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这个目的,殷正茂定然不会因小失大,他今后绝对清廉自守。做一个好大的清官。
    不知不觉,周梦臣身边已经围绕文官官员,成为朝廷之中一个小小的山头。周梦臣此刻还没有想到,只是他会慢慢感觉这一点的。今后他必须照顾麾下很多人的想法。
    周梦臣这三个字,慢慢的不是他自己了。
    第二天,周梦臣酒醒之后。殷宗伊求见。
    周梦臣正在用着早餐,喝得小米粥,吃得几样时鲜的菜蔬。听了殷宗伊的话,微微一愣,说道:“你的意思是留在你父亲身边了?”
    “回老师。”殷宗伊微微犹豫,最后还是将殷正茂的意思一五一十的说道:“父亲想让弟子做这一件事情,弟子也没有奈何。只能回家了。弟子…………,弟子…………”
    周梦臣见殷宗伊有些犹豫,说道:“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殷宗伊说道:“弟子辜负老师的厚望,不能致力于天下大道,反而将学问染了些铜臭,老师不会怪我吗?”
    周梦臣轻轻一笑,他没有想到殷宗伊会这样问。这其实也是周梦臣下意思的影响下与古代一些认识相结合的产生一些观点。在周梦臣的弟子之中也算是风行。
    无他,周梦臣为了抬高科学在这个时代地位,将一些比较务虚的,一些理论研究,说参悟道理。而整个大明都是重道轻术。于是,两项一结合,弟子们都是以研究道理为上,而研究具体的技术问题为下。
    而程大位作为周梦臣的大弟子,研究的是数学,很多内门弟子也未必能懂。但真因为不懂,反而觉得高大上。
    除却一些原本就有自己的目的的弟子,比如冯保,比如王杲,这些弟子在拜师之前,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冯保更多成为嘉靖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而王杲一开始就下研究营造之学。
    至于其他的弟子,乃至外门弟子。都想求上。当然了求上不得而求下,也是有的。
    但是用周梦臣学问来赚钱,真要说起来,殷宗伊还是第一个。
    周梦臣固然利用种种手段赚了很多钱,但是周梦臣并没有将钱纳入自己的腰包之中,而是在朝廷体系之中。那是为国理财。要比做商贾高大上了不知道多少。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世间百业都是要有人做的。凡是量力而行,我的学问与世间腐儒之学最大的不同,我之学问从来是道与术并行,你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内门弟子,其实据我所知外门弟子之中,已经有很多,只当在我这里学了一门手艺。”
    “这并没有什么?亲亲是圣人要义,那些只知道苦读,让一家人供养一人。成则必多方敛财,供应全族。败则,连累妻子父母饥寒冻馁。是圣人之亲亲之道吗?在治国之前,先要治家。你既然有此心,我自然也不会拦着。不过,你的方案拿来看看?”
    殷宗伊说道:“弟子还没有什么方案,只是有一些想法。”
    周梦臣拿筷子往一边一指,说道:“哪里有纸笔,去写下来。记住好好想想。”
    殷宗伊说道:“弟子明白。”
    殷宗伊立即去一边伏案疾书。
    周梦臣吃了早饭,拿着一本朔州档案,看了一会儿,殷宗伊这才将他的方案拿了过来。
    周梦臣细细看了,摇摇头。
    殷宗伊无师自通,弄了一艘明轮船,就是蒸汽机带动两侧的明轮,推动水流。
    当然了,这也不是殷宗伊多聪明。毕竟车船在宋代都有了。殷宗伊在南方长大,自然是见过的。更多是汲取古人的智慧。当然了原来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装上明轮之后,不仅仅货仓的位置受到了挤压,连装货的位置也受到了限制,估计运载量少就不用说了,装船卸船也都不会太方便。
    周梦臣放下手中的方案,说道:“你这方案不行啊。利用率太低了,很多动力都浪费了。一台蒸汽机才拉这么多货物,而且调动困难。我给你一个建议。既然船体受限,蒸汽机的体积又减不下去。你干脆单独造一艘蒸汽机船,加大力量,一艘船上多装几台蒸汽机。”
    殷宗伊有些吃惊,说道:“那该怎么拉货啊?”
