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儒真信了周梦臣的话吗?未必?只是周梦臣已经将话说到这里。李儒已经有了退路。如果周梦臣假传圣喻,那与丰城侯家族无涉。如果不是假传圣喻,那再好不过了。
周梦臣目光环顾四周,说道:“诸位有什么意见吗?”
“谨遵圣喻。”麻禄第一个大声喊道。
麻禄作为大同本地将领,对鞑子的恨深入骨髓之中,特别是得知周梦臣很快要调离之后,他内心之中忍不住有一丝丝恐惧,恐惧将来大同没有周梦臣坐镇会是什么样子?
毕竟麻禄可是清晰记得,当初的大同与而今的大同相差有多大。
麻禄做梦都没有想过,大同能有而今的繁华。与之前大同凋敝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怕周梦臣一走,人亡政息。大同又沦落到当初的鬼样子。经历过而今的好日子的人,决计不愿意去过之前的日子。
麻禄知道周梦臣离开这一件事情,他是无能为力的。对于复套这一件事情的积极性都点满了,无他,大同的问题,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因为鞑子,只要将鞑子灭了,即便大同再差劲,也要比之前好上许多了。
而且这一件事情,如果周大人做不成的话,谁也做不成了。
麻禄之后,所有人都恭恭敬敬地喊道:“谨遵圣喻,谨遵大人之令。”
周梦臣说道:“好。那么而今就讨论一下,现在怎么打吧。杨兄物资都准备好了?”
杨继盛苦笑说道:“大人,银元兵器甚至棉衣战马,而今都准备好了,唯独一样没有准备好,就是粮食。”
周梦臣眉头一皱,说道:“怎么回事?”
杨继盛说道:“大人,今年大同外来人口太多了,超乎了我的想象之外,有很多迁徙过来,但是更多的是打短工了。特别是大同,怀仁,朔州三地,已经人满为患了,怀仁县城与曹米庄之间,几乎都被房子填满了。如此多的人口,又要控制粮价不能高,消耗的粮食太多了。而且嘉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虽然修建了很多水利,但是大体上都是歉收的。”
“大同粮食库存本来就不多。一百万石是没有的。只能等秋后了。今日少有的风调雨顺。我估计是一个大丰年。过了八月,不要说一百万石粮食,二百万石粮食,我估计未必没有。”
天见可怜,周梦臣在大同五年了,终于遇见一个丰年了。
只是这来得有些不是时候。
“大人,不能压缩一下粮食吗?”麻禄说道:“我记得前几日的情报之中,青城里面有不少粮食,我们可以就粮于地的。”
“不可能。”杨继盛说道:“且不说料敌从宽。单单说这一战事复套,不是灭土默特部,打下青城不是目标,让青城蒙汉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目标。这就少不了粮食。如果要善后的话,一百万石粮食,还是少算。”
“大人。”杨继盛说道:“能不能将主攻时间推迟过八月?”
第一百二十八章 秋后动手
而今大明的用的历法是周梦臣参与编写的新历。但是这个新历承受了太多古代历法的元素,在形式上更接近于农历。而不是阳历。所以,农历八月已经是秋天了。
如此一来,留给周梦臣的时间就不多了。
八月出兵,交战很可能在九月初,双方交战如果相持不下,很可能拖到十月,十一月。
那就是寒冬了。
塞外的寒冬对天地间所有人一视同仁。绝不是人类可以轻易冒犯的。或许比不上莫斯科的寒冬。但也绝对不是用兵的时候。
如果可以的话,周梦臣是绝对不想将时间拖到这个时候。但是杨继盛说得也是在理。甚至是现状。
管控粮食价格,是杨继盛一项重要的任务。毕竟大同虽然也产粮食,但与南边的产粮地是没有办法比的。南边很多府县,出产的粮食,一半都要卖出去的。当地依然够吃,粮食自给率在百分之二百以上。但是大同粮食还是需要外面一些补充,周梦臣手中才能剩下一些粮食,而且在周梦臣的默许之下,粮食是对鞑子出口的重要货物。同样,大量粮食运输,也有相当多的粮食就在大同出卖。
如果单单靠大同生产的粮食,是不可能满足而今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大同。
复套之事如果得到大明朝廷的支持,不要说区区百万石粮食,更多也不是不可能。大明朝廷虽然一直很困难。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京的粮仓常年都是满的。
但是悄悄的弥补这么大的粮食缺口。特别是在打下青城之后善后所需。
周梦臣都不知道这需要多少粮食。
辛爱麾下蒙古与汉人加起来大概有二百多万,甚至更多一点。但是聚集在青城为中心,土默特草原上的人并不多。但也有几十万之众。一旦打下青城,养活这么多人都是周梦臣的责任了。至于就粮于敌,更不可能了。
周梦臣是为了征服,是为了长治久安。一战而定,而不是要在这里反复拉扯。如果真打到这个地步。周梦臣还真不如听朝廷的。维持而今的局面拍拍屁股走人。
周梦臣沉吟片刻,看向武将这边,说道:“如果秋后出兵,这一战该怎么打?”
