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官场上最重等级,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不用做别的,将双方的名头一亮,赵文华就处于劣势被动之中了。
第六章 赵文华的表演
当然了,不是有下级官员将上级官员扳倒的事情,但是传奇之所以是传奇,就是以为样本太少了。
周梦臣也照旧期盼与赵文华见上一面。
因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地方上也只有一个一把手。周梦臣看似在各方面压住赵文华,但是同样的问题,赵文华与周梦臣权力重叠。这就让赵文华天然具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特性。
周梦臣不将赵文华给弄掉,今后要花很多精力放在赵文华身上。这会牵扯到周梦臣很多精力。
所以,快刀斩乱麻。这也是周梦臣的选择。反正何心隐给周梦臣的关于赵文华的黑材料,足足有一大箱子,在周梦臣看来,赵文华死十次,也是死有余辜。
只是政争也是需要艺术的。
赵文华什么贪污受贿,欺男霸女,抢夺民财,争夺功劳,欺上瞒下,等等一系列罪名,固然能将赵文华置于死地。但是却不足一刀封喉。
有一件事情,周梦臣觉得够分量。此刻正等着赵文华的。
周梦臣非常客气对江渊说道:“去禀报一声,我这就过去。”
江渊立即行礼说道:“是。”
江渊只是一个百户,乃是从周梦臣南下的三千甲骑之中的一员。虽然是一个百户,但是大同书院第一届,参与了青城之战,厮杀一整夜。从杨博征鄂尔多斯,也是有战功的。只是青城之战后,各方面虽然也有战事,但是战事不够激烈,特别是鄂尔多斯之战,简直是武装游行,而且青城之战后,蒙古人一个个老实的就好像绵羊一般。江渊已经有了升千户的战功,奈何没有位置啊?
越往上面的军职,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里能随随便便腾出来的,这还是有一批大同军官调出去了。否则下层军官更不好升迁。
所以江渊才选择跟着周梦臣南下,这样的军官在这三千甲骑之中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除却少数几个人之外,大部分军官都存在低配的情况。
什么是精兵强将,这就是周梦臣要的精兵强将。
片刻之后,周梦臣与赵文华相会了。
却见赵文华满面春风,远远行了一礼,然后走到周梦臣身前,再行一礼,说道:“周大人乃是天下第一名将,有周大人在,我等也可以心安了,敬候大人破贼。”
周梦臣说道:“哪里的话,赵兄的威风,我在北京也是听说的。我初来乍到,还请赵兄多多关照。”
双方互相作揖,看上去就好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寒暄了一阵子,赵文华这才引周梦臣进了衙门。
这衙门自然是江南巡抚衙门。
都说江苏是散装大省,其实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很长一段时间,苏州这里都是有一个巡抚衙门的。江南四府未必听南京的。
比如现在。
南京管着南直隶,但是具有到江南这一带,还有一个江南巡抚的。
周梦臣一行人落定。
随即周梦臣看向落座的官员,大大小小有几十人,保留江南四府的知府,浙江巡抚,也就是胡宗宪。各地兵备道,还有一些其他官员等等。
周梦臣咳嗽之后,出示大印,与王命旗牌,放在案几上,带着诸位官员拜了拜。毕竟王命旗牌就代表着皇帝,这也是上任的一些礼仪,这里就不细说。
一番折腾之后,就算是周梦臣正式宣布组织任命了。成为所有人的顶头上司。
周梦臣说道:“江南乃是大明财赋重地,天下人心所系,倭乱数年,不能平定,还在今年出了倭寇骚扰南京之事,惊动孝陵,陛下闻之,未尝不痛哭流涕也,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令陛下忧心如此,辱之大也。我此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清缴倭寇,以报圣恩。”
干死赵文华这样的事情,不能在明面上说。
只能将平定倭乱放在第一位说。
“呜呜呜。”赵文华已经掩面而泣。
周梦臣一时间惊呆,连脸上的肌肉都有一些控制不住,心中暗道:“这老兄,是做什么?”好在保持城府,已经成为周梦臣的本能了,片刻之间,他已经恢复不动声色的面容,说道:“赵大人,何至于此?”