    周梦臣说道:“拖啊,你没有看见拉纤吗?你就当这艘船是不用绳子的纤夫。加大力量之后,就能一次性多拉几艘船。利用率也就大大提高了。调动的时候,也就方便多了。”
    这其实很长一段是内河航运的惯用方法,一艘动力船拉着很多小船,就好像一艘水上火车一般。
    周梦臣内心之中略微有些印象。给给殷宗伊说了说。
    殷宗伊内心之中大震,心中暗道:“这就是我与老师之间的差距吗?”
    殷宗伊昨夜几乎一夜没有睡,一方面就在担心该怎么与周梦臣说,另外就在想蒸汽机船当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利用蒸汽机推动水流,当想出明轮这个法子之后,还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到了周梦臣这里,仅仅是一眼的功夫,就解决了殷宗伊最大的问题。
    殷宗伊内心之中,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直是望之弥高,钻之弥深。
    周梦臣随即又给殷宗伊提了好几点意见。随后说道:“你即便不在我身边了,也是我的弟子,遇见了什么问题,写信给我,你的师兄弟,还有我都会帮助你的。不过,你要记得,蒸汽机才是一切的基础。所以我希望你有精力有了资源之后,专心于此,毕竟这蒸汽机我只是打了一个架子,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研究,今后也很难有机会了。这些事情都交给你们了。”


第四十一章 第一炉铁
    “请老师放心。”殷宗伊说道:“弟子一定谨记老师教训,弟子虽然愚钝,今后一定在蒸汽机上下功夫。不负老师所托。”
    周梦臣说道:“这就好。”
    一时间,周梦臣不知道有什么感觉。只觉得自己身边的弟子,一个个都离开了自己。在自己的领域之中做出事业。就好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一吹,纷纷满院。
    只是不知道将来会结出怎么样的种子。
    毕竟,很多事情指望周梦臣一个人终究是不成的。他今后更多时间都在政坛之上,在大明,不,在中国就是这样的,学术与政治相通,没有政治上的地位,推行学术是寸步难行。
    周梦臣今后努力确定政治上的地位,而其他事情,就指望弟子们了。
    他非常希望自己弟子之中,能出现几个大学者。
    毕竟学术上争斗,与其他方面的争斗是不一样的。靠的不是打打杀杀,而薪火相传。
    朔州城西北方向七八里的地方,已经修建了一座不小的城池。从这里再往西北一点,就是露天煤矿,此刻已经被运输煤的车辆硬生生的的压出了一条路,而在东南一点,就有一条河,这一条河虽然不大,但也是可以停泊船只的。直接通到桑干河之中。
    可以说,这里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唯一不好的是在朔州城的上风口,大概对朔州百姓不大友好。
    不过,这一点点缺点,在巨大的成本优势上,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用煤量巨大,不管道路还是河流,都染成黑色。都是散乱的煤土,与用煤渣铺垫道路的痕迹。
    周梦臣此刻带着一行人来道了,朔州监城的内部。
    一件朔州监城中,就会发现这里还是一个空架子。
    外面的城墙,是周梦臣发动朔州百姓,用了一个月打造出来的,其实也不是多坚固,毕竟时间尚短,周梦臣与殷正茂商议过,而今最重要的是解决有无问题,等将来水泥厂也修建好了,再在附近打造出一副铜墙铁壁。
    这也是大同最大的不好之处。
    如果在内地,外面都需要城墙。即便是有需要,最后再修也不迟,唯独在大同,朔州在大同的西南方向,去岁鞑子入侵,不是重点区域,只有一些零碎游骑出没,朔州是与灵丘,浑源,等数个府县一样,是没有被鞑子蹂躏的府县。
    但是依然不安全。
    特别是军器监这样的军国要地。
    所以,里面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先要将城墙修建好。
    而且周梦臣回去之后,还要调兵,在周梦臣手中捉襟见肘的兵力之下,依然要抽调一部分来这里驻守。
    而此刻,周梦臣来看的,是朔州监第一个炼钢炉的建立。
    周梦臣一进朔州监之中。  就远远的看见了高炉。
    这炉子已经在运行之中的。
    而今不比当初,周梦臣早已经不是那种等在高炉边的人了,  有很多事情要做。其实大同那边已经催促了好多次,要他快些回去。如果不是这个炉子马上就要好了,他此刻已经在回大同的路上了。
    即便在朔州有一点点时间,周梦臣也分出很多时间在了解朔州本地的情况,看看朔州当地有多少这能动用的力量。
    内心之中已经有了一点思路。
    不过,回去之后还要与杨继盛商议。
    周梦臣看着铁炉,说道:“这炉子似乎比当初的大了很多?”
