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瑾不是无能之辈,他之前在其他镇也任过总兵官,也立有战功。否则他也不会被放在大同这个位置上。只是不同的将领都有不同的风格。李瑾这个将领,在治军风格是比较严酷的。
    所以,他觉得既然军令以下,绝对没有朝令夕改的。不管出现了什么情况。这壕沟都要修好。
    只是他刚刚调任大同。还不知道大同在上一次兵变之后被宽大处理后,已经演变成怎么样的骄兵悍将。所以才被几十个乱兵,一拥而入砍成肉泥。
    这一次上一次兵变时被拥为首领的朱振,再次被拥为首领。
    只是朝廷这一次,没有宽大处理。而是派兵平叛。只是这平叛之中,又闹出很多幺蛾子。当时平叛的大臣被传说要屠城,或者纵兵劫掠了一些地方。让大同城中百姓人人自危,朝廷攻之不下,只能围困。当时鞑子趁机南下,在大同城外,与朝廷打了一仗。让腹背受敌的朝廷大军吃了不小的亏,乱兵甚至决定引鞑子入大同城。这才让大同百姓与之决裂。同时在朝廷做出不屠城的承诺之后,开城投降,折腾了将近一年的大同兵变才算是落下帷幕。
    总之,后人看来,真是你放唱罢,我登台,甚至白莲教未必没有在这里插了一手。反正白莲教在兵变之后,有了很大发展。
    徐渭说道:“此人乃是李瑾之后,他想要为自己祖父平反。臣察其言,观其行,应该骗不了我。从他口中得到的情报,我也一一验证了,大人见上一面不多,他是一把钥匙。”


第八章 白莲内幕
    周梦臣自然明白。这把钥匙,是打开曾铣的遗产。还有打通白莲教内部关系的钥匙。如果真能将白莲教,不,将白莲教一部拉到他这里。周梦臣对鞑子就容易多了。
    周梦臣毕竟不是大明人。可没有对白莲教赶尽杀绝的意思。
    而且周梦臣太清楚,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有用的时候白莲圣母,没有用的邪门歪道。那种真是实心实意的相信白莲降世的人,要么是愚夫愚妇,要么就是白莲教对他们有利。大部分聪明人都假装信而已。
    不信,请看太祖高皇帝。
    被洗脑的都是少数派。
    大同兵变的处理结果。周梦臣依稀记得,李瑾虽然死的冤枉,但是嘉靖对李瑾却深怀恨意。在大同兵变被镇压之后,对李瑾的身后名不了了之。在周梦臣想来,嘉靖定然觉得,我派你去镇守大同的。你自己死了倒也干净,却将一个烂摊子留给个朝廷。本该加刑,不过人已经死了,也就算了。还想要什么身后荫封,呵呵呵。
    周梦臣自己也觉得,这个处理。李瑾虽然有些可惜。但是不能说没有道理的。作为大同总兵,被几十个乱兵杀死在军中。总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周梦臣也知道,嘉靖这样的态度对李瑾身后的李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灭顶之灾。
    家道中落,甚至身上有了污点,很多什么都做不成了。别的不说,科举是要报祖宗数代的。一看,你祖父李瑾,很多事情都有了不好的印象,都会处处碰壁。古代是比后世更讲出身的时代。后世的政审不过直系三代而已。但是在这个时代,李瑾的问题不解决,很多事情他们家族都没有机会。根本不可能与其他在一个起跑线上。
    如果说。李家的人一心一意想给李瑾一个身后名。从来挽回家族的颓势。  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是周梦臣内心之中还是有一点怀疑。
    徐渭立即将人请过来了。
    周梦臣一看,心中暗道:“果然好风采。”
    这个人不过二十多岁,身形修长,自然有一种潇洒的气度。脸色白皙,不像是边塞之人,倒像是江南水乡出来的。周梦臣甚至一瞬间琢磨,李瑾不会是南人吧。
    周梦臣说道:“请问阁下高姓大名?”
    这个人行了一礼,说道:“投奔白莲已经辱没祖宗。而今是无名五姓之人。”
    周梦臣内心之中,也明白。白莲可谓是大明的禁忌所在,这个人与白莲有过勾当,这一辈子都要想当官了。即便是立下大功,也未必有什么好下场。
    周梦臣说道:“总要有一个名字吧。不如如何称呼?”
