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周梦臣胜过曾铣的地方,却是在内政上。或者说制度建设。
曾铣其实并没有对大明军制开刀,他的手法,无法是将西北各镇的精锐汇集到一起,形成了十几万精锐战兵。本质上就是营兵制度。对大明军制的各种弊端,并没有加之一指。
但是周梦臣却不一样。
周梦臣其实已经将大同镇给清理得干干净净的,而且这种清理,不仅仅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斩杀四十三名军官,第二次就是推倒重建十三卫,本质上也是一种人事大调整。再加上各种制度改革。
而今的大同镇与数年前大同镇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
所以,发挥的力量也完全不同。
曾铣必须靠京师的物资供给,才能出战。但是周梦臣不用。
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将起兮
当然不是,周梦臣不要北京的物资。
北京每年运输到大同的各种物资,包括七十一万石粮食,已经其他物资,总共能折合一百万两上下。再加上维系京营的五十万两。周梦臣拿到了一百五十万两的经费。
如果没有这一百五十万两的经费,周梦臣也只能维持这个局面,什么反击不反击,那都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但问题,周梦臣额外屯田收入,虽然数百万石粮食大多成为军民的口粮,周梦臣调用的并不多。但本质上让周梦臣有了一笔数目庞大的小金库。否则没有财政上的支持。很多改革,周梦臣都不可能成功的。
在这上面就有了鲜明的差别。
曾铣必须要北京的大力支持,夏言必须为曾铣筹措大量的物资。并且因为运输的原因,这些物资的运费,甚至要超过物资本身的价值。以至于朝廷本来支撑不住的经济,根本不堪重负。但是周梦臣就没有这个需要的。
他需要的仅仅是北京不反对。
周梦臣说道:“朔州监殷正茂。”
殷正茂立即说道;“下官在。”
周梦臣说道:“各部武器缺口准备好了没有?”
殷正茂立即说道:“已经准备的差不多,大人要重建玉林卫城,有水泥一千石,大炮三十六门,小炮二百门,地雷一万枚,火药三万斤,都已经准备妥当。另外大人要的发火机已经在竭力生产的。臣已经按照大人的方法。我们出零件,让朔州百姓在家里组装。一百万枚,在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完成。其中有二十万枚,已经完成了。就在大同城中,随时可以发货。”
周梦臣说道:“掌中雷有多少?”
殷正茂微微一愣,说道:“掌中雷只有三万枚,却是发火机全部供应给地雷了。”
周梦臣说道:“掌中雷也要重视。朔州监今明两年最大问题,就是扩大产能,记住我之前说的话,一定要军民结合。给百姓计件给钱。我先前已经拨给你十万两了,不够再拨。今后你就记得一件事情,就行了,生产,生产,再生产。”
殷正茂说道:“下官明白。”
周梦臣说道:“沿边各位指挥使。”
武将之中有十三个刷得站了起来,说道:“末将在。”
周梦臣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加固边墙。有两种加固方式,一种就是将边墙重新修起来。需要水泥的直接给杨知府报告,杨知府核实之后,会给你们的。巡抚衙门也会拨工食钱。另外一种,就是地雷,对于那些一时间难以修补的缺口,用地雷给我封死。我要让鞑子看见外面敞开的关口,也不敢南下。”
“需要的地雷,都要自己造。发火机来大同领,火药自己配。当然了,如果硝自己熬,木炭自己搞,倒是硫磺那个卫所有,那个卫所没有,都要报上来,由大同统一调配。”
“当然了,我也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边墙弄成这个样子,也不是一年两年能修补好的。但是各指挥使在今年之内,务必勘探好各防区的长城,哪里有问题,都要给我报上来,巡抚衙门会统筹管理,等有时间了。全部统一修缮。”
其实周梦臣也知道,明军自己调配的火药,性能并不是太好的。但是周梦臣而今也没有时间却建立一座火药厂了。
只能先凑合着用。
这十几个指挥使听了,忍不住有些失望。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真正出风采的必然是留守玉林旧城的军队。
说起来,对而今的大同军队来说,与鞑子野战都未必怕了。守城只要粮草不缺,弹药不少。他们能守到天荒地老。
但是听周梦臣的安排,这最重要的事情,是没有他们的份。
“不知道大人准备派谁为主将收复玉林旧城?”一个指挥使小心翼翼地问道。
