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达延汗当年分封的蒙古六万户,而今人丁兴旺,早已不是只有万户了。但是有没有白莲教拥有的人丁多,这也是没有算过的。嗯?以草原的治理水平,估计也是永远算不出来的。
张惠这一句话,正中辛爱的疑心处。
辛爱没有说话,但是脸色变得难看了。
“大汗。”外面忽然有一个侍卫说道:“国师已经在外面等了半个时辰了,是不是见一见?”
辛爱脸色更加难看,正要发作。张惠立即上前低声说道:“大汗,小不忍则乱大谋。且看国师要说些什么吧。”
辛爱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表情变得平缓,说道:“去请国师过来吧。”
片刻之后,萧芹过来了。
萧芹进了帐篷之中,忍不住跺跺脚。他在外面冻得够呛。辛爱的帐篷在取暖等方面,都是最高规格的。冻了谁也不可能冻了大汗。但是萧芹在外面等候时候待的小帐篷就不一样了。萧芹进去的时候,不过是一个空帐篷,连火盆都没有,虽然后来端来了火炮,但是保暖也不好,称得上是四处漏风,一点点的热气也不知道吹到什么地方了。
萧芹几乎觉得自己被冻成冰块了。而今进了辛爱的帐篷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辛爱说道:“国师冒雪而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萧芹说道:“大雪连日,已经形成了雪灾,各地板升有不少房子都被压垮了。百姓死伤,牲口损失不在少数。”
辛爱听了,苦笑说道:“这个本汗已经知道了,不过草原上就这样,能有什么办法啊?”
萧芹说道:“大汗,臣是来请大汗赈灾的。”
辛爱说道:“赈灾?草原上从没有这样的先例啊?”
其实是有的,在元代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雪灾,当时的大元朝就赈济过,但是自从大元朝亡了之后,草原上就没有听过“赈灾”这两个字。有什么事情都是牧民自己熬着吧,能熬过就熬过了,熬不过就死。各部落从来不管的。也管不来。
萧芹说道:“大汗欲成大事,自然要爱惜百姓,每一个百姓都是大汗的子民与财富。而今各地百姓损失惨重,大汗不赈灾的话,明年损失定然会很巨大的。”萧芹目光一转,落在了张惠身上,说道:“这位张先生,听说有秀才功名,想来也是读过圣贤书的。怎么没有为大人讲解‘仁者爱人之道’?”
第八十章 修城垣
说起来辛爱还真有赈济的能力。
原因无他,虽然俺答死在北京城下了。但是劫掠的财富并没有留下来。而且明军也没有追击。几乎是安安稳稳的将大量的战利品带了回来了。其中有大量的粮食。但是赈灾却不是蒙古人的风格。
毕竟死在雪灾之中,会有大量的老弱。
草原上生存环境残酷,贵健壮,而轻老弱这个习俗一直是存在的。
如果用大量宝贵的物资,救下来大量老弱病残。只是加大了蒙古的负担。根本不划算。
虽然有些残酷,但这的确是蒙古人的生存逻辑。反正蒙古贵族虽然过得不如关内的富家翁,但是大体上生活水准还不算太差的。他们并不在乎下面的老人会怎么样。
张惠这一段时间在蒙古也不是白住的。
也算是深入考察过蒙古的情况。自然明白这里面的门道。
他之所以没有给辛爱提赈灾这个茬,不是不知道这一件事情,而是知道说了大概也不会有什么用的。
不过,此刻在萧芹这一番话下,却不能无动于衷。
一来,他对这一件事情也有自己的计划,不过因为循序渐进的劝说辛爱,这个时候还没有提。二来,于他本人来说,他的确是一个儒家士大夫,爱民之心还是有的。纵然很多蒙古人他不在乎,但是丰州滩上还有很多汉人的。
被劫掠过来的汉人,在异国他乡之中,待遇更是等而下之,简直是活着的畜生。大雪之中最先死的人就是这些人。
其中有大同人,有宣府人,甚至还有一些是北京附近的人,都是故国父老,不可能无动于衷。
三来,张惠万万不想在萧芹面前露了怯。毕竟一方面他看不起萧芹的为人。另外一方面他也算是明白蒙古这里的一些斗争规则了。没有那么多含情脉脉。更多是赤裸裸的。今日在萧芹面前露了怯。不会有人想张惠别有想法,或者绵里藏针。暗有手段。而会认为张惠是不如萧芹,怕了萧芹。
张惠说道:“萧教主来的正好,其实我正与大汗商议这一件事情。”
萧芹有些疑问说道:“刚刚大汗说没有这方面的先例啊?”
