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徐阶怎么将自己的想法,搞成朝廷公议之类的。就是徐阶的不传之密了。徐阶掌控了士林舆论,官场舆论。
但是很多事情都是互相影响的。
徐阶这样做,避免了独断嫌疑,也将自己与士大夫集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嘉靖面前也就有了几分抗争的底气。这是好处。但是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徐阶做事不能太激进。要尽量符合士大夫集团的想法。
士大夫集团的想法是什么?
其实,所谓的士大夫集团,就是掌控大明绝大多数权力的文官官僚集团。将,里面切开,自然有不同的派别。但是作为官僚,他们天生的厌恶改变。
所以,他们的集体意志就是恢复,众正盈朝的局面,一切以朝廷祖制来办,恢复大明原本的体系与体统。
这里面自然也有进步的一面。
比如,将严嵩当政以来很多错误决策,全部拨乱反正。并且洗刷政治,对原本太过腐败的局面进行清理。但是,这一切并不包括,大刀阔斧对朝廷体制进行改变。
所以,即便林润是徐阶自己的人,他能包容林润在盐政在有一些作为,但是却要让这种作为压制在一定程度上。林润做的很多地方,已经过线。好在给朝廷送上一大笔钱,算是解了朝廷燃眉之急。
出于赏功罚过的想法徐阶能对林润有一些容忍。但绝对不能什么事情都容忍的。
周梦臣本来挖徐阶墙角,仅仅是试探。而今看来,却是真有可能。忽然他对战胜徐阶充满了信心。因为,徐阶把握住了大多数士大夫的心态。但是他却没有把握住年轻一代官员的心态。
对于徐阶来说,他认为大明出问题了。是因为严嵩乱政,所以要拨乱反正。
徐阶做的事情,也就是拨乱反正,将大明朝扳回到所谓的正规之上。
但是年轻一辈,却不这么样想。包括周梦臣,张居正,高拱,乃至眼前的林润,在其他地方的杨继盛,王宗沐,等大量官员。包括了徐阶的最亲近的弟子。
都觉得大明需要的不仅仅是拨乱反正,而是需要变一变了。
周梦臣说道:“耐得住心思,有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的。我这一段时间,就要回京,回京之后,我会在朝廷上说这一件事情的。”
林润一时间内心混乱之极。
按理说,他作为徐阶的弟子,应该站在徐阶的立场上,徐阶不想让周梦臣回京的意图,很多人都看着明白。但是此刻他内心之中,却生出一丝期盼周梦臣回京,能将盐政上达天听,如开海禁一般,改易盐政。
只是他知道,如果这一件事情,真的做成的话,对徐阶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强力的冲击。说不定,危及徐阶的地位。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周梦臣这一卷。是赞成,还是不赞成?
周梦臣并没有非要林润在这里说出来一个所以来。他又挑出很多关于盐政的问题,一一问林润,比如,淮盐有没有余力出海外销。
林润觉得,而今一时间说不准。
因为大明到底需要多少食盐,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一方面,关于大明人口的官方统计,几乎是一团稀烂。根本不足以取信。大明在册人口只有六千多万,说出去谁信?有大量黑户。
另外一方面,盐其实也是用途广泛的。不仅仅是人吃。大牲口也要用盐,一些工艺也是需要盐的。这些盐的用途,混杂在食盐之中,也不好分辨。
而且林润也判断,这一两年大明有很多前潜在的官盐消费会挖掘出来。便宜的官盐侵占了私盐的地位。
大明一年需要多少盐,这个数据估计需要几年才能估算出来。
在林润看来,他一切都是为大明百姓服务。而不是为其他国家百姓服务。
虽然周梦臣觉得三文钱的盐价。足够冲垮,朝鲜,日本,安南,乃至于南洋大部分国家的盐业。能狠狠赚上一笔。但是在林润的原则上面。
周梦臣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周梦臣很清楚。而今两淮盐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等完全挖掘出来,估计食盐要滞销的。毕竟大明市场终究是有限的。
林润最后说道:“大人不是要巡视吗?要不我带大人去看看,千里盐场。”
周梦臣说道:“也好。”他顿了一顿,说道:“对了开荒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林润并不管这些,但是盐场距离草荡并不是太远的。他自然是能看到这开荒的进程。
林润说道:“大人,你没有看见,那些流民有多…………”林润微微一叹,说道:“河南,与徐州一带,这两年都不安生,听说,嘉靖三十七年决口,还没有完全堵住,百姓能跑得都跑了。平日里,扬州城满城都是流民,不知道多少人坚持不住,饿死街头。也就是大人三令五申,要开垦草荡,让这些百姓有了活计,都到东边开荒了。才算是有一条性命,仅仅这一点,就功德无量。”
周梦臣一愣,下意思说道:“我怎么没有看到?”