    这个人沉思片刻,说道:“那么在下就叫李宽渊吧。”
    周梦臣听了,微微一愣。说道:“如此,阁下似乎与严阁老不睦?”
    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李家不用说了。宽,与,严,一对反义词。嵩者,山之高处。渊者,水之深处。处处与严嵩针锋相对。哪里是不睦,而是隐隐约约隐藏着不共戴天的感觉。
    李宽渊说道:“生我着父母也,知我者曾公也。曾公去后,我本准备就此离去。只是曾公的心血不忍废弃。再加上心有不甘。徐先生一来,我就毛遂自荐,不仅仅是因为大人之名,传遍天下。天下人都以为朝廷边关一柱,也是因为在下在曾公处,也听闻大人为了复套的种种策划,也听闻破俺答当日,大人以自己的功劳为曾公平反。草民这才敢冒死而来。为曾公报答大人之恩德。”
    周梦臣听了,想起了当日复套的种种风波。说道:“可惜了。”也不知道是说复套计划可惜了,还是曾铣的死可惜了。不过,周梦臣内心之中也暗暗有警惕之感。说实话,曾铣当日推行复套的时候,有夏言一手支持。局面之盛,一时无二。朝廷支持的力道,未必在而今的周梦臣之下。谁能想到,转瞬之间,天地惊变。此刻周梦臣深刻的感受到了,作为封疆大吏。在大同这个位置上,  他最少面对三个战场。一个是朝廷的战船。一个与鞑子的战场。一个就是大同内部的战场。彼此之间相互有关联。
    每一个都不容有失。
    这样的局面,只要想想都有几分心力交瘁。
    周梦臣说道:“先生此来,何以教我?”
    李宽渊并没有说话,而是看了徐渭一眼。
    周梦臣说道:“徐先生是我心腹,在他面前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徐渭眼中闪过一丝感动。随即又变得沉寂起来。
    周梦臣敢这样说,并不是徐渭与他的关系已经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而是他已经看出了徐渭是什么样的。徐渭的性格更类似于春秋战国的士大夫。士为知己者死。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复,很多手段都可以用。但是在自己的人品上,却是有自己的坚持的。
    即便徐渭有一日与周梦臣分道养镳了。徐渭也是会保守周梦臣的秘密。倒不是徐渭对周梦臣多忠诚,而是徐渭自己的骄傲,这样的事情他是宁死也不会做的。
    李宽渊说道:“当初。曾公派出了十几拨人想混进白莲教之中,也唯有我成功。而且得了萧芹的信任。才能委托大同事务。”
    周梦臣有些奇怪说道:“萧芹为什么信任你?”
    李宽渊嘴唇动了几下,最后还是长叹一声说道:“他其实是祖父的幕僚,当年兵乱,他不在中军,逃过一劫。却被乱兵牵连,妻女丧于官军之手。他矢志报仇,投奔的白莲,以他的手腕,不过数年,就成为白莲教的高层人物。最后娶了前教主的女儿,成为了白莲教的新教主。他发现以白莲教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报仇,最后数次出塞,最后投奔俺答,营造板升。”
    周梦臣听了,冷笑一声,说道:“有才无德之辈,他但凡有勇气。当白虹贯日,引鞑子入寇,死伤百姓不可计算。最后说我要报仇?不过借口而已。”
    李宽渊无言以对,其实他对萧芹也是既怜悯,也不满。怜悯他的遭遇。但是却看不惯他的作为。
    周梦臣说道:“说说白莲教内部的情况?白莲教内部真的是铁板一块?”
    李宽渊说道:“自然不是,甚至可以说,白莲教从来不是铁板一块。白莲教各地的分坛从来是有很大的自主权的,甚至一个不高兴,从白莲教中分出来的,叫什么三阳教,闻香教,乃至于罗教的大有人在。可以说,在萧芹加入之前的白莲教与加入之后的白莲教是完全不同的。”
    周梦臣点点头,他很理解这一点,造反这事情,单单靠白莲教的愚夫愚妇们,是永远做不成的,还是要用这种统治阶级的精英,比如萧芹加入才有会气色。
    不过周梦臣也相信,萧芹或许根本不相信什么白莲圣母之类的东西。
    仅仅是借白莲教之力而已。
    周梦臣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说道:“白莲教中你有多少人是可以相信的?”
