个宣大地区没有什么大族,往上数的过,都是迁徙过来的,能成为大姓的,一定与军中有关系,或者干脆就是军官。原因很简单,一个家族想要发展大,那可不容易。
    许家人丁不少,壮丁大概有千余上下。
    周梦臣固然觉得,许家的壮丁未必都姓许,或许还有当多女婿了,还有别的亲戚,一些外姓人。但是村子的主体定然姓许的居多。
    周梦臣忽然看见一个有意思的名字。说道:“许宁,许泰。你们还有安边伯有关系?”
    许勇咽了一下口水,说道:“我们祖上是永安伯许成的庶子,就留在大同任职,后来有了我们这一脉。而许泰乃一脉,乃是嫡系。他们家亡了之后,有遗孤跑过来,我们也就供奉在祠堂之中了。”
    这是犯忌讳的。
    周梦臣这才明白,许泰实在是勋贵之中一员,他祖上乃是永新伯许成,靖难勋贵的一员,只是功劳太小,没有世袭资格。之后许贵,许宁都有军功。从许成到许宁都在大同任过职。
    许家的作为,从官府来说,或许有些犯忌讳,但是在古代民风来看,却是合乎人情的。
    周梦臣也不愿意为了正德年间的破事而节外生枝,也就没有多问。
    许勇却已经在请罪了,说道:“草民不识大人天威,而今已经准备了柴火三十跺,而今就送到军营之中。请大人开恩。”
    周梦臣说道:“坐,这都是小事。军中将士跋扈,许族长受委屈了。我此刻就是为了下面不检点道歉的。”
    许勇连忙说道:“大人哪里的话,草民也在军中待过,都是这个样子,来的人已经算讲道理了。”
    周梦臣一听,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李儒派来的人,肯定没有好好说话,甚至还有强征的意思。
    不过,这是军中通病。大明军队可不是什么王者之师,能不劫掠地方就已经不错了。当地驻扎的军队,因为乡土所在,或许收敛一些。到了外地更是毫无顾忌,这就是为什么大明各地最讨厌客兵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