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6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江南百姓有目共睹。他除非将当初参与大战的数万军民,全部杀光,否则怎么能遮掩真相,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除此之外,他还要往京师上供,每年都要一二百两,不如此,不能满足北京的胃口。而大明皇帝从江南的金花银,也不过百万两上下。
    他如此横征暴敛,岂能一分底细都不露,很多事情不过是瞒上不瞒下,纵然出了什么事情,上面也有严嵩兜着。而今局势忽变,严嵩那边兜不住他了。严世蕃还是说什么,要让他在江南将周梦臣搬倒。
    根本是痴心妄想。
    但是赵文华也明白,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了。
    何心隐是什么?交游广阔,号称江南大侠。也不要误会,以为何心隐武功多高。何心隐自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因为常年在外游走,或许也会几下,不过是用来傍身的。比起俞大猷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办法比。
    之所以叫他江南大侠,更多是交游广阔,在什么地方都有面子。甚至是那种被土匪抓起来,一报名字,土匪都会规规矩矩放下山的人。
    这样的人在为周梦臣收集情报,赵文华的底细,怎么可能瞒得住。
    赵文华冷笑说道:“还有一件事情,你或许不知道,周梦臣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带了两个人,一个是安排江南巡抚,一个是安排浙江巡抚。”
    胡宗宪听了,内心一突。语气有些颤抖,说道:“那我朝廷怎么安排?”
    胡宗宪而今就是浙江巡抚,而江南巡抚,之前被赵文华打掉的了,在赵文华授权之下,胡宗宪而今的权力,就是江南巡抚加浙江巡抚,虽然还比不上浙直总督,但是距离浙直总督,只有一步之遥了。
    赵文华说道:“没有说。而今这个局面退后一步死,只能与周梦臣拼一个你死我活了。”
    胡宗宪说道:“大人的意思是?”
    赵文华说道:“等明日,周梦臣一到,我就想办法挤对他,让他立即对乍浦发动进攻,你交代好下面的人,让他们做做样子,然后派一个人将军情通报给倭寇那边。我就不信了这个情况下,周梦臣还能打赢,只要打不赢,就破了他的不败金身。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赵文华的意图很明显,既然周梦臣只要下手,他未必能好过,自然是先下手为强,在赵文华看来,周梦臣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战功赫赫,如果将这层外衣破掉,才能更进一步拿下周梦臣。
    胡宗宪听了,说道:“大人,这关系重大,是不是该慎重一些?”
    比起赵文华,胡宗宪还是有些底线的。这种与敌人联手,用一场大败来扳倒政敌,太过没有下限了。胡宗宪本能的反对。
    毕竟,对于赵文华来说,战场什么的,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从来不亲临战场,甚至也不见那些打仗的丘八,死多人,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而胡宗宪一直奋斗在第一线,说与将士们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子,有些过了。但是他真正亲眼看过,倭寇肆虐后的村庄,见过拼死厮杀的将士。
    他更知道倭寇对大明,对江南带来了什么。用这种办法让周梦臣大败,之后又该如何收场,又该如何制定对倭寇的战略,他日,他在与倭寇打仗的时候,别人再来这么一手,怎么办?
    赵文华说道:“慎重如何慎重,你的浙江巡抚,也就几个月了,新任浙江巡抚,乃是唐时英,如果不是他是云南人,道路比较远,此刻他就准备的交接吧。”
    赵文华的语气之中,多了几分阴森,说道:“汝贞,你可想好了,一旦我有事,你觉得你能平安无事吗?”