李儒看向了戚继光。
戚继光而今地位还不算高,但已经证明过自己的实力。也是周梦臣最信任的武将。所以策划战事上,李儒也比较信任戚继光。
戚继光说道:“大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需长驱直入直扑青城。”
戚继光向前几步,来到地图前面,用手指指着玉林,说道:“从玉林到青城,这一路上,已经有一条路。是来往商人走出来的路。我出关看过一次,是可以通行大车的。大军从玉林到青城,不足三百里。骑兵奔袭,一日夜而已。而辛爱的家当都在青城。他不可能弃青城而逃。”
“我的计划是骑在前,步卒在后,三日之内,在青城之南立下大营。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了,基于这个计划,也要地方鞑子提前反应,聚集大军。那就在玉林与青城之间,土默特草原之上,打一场遭遇战。”
“其实,我不知道鞑子是怎么想的?辛爱今年与鞑子其他各部闹翻,他已经在必败之地了。之前打鞑子,最担心的从来不是打不赢,而是怕鞑子乱跑,如果我大军出塞,鞑子烧青城而退。除非大军一直驻守草原之上,否则等大军一退,鞑子反扑,这事情就不好办了。而今看来,即便辛爱有焚城而退的决心,他往哪里逃?”
周梦臣嘴角微微一笑,对戚继光分析得很满意。这就是他一直筹谋的事情。
当然,辛爱下决定走汉人中央集权的路子强大起来,他就失去了游牧民族最大的特性,可以随意迁徙的能力,甚至他变法得罪的不仅仅是他统治下的蒙古贵族,草原虽然大,但是草原上层的贵族,都是孛儿只斤家族圈子里面的。
辛爱如果兵败投奔其他部落,恐怕未必会被收留。
他以为强大的,兵马,甲胄,粮食,更多人丁。却不是周梦臣最担心的。
他以为是落后的,不堪的。也就是蒙古人的游牧特性,却是周梦臣最担心的。
这就是战胜于朝廷之上,可惜啊。这样的庙算,不是一般人能够读懂的。甚至周梦臣觉得,这一战,虽然还没有打,但已经胜了五分,剩下的五分就才看怎么打的。即便周梦臣突袭失败。只要他稳住阵脚,坚决打下去,不出一年功夫。辛爱就支撑不住了。
可惜,周梦臣估计他也没有这一年时间。
周梦臣心中的得意,只能自己欣赏。说道:“诸位怎么看?”
文官这边都不作声。武将这边,李儒没有说话,麻禄倒是说话了,说道:“戚将军所言极是,战事一开,哪里有那么多神机妙算。不就是打吗?只要鞑子不敢放弃青城,剩下的就是随机应变了。”
周梦臣思忖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也是如此。天下之间哪里有那么多神机妙算。无非展开打而已。
周梦臣说道:“一个月时间够不够?”
