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当老板要做公开学术演讲的时候,去听一耳朵也不错。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好吧。既然有兴趣,就一起去吧。”
    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不请而来的人有这么多。
    周梦臣在大同城中一般都不摆仪仗的。只是有十几个士卒前后护卫而已。但是今日却不行了。还没有到书院门口就一副人山人海的样子。
    几乎大同城中大部分人都来了。
    文官武将,凡是读书识字的人都蜂拥而至。至于大同书院之中,更是全部出动。本来周梦臣仅仅是对三百即将毕业的学子。来一个毕业演说,顺便宣讲一些气学。但是而今看来,整个大同书院,三年级再加上预科,大概有一千三五百人。几乎都想听周梦臣讲课。再加上外来的人员。一时间,简直满城争先看太守的样子。
    毕竟这个时代,与后世不一样。
    后世发达的传媒行业与科技。很多政要的脸都看吐了。但是这个时代,很多名字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即便是所谓的画像,也是失真的居多。
    大同百姓对周梦臣是慕名已久,但是周梦臣除却在出兵,春耕等重大仪式上露面之外,其他的时候是很少出面的。
    而且这样的场合,对人员限制很严苛的。比如出兵,不是军中人士,出兵的仪式,哪里能让你混进去。但是讲学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讲学是非官方非正式的场合,对人员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大体上想听都能听。只是位置就要自己去抢了。
    而大同这个文化底蕴薄弱的地方,哪里有那么多人对气学感兴趣,而是大部分人对周梦臣感兴趣而已。
    一时间将大同书院门口挤的水泄不通。
    周梦臣到了之后,狠狠训斥了一番吴国赏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吴国赏在校场上讲学了。
    因为大同书院之中有武科,故而书院中,也是有一片空地,供武科学士,骑马驰射练习体能演练阵法用的。古代的地不值钱,即便是在大同城中,也是如此。故而这一片空地并不小。
    周梦臣只能占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之上,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正对这讲台的人还好,都是大同书院的学生,除却前排临时加了一些人。也就是如杨继盛,戚继光这些有身份地位的人。
    这些人还是有秩序,有规矩的。
    而两侧与后面,却不是这个样子的。几乎是密密麻麻的人。几乎没有坐着的,一来很多人都没有带凳子,另外就是即便有凳子在后面,也看不见前面的。甚至周梦臣看得清清楚楚。有好像人居然上树了。
    让周梦臣一时间无语之极。
    而且下面学子还好,最少不会乱说话,但是后面的人,或许根本不知道讲学是什么。兴奋的好像要看戏一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听。或许他们自己不觉得,但是站在讲台上的周梦臣。只觉得眼前好像是不知道多少鸟雀,黑压压一片,振翅的声音几乎化作实质的嗡嗡的气团,向周梦臣扑了过来。
    周梦臣不由得皱眉。
    吴国赏见状,立即一个示意,顿时有几面大鼓敲响了。周梦臣一听就知道,这还是军鼓。三四通鼓过后,才算是这些噪音给压了下去。下面递上来一个铁皮喇叭。
    就是那种不带任何电源。一面大口,一面小口的喇叭。
    周梦臣虽然觉得拿着这个说话,有些太傻了。但是此刻见眼前,黑压压最少有三千人以上。也只能惜了这个念头。
    周梦臣嗓门并不小。可以说,凡是上过战场的将军。即便是原来嗓门小,打过几仗嗓门就大了。毕竟通讯全靠喊时代。尽可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得更远,这本身就是武将的一个课题。
    但是周梦臣觉得嗓门大。但也不至于能覆盖这么远,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的。甚至手中这个家伙也未必有用。
    不过,有用没用。而今都要用了。
    周梦臣咳嗽两声,清了清嗓门,说道:“我来大同之后,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办,就先建立大同书院,是对这个书院寄予厚望的。即便是再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动过大同书院的银两。就是因为,我知道,我能掌控的仅仅是现在,而你们能够掌控的却是未来。”