话一出口,周梦臣就知道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下面的官员怎么能让他看到。粉饰太平的手段,不仅仅是他们会用。
很多人觉得,堵住黄河的决口,当年,不,甚至当时就做到了。那是见惯了电视中抗洪抢险的视频。但是实际上,黄河决口之后,数年都没有堵上,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一,工艺问题。黄河冲开的决口,甚至有数里之宽,以这个时代工艺。想要让大堤合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就是人祸了。
治理黄河的官员能力有限,就很容易出现,黄河合拢不住,甚至反复冲决的场面。北宋三易回河,造成了多大惨剧,甚至直接动摇了北宋的民心。
以至于黄河两岸盗贼蜂起。
周梦臣其实也知道,黄河那边有问题。
但是正如之前所说,周梦臣没有资格去问。即便行文询问,对方也未必会理会周梦臣。周梦臣能有什么办法。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在这里做的事情,反而给黄河两岸的难民带一条生路。
原因很简单,黄河南岸的难民,根本不可能逃到河北,也不可能逃到江南,这些难民什么都没有,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渡过长江的。即便有办法渡过长江的,也都是很小一部分。
所以都聚集在江北一系列城市之中,其中扬州最为繁华,最繁华就代表着求生的几率最高,活下来的可能性就高,自然有难民大量集聚。
只是这一件事情,周梦臣却不知道。不知道是下面人有意隐瞒他,还是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毕竟黄河淮河,几乎是三天两头发大水。就嘉靖三十年以来,黄河已经有两次大决口了。
这样的场景,不管对当地官员还是当地百姓,都谈不上陌生。不觉得需要上报,而且上报了又有什么用?
如果是前者,周梦臣感到愤怒,如果是后者,周梦臣感到悲哀。
第十章 如何治人心?
周梦臣这一次没有走陆路,而是走水路。
走的就是运盐河。
这是一条古老的运河,相传西汉时期就开始修建,后续陆陆续续修补,就是为了运输食盐,所以被称之为运盐河。
这一条河可以从扬州坐船,连接各处盐场。这也为什么,扬州能成为淮盐的聚集地,在绝对的距离上,各地盐场距离淮安与扬州的距离相差不大,甚至有一些盐场距离淮安还是比较近的。
但是正是有这一条路,可以让食盐很方便的从盐场运输到扬州。这才让扬州成为大都市。天下盐都。
很多年前,这条河是贴着海岸线的。但是多少年下来,这一条河已经距离海岸线很远了。而在黄河的作用之下,运盐河东侧更是有大片大片的土地从海里冒出来。
当然了,这是后话。
此刻周梦臣坐在船上。
让扬州知府,在一边给周梦臣指点,哪里是新开的土地,哪里不是。运盐河因为长时间沉积,其实也成为了一条上河,运盐河两岸,固然有不少局面。但是运盐河东边,很多土地都是盐碱地。
正这一次开垦的土地。
周梦臣时常停船,下去与屯耕点的百姓商谈一番。
在他的关注之下,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大体上还是不错的。
周梦臣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周梦臣问林润说道:“你觉得在运盐河以东,设置几个县如何?”
林润说道:“大人,朝廷恐怕不会允许的。”
周梦臣说道:“为什么?”
