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一时间没有蒸汽机,有水排打造刀身,也很容易的。倒是刀柄却有些麻烦。毕竟军器监来的都是高手。很多普通工匠没有跟来。而且装刀柄本质上是木匠活。这样的人边塞上多不胜数。
周梦臣说道:“好。就这样吧。”抬头心中暗道:“如此一来兵器的问题就解决了。是时候回大同了。”
第四十二章 大同旱情
大同城下,周梦臣看着大同城的城门。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了几分沉甸甸的感觉。
顶着大太阳来一路没有怎么停歇,此刻来到大同城下,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看外面的麦田,已经长得很高了。只是周梦臣却也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麦田长势似乎不大好,在河道边的麦田还是能保持原来的长势,但是在远离河道的地方,麦子就长得很是矮小,甚至有一些枯黄之色。
周梦臣心中顿时多了几分担忧。
杨继盛知道周梦臣会来了,立即来到大同城外迎接。
周梦臣见了杨继盛,根本没有怎么寒暄,直接问道:“各地有没有组织抗旱了?”
杨继盛说道:“已经在办了。只是天时如此。无可奈何。今岁恐怕要减产。”
周梦臣听了,嘴巴开合几分,说道:“减产几分?”
杨继盛说道:“不知道,这要看情况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很多旱田,能收七斗就不错了。如果继续旱下去,这情况就非常不乐观了。”
一时间,两人目光焦虑,相对无言。
粮食生产从来是古代的根本要事,今日这情况,在后世根本不算是旱情。甚至可以说,很多地方年年用井水浇地,已经习惯了。都不关注下雨不下雨了。但是而今却不行。
下雨不及时,收成就不够。
收成不够,很多方面都要受到影响。
而且这偏偏不是周梦臣能够控制的住了。
徐渭说道:“大人,杨大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回去再说吧。”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说道:“是我失态了,顶着大太阳也不是一回事,回去再说。”
在巡抚衙门之中。
杨继盛将地图铺开。说道:“而今可以确保收成的,最多三万顷土地,也就是御河,十里河,已经桑干河以北这一片地方。南边各府县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太大,旱情主要集中在桑干河以北地区。当然了,我也打听了,宣府那边也旱。总之老天爷没有想让我过好日子。”
周梦臣看着说道:“可挖水渠了?”
杨继盛说道:“已经组织人办了。各地训练的民兵全部停止训练去挖水渠。只是有水渠又怎么样?没有水啊。御河与十里河水位下降的厉害,桑干河倒是有水,但是桑干河附近本来就不是太旱的,真正的旱情都在北边。特别是长城内外,旱情尤其严重。”
周梦臣说道:“组织打井了没有?”
杨继盛说道:“打了,只是大同地势太快高,最少在五丈以下,才能出水。这样的水井,实在是太费事了,根本快不起来。我也是没有办法了。”
周梦臣心中也很是无奈。
地下水在五丈以下,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十五米。
虽然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地下水都这么深,一般来说,都是靠近河流的地下水比较浅,但问题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掘井。
这十五米的深井,周梦臣当年在武昌搞打井机器排不上用场。因为太深了。
压水井的原理是用大气压将水给压上来,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是十点三米,也就是说,在密封完好的情况下,也不过能压十点三米,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密封并不完好。连十点三米的这个极限都达不到。
所以,这种深井就不可能只打一个眼了。必须放开了挖掘。能容纳一个水桶打水。
这工程量就大多了。
而且做工面有限,也摆不开人手,非常危险。一旦遇见榻方,就等于活埋了。