    胡宗宪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话,只能脑袋之中一片空白。未来,现在,功名,底线,无数念头在他的脑海之中浮现。
    他很清楚,他从区区一巡按开始,一跃为巡抚,甚至而今代行浙直总督的权力,甚至如果没有周梦臣横插一杠子,不出一两年,他就是新任浙直总督。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严党的给的。更具体一点,是赵文华在各方面照顾他。才有而今地位。
    赵文华一倒台,胡宗宪又何以幸免。
    而且胡宗宪也知道自己的事情,他也是经不起查的,大明的大多数官员都是经不起查的,而胡宗宪更是如此。无他,大明条条框框太多了。如果真按各种规章制度来办事,那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
    别的不说,胡宗宪为了在江南站稳脚跟,找来很多人作为幕僚,历史上徐渭就是胡宗宪的幕僚。但是而今徐渭在周梦臣幕中,并不意味着胡宗宪的幕僚团就不行了,胡宗宪幕僚之中,有高级文人,有精于航海,有善于造船,等等。真要说起来,周梦臣的幕府都比胡宗宪的幕府逊色很多,因为周梦臣幕府之中,最多地是周梦臣的弟子,或者是再传弟子,有名望的不多。在外面有名声的也只有徐渭一个人。但是胡宗宪幕府之中,拎出有名有姓的有十几多个人。都是名士,单单是供应这些幕僚,就要好些钱。
    而大明官府开支,哪里有幕僚开支这一项。胡宗宪不从其他账面上挪过来,是根本不行的。
    养幕僚仅仅是一个典型,各方赏赐,给将士们额外的抚恤,养兵,给严党上下送礼。再加上胡宗宪也不能算太清廉。
    这一系列账目算下来,胡宗宪说不请名目的开支,没有百万两,也有几十万两。
    这足够,让胡宗宪去死了。
    正如赵文华所言,此时此刻,赵文华与胡宗宪都是退后一步,就是死。


第五章 苏州现状
    胡宗宪内心之中,天人交战。终于叹息一声,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说道:“大人,纵然我们这样做,周梦臣就会中计?”
    赵文华脸色阴晴不定。说道:“你有什么办法?”
    赵文华并非不知道他这样做,其实有很多不可控的地方,最不可控的地方,那就是周梦臣为什么能被他挤对,就愿意接管乍浦的烂摊子。
    但是正如赵文华所说的一样。他没有什么办法。他不能给周梦臣站稳脚跟的时间,一旦周梦臣站稳脚跟之后,他的优势就会一点点消失。
    很多人很厉害,不是他自己厉害,而是他所在平台厉害。在此之前,赵文华背后是整个严党。所以赵文华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看上很厉害,其实身上破绽大的,不用刻意去找。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是此刻,将他从严党之中剥出来,让他与周梦臣在这样江南这里,一对一对的单挑,尚未接战,赵文华已经信心全无了。
    胡宗宪一时间有一种深深的后悔,后悔怎么跟了这样一个人。只是,此刻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想尽办法。让周梦臣中计。至于其他的,已经顾不得了。
    周梦臣看着苏州城,心中感叹。
    明代的天下第一城,必是苏州无疑。苏州是大明所有城池之中,第一个明确放弃修城墙的城市。
    在大明其他地方,也都有城池空间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城外都是房屋,而城墙已经不是城内与城外的分界。这样的情景下,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修建外城,就好像北京一样。另外一种,就是现在没有能力修建外城,但是有计划,不过是搁浅而已。也就是说,从不放弃,修建城墙将城市包裹起来。
    而苏州是一个里外,之所以是里外。是苏州很多官员,对于要不要修建苏州外城这一件事情,有过很多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决定不修城墙。
    一方面是财政负担太重,如果想将整个苏州城市包裹进去,需要一百多里城墙,整个工程的工程量,绝对不会比北京外城的工程量小。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苏州一直在扩张之中。城市分布也是动态的,刚刚去确定的城池,不出几年,就要过时了。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
    所以,多少商议之后,苏州地方官员,明确的表示放弃修城墙的想法。苏州城从此就没有城池,只有原来的老城墙,在重重叠叠的房屋之中,城内城外并没有什么区别。