张惠说道:“正是因为没有这么方面的先例,在开先例的时候,就要格外留心才是。毕竟我朝可不如大明,真要如大同那般赈灾,什么样的家底也打不住的。但是如果不赈灾的话。又说不过去,所以才要慎之又慎。”
张惠一边说,一边看向辛爱。
辛爱一愣,有些不自然的配合张惠,说道:“是啊,本汗刚刚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萧芹自然看出其中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不过没有计较的意思。而是问道:“那么张先生有什么好办法?”
张惠说道:“小臣思来想去,终于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张惠转过头说道:“为政之先,当修城垣,立制度。先前大汗四处游牧不定,不立城垣也说的过去,而今大汗已经常驻丰州滩,纵然各部依然有迁徙草场的需要,但是本部人马已经不需要了,毕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丰州滩之地,就是古代敕勒川之地,是一块宝地。从老汗决定在此地立足,十数年来,未有大动,是应该思长远之事。安汉民之心。”
辛爱还有一些迷茫,不知道张惠言下之意是什么。但是萧芹已经听出来。他冷笑一声说道:“荒唐。你这是想在隆冬开工动土吗?”
张惠说道:“倒也未必不行。虽然冬季动工进度自然不好,但这本就有以工代赈的形式。而今只要打好基础,开春之后,就能迅速修建了。倒是大汗与各部首领都搬入城中安居,到了冬季,也可以让各部人马将人丁都迁入城中躲避风雪,将来即便是再有雪灾,情况也能好上许多。”
“而且那个时候,大汗也能与各方首领多多亲近一些。”
辛爱听了,心中一动,这才揣摩出张惠的一些潜台词了。不是别的。就是想办法扩大辛爱在蒙古各部之中的影响力。草原因为纬度的原因,冬季长,夏季短。而冬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只能猫冬。
当然了,这是对鞑子高层来说的。
对于下面的牧民都是生死一线的煎熬。
如果在分散在各个草场上,辛爱自然没有办法影响,但是如果都在一座城池之中,辛爱就可以想办法影响下面的牧民了。诚然,辛爱也知道,所有不可能都在一座城池之中,虽然蒙古人总共也没有多少人。但这还与草场有关系。
但是即便如此,让更多蒙古人投入他的怀抱,也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就辛爱本身来说,未必没有想要汉人贵人们享受。就是普通人发财了也想添一辆好车,换一换房子。更不要说堂堂大汗了。
辛爱在自己的位置并没有坐稳的时候。而今还能保持艰苦奋斗的品质,与寻常蒙古将领一样,住蒙古包。但是内心之中已经在有些发痒了。毕竟他而今并非没有钱财。
有了这个想法,什么冬季施工困难,那都不算是,毕竟一座城池想来也不是一年修好的。
辛爱说道:“此事甚好。此事甚好。”
萧芹听了,脸色却有一些铁青。
辛爱只是听出了其中一些东西,而萧芹却听出背后的一些东西。
其实萧芹早有想修建一座城池了。但是这一座城池并不是蒙古的城池,是汉人的城池,或者说是白莲教的城池。
而今板升的数量大大小小已经超过一百座了。
其实所谓的板升,就是一个村庄而已,一百个村庄,每一个村庄几千人,大概合起来二十多万人丁。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必要修建一座城池了。毕竟这样的人口基数,放在大明朝廷之中,可以做一个大县,也可以成为一个散州,甚至有一些偏僻的地方,深在群山之中,偏偏地理位置重要。设一个府,但是人口未必有这么多。
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那一战,突入北京城下,更是劫掠了大量的大明百姓,而今死了不少,但更多加入板升之中,更让板升强大起来。
这个时候,其实萧芹已经觉得,为了统合这么多村庄,就需要一座城池了。
一座板升城。
只是这一件事情,有些敏感。
