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宪见周梦臣若有所思,连忙趁热打铁,说道:“大人,海宁卫与边关的卫所不一样,海宁卫的土地与其他府县,犬牙交错,多年下来,混不可考,而且海宁也不仅仅有项家的,不过项家乃是嘉兴望族之首,其余家族也不容小窥,比如海盐陈家在海宁多有土地。”
“只是,大人要动海宁卫,项家不可能不出头。”
周梦臣并不知道,这个海盐陈家就是海宁陈家,不过而今海宁是卫所城,真正主宰海宁的其实是卫所的武职家族,而海盐乃是海宁的临县,大体上活动范围是一样的,但是重心不一样。其实就是被金庸先生写成为乾隆生父的家族。不过陈家真正显赫是在清朝,在明代,陈家虽然有些地位,但还是项家的小老弟之一。如果不是周梦臣说到海宁,胡宗宪估计都不会提陈家。
项家作为嘉兴望族之首,他必须在这个时候出头。否则今后嘉兴项家说还,就没有人听了。
周梦臣也觉得棘手之极。
区区一个嘉兴府,就有一个如此棘手的项家。那么在其他府县,有没有另外的大族,周梦臣忽然想起了《红楼梦》之中所谓的护官符。
而今想想,这东西真有必要。
面对项家,周梦臣身为皇帝宠臣,总督六省,依然觉得很棘手,区区一个知府县令,周梦臣估计,他们都没有敢在项家面前大声说话的勇气。
只是越是如此,周梦臣就越要动项家。
不动项家,周梦臣总要动其他大族,所以,项家算他们倒霉,撞到了枪口之上。不过,怎么动,还是需要考虑的,简单粗暴的将项家抄家灭门,周梦臣未必不能做到的。但是这样做的话,对周梦臣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弄出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项家固然很凄惨,但是周梦臣也会大大折损名望,甚至整个江南士绅都会站在周梦臣的对立面。
这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怎么完成周梦臣在嘉靖面前说的计划,让项家或者说,以项家为首的嘉兴望族们狠狠出一口血,又让他们心悦诚服,支持周梦臣在江南的绝大数决策。最少,不明里暗里的反对。
这是一个非常考虑手腕的工作。一般人可做不了的。
第二十七章 何去何从
更重要的是,周梦臣不会嘉兴多待,毕竟后面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的。他总不能一直在嘉兴处理一个县的事务吧,纵然这一件事情很重要,但是周梦臣终究是六省总督,不是浙江巡抚。
官做大了,处理事务的方式也不同了。
周梦臣现在越来越考虑如何用人。如何出一个整体的规划与原则,而不是将一件事情给办好,办好一件事情,已经不是周梦臣该做的事情了。
所以,海宁卫的土地出购,不,或者说海宁卫的军制改革,乃至与今后,东南所谓的卫所改革,是需要有一个人负责的。
周梦臣现在越发觉得胡宗宪是很合适的人。
有能力有心机有手腕,是一个能办事的人。
刚刚周梦臣的话,既是了解一下情况,也是对胡宗宪的考核。在周梦臣可能来,胡宗宪的回答,固然不能算满分,但也算是过关。
嘉兴项家也就罢了,毕竟是天下闻名的家族。项忠也是成化年间的名臣,在土木堡之变中逃了出来,出将入项,而今周梦臣的功业,如此除却学术文化的部分的,也不比项忠高多少。无非项忠军功上是平定内乱为主,而周梦臣是收复河套,当然了,项忠的功绩已经定死了。而周梦臣的未来还很长的。
但是对于胡宗宪提了一嘴的海盐陈家。周梦臣对这个海盐陈家并不了解,但是既然前面挂着一个县名,就意味着仅仅是一个县一级的乡绅人家,这样的家族在江南多如牛毛。胡宗宪都能随口而来,可见,他做浙江巡抚,是用了心的。
周梦臣既然有了拉拢之下,就将话题给拉了回来,说道:“算算时间,唐巡抚已经出了贵州了,只要进入湘江,乘船而来,就快多了。而胡大人卸任浙江巡抚之后,准备做什么?”