    “我相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们这些勤学苦练的学子,将来定然是大同的栋梁之材。甚至不用将来,很多人现在本就是了,嘉靖三十年这一年入读大同书院的武科学子,一共有二十八人,分别战死在长城内外,桑干河两岸。”
    “今后还有更多。唯有大同书院培养出更多的将才,充实与鞑子征战的第一线,才能让鞑子永远不进入大同。”


第三十九章 燃烧实验
    周梦臣说起鞑子,下面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
    鞑子南下,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痛苦地回忆。
    周梦臣也就没有在这个话题上深究。
    今日周梦臣本来想,好好讲一讲气学。但是看今日这个架势。讲太深了也没有人听。讲太浅,这些学子在大同书院都是渡过的。于是只能化身为大同书院嘉靖三十年届毕业典礼,校长致词了。
    说了一堆对学生的期望。
    最后周梦臣收束到正题中,说道:“诚心正意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理学之要义,但是而今读书人。都是一心科举,求仕途进取。成则罢了。但是科举一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的人自然是什么都有,但是三年进士不过三百人。各省举人也是有数的。终究是落榜居多。而且,落榜的人就正不如考中的人,我看未必。科举是选官之道。未必任何人都适合做官的。但是我看很多科举失败之人,家徒四壁。形只影单,妻女难免冻饿之苦,老母也失其所养?这是圣人齐家治国之道?”
    “本门气学,传自张子。王浚川公,以气学为宗,以实用为要。我从来不觉得,读书人除却读书别无用处?孔子曰六艺,经义只是其中之一。今日我建立大同书院就是以此为要,我自然希望我的弟子,能为陛下效力,登于天子之堂。但是我更希望,不管一个人将来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名传天下,都能过好自己的一身,成为父母妻子的期望。而不是一赳赳大丈夫,却要妻女洗衣供养,在某人看是美谈,在我看来,宁不愧乎?”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一个人连自己家中的事情,都管不好,却汲汲于功名。本身就是本末倒置。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大同书院之中,特别设数科的原因。是让诸位明天下之至理。即便不能登于天子之堂,扣而问之,也足以为一门之宗师,赡养父母,抚育儿女足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是本门弟子每一个人都要日日揣摩的话。但欲为生民立命,先让自己父母妻小,免于饥饿。欲为万世开太平,先过好自己的一生。”
    周梦臣说到这里,也就没有再说了。
    其实他这一番话,虽然没有说气学如何。但是本质上,也是要形成一种风气,那就是想要考进士的,最好一手理学,一手气学。以理学求功名。以气学养家小。如此一来,就能让气学成为仅次于理学的学问。
    其实本质上,是一次与科举考试捆绑销售。
    不过,周梦臣说得也是事实。
    科举本身负担极重。南方比较富裕,能供给读书人就多。但是北方却不一样。北方几乎那一个读书人都是举族供给的。而当官之后,就要回报全族。至于母亲与妻子浆洗衣服供给读书的事情,不要太多了。
    当然了效果如果。周梦臣只能看看,反正只要形成风气之后,穷苦书生,都会研究气学,希望能从中找一条生财之路。而气学本身内容,周梦臣从来没有藏私的意思,还有格物致知的这个期刊在,甚至不需要有人有什么成果变现,只要能发表在格物致知这个期刊之上,就会用银两。
    周梦臣期望今后能围绕着气学形成一整套研发的产业链。而这个时代,对很多东西的研发,其实并不是太难的。
    在周梦臣说话之后,下面的学生之中,有无数只手伸了起来。
    周梦臣看向吴国赏。吴国赏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您事前不是说话了。可以让学子们提问的?”
    周梦臣以为要讲学的人不过三百人,而今扩大了不下十倍。他今日也没有讲什么具体内容,却不知道他们要提问什么?不过,既然有人问了,周梦臣也没有怯场的意思。
    周梦臣看见王素,说道:“王素。”
    王素本来就是大同书院之中。好学生的代表。是程大位的得意门徒。所以他的位置是相当靠前。
    王素立即起身,向行礼说道:“师祖。”
    周梦臣说道:“你有什么问题?”