林润说道:“一来,这里人太少了,即便有移民开垦,今后几年,人口也充盈不起来,几个人屯耕点,看上去还不如很多地方的村子。这里设县,恐怕太消耗人力物力了。一个县一套班子,十几名官员,还有百余衙役,这里根本支持不起来啊。”
“二来,增设府县,就要增加开支。增加开支,就要给当地百姓加税,这样一来,就为当地百姓增加了负担。不如,让他们附从海陵等几个县。于他们于朝廷都方便。”
周梦臣听了。
他叹息一声,说道:“如此一来,这些土地,会有多少在这些开垦百姓手中?”
林润一愣,不知道说什么了。
周梦臣沉思了起来。
这又是思想的碰撞。
大明对于增加府县,从上到下,都是不是很积极的。
就如林润刚刚所说的。增设了衙门,增加了朝廷开支,增加了百姓负担,看上去有百害而无一利。真的如此吗?
周梦臣很清楚,官府管不到的地方,乡绅在管。但是乡绅到底是不是官府,有些事情,他们根本办不到。
大明官府意识形态之中,爱护百姓才是第一。但是他们爱护的方法很有问题。比如有的税官,在征收到足额的关税之中,大开关门,来去自如,说是与民方便。
大明上下为了财政绞尽脑汁,下面官员这么大方。正因为这样的思想,让官员对百姓加税,都是罪大恶极。即便要加税也只能加正税了。
慢慢的爱护百姓,变成了爱护士大夫。
但是大明上下,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正如唐顺之临终的时候,让儿子迁居吕州。就是觉得大明统治之中,士大夫在核心地位。吕州如果有士大夫这个阶层,就很难背叛大明了。
周梦臣心中设县,是加强管理。更是加大开垦力度。这里有大片的荒地,新设一个县,人口不足人丁不足,那么县令最重要的任务是开荒。这个县令定然努力做事。
而是给海陵知县,一个开荒的任务。而且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任务。周梦臣在南京,他们自然做的很好,但是周梦臣不在南京了,这些知县,还有那么卖力吗?
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下场是什么?当官府退出之后,这里的一切都由百姓自己处理。就会出现,无组织的抵不过有组织的。
也就是散户抵不过家族。
没有背景的抵不过有背景的,也就是百姓抵不过士大夫。
于是,很快这些已经开垦的土地成为当地有权势的人的土地,如此一来,谁还会去开垦啊?周梦臣的努力,不过是给当地士绅多增添一些土地而已。
周梦臣一心想要设县,就是想要通过加强管理的手段,来制衡士大夫。保护普通百姓,自耕农。
但大明朝廷几乎不到万不得已的不会设县的,郧阳一带,乃是引成化年间,聚集百万流民,打了几年仗,最后平定了,依然有流民不出,这才将这里设了新的行政机构。而湖广有一个例子,那就是黄安县,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将军县红安县,在山中。乃是土匪聚集之处,土匪在这里出发,骚扰周围好几个县。屡次剿灭之后,不出数年,这里就重新有了土匪。
所以周围的地方官士大夫上书请求在黄安设县,但是这要求花了几十年才最后实现。
周梦臣而今想因为区区开荒,就要设好几个县,朝廷之上是很难通过的。
因循守旧的风格,在大明官场上无处不在。大部分官员都想维护大明这一台机器,让他能继续运作下去,至于其他的东西,他们不敢兴趣,也不会主动去做额外的事情。
脱离的具体事务,来看大明朝廷,周梦臣顿时皱眉。
周梦臣所到之地,可以用强力手段,推行一些政策。周梦臣也可以用种种利益捆绑的手段,让自己推行的政策成为当地不能被推翻的政策。让自己不至于人走茶凉,人亡政息。
但是问题是,周梦臣并不觉得他定下的很多东西,都是永远不会错的。周梦臣很多政策,都是为当地的情况,进行了折中适应。
而今看来,很有可能成为大明不可被动摇的规矩。
难不成周梦臣想要的,就是将太祖制度推翻,将孔圣人推翻,竖起一尊周圣人的雕像吗?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治国在于治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