周梦臣说道:“不管怎么说,而今多打一口井,将来再遇见这样的事情,百姓就多一分活路。这样吧,传令下去,还是如春耕时候一样,让马芳放出探马,戒备鞑子,其余人统统去给我抗旱去。”
“是。”下面人纷纷说道。
周梦臣对徐渭说道:“徐先生,立即写奏疏给朝廷报急,让他加大对大同粮食,即便不能加大,本年的粮食能不能提前运到,记住不要折银,只要粮食。另外,你让朔州监先停下打造兵器,给我打造一套东西?算了,不用朔州监了,就在大同打造。另外哪里李宽渊最近怎么样?你亲自去联系,问一问鞑子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周梦臣有几分忧虑的说道:“秋天快要到了。”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杀戮的季节。
徐渭立即说道:“是。”
在这个一件事情,徐渭插不上什么手。
人才与人才是不一样的,徐渭虽然智计百出,不管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还是战场上临阵设谋都有上佳的表现,但问题在这些政务问题上,任何奇谋妙计都没有什么作用。
徐渭毕竟没有当过地方官,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也只能给周梦臣打下手,处理一些文字来往。
在这方面,杨继盛却比徐渭强多了。
杨继盛虽然没有当过地方官,他是真正的底层出身。自己下过田的,懂的种田是怎么一回事,在遇见旱情的时候,更需要什么。
就在周梦臣忙于抗旱的时候。
徐渭在李宽渊哪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他二话不说将李宽渊拉来见周梦臣。周梦臣听到之后,立即大喜过望,说道:“此话当真,今年秋天,鞑子可能不会南下。”
“的确如此。”李宽渊说道:“刚刚得到消息,辛爱与把都儿闹翻了。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此战不管是胜是败,鞑子都要休养生息。想来不会轻易动武。”
周梦臣长出一口气,说道:“谢天谢地。”
不是周梦臣仗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是周梦臣手中是一个烂摊子,什么事情都做不了,钱不够,粮不够,人丁不够,军队不够。后方该给的资源不够,周梦臣不休养生息一两年,不要说反攻鞑子了,自己内部不出乱子都不行。
周梦臣不求蒙古内战的规模有多大。只求拖住两三年时间,让大同镇喘口气。
只是,周梦臣并不知道,李宽渊的消息并不准确。
当然了,不能说不准确。应该说落后了一点。
就在李宽渊告诉周梦臣时候,蒙古的内战已经结束了。
毕竟这是蒙古,并不是大明。大明如果一方叛乱,到了最后都会有一个据城而守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拖上很长时间,但是蒙古却是没有的。
此刻在丰州滩上。
无数具尸体铺平草原。
人马枕籍。看上去一片慌乱,鲜血就好像是小河一般流淌。
辛爱骑着马,在卫士的簇拥之下走在刚刚厮杀过的战场之上,两侧有大量的降兵,密密麻麻的跪了一地。
萧芹从远处带着白莲教的将领飞奔而来,随即在马上行礼说道:“恭喜大汗,平定叛逆。”
辛爱看着萧芹,哈哈一笑,说道:“此战乃是先生之功,有本汗一日,萧先生就是本汗的国师,天下共享之。”
短短一年之内,辛爱变化非常之大。
已经不是当初对政治非常不成熟的台吉贝勒,而成为一个虽然稚嫩,但有几分成熟的大汗了。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的,不经历一些,永远不会成长。
萧芹自然不会在意辛爱的画饼,但是他从辛爱的身上,看出了几分俺答的影子,果然是亲父子。不过,萧芹也不是太在乎的。因为当初的白莲教,与而今的白莲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从北京城下回来的一年,是辛爱坐稳汗位的一年,也是白莲教大扩张的一年。
第四十三章 草原的变故
俺答死的太突然了。根本没有给辛爱任何安排。
俺答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死的这么快。
辛爱带着大军回到丰州滩的时候,能够掌控的仅仅是自己的人马。与萧芹的人马。
