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先生,就请动你的大笔,写一篇,不,三篇文章。怒斥归化王不尊王命,擅自兴兵,今有鄂尔多斯上报朝廷,让他立即收兵,自己来北京,与鄂尔多斯的人当庭对质。否则,就要兴兵讨伐他,勿谓言之不预也。”
    徐渭有些明白,有些不明白。说道:“大人就这些?”
    周梦臣说道:“当然不是了,而今四月,五月,六月,七月,这三个月,一月让李成梁去找辛爱训读一篇,并且语气怎么严重怎么来,让他以为我立即会出兵,就再好不过了。”
    此刻,徐渭顿时恍然大悟,说道:“是不是,也让李成梁私下里透露一点消息。就说。是朝廷听闻之后,大同这边要给朝廷一个交代,没有出兵的意思。”
    “不错。”周梦臣说道:“实而虚之,虚而实之。”
    既然拖到八月出兵已经成为必然,周梦臣就要好好地利用这一段时间了。
    他才想出了这个办法。很多话说多了,就没有震慑力了。看辛爱军力布置,其实大多数兵力都没有放在平叛上。而是放在提防大同大军北上。周梦臣这种反复警告,乃至于恐吓的办法。就等于狼来了。
    第一次或许有效果。辛爱定然是会有所准备的。最好能影响到辛爱正在进行的平叛之战。
    让辛爱这一战打得时间再长一点。最后今年打不完。
    第二,也是名正言顺。
    如果周梦臣得到了北京的允许,那自然是怎么打都行。但是周梦臣没有。所以他就要分外注意了,诚然,周梦臣数年之前都开始准备了。从和谈那一刻就为了今天准备。所以,如果单单从朝廷程序上来说,周梦臣动用得是大同巡抚便宜行事之权,是平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周梦臣自己知道,其中有没有问题。真因为如此,他才尽可能将面子上粉饰好。
    所以,等上面问起来,这三次警告,就能交上去。成为辛爱预谋南下,狼子野心证据的一部分。
    徐渭说道:“在下明白,这三封文章,定然会写好。”
    周梦臣说道:“今日这一场会议之后,你们各自回去准备。但是除今日这十个人之外,在秋收之前,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知道。记住成败就在此一战。这一战,是今年最大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都比不上。”
    “胜了奠定今后几十年的富贵,如果败了,你们也知道后果。”
    周梦臣说得一点也不假。
    如果胜利了,这就是本朝,不,乃是大明土木堡之后第一军功。即便周梦臣先斩后奏。嘉靖生气处罚的也仅仅是周梦臣本身,而不会是下面的将领,无他,这一批在这一战之中证明过自己的将领,都是宝贝。今后朝廷再有什么大战,都是会从这一批人之中选将。
    这一次青城之战,能够给这些将领带来一辈子,不,甚至是数辈子都吃不尽的富贵。
    如果败了,他们也会跟随周梦臣一并打入另册,说不定他们今后做过最高的官,就是而今他们的官职了。
    如此豪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奈何在政治上很多人都不可能随便跳船的。此刻也只能跟随周梦臣走下去了。竭力成为赢家。
    所有人都凛然听命,说道:“遵命。”
    这一场会议之后,大同看似什么都没有变化。但用心就会发现。大同已经处于外松内紧之中。首先,朔州监很多款项都被截留,并不上缴。耗费无端端比之前大了很多。其次,本来是大同现金奶油的纺织业,明明今年扩大了不少。但是出购数量与扩充的不成正比,凭空有大批量的布匹与棉花不知去向了。
    至于各卫所训练变得密集起来。甚至有一点段时间到了一日一训的地步。
    要知道训练是耗费巨大,不让将士吃饱喝足了,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训练。有时候训练的消耗,并不比战斗差多少。大明京营全盛的时候,也不过隔一日训练一次,甚至频率更低。
    当然了小道消息说,是朝廷准备从大同抽调一批将士编入京营之中。甚至还有说是提防鞑子打过来的。又有人说,是朝廷有人提议调动大同军,入江南抵抗倭寇等等。
    反正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反而无人关心真相如何了。
    与此同时,很多跟随商队跑过青城的伙计都无缘无故的消失了。听人说去跑一趟长途,家里也给了银子。要明年才能回来。没有人仔细较真。如果有细细查过就知道,这一支传说中要跑一趟长途的商队,根本是子虚乌有的。
    而周梦臣一封封训斥辛爱的文书,也有了效果。
    当辛爱得到第一封书信的时候,他正阴山南麓追击鄂尔多斯部残部,听到了这个消息,不得不将大军委托给下面的将领,自己带着亲兵返回青城坐镇,担心明军的突然袭击。


第一百三十章 东风不至
    辛爱在青城等了一个夏天,结果,三次训斥之后。大同军队一点反应都没有。
    辛爱只能一边想办法打通北京的关系,另外暗暗觉得自己中了周梦臣的计。只觉得晦气。
    这半年之内,北京围绕着张经的事情,反复争斗,最后还是赵文华接替了张经掌管东南战事。但是这一件事情并没有结束,反而更加剧烈了。因为张文华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一心一意要诛杀张经。
    既然赵文华获胜了,也就是朝廷承认了张文华的弹劾,也就是张经见死不救,坐观成败,讳败为胜。欺君罔上。如此罪名,不死何为?
