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党这一下子才算是惹了众怒。
只是这种众怒,是敢怒而不敢言的。只会在之后,很多时间慢慢发酵。
此刻的周梦臣也不大明白。他只知道,瞧着情况,徐阶危险了。
只是徐阶危险不危险,周梦臣不明白,不过他知道,他一定要有所作为。毕竟,他身为上司,如果不能保全下属。今后谁还会跟着他办事。
周梦臣虽然知道,想为唐时英挽回局面。是很难的,但是还是当着唐时英的面,给徐阶写了一封书信,言辞恳切的,请徐阁老帮忙。
唐时英也很感激,说道:“多谢大人,只是我出来做官,已经有几十年了,也想念曲靖的山山水水。卸任之后,我准备回乡,请大人见谅。”
周梦臣也不知道唐时英是看出来自己其实无能为力,还是真的心灰意冷了。不过,他此刻却不能放唐时英走,说道:“这样吧,我给吏部写一封公文,延长你几个月的任期如何?这里的事情实在是离不开你。”
官员上任一般都是以接任那一天算起。没有人接任之前,而这年头的交通,很多官员接任差一些时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唐时英一直是陕西巡抚。
唐时英说道:“下官作为朝廷命官,做一日官,就要做一日事。请大人放心,只要下官还是陕西巡抚,陕西的事情,就不会耽误了。”
“只是有些话,下官也是要交代一二,如果有一个万一,也让大人心中有一个准备。”
周梦臣也明白,很多事情由不得他。说道:“如此也好。”
第五十九章 粮食与麦收
唐时英说道:“大人坐镇陕西,协调各方,为各地发放贷款,有数百万两之多,可以说大地震,固然死伤三十多万,但是而今已经没有什么后遗症了。”
“在下看来,还有三件事情,要注意。这三件事情,做完之后。这一场地震也就过去了。”
周梦臣说道:“那三件?”
唐时英说道:“第一,是各地乡约会的工程验收。大人恩德,特别拨出银两募工,有了这些工钱,很多借贷都能还上一些,将来百姓赖账的可能,就小了很多。这些事情必须要做圆满。”
周梦臣心中还是理解这件事情的。
农村没有银子。而借出来的是银子,手头没有银子要还银子,确实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但是各地营造工程的时候,周梦臣投入了不少白银,增加了关中白银的流通量。不说贬值什么的。只说关中百姓搞到钱的机会多了一些。
甚至还有移民。在周梦臣的建立之下,关中的商业氛围远远比不上河朔一省,毕竟河朔一省本质上是从大同府升格而来的。官员几乎都留任了,再加上对蒙古的贸易,总之在河朔赚钱比在关中容易。
只是周梦臣有一点不大明白,说道:“等等,你觉得百姓会赖账?”
唐时英一愣,说道:“大人,你不会觉得百姓不会赖账吧?”
周梦臣说道:“这是有官府担保的。”
唐时英说道:“那又如何?大人是没有见过滚刀肉,只要给钱,就愿意拿刀子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如果催债催出人命了。对大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周梦臣一时间愣住,内心之中不由的暗骂:“穷山恶水出刁民。”
周梦臣从来不是一个轻视百姓的人。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催债催出人命来了,不管是对周梦臣的名声,还是心灵,都是一个污点。
而且他很想说,这一件事情不会发生。但是,他凭借自己的理智去思考,却发现,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甚至必然发生几例。
因为在很多地方,命不值钱。
唐时英看出了周梦臣的担忧,说道:“大人妙手,让晋商借贷,请您放心,晋商是有办法的。即便真出了什么事情,也不过是他们为富不仁。不关大人的事情。”
“双方才是好对手。”
周梦臣最近微微一勾,表现出一个惨淡的几乎好像哭的笑容,说道:“希望如此吧。”
商人能有什么底线。周梦臣可想而知,这几乎正好形成一个循环,下面摆出吃准了很多官员爱面子,就弄得进退两难,但是对于带着一点黑社会性质的商人来说,这些困难,简直太好摆平了。而不管什么样的商人,在官员面前,实在太好拿捏了一点。
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轮回。
周梦臣心中暗道:“罢罢罢,只要大部分是好的,一些小问题就不要想了。”毕竟对大部分百姓来说,只有没还钱的时候,才会闹。如果有钱还钱,他们不会不还钱的。再加上让关中百姓赚了这么多工程款。手头也富裕了不少,想来也是有钱还钱的。
天下事情,很难十全十美。周梦臣觉得自己不能责备求全。但是周梦臣转念一想,他这些不求全的地方,分明都是一条条生命,岂能不求全,或者说一句不可能求全就遮掩过去了。
此刻周梦臣才知道,电车难题,哪里是哲学,分明是现实。是周梦臣每时每刻都要做的选择题。
周梦臣不去多想了,想也无用。他说道:“其余两件事情是什么?”