周梦臣说道:“我准备亲提京营兵马,收复玉林旧城,待修缮好城池之后,留一部驻守。我坐镇大同右卫统领玉林卫后路。”
周梦臣亲自去,倒不是为了抢功。一方面是要好好看看玉林旧城的破损到什么程度,也要知道玉林旧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毕竟收复玉林旧城根本毫无难度,因为那是一座空城。但是在草原之上,维持玉林旧城的驻军存在。才是最大的困难。
只有细细勘探过之后,周梦臣才能评估玉林旧城守军的极限在什么地方。
至于为什么带京营人马,一方面京营人马是生力军,之前一系列交战,延边各卫都损失不少,周梦臣这一段时间,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补充兵员,并给家属抚恤。
周梦臣最担心这一方面出了什么问题。
所以不仅仅亲自盯着,还让徐渭多次私下调查。看看有没有胆敢侵占阵亡士卒抚恤的。
其实大同财力不雄浑,抚恤的钱并不多,不过一两石谷子而已。再多就负担不起了。
所以周梦臣对各卫的战损都很清楚。而且更清楚的是,大同人力资源匮乏,这一次补充的兵源,很多都是桑干河南边州县招募的。当然了,并不是说大同民风会因为一条桑干河有太大的改变。但是毕竟桑干河以北,大多因为鞑子在嘉靖二十九年南下,有血仇。但是桑干河南边却没有了。
倒不是说一定要用仇恨来维护军心士气。但是不得不承认,因为有血仇,战士们根本就不用动员。而新近添加这些不同,就需要更长时间的修炼。
不过,总体上来说,大同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在提升的。
毕竟,大同各卫可以说都是新兵,但是经过这些一系列战事的交锋,胜负不用多说,最少都见血,杀了人。也算是老兵了。
“大人。”马芳说道:“我还是那一句话。大人千金之躯不可冒险。京营将士虽然不错,却不可寄托大人之生死,末将请命,带本部人马三千,跟随大人走一趟玉林旧卫。”
周梦臣说道:“无须马总兵,马总兵还要坐镇边墙,统合各位,一旦鞑子从北边来,定然要将他们阻挡在边墙之上。此事非马总兵不可。关乎大同百姓之生死存亡。此战成败得失,还请马总兵,勿失我望。”
周梦臣之所以坚定用京营,固然有丰城侯的因素。但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戚继光。
戚继光去年在北京就开始训练京营。到了而今,整整训练了半年。就不说在北京的训练,在北京的训练戚继光还悠着点。但是到了大同,那才是下了狠手。直接向京营宣布训练死亡名额。
以至于嘉靖三十一这几个月来,京营训练死亡人数,已经有一百多人了。
戚继光如此狠手之下,终于让京营士卒成为戚继光眼中合格的士卒。当然了,在耐战,韧性上,未必能比得上大同精锐,但是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明军平均水平。毕竟真要说起来,大明其实也没有几支军队,能够真正做到全训半年,还是在戚继光这样的练兵圣手之下训练。
戚继光既然说了没问题,那一定是没有问题。
而且周梦臣还有一个隐藏的心思,大同的血流得够多了。再打下去,大同男人真要死光了。京营士卒多流一点血,也未必不可。
而且周梦臣最担心的就是蒙古人大迂回大穿插的骑兵战术,在古代几乎是没有什么解法的。如果周梦臣落子玉林,鞑子却直接从侧翼迂回到大同,然后端调明军在关内的后勤中心。周梦臣也抓瞎。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至青城
所以周梦臣要留下来一员他最信任的大将守家。
这个大将自然是马芳了。
今年春天的战事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由边墙,壕沟,城堡,地雷,共同组成的边墙方向。是有能力阻挡鞑子的。
而且春天的时候,地雷的数量还不够多。但是在此之后,军器监生产量最大的不是枪炮,而是发火机,就是一个小小的打火装置。而今地雷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甚至周梦臣如果有心的话,在两三年之内,让边墙附近成为一片地雷带。
当然了,周梦臣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地雷只是在边墙没有完全修缮好之前的,急就章布置的。毕竟地雷不长眼睛,不仅仅炸敌人,也炸自己人。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马芳还能说些什么?