那个时候,辛爱的汗位简直是在风雨飘摇之中。辛爱每日都在担心,会不会有人忽然杀入他的大帐,将他的人头砍下来,扶持他的弟弟们上位。
这位稚嫩的大汗,每日都活的战战兢兢的。
这个时候的萧芹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不得不承认,汉人的权力斗争天赋几乎是天生的。蒙古人在这方面还是差了很多,于是,在萧芹的指点之下,辛爱一连娶了三个可敦,安抚了内外势力,随即用外宽内紧,一副对自己的弟弟们宽大为怀,什么也不在意,什么也不防备的感觉。但是暗地里招兵买马,厉兵秣马。
时刻在准备着。
不错,这就是郑伯克段叔的故事。
不过,比起郑庄公一切都掌控在手中的手段。辛爱就稍稍冒险了一些,因为彼此之间的力量差距并没有那么大。还有大量的中立势力。
最后在辛爱的诱惑下,他的弟弟忍不住发兵反叛。
就是李宽渊打听到的消息。
但问题是,当事情发生了这个地步,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辛爱与萧芹几乎是张网以待,等得花儿都落了。
于是辛爱的好弟弟,一头撞在辛爱的包围圈之内,一场反叛,前后不到一个月,就进行到了最后。也就是今日这一次场厮杀。而此处就是最后的战场上。
其实大部分蒙古人在内心之中支持辛爱,首先辛爱是长子,也成年了,带兵打仗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战绩,但也不算是生手,能够承担大汗的职权,而辛爱的弟弟年轻还小,主要靠背后母系与妻族的力量。
其次,辛爱装出宽大的样子,也迷惑了很大一批人。在很多蒙古人看来,辛爱分明不追究了,他们还是要反叛。
再三,在北京城下,不管什么原因。在萧芹的扶持之下,大部分蒙古将领已经拥立了辛爱。也算是正名了。这些将领就是蒙古人核心势力。自然愿意违背自己的诺言。
所以,这一场战事,很多战场上杀戮并不是太重,毕竟很多将领之前都战场上并肩杀敌,此刻也是只分胜负而已。
唯独这个战场之上,都是叛军核心。是绝对不会被原谅的。辛爱为了证明自己的武勇,更是亲自上阵,双方针尖麦芒,厮杀的惨烈之极,这个时候,也是萧芹的白莲精骑,杀出来,奠定了最后的胜利。
没错,白莲教的骑兵。
之前的白莲教是没有骑兵的。只有步卒。即便骑马赶路,他们的马也不是战马。
这是俺答有意无意给白莲教的限制。
而今全部被解除了。
之前俺答对白莲教厚待之余,限制从来不少,一些汉人板升都是俺答直属的。但是而今以辛爱答应萧芹的条件,虽然没有让萧芹当上南院大王,但是确定了蒙古人治蒙古人,汉人治汉的原则。
让萧芹统领丰州滩所有汉人。
其次,之前俺答限制白莲教在蒙古人中传教。甚至俺答有意引来喇嘛教专门在蒙古人中传教,甚至答应西藏僧人迎活佛。这都是用来对抗白莲教在蒙古人中传播。
但是而今这也被辛爱解除了。
而且,俺答这个大汗,对蒙古其他各部的统治,从来不是稳固的。更多的是基于名望。而今辛爱虽然做为了汗位,但他而今的声望远远不能与他的父亲相比。俺答留下来的汗国,其实衰落了不少。
但是白莲教在这个汗国内部权力版图却大大扩张。
夜深人静的时候,萧芹内心之中,未必没有反客为主的想法。
而辛爱经过这一场历练,也成熟了许多,对萧芹大加赞赏之余,内心之中的提防之心也慢慢生气了。
蒙古人与汉人,宗教与王权,这些矛盾是天生的。即便是俺答不在了,当辛爱真正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大汗的时候,萧芹当初与俺答的矛盾,同样会出现在辛爱与萧芹身上。
两人的蜜月期在此刻已经结束了。
不过,此刻唯有两人心中有所感觉。其余的人却没有这么敏锐。
“臣万万不敢当。”萧芹笑道:“能有今日,臣已经心满意足。”
“本汗说话,岂能收回。从今日萧先生就是蒙古汉王。希望萧先生与本汗富贵与共。”辛爱说道。
很多时候,说到富贵与共的时候,他们的富贵都不会与共了。
萧芹说道:“大汗,而今内患以除,该操心一下外面的事情了。”
辛爱说道:“可是辽东?”
辽东蒙古一部,在俺答死后,有很多闲言碎语,这也罢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辛爱很是瞧不上。俺答时期对辽东朵颜三卫了,等各种蒙古势力就未必能使上力气,但是他们还都给俺答一个面子。如今辛爱的面子,在他们哪里可以当手纸用了。
辛爱对此耿耿于怀。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