唐时英说道:“其他两件事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那就是粮食问题,与麦收问题。我估计过,去年地震,有很多粮食都没有抢救出来。总之今年关中粮食有很大的缺口,今年五月麦收,粮食也会有不小的减产。我看过,不少土地,看似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原来的土地已经在下面一层了,总之,我估计不知道有多少土地要绝收的。虽然大人运来了一百多万石粮食,但是总体上来,陕西还是需要粮食,特别是甘肃,宁夏,兰州,这些偏远的地方,依然需要粮食。我不知道,大人到底准备了多少粮食,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地方,请大人不要忘记,陕西一省,并不仅仅有关中而已。”
周梦臣说道:“这一点,我已经准备了,晋商从江南运输一批粮食来关中发卖。不过,再往西边运输,这一点我没有想过,就由你安排的。放心,关中是有足够的粮食的。”
唐时英说道:“如此,下官也就放心了,不知道这粮食什么时候来?”
周梦臣说道:“五月在淮南起运,大概在六月七月,不管今年秋收如何,都足够百姓过冬的。”
看起来从淮南湖广等地区收购粮食到陕西贩卖是赚钱的买卖。其实如果不是卖周梦臣面子,晋商根本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就是赚得太少了。
晋商有渠道,对于他们来说运输粮食并不费力,奈何算算路费,再加上周梦臣限制的价格,也就是能赚一个辛苦钱。如果将这钱投入其他领域赚钱,赚得要比往西北贩卖粮食要赚得多。
这也是西北最大的窘境,因为丝绸之路,虽然没有中断,但是碍于沙漠瀚海,而兵乱等等原因,运输量是非常小,虽然不至于忽略不计,但到底并不是多大的规模,对大明内部贸易体系,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陕西比山西还差劲,本来就是穷地方。陆路遥远,以这个时代的运输体系,几乎运什么都赔钱,除非能卖出高价,但是西北这里哪里有能出高价的人。这也形成了大明其他地方对西北持续的吸血。再加上西北粮食自给率降低到很低,简直是不足的地步,更需要从其他地方搞粮食。
总之,东南经济发展,对西北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好处。
唐时英说道:“大人这样说,我就放心了。距离五月,也没有几日了。我这就去安排。大人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在下告辞了。”
周梦臣起身相送。唐时英走得很是干脆。
似乎因为无欲无求,对周梦臣也是平等对待,反正就要辞官的人了,还怕什么?