胡宗宪呼吸微微急促了一下,随即平复了气息,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就看朝廷怎么安排了。”
胡宗宪终究做不到一点情绪不往心里去,要知道周梦臣来江南之前,赵文华一心要将胡宗宪退到浙直总督的位置上,甚至承担更多的责任。
胡宗宪没有周梦臣那么大的野心,一心奔着内阁去的。胡宗宪而今四十有六了,刚刚爬到巡抚的位置上,即便能登上浙直总督,胡宗宪也知道,那是朝廷用来剿灭倭寇的,倭寇一日不灭,胡宗宪一日不可能晋升。即便晋升了,将来也最多在六部尚书上坐坐,更多的胡宗宪也就不想了。
外官入主内阁的难度,足以让胡宗宪放弃所有的幻想。
这是胡宗宪给自己的规划,而且逐渐落成的规划,只是而今在周梦臣的雷霆手段之下,烟消云散了。而今的胡宗宪只能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从江南全身而退,
这一里一外,可是天壤之别。
如果说胡宗宪没有一点点的怨言那是不可能。只是胡宗宪足够理智,知道而今抱怨没有一点用处。只能让他向更深渊的地方滑落。
胡宗宪只能将自己的意难平收起来。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周梦臣似乎没有听见胡宗宪的话,好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再给胡宗宪分析,说道:“而今朝廷形势,你也知道,严党上下处于被动,巡抚一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估计严党上下,正在为赵文华的事情善后,没有精力为你谋官。而且赵文华一死,你在严党之中,又算是谁的人?你现在卸任之前,不能能谋一个巡抚职位,将来再被人想起,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而且胡大人想过没有,严阁老还有几年?”
周梦臣的话在胡宗宪听来刺耳之极,但是不得不说,周梦臣说得都是实话。
即便是党派之内,也是讲山头的,就好像现在周梦臣周党的雏形渐渐成型了,有周梦臣自己的弟子与旧部,算是嫡系,有晋商一脉,有关学一脉,还有一些湖广士人。
周梦臣这里是这样的,严嵩麾下还不如周梦臣的。胡宗宪在严党内部失去了靠山,那么朝廷给胡宗宪的支持,只会越来越少。
巡抚一职,正如周梦臣说的,说大不大。因为在最顶级的博弈上,这巡抚根本没有任何用处。但是说小也不小,毕竟巡抚也是方面大员。掌控一方,又称为朝廷后备一员,或者重要棋子的地位。
如果没有人在上面为胡宗宪争,胡宗宪估计自己下任官,未必是巡抚了。
这岂能不让胡宗宪担心与郁闷,而周梦臣最好说的那一句更是刺痛了胡宗宪。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要请自己去。以严嵩的年纪,现在传来消息说,严嵩一命呜呼了,胡宗宪都信了,毕竟这么大年纪的人了,真是什么都可能发生。
严嵩一去,严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胡宗宪都不敢想。
不过,这不是胡宗宪跳船的理由。
是的,胡宗宪有找下家的准备,但是这个时代,官场潜规则对这样跳船的行为,是有很重的鄙视链的。胡宗宪即便想跳船,在此之前,也不该暴露出来。
于是,胡宗宪说道;“大人,这里只有你我,我就直说了吧。首辅对我恩重如山,我是不可能背叛首辅的。”
周梦臣哈哈一笑,说道:“我何须你背叛严嵩,我只是要你帮我做事?不,应该说为朝廷做事。毕竟,此事不做好,倭寇绝对是去去回回,永无止境。”
胡宗宪说道;“大人如果想让整顿卫所的话,那就免开尊口吧。”
胡宗宪明显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极其得罪人的事情,甚至能为将来仕途埋下隐患。
周梦臣对胡宗宪的支持,很可能是为了吸引火力的靶子。也有可能是代罪羔羊。总之,胡宗宪很担心,周梦臣用人在前,不用人在后。
所以胡宗宪拒绝了,只是他随即又想到了一个可能,心中暗道:“周大人不会让我敬酒不吃,吃罚酒吧。”
在胡宗宪心中,周梦臣是那种心狠手辣,心思缜密阴森,翻脸比翻书还要快的大佬。他胡宗宪本来是严党的小喽啰。而今还拒绝了他,是不是要面临周梦臣的雷霆手段。
胡宗宪的心顿时有一点点变化,心中忽然有一个想法,比起回家,或者说去死,屈身从贼,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周梦臣心思没有胡宗宪相得那么复杂,他思忖片刻,说道:“我来之前,面见陛下,陈述过我来江南要做的事情,其中一个就是军制改革,将江南的卫所统统撤销,建立起县治。征税。效仿河朔兵制。将这些钱用在招募士卒上面。”
“这一件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平定倭寇的成败,至关重要,我一时间选不出一个人来操办此事,如果你愿意的话,我请你专任此职,处置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的 卫所改易之事。”
“胡大人,意下如何?”