他只能答应下来了。
周梦臣说道:“李儒,戚继光,曹世忠,以及京营各级将官。”
“末将在。”六七员将领,纷纷站了起来。
周梦臣说道:“尔等立即准备,三日之后,也就是五月初一,大军出大同。”
“是。”这几员将领齐声说道。
周梦臣说道:“藤公公与我一起。我离开大同期间,一切事务都由杨大人暂代。有不能决断的送到前线。”
“是。”杨继盛说道。
周梦臣之所以一定要将藤祥带走,其实就是担心藤祥在后方指手画脚。真要说起来,藤祥是与周梦臣同级别的。是与周梦臣平起平坐的,否则也不是所谓监军了。如果周梦臣不在大同,那么藤祥就应该掌控大权。
但是藤祥是什么人?
周梦臣倒不担心藤祥起什么坏心思,因为周梦臣知道藤祥不敢,毕竟只要嘉靖对周梦臣的意见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么藤祥也不可能对周梦臣表现出来多大的恶意。但周梦臣担心藤祥好心做坏事。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眼界不够的话,将他放在一定的高度,他只会越忙越乱。藤祥就是这样的。
杨继盛周梦臣好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很多事情都经手历练过了。但是藤祥做过什么?他在宫中做的事情,能与外面的军国大事相比吗?他在宫中那一些做事的经验,带到了外面。不但没用,反而有坏。
周梦臣可不敢将后路寄托在这样的人手中。
为了防止藤祥捣乱,只好带他上战场了。
毕竟在周梦臣身边,周梦臣敢保证藤祥是不敢炸刺的。
周梦臣说道:“今日就到了这里,都下去办事吧,得胜之后,在大同再会。”
“是。”文武官员齐声说道。
周梦臣的玉林攻略在今日起,正式成为大同城中妇孺皆知的东西。
而就在同时,在周梦臣的授意之下,李宽渊也将这个情报快马加鞭的送到了青城。
萧芹看了之后,心中一愣。随即有些欢喜。暗道:“看看吧,不听老人言,我一直说这周梦臣必须先除掉,各部都不肯出力,而今成为大患了吧。”他心中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立即去辛爱的宫殿见辛爱。
辛爱看了这情报。说道:“这不可能?是不是看错了,南人他们怎么敢?”
辛爱出生在嘉靖年间,嘉靖初年与鞑子的战斗是比较少的,后来鞑子越来越强盛,明军虽然有几次大捷,如果细细看的话,大多都是防守性质的,即便曾铣的三次大捷,虽然是在关外,但也是边墙不远处打的。
即便如此,曾铣也是俺答的大危机。
所以,辛爱内心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明军不可能出击,特别是曾铣因为复套而死之后,复套这一件事情,在大明朝廷似乎成为了禁忌。更没有敢说,没有人敢提了。
辛爱内心之中这种刻板印象,更加根深蒂固了。
而今遇见周梦臣要重建玉林旧城的事情,他第一感觉不识趣想该怎么应对,而是觉得这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千真万确。”萧芹说道:“臣不敢以此事欺瞒大汗,这一件事情的确是真的,臣受到不少情报,有大同的,京师的,还有其他白莲教通报的消息,这一件事情千真万确。”
辛爱随即皱眉说道:“他们重修玉林旧城做什么?不过是一个空城而已?”
萧芹说道:“很简单,他们想要复套。”随即萧芹用筷子当笔,在地面上划出河套一带的形式地形图。随即画出一条线,从杀胡口到玉林旧城,镇虏卫旧城。沿着兔毛川河道到了黄河,然后沿着黄河东岸,就来到了东胜卫旧城,然东胜卫旧城东北方向有一条河流入黄河,这一条河就是丰州滩赖以维系的黑河。也就是他们刚刚修建的西京城外用来取水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