    李宽渊咬咬牙说道:“不知道。”
    周梦臣说道:“不知道?”
    李宽渊说道:“当年我是拉拢了一些人,准备响应复套公举大事,但是曾公一去,人心溃散,早已不复当初了。我也不敢保证当初的人会有什么想法。我能相信的只有我自己。我也必须见过大人才会真正的开始活动。这才是我来见大人的原因?”
    周梦臣听了。忍不住有些失望。


第九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任何东西都是有时效性的。
    情报机构也是一样,曾铣而今已经死了好几年了。难不成他埋伏下的暗子,还在傻傻效忠曾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有了眼前这个人。提醒了周梦臣要组建对外情报机构的重要性。而且有了现成的入手根基。已经是一件幸事了。其他的就不要再指望了。、
    周梦臣说道:“既然李先生有意为朝廷效力。我自然不会亏待。我给李先生年俸千两,如果需要用钱的话。直接向徐先生申请。只要不是超过一万两,我没有不准的。而且如果真有大功于朝廷,李将军的身后名,一力担之。也会为李先生保密,让李先生重头再来。说不定他日在朝廷上还能见到先生。”
    李宽渊听了。猛地行礼说道:“李某谢过大人。请大人放心。有在下在,不敢保证别的事情,鞑子那边的消息,总是要大人第一个知道。大人下车伊始,百事方张。在下就不打扰了。这是在下的信物。如果大人有急事找在下,可令人拿此物到白登山上。告辞。”
    李宽渊说完,就离开了。
    周梦臣说道:“这个人就交给徐先生了。”
    徐渭说道:“请大人放心,不管这里有没有猫腻。在下可以保证,绝对不会出错的。”
    周梦臣对这个李宽渊还是不放心。他不知道徐渭为什么相信他。但是在周梦臣这个位置上。多一个心眼总是好的。特别是情报领域,非上智者不可为间,谁知道此人,是不是萧芹派来的暗间。
    不过,这里面的斗智斗勇,不用周梦臣出面。让徐渭办就是了。谁让他引荐过来的。
    周梦臣说道:“徐先生来了大同也有一段日子了。我现在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打开局面?先生有什么看法吗?”
    徐渭说道:“而今大同就是一个空架子,将也空,兵也空,粮也空,民也空。大同四州六县十四卫,也唯有南方几个州,尚且有些元气。但是也不能指望南边的府县。毕竟西北百姓的底子,比南方差太多了。大人如果将大同的负担压在那几个州县之上,非闹出乱子不可。”
    “而且留给大人的时间也不多。春耕乃地方官员首重之事,今年天已经有些旱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推行春耕。那么明年的边事将不可问。大人纵然有陛下的宠信,也难逃牢狱之灾。”
    “留给大人的时间不多了。”
    徐渭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一个月,最多一个月。一个月不解决眼前所有的问题。大人的下场就注定了。”
    周梦臣听了,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北京城墙完工时间在嘉靖三十年元月低。周梦臣在顺天府卸任到大同上任,用了一个多月。而今是三月了。
    纵然大同地区的维度比较高,春耕的时间稍稍往后面推迟一点。但而今也是正是春耕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春耕,秋天的收成就不用说了。巨大的粮食缺口,足够让周梦臣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问题是,如果这是在内地。休养生息数年未必不行。但是这是在边关,鞑子磨刀霍霍。说不定什么事情,就杀过来。到时候周梦臣根本无法应对。
    为什么上任大同巡抚徐仁简直是逃荒式的离开大同。这就是原因。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他看得出来,徐渭是有办法的。徐渭这番话,虽然说的是实话。但是未必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别的不说,大同粮食产粮其实并不是太高,如果周梦臣能财大气粗的从北京额外要来百万石粮食,今年粮食颗粒无收也未必不行。
    只是而今北京的粮食缺口才堪堪填平。更不要说陆地运输的惊人消耗。运输到大同一百万石粮食,从北京出发的时候,最少要一百三十万石上下。
    这个方面当然有些天方夜谭了。只是世界上的难题从来不是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来不是一个。
    周梦臣看得出来,徐渭是犯了一些名士的毛病。就是显摆。先将问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