戚继光说道:“青城之战,不管胜负,一个月总就有一个了结。”
周梦臣说道:“如此也好,那就秋后动兵了。不过,也不能不事先预备。杨大人。”
杨继盛说道:“下官在。”
周梦臣说道:“为将士们准备双份冬装。虽然尽可能在入冬之前收兵。但是不能不有所准备。”
杨继盛说道:“是。”
周梦臣说道:“现在分配作战任务。从今日开始,各部所有军队要重新展开训练。我的意思是这样的,由总兵李儒留守大同,并总管京营士卒,还有各地征召的民夫,如果有必要可以分发武器。列入民兵。凌云翼。”
“下官在。”凌云翼说道。
周梦臣说道:“换装下来的武器,你清点一下,能用的封存,不能用的回炉。要在临近边关的卫所,还有大同城中,最少有武装十二万人的冷兵器。还有这一次出兵,需要大量的马车。你也要准备起来。”
凌云翼说道:“下官遵命。”
周梦臣说道:“周益昌。你为统率骑兵,出战时为大军先锋。直扑青城城下,到时候可有可能要面对五万,十万,甚至更多的鞑子骑兵。你必须要做到庇护全军。保护步卒推进到青城城下。”
“你现在也可以准备了。有什么事情直接来找我。不管是什么事情,我都给你解决。但是半年之后,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周益昌浑身微微颤抖。大同大部分将领都是比较年轻的。这得益于周梦臣对大同将领的清洗,即便号称老将的麻禄,也不过四十多岁,还能为大明效力一二是年,但是周益昌却不一样,他是真的老将,而今已经奔六十去了。
将领不比文官。而今的作战环境之下,要求将领的身体素质必须过硬。而年龄对所有人都非常无情,特别是对武将,年轻时候的挥霍,到了晚年都会找上门来。周益昌也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如果不是周梦臣的照顾,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权力。掌控五万骑兵的权力。单单看五万骑兵看似不多,但是换一个说法就知道多不多了,这是大明第一的骑兵集团。不仅仅超过京营,同样超过九边各镇,甚至两三个军镇加起来,未必有这么多骑兵。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事俱备
要知道当初周尚文被国家依为柱石之臣,甚至嘉靖都简在帝心。手中的力量也不过这些而已。
如果不是周梦臣的支持,周益昌一个没有背景的人。根本握不住这支大军。
每一个将领都想统领更多的兵马。就好像每一个人都想赚更多的钱一般,这让周益昌舍不得退下来。但是他依然明白一件事情,而今他尚可坚持,但是岁数不饶人。再过两三年,他估计真撑不住了。
终究要退下来的。
所以,而今这一场大战,定然是他最后一场的大战。而且这一战之中,他又有主攻任务,为大军之先。甚至这一战的成败都决定于他与鞑子骑兵的胜负。
这简直是他一辈子征战从来没有过的机会。一战封侯,不是妄想。
周梦臣说道:“大同十四卫,在麻禄,戚继光的统领在下,周益昌之后,为大军中军。并要承担主攻青城的任务。对了,我也在军中。”
周梦臣此言一出,杨继盛忍不住说道:“此战凶险,大人还是保重万金之躯。大同猛将如云,足够寄托成败之数,大人还是在玉林坐镇,等破贼佳音。”
杨继盛此言一出,殷正茂与凌云翼都纷纷赞同。
不知不觉之间,周梦臣早就不是他自己了,他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期望,是为了私利的,是为了公利的。比如殷正茂,殷家跟随周梦臣,而今已经有十万家私了。要知道殷正茂当初是一个连房租都交不起的人。数年之间,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殷正茂知道这一切都是谁带来的,愿意为周梦臣效死的同时,也知道,周梦臣出了一个三长两短。这一切都不会存在的。
但是杨继盛与殷正茂不一样。
杨继盛这几年与周梦臣搭班子,早已明白了一个事实。他或许能为守成之事。但是开拓未来,激浊扬清之事,周梦臣胜他许多。而偏偏天下积弊如此。更需要能改革积弊的大臣。
此非周梦臣不可。
在杨继盛内心之中,有一句话没有说。他觉得太肉麻了。不是他这样的人说的。但却是他的真心话,那就是:“天下可以无我,但不可以无君。”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有些事情,不是他们能做的。而且我筹备了这么多年,就差最后一下子了。岂能让给别人来做。放心,我这么多年在军中,心中有数的。事不可为,我也不会轻掷儿郎的性命。”随即他话音一转,说道:“除却这些,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徐先生。”
“徐先生,就请动你的大笔,写一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