    身边的匠人都是军器监的老人,见周梦臣这样说,笑道:“周大人目光就是毒,一眼就看出来了,没错,这个炉子比当初军器监的那个炉子要大了一圈,其实这都是按照大人原本的意思来的。只是我们发现,似乎炉子越大,效果就越好,炉子小了,反而麻烦。”
    周梦臣点点说道:“不错,这一炉怎么样?”
    这匠人说道:“禀报大人,总体上来说煤比北京的煤好,铁矿没有遵化的好。不过,炉子好,这一炉铁,用来打造兵器,绝对够用。只是如果用来铸炮,还是等等比较好。”
    周梦臣也知道。
    这个时代很多事情都是靠经验的。煤矿铁矿的成分测定与比例计算。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一换矿石产地,都要重新一遍一遍的试,才有最好的结果。
    就好像这个时代最好的火药,就是南京柳木火药。
    原因无他,就是当年朝廷定都南京,生产火药的时候,经过大量的实验,弄到一个以南京柳木炭为主的配方。这个配方威力最大,这是因不同木炭的碳元素含量不同。不同产地同样树木的木炭在碳元素含量上,也有细微的差别。而南京柳木火药,已经非常接近完美黑…火药配方了。
    只是后来水土变迁,气候影响,柳木生长有了变化。但是配方依旧不变,但是效果就不如从前好了,再加上官制的粗制滥造。也就没落了。
    而今也是同样的道理。
    火炮用的钢材,是周梦臣在北京的时候,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一次又一次实验出来的配方。这是基于遵化铁,与门头沟的煤矿基础之上的。
    炼钢这个行业,更多是经验科学。只能一遍一遍的尝试。
    当然了,如果有更先进分析测定含泪的仪器会好一点,而今只能用最笨的笨办法了。
    周梦臣点点头,心中思量片刻,暗道:“要不要将元素周期表弄出来?”周梦臣思量片刻,还是没有决定。毕竟他而今没有时间用精力炮制一篇大文章,毕竟元素周期表,不仅仅是一张表,而是近代化学的结晶。
    它代表着化学一个阶段性的大总结。要想将元素周期表解释的明明白白。这里面有很多思路与实验,都免不得了要细细阐述一番。
    不过,周梦臣也决定准备起来,在为化学打下理论基础。剩下的就看看,他的弟子之中有没有能继承并发扬广大的人物了。
    周梦臣在铁炉远处等了一会儿,只听有人大喊一声,开炉了。
    却见几个人上前,将炉门打开,将铁水引入已经准备好的沟槽之中,滚滚的铁水就好像岩浆一般,不可阻挡的漫了出来。
    周梦臣只觉得热气蒸腾,空气都好像被点燃了。身上的汗一下子冒了出来,头皮有一点点发痒。毕竟古人的头发都很长的。大量出汗,让人很不舒服。周梦臣在远处围观都是这样,那些近距离工作的工匠,更是艰难之极。
    每一个人都光着膀子,只有一个裤衩,身上光滑无比,就好像是抹了油一般。却是大量汗水增加了不知道多少荷尔蒙的气息。
    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这里工作一会儿,就立即换下来,每一个换下来的,都会大量喝水。似乎腹中都着了火。
    滚滚的热气终于退了下去,周梦臣这才能看了看新产的钢锭,周梦臣拔出一柄长刀,砍了一刀,试了一下成色。用来打造刀枪之类的冷兵器,简直是绰绰有余。
    周梦臣问道:“按这个数量,打造五万长刀,五万个枪头,已经若干铠甲,在秋天之前完成。可以吗?”
    都是武装屯田兵的,周梦臣也没有想要太好的东西。
    “应该没有问题。”殷正茂说道:“不过枪头好说,长刀我建议这里只打上刀身,让下面自己装刀柄。这样能更快一点。”
    即便一时间没有蒸汽机,有水排打造刀身,也很容易的。倒是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