赵文华用手帕擦得眼泪,说道:“周大人说得对啊。令陛下如此忧心,实在是臣子的罪过。我赵某人罪该万死。”
周梦臣心中暗道:“的确,罪该万死,只是让你去死,你又不乐意了。”
赵文华是一个绝佳的演员。此刻全力发挥,双眼通红,面露悲色,一副内疚的痛不欲生的样子,说道:“我赵某人虽然是两榜进士,但是奈何不通军谋,能做的,只是号令将士杀贼。但是屡屡事与愿违。我一度也觉得,是将士不用命,倭寇太凶悍,但是思来想去,都是我的问题的。我愧对将士,愧对陛下。”
这一番话,看似自责,其实是将自己身上的事情推卸的一干二净,我是一个文官,我不懂的打仗。之所以打不赢,就是下面人不听话,倭寇大大的狡猾。
“而今。陛下英明。”赵文华脸上忽然有振作之色,一脸虔诚的看向北方,拱手朝天,说道:“派来了周大人。周大人乃天下名将,当代卫霍,不下徐常。区区倭寇在周大人面前,又算得了什么?而今倭寇困于乍浦,久战未决,下官请大人为陛下分忧,纡尊降贵,亲临乍浦,奋力一击,令倭寇灰飞烟灭。上解君父之忧,下安黎民之苦。”
赵文华说着,就一个长揖到底。
周梦臣心中已经警惕起来了。
他才不会被赵文华的表明说辞而动,的确赵文华说的事情,也是周梦臣要做的事情。他这么急,不就是想打一场胜仗吗?
战争也是讲形势的。
用古人的话,就是阴阳。在周梦臣理解之中,就是形势变化,什么时候当进攻,什么时候当防守,不会因为人心的想法而左右,而是因为战场形势而变化。
而今的军事行动,要放在嘉靖三十四年嘉靖三十五年的大形势来看。嘉靖三十四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张经之去。
张经王泾江大捷,重创倭寇。但并没有一股消灭倭寇,仅仅是打疼了倭寇。
随后张经被赵文华搞下来,倭寇的报复也就来,从嘉靖三十四年下半年开始,倭寇开始猖狂之极,几乎整个江南,南北,上到山东,下到广东倭寇。
但是经过一年到了而今,倭寇的攻势用尽,被官军打败的没有力气打下去了,没有被官军打败的,要么师老军疲。要么抢得东西够,就要想如何将东西带回去了。
而官军在一系列战斗之中,胡宗宪渐渐有代替张经,成为新的战争指挥者,各部奋战之下,也有不少胜仗,在胡宗宪的支持之下,能打的几部,也得到加强,因为张经一案,胡宗宪与下面诸将的心结,也慢慢散去。毕竟。武将很多事情什么也做不了,他们不将这一件事主动忘掉,就等于要赵文华出手,将他们抹掉。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所以,而今战略形势上,明军是恢复过来,有求战之心。而倭寇是师老之后,又有轻视明军之心。下面士卒抢了一年了。也没有多少求战之心了。
毕竟强盗就是强盗,他们抢得东西多了,就没有打仗的想法了。毕竟他们能带走的东西是有限的,此刻,他们即便再打几场胜仗,也带不走了。很可能会折了本。
第七章 中计乎?
如兵法的话,就是很明显的击其堕归的局面。
奈何在江南官军差劲道了极点,这样的局面都打不赢。弄成了对峙的局面。甚至让周梦臣不知道,是江南官军表现太好了,让倭寇起了轻敌之心,这种局面居然不跑,还想在乍浦长期坚守下来,有一个陆上修整的基地。等休整好了,在去抢一波?
还是差到了让倭寇都不觉得是威胁了。
周梦臣三千甲骑已经到位了,已经可以准备打一仗了。
但是周梦臣准备打是一回事,赵文华如此积极主动的请周梦臣去主持军务是另外一回事。
周梦臣一面心中思量赵文华心中是什么意思,一边已经下定了决心,今日就要将赵文华拿下来。因为在周梦臣看来,赵文华不管是什么阴谋。都需要赵文华本身去推动,如果赵文华没有了,什么阴谋也都不存在了。
周梦臣说道:“我正为此来,不日就回去乍浦。不过,本官初来乍到。总要将各方事情都有一个底,再说动兵的事情?赵大人觉得对吗?”
