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鞑子马将军手中吃了暗亏。损失不小。不过,各卫所多多少少都有所损失。而今父兄子弟们都在前面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今年我们能种下庄稼,今年秋天能有收成。明年我们都有口粮。”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种番麦。不知道这番麦好不好种,收成如何?去年我们种了不少番麦。这些东西,你们互相问问,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样,到了秋天,番麦可以长很高,鞑子骑兵不能闯入番麦地里面,即便是闯进去了,他的速度,视线也都受到了影响,我们可以干他娘的。就这一点,是小麦万万不能比的。”
“所以,为了父兄子弟,为了杀鞑子,从今年开始,整个大同只需种番麦。”
“其他话不说了,都开工吧。”
周梦臣三下午除二,将自己的外衣给脱了,露出结实的肩膀,杨继盛也是如此,不过,他将一块布放在肩膀上面,又将另一块布放在周梦臣肩膀上面。
杨继盛与周梦臣一并穿着草鞋下了地,一人一根绳子,拉着一口犁,努力的向前走的。
即便是周梦臣拼命的筹集牲口,但是元气大伤的大同,依然不可能有太多的牲口。所以,这一次春耕之中,必须有大量人拉着犁地。为了尽快完成春耕,周梦臣也要以身作则。与杨继盛一并拉犁。
只是在这一件事情上,周梦臣远远比不上杨继盛。他两辈子都没有干过这种活,在大同两年,反而将前世没有干活的农活都给补上了。
如果将镜头拉高,就会看见大同城以东,御河以西大片的土地之上,无数小的好像是蚂蚁一般的人,在努力的耕耘着土地。
前线是一场战争,而这里也是一场战争。
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周梦臣青纱帐计划慢慢的成为了现实。
第一百一十六章 池鱼之殃
春耕持续了半个月时间。
这已经是周梦臣竭力推进的结果。大同大部分壮丁,都在前线。甚至在大同部属的军队,也都在外围警戒。努力保卫御河,十里河沿岸最好的耕地。确保这些地方的春耕顺利。
周梦臣一边在地里拖犁。休息的时候,就翻阅前线的战报。如之前的一样,大决战没有,小规模的战斗每日都有,烈度也越来越大。双方破有打出真火的意味。人从来不是理性的生物。
之前鞑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虽然也在明军手中吃了一些亏,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但是而今在地雷上吃了不小的亏。
甚至有一些部落首领,不明不白的死在地雷之下。很多人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于是恼怒非常,遇见明军步卒,更是朝死里打。似乎是因为在边墙以南,连行军都是危险的。与其在道路上,不明不白的炸死。还不如与明军真刀真枪地拼个死活。
如此一来,让分布在保安堡,助马堡,拒门堡,拒墙堡,等七八个城堡各军,几乎都与鞑子骑兵血战一番。
周梦臣没有亲临一线,但是看战报,就已经是触目惊心。
无他,出现了大量的军官伤亡。
这固然是大批军官不合格,很多军官根本就是从下级军官提拔起来,根本没有适应自己的指挥岗位,一旦打得激烈起来,他们就抄刀子上了。一以至于一连阵亡了五六个千户,甚至最高指挥官都阵亡了。
这也是大同军。大同百姓军民与鞑子有血海深仇。很多将士根本不需要上面命令,只想杀敌。
上面军官战死之后,也能坚持战斗。
当然了,有溃散的士卒。但是绝对没有投降的士卒。如此情况之下,鞑子也伤亡不小。
以至于战事有了戏剧化的转变。
嘉靖三月二十日,鞑子破阳和口。阳和口守备战没。让周梦臣大吃一惊,正想办法挽回局面的时候。却接到消息,鞑子根本没有向大同方向开进,而是虚晃一枪,绕过大同各部,奔袭百余里,直接攻入宣府。
一时间,让周梦臣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周梦臣细细想了想,微微苦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开春以来,没有一次伤亡数千的大战,但是陆陆续续的战事,积少成多,大同各卫伤亡非小,已经伤筋动骨了。而鞑子在战事之中,并没有任何一战有绝对优势。