    如此状态下的苏州城,就是周梦臣眼中的苏州城。
    水道密布,在苏州城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反而是船。乡土人情的人,周梦臣反而不是太在意的,周梦臣在意的却是整个产业链。
    是的,乡下的农户将自己的蚕茧,通过小船,一船船送到城外的街坊之中。而这些看似寻常民房之中,就传来各种机器的声音,木制机器在运动的时候,总是会发出这样那样的吱吱呀呀的声音。
    与江南的鸟飞虫鸣,江南软语,夹杂在一起,就成为了苏州的底色。
    这种诗情画意之中,诠释这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让苏州城无序扩张,以至于管理苏州城的官员,彻底放弃了将苏州城墙修建起来的想法。
    就是纺织业。
    很多时候,不用周梦臣刻意强调。江南的百姓,也自己完成了分工,种桑树的,未必是养蚕的,养蚕的未必是纺纱的。纺纱的未必是织布的。而织布很有可能仅仅织绫罗绸缎的一种。
    虽然也有那些坐拥数千张织机的大商贾,但是这些大商贾,看似庞大。但其实是根治这好像没有什么用的,一家一户的生产之下的。没有从桑叶就开始的商业化分工,就没有眼前繁华甲于天下的苏州城。
    这也是很多人眼中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这家庭为核心的生产模式,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限制了大工业生产。比如,江南很多大织场,只是数量上简单叠加。这里织布,与在家里放一张织布机,在效率上并没有差别。
    不过,有了这个底子在,周梦臣觉得,在这里做一些事情,要比在大同好多了。当然了,两方也有不同的困难的。大同是一张白纸好作画,什么也没有,做什么都随周梦臣。而今江南虽然底子很厚。很多问题,在大同是问题,但是在江南都不是问题的。但也有新的问题,那就是江南这里,很多事情背后都有很多人的利益链,周梦臣在做事情上,就没有在大同那么自由了。
    别的不说,周梦臣就看出了苏州的萧条。
    一道道水巷之中,船只不多,很多房子里面的机杼声也停了。苏州城中的明显的感受到了陆上的人似乎少了很多。这也是倭寇带来的。
    倭寇并没有冲进苏州城,最多是在苏州城外围放了一把火。苏州最终有惊无险。但是即便如此,苏州周围有不少村落受了难。
    这就让苏州无法承受的。
    因为苏州是一个手工业城市,他的一切都建立在外面的销售,与原材料供应上。而且这两者都出了问题。
    本来正常的海贸走私,也能让苏州城分一杯羹的,毕竟苏州丝绸,也是海外的硬通货。但是而今闹起倭寇了,除却少数几个有背景硬,胆大包天的人之外,所有人都与倭寇断了联系。而原材料供应更不要说了。
    外面倭寇到处杀人,谁还在乡里种桑树,没有桑树,那里来得蚕茧,还有丝绸。
    开工不满,有不少人都在生死边缘。
    这也验证了周梦臣判断。倭寇虽然是问题,但是倭寇背后的问题,更是问题。
    周梦臣问徐渭,与何心隐说道:“之前苏州就是这个样子吗?”
    徐渭说道:“多少年不来苏州,看上去远远比不上当时。”
    周梦臣说道:“民生多艰。”
    “这都是严党胡作非为导致的的。”何心隐说道:“大人既然念江南百姓疾苦,就早日下手,拨乱反正。”
    周梦臣心中暗道:“这样的事情,又岂是赵文华一个人的问题。”不过,周梦臣不会说出来,毕竟现在周梦臣刚刚到江南,人生地不熟,徐渭虽然也是江南人士,但是毕竟离开家乡多年,对现在的情况也是需要时间去摸底的。所以何心隐,周梦臣很长还是要用的。
    “大人。”江渊说道:“前面有人迎接,说是右都御史,兵部侍郎,江南经略,总督江南,浙江兵马赵文华赵大人派人来迎接了。”
    周梦臣心中暗道:“就要看赵文华识趣不识趣了。”
    其实,周梦臣与赵文华之间的权力存在很严重的重叠。因为周梦臣给嘉靖打的包票,立下了军令状。所以,周梦臣在权力上品阶上,都压了赵文华一头。
    其实,如果按照之前的惯例。周梦臣到了,赵文华就应该回京。而严嵩将赵文华当弃子了,严世蕃还想拿赵文翻盘,徐阶想杀赵文华祭旗,嘉靖对此无所谓,但也给了周梦臣暗示。他有便宜行事之权。
    这也是赵文华惶惶不可终日的原因。他不敢回京,也不敢辞官,因为一旦辞官,他在江南这些烂事,就落到周梦臣手中了,到时候就完全被动了。
    但是官场上最重等级,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不用做别的,将双方的名头一亮,赵文华就处于劣势被动之中了。


第六章 赵文华的表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