无他,如果是寻常村落,鞑子骑兵冲破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如果是一座城池,一旦有变,鞑子想要攻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城池攻防战持续多年都有的,所以这一件事情,萧芹想做,但一直没有计划,虽然今年秋天南下那一战大胜的话,萧芹或许就将这个要求提出来了。
但是而今情况却与萧芹估计的不同。
丰州滩这一带,虽然已经被开发了。但是依然容不下两座城池。
一旦城池修建好,必然辐射周围的板升,成为交通中心,商业中心,政治中心。如果这一座城池是大汗的。对辛爱来说,自然是一件集中全力的好事。但是对白莲教来说,却是一个极大地冲击。
甚至不用做什么动作,萧芹为首的白莲教对各地板升的统治,就有了动摇。
萧芹不知道张惠是有心,还是无意。不管有心还是无意。他都必须做出反应了,他立即说道:“老臣愿意为大汗出力,督造此城。”
第八十一章 萧芹vs张惠
张惠怎么可能是无心的。
不得不承认。萧芹在谋略上,在战阵上,在情报上,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小建树。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大才。只是他在大明没有混出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萧芹在政治上,其实也不是太高明的。
萧芹投奔蒙古以来,两位蒙古国君都对萧芹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想法,未必全部是他们的问题,这里面固然有白莲教与蒙古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但未必不是萧芹不能用圆滑的政治手腕来化解这样的矛盾。
这才搞成这个样子。
在各个方面,张惠其实都差了萧芹一些。甚至为辛爱指明的这一条道路,也不是张惠一个人的成果,是周梦臣,徐渭,杨继盛,三个人商议过的。当然了,当时商议的仅仅是一个方向。毕竟相隔这么远,根本不可能提供适应所有情况的万全之策。必须又张惠自己的智慧进行加工。
这就是必须上智者为间的原因。
但是在政治手腕上,萧芹与张惠到底是差了一点。
或许这就是因为是野路子出身很,后来才不得不投了白莲。而张惠如果没有鞑子南下的话,说不定,就能以自己的功名当一个小官,算是一只脚踏入官场中的人。
这个时候,张惠怎么肯将这一件事情让给萧芹来做了。
这可是张惠为自己营造的踏入蒙古上层的绝好台阶。毕竟张惠而今即便辛爱说话之间,口称先生。但张惠在蒙古贵族眼中,就是一个闲客而已。
蒙古人只尊重实力。
张惠如果能营造好城池,并且今后为萧芹管理好城池,今后就能一跃而起,成为蒙古上层社会中的一员。毕竟蒙古人中懂营造的人少之又少,懂如何经营管理一座城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是张惠为自己打造的机会。
“大汗,国师乃国家重臣。这区区小事,就不劳国师动手了。”张惠说道:“小臣到了大汗帐下,得大汗殊遇,铭感五内,恨不能粉身碎骨浑不怕以报,今日得此计划,还请大汗允许。”
辛爱大事上不糊涂。
他可明白的很。
在他心中已经确定了,这一座城池,是他未来的居所。他怎么可能将城池交给萧芹来办。
辛爱说道:“好,既然张先生你有这个意思,这一件事情就由你来办吧。这样吧,下面各板升的人力物力,你都可以调用,需要什么都报上来,我没有不准的。”
“各部牧民愿意来做工的,也分发口粮。”
说着,辛爱转过头来,对萧芹说道:“国师,怎么样?这算是赈灾了吧?”
萧芹深深地看了一眼张惠说道:“大汗英明。不过张先生初来乍到,也没有部属,这么多事情让他一个人办,未免太辛苦了一点,这样吧,我这里有新投的士人秀才王浩,也算有些才能,让他来协助张先生如何?”
张惠听了说道:“既然是秀才,那自然无不可。”张惠向辛爱行礼说道:“国师,大汗早就下令,要广纳人才,在草原秀才可不多。如果不是今天这一件事情,这个秀才国师要藏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