所以开春以来一系列战事,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标准的消耗战。
大同镇与伯颜部,彼此砍得对方一身伤。当然了,从根本上来说,是大同军伤亡更重一点。毕竟骑兵限制使用之后,各军更像是在一条战线上各自为战,如果不是大量的地雷让鞑子心惊肉跳。不敢轻易尝试南下,担心被炸了。
其实,如果他们不惜伤亡的南下。从边墙到大同城下,是有路的。
毕竟,周梦臣手中的地雷还没有多到这个地步。但是在鞑子眼中却不一样了。战争之中,对方的虚实,是很难判断。更不要说伤亡这么大,没有太多的收获,下面的将士早就有怨言了。
在蒙古人之中,或许萧芹对大同镇有执念。但是大部分蒙古将领,对打大同,还是打宣府,甚至打陕西,打山西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胜利,是有战利品。
所以。伯颜玩了一手漂亮的骑兵迂回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一直以来有几分作壁上观的宣府军,一下子坐蜡。
本来是看戏的。怎么导演还没有通知,就让我上台了。
不过宣府军,还是有几分实力的。毕竟自从嘉靖二十九年之后,得到加强的不仅仅是大同镇。只是宣府军与大同军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同已经具备初步的造血功能了。
每年数百万石粮食,虽然分给大同军民百姓做口粮,再加上人吃马嚼之后,留给周梦臣手中的数量也是想相当少的。但问题是,有朝廷给得每年百万两上下的军费啊。
本质上,周梦臣是拿了双份的军费。毕竟,他将原来的卫所土地给清理出来的。再加上周梦臣大清洗,血迹未干,大同上下不敢说没有腐败,最少没有那么明目张胆的。
宣府军,原额十五万之众,比大同镇少不了多少。但是就好像周梦臣刚刚来到大同的情况一般无二。能打的就三五万军队,而且宣府地方比大同战略纵深还要浅,以至于宣府军要派军队驻守各地,万万不能让鞑子骚扰京师。
能派出的机动力量,也不过一二万之多。
这也是为什么宣府军不支援大同的原因,实在是他们自己的实力就相当有限的。
当鞑子冲进宣府之后,宣府本来还想抵抗一二。但是被伯颜吃了一两千骑军队。宣府上下都老实了。龟缩在城池之中,将城外的控制权,全部让给了鞑子。甚至一度让狼烟传递到了京师。
只能说,好生狼狈。
周梦臣虽然同情宣府百姓。但是他毕竟是大同巡抚,要为自己治下的百姓着想。有这一段时间。周梦臣可以积蓄更多的地雷,甚至开始用大同水泥作坊生产出来一些水泥。修补一下边墙。让以后不这么被动。
这个水泥作坊,就是周梦臣儿媳的嫁妆。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修建,而今也算是有产出了。
总之,积蓄力量以待将来。
只是,宣府哪里坐不住了。
一连数道求救的公文,随即又有宣大总督苏佑的命令,随即又有兵部尚书的公文,然后再有徐阶的书信,甚至有丰城侯的书信。总之无数官面上的催促,与私下的交情,各种压力一股闹的压到了周梦臣这里。
让周梦臣不得不有所行动。
但是该如何行动?周梦臣一时间也拿捏不准。
只是他不动手。于公于私都交代不过去。
毕竟而今边事上面总负责人是徐阶,真要闹出大篓子,徐阶自然是吃不了兜着走。平白给严嵩一个好大的把柄。倒是对周梦臣也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周梦臣也知道,而今能派上用场的兵马,也只有两万骑兵。
只是周梦臣自己的骑兵都不够用。甚至这两万骑兵,已经是疲惫之极。很多战马的情况都不大好。如果下面这个时候报给周梦臣,说下面的战马。成批成批的死亡。周梦臣一点也不意外。
周梦臣思来想去,与徐渭商量之后,下令道:“让马芳带着本部万骑走一趟宣府,记住,他是去救援的。不要越俎代庖。这是宣府的事情,之后,应该还有蓟州镇,京营的援军,让他不要出风头。”
一时间,周梦臣似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周梦臣之前就讨厌各镇对大同镇的支援不够给力,存在门户之见。但是而今让周梦臣放在救援的位置上,却不能不体谅这种想法。毕竟大同军的士卒战死在宣府,即便朝廷有抚恤。但也不会有补充的。需要周梦臣自己招兵补充到各部。
且不说战马之精贵。单单说,而今大同的人口比例,已经是男少女多了。大同民力使用已经快到了极限了。