    王素说道:“师祖,弟子看横渠先生,与太师祖的著作。都主张万物皆气。而师祖你的主张,一切道理都要以实际来验证。您又没有反驳,万物皆气,这万物皆气,该如何验证?”
    周梦臣一愣,不由说道:“问得好。”
    气学之所以是气学,就是主张万物皆气,世界万物都是因气的聚散而形成的。甚至衍生出气数之说。万物得气而生,气绝则亡。当然了,也是有一点神秘主义倾向的。但是比起心学,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
    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要将科学嫁接在气学上,从而每想过嫁接在心学上,无他世界观的根底不同。
    这作为气学根本要义,可以说一切气学的基础。而周梦臣提倡一切都要以实验来证明,又是实验科学的根本。这两者之前,是隐藏着矛盾的。如果说周梦臣不能用实验证明,万物皆气的观点。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周梦臣整个气学体系就会被打动摇。
    这说明,王素读书真的读进去了。
    周梦臣说道:“去拿来一根玻璃管,一根蜡烛过来。”
    一身吩咐下来,立即有人将东西拿了过来。
    玻璃工艺虽然在大明并不是太多,但是外科医术之中,对玻璃器皿要求多,而大同书院也是有医学院的,这些东西自然是有的。而蜡烛在这书院里更是非常多。
    周梦臣先用一个玻璃杯装上水。然后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玻璃管扣上去。随即蜡烛熄灭。玻璃管之中的水面上升。
    周梦臣让人将这盘水端给王素,说道:“你看看。”
    王素看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周梦臣说道:“这证明了一件事情,燃烧需要一些空气参与进去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上去都是空荡荡的。其实是有物质的,这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代表不存在。至于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特性,需要你们去研究。”
    “但家都知道,水可以凝结为兵,温度高了,也可以为气。而今金属之中,也是有这样的特制。比如铁,可以融化为铁水。而沙子可以融化为液体玻璃。总之,我可以推论,物质有三态,气态液态固态,而这三态,其实都气凝聚程度与结构的不同。”
    “气是整个世界的根本要素,其他的东西都依附于气而存在,并没有脱离气之外的任何东西。最少我们无法证明,理在气上,一切理都在气的变化之中。”
    “当然了,这都是推论。是假说,而今我公务繁忙。有些东西无法验证。这些事情都交给你们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验证的。”
    周梦臣决定气论当成有中国特色的原子论。说实话,原子内部大部分结构都是空的。未必不能说气。而原子核也可以称之为气核。当然了,很多东西怎么称呼并不重要。重要是能与现实验证。
    周梦臣知道,自己推导出来的东西。不是没有谬误的。但是他早就想过了,他提出一个完美无缺,但是无法验证的理论,还不如提出一个有瑕疵,但能验证的理论。反正科学的进步,很多时候都建立在学生打倒老师之上,周梦臣从不介意被推翻与打倒。


第四十章 大同学派的先声
    周梦臣这一番操作。很多人是不懂,不懂为什么一盆水,一根蜡烛,就能推到出这些东西。
    但是也有懂的。比如吴国赏。吴国赏看着这一盆水,与水中的玻璃管与蜡烛,一时间呼吸急促了。
    之后周梦臣又回答了几个问题。但是吴国赏根本没有在意。
    等周梦臣下台之后,吴国赏连忙追了上去。甚至有些鲁莽的拦着周梦臣,说道:“师叔,我想起父亲来大同?”
    周梦臣说道:“怎么回事?吴师兄的身体不是不好吗?为什么还要让他长途跋涉?”
    吴国赏说道:“如此大事,我不能不让父亲来大同。我想父亲如果知道今日发生地方事情,还没有让他过来,定然会打死我这个不孝子孙。”
    周梦臣一愣,说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吴国赏有些不相信地看着周梦臣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