    但是天下都知道张经是冤枉的。很多人都为张经奔走,想要救张经一条性命。徐阶在后面煽风点火。给严嵩带来很大的冲击。徐阶并不在乎张经死活,如果张经的死,更能伤到严嵩,徐阶不介意张经去死。
    严嵩,不,应该说是严世蕃。严世蕃反应剧烈。
    或许很多人没有感觉。但是严世蕃是要感觉的。而今严党如日中天,但是谁都知道在太阳在中天之际,就是他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了。严嵩可接受这个现实,严世蕃不可以接受。在他看来,张经已经去职了。属于可杀可不杀的人。但是面对如此舆情,他反而觉得被冒犯了,一心一意要弄死张经。
    所谓围绕张经的生死,更是一场风波。
    周梦臣这大半年沉默的好像石头一般,对北京的时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张经固然同情。但是比起复套大计。张经的性命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他就在等。等秋收。等东风。
    时间在焦急地等待之中,似乎变得非常慢了。
    好容易等到了八月秋收。
    正如杨继盛预料得一般,嘉靖三十四年一个少见的丰年。风调雨顺。当然了,这也是周梦臣修缮水利的后果。没有完善的水利工程。即便是风调雨顺,也不可能将效果发挥得最大化。
    还有玉米的大量种植。
    玉米本来就比小麦耐旱。而且在雨水条件充沛的情况下,玉米要比小麦的产量要高一点。
    秋收之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颗粒归仓。周梦臣得到了一个总数,大同乃至各卫的仓库之中,一共屯了三百万石粮食。有这一批粮食,足够周梦臣打一仗了。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秋雨来了。
    一般来说,在北方都是秋高气爽的。秋天更是胡马南下的时候,最适合用兵了。但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在秋收之后,就开始下雨,一场雨接着一场雨的下。周梦臣看着窗外清凉的雨水,内心之中,简直是有一团火在烧。
    他很清楚路况。
    别的路不说了。从大同到玉林的道路,他还进行了一些修缮。即便下雨了,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大军通过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在草原上,从玉林到青城这一条路,是商人经过形成的一条路。
    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什么修缮。一场大雨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周梦臣再清楚不过了。程度最低的是变成泥地,马车要过,就要用人推,本来一个人一天能步行三十里,在这样的路况之下,一日能行十里都是问题。
    最可怕的是,道路直接中断了,在大雨过后,雨水在草原之上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湖泊。这积水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散去,明面上的湖泊还好,最可怕的是,看上去与之前一点变化都没有。但地平线下面已经被泡软了。
    大车路过,直接陷进去了。
    简直就是沼泽地了。
    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后两者直接的情况,或许不大可能大面积发生。但是仅仅第一种情况,就足够周梦臣伤脑筋了。这样的路况,他快速挺进,直扑青城的战略,如何进行。
    本来骑兵奔袭一昼夜,最多两昼夜就能到达青城城下的路程,变成了十天半月走不出去。