赵文华心中半是得意,半是忧心。得意的是,周梦臣说了这样的话,他的计谋就成功了一半,忧心的是,周梦臣这样说话,是不是遁词。
赵文华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大人想了解什么,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梦臣说道:“我正有一些事情,要请教诸位。我听闻乍浦哪里的贼首,主要是陈东,徐海,叶麻,等人。那汪直而今在什么地方?”
汪直在什么地方。也是周梦臣一直以来的疑问。
因为从嘉靖二十七年以来,汪直一直是倭寇的大头目,甚至整个倭寇入侵,都是汪直组织的。而为在嘉靖二十七年,嘉靖三十二年,汪直两次挫败。撤离,也标志着当年倭寇入侵高潮的退去。
而今却不一样。汪直一直没有出现。
周梦臣对此很担心,打仗的都知道,对于那些消失不见的军队,要最为关注。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如何出现在什么地方。
即便为了打乍浦做准备,周梦臣也必须掌握这一点,汪直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缺席这一次入侵?
赵文华听了,似乎有一点点得意,说道:“汪直此刻还在日本。”
周梦臣心中暗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周梦臣准备用来算计赵文华的地方,就是赵文华私自派使臣去日本。
这是大忌。
为什么?因为人臣无外交之权。周梦臣身上挂了处置藩国朝贡事的差遣。才有资历派人出使。否则的话,就要走正规程序,向朝廷申请。然后由朝廷派人出使。
即便,后世下面各省也没有独立的外交权。
道理是一样的。
只是周梦臣通过何心隐的情报,只能知道从去年,赵文华多次派人去日本,乃至海外。主要为赵文华奔走的,是两个人,一个叫蒋洲,一个叫陈可愿。
何心隐对蒋洲很了解,乃是一个游侠一般的人物。何心隐与他有过交际。
只是而今他们两人都已经出海,不在江南。
很多细节都无法落实。
周梦臣想要确凿的证据一时间也拿不出来。
周梦臣也用其他备用方案。但都没有这个方案好。
倒不是这个罪名有多重。而是这个罪名最简单,而且最明确。
其实,周梦臣也知道,朝廷外派使臣的权力,也松散。似乎好几个衙门都有外派使臣的权力,奈何而今,各衙门也不想多事。谁都负责,就等于谁也不负责。
也就是赵文华想找一个官府程序,也未必能找到,似乎还要惊动陛下。
而嘉靖又是一个殆政的人,等嘉靖的圣旨。那是黄花菜都凉了。
这个罪名,往大了说是通倭。往小了说是程序有问题。其实,虽然麻烦但是在朝廷备案之后,也是可以的。但奈何,赵文华或者说,大部分官员其实并不怎么将朝廷章程当一回事。
特别是严党的人,因为他们贪污受贿什么的。都是国家法度所不容的。事情做习惯了,哪里还在乎这一点点小小的违规。
周梦臣之所以拿这一件事情下手,也就看着一件事情,大清楚,太明了,太好处置了。用这一条处置赵文华,所有人都没有话说。
而且周梦臣也不用这个罪名钉死赵文华。他只需让江南的人看见赵文华入狱就行了。毕竟,赵文华因此次下狱,哪怕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罪名罪不至死,甚至一到京师,都可能在严党的势力之下,轻松的就出来的。
但是这是政治风向。
赵文华在江南做恶多端。不知道有多少受害者,下面人之所以不敢告,不就是怕上面官官相护,即便是你说破嘴,下面的百姓也不敢出头的。
无他,出头的代价太大了,一旦赵文华弄不死,他们这些出头的就要死了。
周梦臣要所有人看见,赵文华在政治失败者的地位上,官场上,只有锦上添花,那有雪中送炭。更多的是落井下石。
周梦臣就是要营造出这个趋势。
之前,周梦臣还想怎么确定赵文华派出使臣往外国了。
而今赵文华一说汪直在日本,周梦臣立即明白,或许能让赵文华主动说出来。
周梦臣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马虎,赵大人又是如何知道?”
赵文华说道:“汪直乃是徽州人,我派人以乡情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