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7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不成周梦臣想要的,就是将太祖制度推翻,将孔圣人推翻,竖起一尊周圣人的雕像吗?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治国在于治吏啊?”
    此刻的周梦臣时刻准备的进入中枢,调整自己的思路。之前作为地方官,身为方面之任,关注具体事务。而今进入中枢之后,自然也要关注具体的事件。但是同时,周梦臣也要做一些务虚的事情。
    但是怎么务虚。说白了就是改变人的思想。
    具体该怎么做?周梦臣内心之中在缓缓的酝酿。
    林润听周梦臣这一句话,不知道该怎么接茬,也好接茬。因为这一个话题太大了。林润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周梦臣之后,也没有跟林润说设县的事情了。
    北…京决定一切,而解决一切的药方,也都在北…京。
    周梦臣参观了屯耕点,随即又到了各盐场。各盐场也冷清了很多,大部分灶户也都在开垦土堆的行列之中,在周梦臣的努力之下,灶户这个户口被取消了。这些灶户都变成了良民。他们原本开垦的土地都算他们自己的。各地盐场要用人,也必须雇佣。
    当然了,这年头的雇佣关系与后世的雇佣关系是不同的,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其中。不过,比起之前在官府直接管理下,形如奴隶一般的生活,已经够好了。
    周梦臣并没有看所有盐场,大部分盐场归谁所属,周梦臣也是心中有数的。虽然都带了马甲。但是周梦臣是参与者,其中不知道马甲背后是谁?
    只是来到一个盐场,周梦臣看着管理盐场的官员,有些疑惑的说道:“这是?”


第十一章 上海港外
    林润说道:“大人,我见识过晒盐法之后,对气学有了更深的了解。觉得晒盐之法,其中也是有很多改进的地步,故而留了不少盐场。”
    周梦臣听了,暗暗一笑。也知道林润这个到底还是不够圆滑。他是舍不得这些东西都填了幕后那些人的嘴巴。
    周梦臣何尝舍得。如果有可能,周梦臣也想将背后的人清理的干干净净的。这样一来,盐税又能多出一大截。但是不可能。
    很多人的根子直通朝廷,甚至直通大内。
    周梦臣除非造反,否则是不可能大清洗的。只能徐徐图之。
    不过林润这样做,周梦臣是可以理解的,他也没有深究。反而对改进晒盐法很有兴趣。他说道:“哦,你准备如何改进晒盐法。”
    林润松了一口气,说道:“大人,请跟我来。”
    随即来到海边几重院落。
    这年头土地不值钱,更不要说盐场的土地,更不值钱,所以都是圈着好大的院子。周梦臣进去之后,立即有几十人迎了进来,周梦臣看到为首一个人,有些印象说道:“你是…………”
    “学生陈道之,拜见老师。”这个三十多岁的人说道:“学生在六艺书院就读,听过大人您的课。”
    周梦臣心中欢喜,说道:“不错。”
    他高兴的不是陈道之事故人,而是高兴经过江南一行,他周某人的学说。不再默默无闻了,不敢说是当世显学,但是如果有心之人盘点天下学问,是少不了说上周梦臣气学一脉的。
    不管林润是拍马屁也好,是真信奉气学也好。他在盐场设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周梦臣来说,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要知道在此之前,这样的研究机构与研究工作。都是周梦臣,已经周梦臣的弟子开启的。而今却是林润开启的。说明气学越发深入人心了。
    这对周梦臣来说,简直是高兴到极点的大利好。
    周梦臣立即去看看了,陈道之的研究。
    不过,他一看下来,有些失望。
    陈道之的水平太有限了。他仅仅在研究晒盐法的一些技术细节,如何更好的晒盐,同时也在记录与研究天气。原因也很简单。晒盐法对阳光太过依赖了。
    一旦天气骤变。晒盐场上的卤水,很可能就要重新再来。
    这两个课题,一个太简单。一个太难。
    晒盐法的技术细节,是有研究的必要。因为是晒盐法是基于福建的晒盐法。是一种经验总结。未必全都是合适的。也未必合适这边的海水与气候。
    但是这潜力也是有限的。
    至于对气象的研究。
    其实北…京钦天监,才是行家。但是他们也么有研究出什么。只是记录而已。并且总结一些好像是谚语的规律,仅此而已。
    毕竟气象这个混沌系统,是非常难研究的。