周梦臣刚将这一件事情说出来,就不怕胡宗宪拒绝,也不怕胡宗宪将消息传递出去,甚至可以表明周梦臣有意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无他,进二退一之计。
周梦臣说出来的改易,乃是何所制度,也就是将这些卫所的土地全部收归国家所用,重新分配给士卒,不过是中间多了一个环节而已,本意依旧是以土养兵的套路。
这个方案,对当地侵占卫所土地的士绅,是非常非常不友好的。定然会遭到各方反对的。
第二十八章 胡宗宪的两条路
如果胡宗宪真传出去了,给周梦臣拆台,周梦臣就名正言顺的以蛊惑人心,传播假消息,离间士绅与朝廷等等罪名,让胡宗宪去死。
从而让江南士绅接受次一等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多交一次地价银,将这一件事情了结了再说。
胡宗宪越听越害怕。
因为周梦臣讲得就是他在江南一代的行政方案啊。而今周梦臣在江南,江南士绅都在揣摩周梦臣这个六省总督到底 做什么?
而周梦臣却轻易的告诉了他,其中必然有些蹊跷了。
至于什么蹊跷,胡宗宪没有去深想,因为太简单了,上司想要搞下属,还保护简单。林冲误入白虎节堂,甚至周梦臣能突袭赵文华,还不是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吗?
胡宗宪只觉得自己进退两难,进,答应周梦臣,去做这一把刀子。下场很可能,狡兔死,走狗烹。更不要说,周梦臣要得不是狡兔死,毕竟周梦臣与江南士绅之间。终究还是要共存的。毕竟在大明,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一个不能说出口的潜规则。
大明所有官员,进则官,退则绅,两者一体两面,即便周梦臣不能打破这个规则。
周梦臣只是想与江南士绅稍稍商议一点关于国家资产的问题,前后折腾一番,双方达成共识。胡宗宪就没有用了。甚至要用胡宗宪来表示和解的诚意。
如果退?
周梦臣已经将话说到这份上了,胡宗宪再拒绝,就是真的不识抬举了。
胡宗宪叹息一声,说道:“大人美意,在下心领了,只是下官终究不能对不起首辅大人。”
胡宗宪权衡利弊,终于做出了选择。
在他看来,正要为周梦臣做事了,等于背叛了严党。失去了严党的庇护,他的下场只会更惨。而今如果拒绝了他周梦臣。固然危险,但是还有可能得到朝廷的支持,想来周梦臣也不会如此丧心病狂,弄死了赵文华还不够,也要将他也弄下狱不成?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动。他知道胡宗宪的想法有些松动了。否则就是直接拒绝了。
周梦臣说道:“我与首辅虽然有意见分歧,但是都是相忍为国。而今我办的事情,又不是我私人的事情,乃是朝廷的事情。难不成,首辅会不同意吗?这样吧,你回去给首辅写信,将我说的话,一五一十的说给首辅听,看看首辅愿意不愿意,让你做这一件事情。”
“朝廷之中,有些事情都是以讹传讹。你就在外地,不了解情况,不要人云亦云。”
“要不,我替你写一封书信给首辅?”
胡宗宪听了,眼睛睁大,心中一动,暗道:“真是好无耻。”
周梦臣所言与严嵩关系不错,胡宗宪一个字都不相信。但是对于周梦臣做事的手法,确实带着几分无可奈何。
因为有些事情,是不能上台面的。比如党争,谁都知道,大明上下,斗得一塌糊涂,但是谁也不能明的说出来,只要欧阳修这种文学家才天真写朋党论。
谈什么党不党的问题?
而今你要去问严嵩,问徐阶,他们的答案从来是统一的,不过是为皇帝办事而已,哪里有什么党不党的之类废话。
所以,周梦臣将事情抬在明面上,严嵩反而不好拒绝。甚至还会答应下来。
一方面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