周梦臣虽然慈不掌兵。但是每每看见大同街上,都女人与孩子。壮年男丁见到的不多,他总不能让大同百姓打绝种了吧?所以,这种战事,周梦臣只能与其他军镇的想法一来。悠着点,保存实力。不求有什么大胜。只求将下面的将士,全须全尾的带回来便是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酝酿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末。
马芳风尘仆仆地从宣府回来了。
伯颜在宣府滞留了月余,在明军,数镇人马支援之下,带着劫掠的东西,扬长而去。宣府民生再次遭受重创。甚至马芳这一次回来,居然带来不少宣府百姓,愿意迁入大同。
毕竟今春的战事,大同军与宣府军的差距可是相当大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马芳到了大同之后,立即被周梦臣叫了过去。
马芳在周梦臣面前将宣府战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这么说鞑子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创?”
马芳脸色微微抽搐,说道:“正是,各部都怯战不前。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与鞑子交战两次。鞑子这才吃痛,又觉得周围明军越来越大,这才遁去。甚至没有走远,就在宣府正北的草原上放牧。距离边墙不过几十里而已。”
周梦臣说道:“也是如此?大同正北草原上也有鞑子放牧。”
马芳眼睛一吊,冷声说道:“请大人放心,我就让他们知道,马王爷是有三只眼的。敢在我面前放肆,我倒要看看,他们有几条命。”
几十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已经是非常近了。
如果太过深入边墙之外,即便是马芳也不敢太冒险了。但是就在边墙以北几十里的地方。在马芳看来,简直手到擒来。只要边墙上放了重兵接应,纵然有千军万马,马芳也敢走一遭,更不要说,是一些放牧的。
甚至在马芳看来,这是一个抢马的好机会。
周梦臣说道:“自然不能让鞑子好过,我算看清楚了,鞑子好过了,就是我们不好过。而今正好有精力,不给鞑子一个好看的。鞑子就不知道我们的厉害,如果他们一直这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同的元气就一直没有办法恢复。所以,我们不知道一直这样被动挨打。”
马芳听了,心中一喜,说道:“大人,你准备怎么打?”
周梦臣本来还想将这个计划推迟一段时间。毕竟大同的底子还薄,如果能修养一两年,周梦臣就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推行这个计划。但是经过今年春天一战后,周梦臣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安安静静的种田,那就要看鞑子有没有被打疼。
否则鞑子铁骑随时准备南下这种局面下,周梦臣拿什么去种田?
一旦鞑子南下,整个大同什么事情都要耽搁,一切人力物力,往军事上转移。正常的农业生产都受到了强烈影响。更不要说其他产业了。周梦臣根本无从下手。
周梦臣说道:“我之前与你商议过,这一次我准备重建玉林卫城。”
马芳听了,浑身一动,说道:“大人,真要这样打吗?这样打的话,消耗太大了。根本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大同的底子恐怕撑不住。”
周梦臣自然知道这一点,他说道:“我计算过,虽然玉林旧城还有根基,但是有多处倾颓。想要一举建城,必须有数万大军在玉林卫驻扎一月。只要也要长期维持五千人在玉林旧城。从大同到玉林旧城,可以沿着十里河,逆流而上,不过从十里河弃船登陆之后,就是一路的山路。山路艰险,我们托马不足,需要独轮车运输。这长达百里的运输线,特别是从杀胡口到玉林旧城这一段路。暴露在鞑子攻击之下。如果我们不能将粮食运输到玉林城下。鞑子或许攻不下玉林城,但是长久围困之下,玉林城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是一场消耗战,甚至我都不知道要耗损多少。但是我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同镇的底子薄弱,但是鞑子比我们的底子更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