    周梦臣也没有说什么,鼓励了一番,保持对学术前沿敏感度,多读期刊等等,当年老师的套话。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随即为了这题了一个匾额:“天下第一盐。”
    一行巡视,到了这个就是终点了。
    不过,周梦臣并没有回扬州。而是等了两日。等上海的船只来接,然后乘船南下,不过两日就到上海。
    一年多没有来上海,上海给人的变化简直是日新月异。
    他被堵到了吴淞口外面。
    原因是上海县令海瑞,启动了上海港扩建工程,是上海县自己承担了十几万两的经费,要将上海港扩建。所以而今从吴淞江逆流而上,空间不大。有大量的船只都滞留在外面。
    自然也包括了周梦臣的船只。
    其实,海瑞早就想扩建上海港了。而今才等到机会。却是宁波,温台,福州,泉州,登莱,等地次第开港。吸引了一大批海商,让上海港人满为患的局面,得到了缓解。
    只是财富动人心。
    上海开港这一两年之间,因为上海港占据了唯一的开港港口的地位,整个大明的商人都来到这里。上海就好像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
    各项基础设施都不行。
    而其他的基础设施也就罢了。一来没有那么重要。二来,修缮起来也不是太费事。最大难点就是港口。
    周梦臣当初修的码头,已经高估了船只数量。但是一年之后,这个数量就是远远不足了。虽然这些很多港口在一两年之间,次第开港。
    但是海瑞还是坚信,上海港于大明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虽然会因为其他地方开港,暂时夺取客源,但是时间长了,不管是有其他客源流入上海,还是跑到其他地方商人再次回来。
    反正上海而今的港口不够用。
    所以海瑞力排众议,开启了扩建工程。这一扩建就占据了很多泊位,让上海港的泊位更加不够用。才有大量的船只停滞在吴淞口这里。
    甚至吴淞口这里也建立了临时的码头。看样子,迟早会发展成为外港。
    徐渭说道:“大人,我去通报一声吧。想来海瑞也不敢让大人在外面等着。”
    周梦臣说道:“不用,等等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也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于是,一直到入夜时分,也没有论到他们。
    忽然旁边船上有人来请,说相逢不如偶遇,而且今日恐怕是入不了港了。不如大家一起聚聚。
    周梦臣听了,也大感兴趣,但是周梦臣身边的护卫人员,怎么敢让周梦臣上其他人的船。要知道,这些海商在这里老老实实的。那是因为吴淞口这里有驻军,还有一支船队,虽然都是一些小船,但是船上有大炮。而且他们背后是大明朝廷,这些才老老实实的。
    他们在海上,是什么样子?
    谁也说不准。
    谁也不能否认,即便在开海之后,有大量商人涌入大海之中,也并没有洗刷到海商亡命徒的形象。甚至因为财富的刺激之下,很多人更亡命了。
    甚至一些聚啸山林中的人,也觉得还是海上有前途,也都从土匪改行成为海商这个有前途的职业,当然了,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不介意干一些老本行。
    这也是难免的。
    毕竟海上很多地方,都是法外之地,大明朝廷根本管不到,那是真正的丛林法则。能在海上做大做强的商人,手中没有多少人命,他自己都不相信。
    周梦臣身边的人怎么可能让周梦臣过去。
    无奈,周梦臣只能以自己船大为由,成为这一场临时宴会的主办方。
    周围的海商,不知道是出于人脉的考虑,还是别的想法,还真没有人聚集。
    于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周围的客商纷纷登上了周梦臣的船。
    周梦臣出门迎接,为首一个海商,说道:“见过这位大人?”
    周梦臣一愣,说道;“你见过我?”
    这个海商说道:“我没有见过大人,也不知道大人是谁?”
    周梦臣说道:“那你……………”
    这海商哈哈一笑,说道:“这船我是见过的,是江南造船厂福船,特别加固过的,能上重炮的那一款,而且大人您船上这箱子,位置好生特别,都是放在炮位上,而且你身边的人,一个个都都是行伍出身,特别这位仁心,将手铳都露出来了。”
    “江南造船场的船,大炮,还有这手铳,都是稀罕物件。等闲人是拿不到的,所以您不是大人,就是衙内。”
    周梦臣笑道:“哦,你为什么不觉得我是位衙内啊?”