周梦臣目送唐时英离开,忽然觉得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在这里处置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其实等这一批粮食过来,大地震给人社会带来的伤害,也就平复的差不多了,虽然不能如之前一样,但也在慢慢恢复之中。
诚然,历史上死亡八十多万,还是大明有名有姓记载的八十多万,真实情况到底死了多少人,也是难知道,在周梦臣的干涉之下,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汇总到他手中的死亡人数,依然让周梦臣为之一惊,有三十多万人。
对于每一个亲身经历过这一场地震的人来说,这一场地震是永世难忘的,但是对社会来说,地震已经慢慢的过去了。
周梦臣在这里待的时间不长,他其实喜欢在地方上,不喜欢回京。更不要说,而今京师两军对垒,厮杀惨烈。这个时候他回去,简直是没事找事。
只是他知道他即便拖延也拖延不了多长时候,还有他第二个孩子。一时间,他下定决心,既然如此,那就加快工作进度吧。在走之前,将一切都收尾。不要搞成拖泥带水的样子。
第六十章 视察
五月。天气依然炎热起来。持续数月的洛阳疫情,似乎因为天气转热,变得低沉起来,或者是因为李时珍的处理得当,将疫情给按下去了。
不过,这个时候,整个中华大地上,都没有人关注别的事情了。因为五月麦收在即。
这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秋收了。
周梦臣这个时候,也带着一行人在关中大地上巡视,查看麦收情况。
只是周梦臣也看出来,不容乐观。其实地震对植物的生长到底有没有影响,周梦臣并不清楚,但是想来影响也不大,只是这一次地震太大了。
这个时候,周梦臣更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同样一片土地,一片有麦子收,另外一片却空荡荡的,是百姓没有种吗?不是,是地震之中,这一片土地要么被什么覆盖了,要么被土石埋了。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周梦臣也知道,有好几个村落,直接从地面上消失不见了。那么同样隶属于这一些村庄的土地,也不会存在。至于地面破碎开来,成为一块一个块的,等等各种变故,让大地变得千疮百孔之后,也让原本种好的麦子,也变得七零八落。
除此之外,还有河道的问题,在地震过后,河道翻个滚,改个道,也是很正常的。只是麦田也就不在了。
韩邦奇叹息说道:“如果没有贤侄来赈灾,今年这个年,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师叔谬赞,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了,这附近有没有修缮过的工程。正好看看。”
周梦臣极目远看,周围都是努力在土地上收割的百姓,零零散散的排成一排,站在麦田之中,悄无声息的割麦。反而看着周梦臣这一行人有些怪异。
因为这个季节之中,任何清闲的人都会显得很怪异。
不过,周梦臣不想去麦田之中,他不是没有干过这样的活,在大同前几年,每年收获的时候,他都要下地,以身作则,自然知道做农活的苦楚,而且情况不一样,周梦臣没有下田作秀的必要。他需要估算的是麦收的粮食,从而计算出粮食缺口。
看看,他托付晋商卖的粮食,数量上够不够。这一批粮食之所以五月之后,才开始起运,其实也是因为周梦臣想买便宜一点,在五月麦收之后,粮食定然有一个低价,所以,才延迟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如果这里核算出关中麦收情况不错的话,那么在淮南一带,就可以少买一点。
倒是对各地兴建的工程,周梦臣很感兴趣,一些小工程已经验收过了,另外一些工程,还没有完工。周梦臣很想去看看。
整体上有一个把握。
韩邦奇对这里最熟悉,这毕竟是他的家乡,他捏着须说道:“这里倒是有一个工程,就是龙首渠了。”
周梦臣一愣,说道:“可是汉代之龙首渠?”
韩邦奇摇摇头说道:“是也不是。汉代之龙首渠已经彻底不行了,而今不过是以龙首渠旧址,重新修建的一道渠,因为与龙首渠起始点暗合,才命名为龙首渠,其实,不管是灌溉范围,乃至于水量,远远比不上西汉的龙首渠。彼此而今的关中,也不是当年的关中了。”
周梦臣也知道,秦汉之时,关中一度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关中的生态好,而是秦汉在关中大量的修建水利。但是之后,国都都不建在关中之后,国家自然不会将人力物力砸在关中。随着生态被破坏,水利工程一个个年久失修,要么是战争破坏,粮食生产自然是每况愈下。
即便如此,关中依旧是整个西北最重要的粮食产区。要供应整个西北的粮食。
周梦臣说道:“去看看。”
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所谓的龙首渠。只是让周梦臣很失望。
周梦臣见惯了后世大工程,他也修建过水利工程,比如文鸳湖工程。而且龙首渠这么大的名声,想来也是一极大的水利工程,但是看来,宽不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