    好像一切计划都被雨水冲走了。
    周梦臣急火攻心,嘴巴肉眼看见的肿了起来。
    只是周梦臣再着急又有什么用处?谁又能左右老天爷。
    一连到了九月末,十月初,才算放晴了几日。
    周梦臣却已经由小疾而大病了。
    他半躺在床上,让太阳照了进来。徐渭站在周梦臣身边说道:“京师那边已经定下了,张经十月初一问斩。”
    周梦臣脸色苍白,冷哼一声,说道:“徐阁老做得太过了。”
    徐渭说道:“王世贞也写信给我,说这一次营救张经,天下有志之士无不发指,严党父子用事,摧折士大夫。已经到了孰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天下人除严党之心,与日俱增。他请大人相助。”
    周梦臣脸色苍白,说道:“陛下之心,谁可转移,陛下真不知江南是怎么回事?真正让张经死的,不是赵文华如何,而是徐阶。而今朝廷,朝堂之上没有靠山,在地方上根本不能办成事情。张经的靠山是徐阶。徐阶都放弃了张经,陛下判断张经是无法成事了。有用之臣,无用之臣,在陛下哪里是不同区别。当然了,未必没有陛下错判江南形势,以为这一战摧折之后,倭寇就不敢上岸了。”
    “严嵩对陛下有用,张经已经没有用了。陛下自然不会为了一个没有用的人,去驳了严嵩的面子。”
    “只要徐阶撑着,张经纵然罢职。也不至于死。可惜。徐阶靠不住。”
    徐渭说道:“怎么给王世贞回信?”
    周梦臣问道:“王世贞而今在做什么?”
    徐渭说道:“他而今已经起复,在南京刑部。不过恐怕很快要转任地方了。”
    王世贞之前一直在刑部,但是在父亲死后,就回家守孝了。问题是,王世贞是得罪了严嵩,严嵩能让王世贞好过。不过当地王世贞不是寻常人。太仓王家,也是一等一的门户。数代为官,关系网在,即便严嵩也不能怎么样。
    只是严嵩轻轻一动笔,本来在北京刑部的,就到了南京刑部。但同样是刑部。两者的权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王世贞在南京刑部,即便是伴食而已。如果寻常时候,这也罢了。
    反正王世贞文名动天下,金陵又是烟花之地。王世贞挂个官职,在南京逍遥快活,也未必不行。只是而今是非常时刻。王世贞在家里守孝的时候,没有一日不想为父亲报仇。这才是他回到官场的原因,否则真当富贵闲人,以王家之富贵,需要区区一个南京刑部员外郎的点缀?而且整个江南披兵。无数一直在家的官员被倭寇打到面前了。纷纷要求出仕对抗倭寇。这样的官员不少,最典型的是唐顺之。他此刻就在抗倭的第一线,甚至王泾江一战,未必没有唐顺之出力。
    王世贞又怎么能安坐?
    所以,这一次营救张经。王世贞就奔走其间。而今也想转任地方。到了抗倭第一线去。
    周梦臣摇摇头说道:“王世贞还是在南京吧。江南局势,抗倭只是题眼而已。真正搏杀,不是战场上的,而是战场背后的,徐阶不可能让严嵩独占江南。之后,还有一阵血雨腥风。逼一逼才好。将这些告诉他,然后让他等待时机。”
    周梦臣说到等待时机。忽然看见外面又阴起来的天。顿时心中一阵难受,脸色又白了几分。
    徐渭见状,心中也不好受,说道:“行事在人,成事在天。而今局面,乃是天意。大人何必自责。”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冬季不可以作战?
    周梦臣说道:“我在这上面付出多少心血,你也是知道的。而今年如果不是,江南局势变幻莫测。我今年都未必能留在大同。而且而今江南这个题眼,已经演变成一场风暴。徐阶与严嵩谁也不肯防守。彼此拆台。只会让斗争越发升级。陛下却未必愿意看到。江南对大明太重要了。今年江南局势,是因为王泾江一战,才如果平静。等到了明年,倭寇知道张经死了,定然会再次上岸的。到时候,陛下定然派出得力人手去镇守江南。”
    “你觉得这个让陛下放心的人是谁?”
    徐渭说道:“是大人。”
    周梦臣说道:“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