    “大人说笑了。”这海商说道:“你的气质,怎么可能是一位衙内,即便是大人有些余荫,但也决计不是靠余荫走到现在的。”


第十二章 南天一柱林凤
    周梦臣哈哈一笑,也没有辩解。
    什么微服私访?根本一点也不靠谱。
    居移气,养移天,周梦臣身居上位多少年,他都不记得,他多少年没有单独上街了。一身气质早已不同凡俗,其实,周梦臣本身就有一种与这个时代士大夫不同的气质。多年高官,独掌一方,更让他这种现代人的气质得以凸显。再加上周梦臣在微服私访,也不可能真正一个人上路。就好像现在,周围有数艘船,千余水师官兵在不远处护卫。
    可以说,但凡是有一点见识的人。都能认出周梦臣不同凡俗的地方。
    周梦臣没有直接回答这个海商的问题。而是给徐渭示意一下。
    之前周梦臣有意隐藏身份,自然是普通商户宴请标准,而今身份败露,就不好太抠抠搜搜了。徐渭会意立即下去安排。
    周梦臣对这个海商说道:“听阁下似乎对这些东西,都很感兴趣,却不知道阁下什么身份。”
    这个海商怅然说道:“在下林凤,早年误入歧途。在海上厮混,后来投入俞伯爵帐下。也算是有一些战功。但是到底是耐不得束缚,犯了忌讳,伯爵开恩,让我以指挥使之职致仕,我也有些积蓄,招揽了一些老兄弟。在海上从商。也算是糊口饭吃。”
    周梦臣一愣,心中暗道:“原来是他。”
    周梦臣知道的仅仅是林凤是原本魍港的海盗首领,后来俞大猷攻魍港的时候举城投降,也算是开拓台湾的先锋。而在历史上,林凤更是赫赫有名的大海盗。进攻过马拉尼,后来在中外联合围剿之下,才算是落败,也算是海上一时之风云人物。
    周梦臣说道:“林将军,海上行商有何趣问,说来听听。”
    林凤听周梦臣一句“林将军。”分外受用。
    虽然林凤而今已经不在水师之中。但是离开水师,对林凤来说,也是万般无奈。不要看他说的那么好听,其实是触犯军法。放在大明大部分军队,林凤在船上夹带走私。其实算不得了什么大事。
    但俞大猷治军严厉多了。自然容不得此等事情。如果不是水师之中前海盗有很多。林凤又是积极投降的首脑人物。要考虑政治影响。林凤早就人头落地了。
    这才从将林凤从水师之中清理出来了。
    而且即便如此,林凤这个前水师人物,也为而今林凤壮大自己的生意,成为海上的大豪商,起了很大的作用。无他,他如果不是前水师将领,在水师之中有人脉,好歹也算是官场中人。他根本不可能与江南世家大族搭上线,而海外所需要的货源都在江南世家手中。有了官身这一层皮,林凤很多事情上都有了很大的自由度。而且水师在海外的影响了,也是世家大族所需要的。林凤在水师之中的人脉,对江南世家大族也是很有用的。
    如此一来,林凤两三年之内,扶摇直上,成为南海豪商。固然有林凤本身的能力。也有这背后的种种原因。
    林凤说道:“不敢当。不过在南海求财而已。”
    身边一个海商说道:“这位大人有所不知。林将军在海商之中,号称南天一柱。大家都服他。在南洋与那些蛮夷还是打过不少交道的。”
    周梦臣说道:“还有此事?”
    林凤脸色有几分得意的微笑,说道:“诸位抬爱,诸位抬爱。”
    周梦臣亲自端了一杯酒,说道:“还请。林将军为我分说一二。”
    林凤几杯酒下肚,整个人都得意起来。说道:“南洋其实也没有什么?除却西夷之外,都是土鸡瓦狗。”
    随即,林凤将他如何在南方大展雄风的事情,说了出来。
    林凤是一个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