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今周梦臣造出这么大的声势。可以说携北方之民意。而徐阶是南方人,一个不小心,就是南北之争了。徐阶不能不谨慎处理。将事情消化于无形之中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然后周梦臣的想法却是相反,这事情闹得越大越好。反正嘉靖这几年一直在找一个制衡徐阶的人。周梦臣而今证明,自己是唯一能对徐阶造成影响的人。上有嘉靖的默许或者支持,下有北方民意滔滔。
    周梦臣自然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说到底。
    徐阶是内阁首辅,天下第一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是要对大明负责的。而周梦臣却不一样了。周梦臣不入中枢,就不用为整个朝廷承担责任。
    谈是要谈,但决计不是这个时候谈。
    徐渭立即说道:“大人,你在这里继续泡脚。我这就去回一回张叔大。”
    周梦臣说道:“叔大是我好友,有些事情不要太过分了。”
    徐渭说道:“属下明白。”
    只是徐渭不知道张居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十二章 天心如何
    徐渭将周梦臣的话转告给张居正。张居正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了。请转告飞熊,我这一次来,不过是为了犬子向飞熊提亲,看来不是时候。这一件事情以后再谈。那就告辞了。”
    张居正拍拍屁股走了。让徐渭觉得好像一拳打在空处。
    张居正是何等聪明的人。很多事情不用说得太明白,他就了然于心。周梦臣为公而来,为私而来。虽然没有说清楚,但是张居正已经明白周梦臣说什么了?如果为公而来,则私门无公事,有公事衙门谈,为私而来,而今入京嫌疑之身,不好私下见大臣。有事情等觐见之后再谈。
    张居正自然也明白,这仅仅是借口。
    因为,大明任何一项决策,任何一项政事,都没有简简单单公私之分。
    世界上条条框框分明,那是孩子的想法。真正的世界是,无数要素互相叠加干扰,对与错混杂在一起,哪里有简简单单的公事私事之分?
    只是周梦臣待价而沽。
    张居正将话题引到了周梦臣小女儿,也就是三娘今年刚刚生出来的女儿,也是周梦臣的第三个孩子。
    这个女儿,自然叫周素问。
    虽然周梦臣而今一面也没有见过。
    而张居正可比周梦臣多子。历史上他一共有六个儿子,而今虽然还没有全部生出来,但是找一个周素问年纪相仿的也是有的。
    张居正与周梦臣关系这么好,又是同乡。张居正与周梦臣做儿女亲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张居正拿这个当借口,也很难说是真的借口,给自己留一些体面,下一个台阶。还是真的想法。
    对徐渭来说,不见是一种谈判策略,而今虽然不让周梦臣出来,但是他也准备与来人试探的聊上两句,谁知道张居正转头就走,也让徐渭完全失算。
    徐渭心中暗道:“这个张叔大,挺难搞啊。”
    周梦臣听了徐渭的汇报,没有说什么。他虽然对自己多了一个女儿很是高兴,但而今这几日,是他仕途关键时期。他实在没有心思去关注家事。
    更无心为还不满一岁的女儿定下婚事。毕竟周大同的婚事是不得已,而今周图南都没有定亲,哪里轮得到小女儿。
    周梦臣仅仅是将这个念头从心头之中一闪而过。就想到了最关键的一环,那就是嘉靖的倾向性。
    他其实有一些疑惑。
    疑惑最近的嘉靖表现得太弱了。诚然徐阶是一个厉害角色。但是嘉靖也不弱了。历史上徐阶上位之后,嘉靖已经到百病缠身的时候了。故而,徐阶与嘉靖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矛盾,甚至徐阶也算是救时丞相。挽回了嘉靖朝很多弊政。
    但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嘉靖实在没有太多精力管下面了。
    而今的嘉靖却不一样,今日的嘉靖是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但是常年修炼全真教玄功的嘉靖,虽然没有练出什么飞檐走壁的神通。也不可能成为武林高手。但是身体健康却是可以的。
    即便徐阶以柔克刚,也不是嘉靖一直以来风格啊。
    老虎是要吃人的。更不要说是嘉靖。
    一想到这里,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一丝丝忧思。周梦臣虽然几次败在徐阶手中。老实说周梦臣并不惧怕徐阶。但是对嘉靖却有深深的忧虑。
    嘉靖的心机手段与地位加成在一起,才是周梦臣最不想面对的敌人。但是周梦臣却知道,他们必然要走到这一步的。毕竟周梦臣决计不愿意当严嵩一样的首辅。
    君权与相权之间争斗,在大明内阁制度完善的同时,也渐渐浮出水面了。
    不管之前是不是嘉靖的宠臣。只要不是寡德无耻到严嵩这个地步,都不会唯君命是从。这也是嘉靖这么多年一直想保严嵩的原因之一。
    一路顺畅。
    周梦臣入京之后,就立即得到了嘉靖的接见。
    周梦臣行礼过后,嘉靖冷笑一声,说道:“周大人闹得好大的阵势。你想做什么?”
    周梦臣说道:“陛下,不是臣想做什么。而是中原百姓苦黄河久矣,臣不过是将这股民意引出来而已,臣不想这样做,这股民意也不会不在,只是不会在陛下的眼中而已。”
    “臣以为上下通达,是治事之要。民心民情,为陛下所知,朝廷理政才能有的放矢。如果这些民情一直沉沦下獠,不得舒展,臣担心有不忍言之事,陛下,没有读书人参与,百姓迫于饥寒水旱造反,反手可定。如果,有读书人参与,这事情就不好办了。而黄河洪水,士绅与百姓都是一样的下场。臣见过不少读书人因为一场洪水,流落江湖之中,臣担心…………”
    周梦臣没有说自己担心什么。但其实已经说了。
    周梦臣这一番话是早就准备话的。说服嘉靖只能从嘉靖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嘉靖最关心的第一是自己的事情,长生修仙,保重身体云云。
    第二才是皇帝职能,对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事情分外敏感。
    嘉靖自然知道,一般饥民造反是什么样子。周梦臣这番话不能说不对,如果仅仅是寻常百姓造反,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而如果有大量读书人参与进去。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平定的难度也不一样了。
    虽然很多时候说儒学不好。但是真正将儒学学透的人,就掌握了一整套建立一个封建王朝的方法。在后世自然是没有用的。是过时的。但是在当时却还是有一些现实意义的。
    嘉靖一听到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事情,就分外上心,更不要说,这可是黄河啊。这可是黄河啊。黄河是有先例的。由不得嘉靖不上心。
    嘉靖本心也没有想怎么为难周梦臣。周梦臣做这一件事情的意图,他可是一清二楚。他也乐意看见周梦臣回京。
    只是他依然有些不解,问道:“这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你的治河之策,搞得天下哪里都有。只是朕有一些不解。想要问问你。”
    周梦臣立即说道:“陛下请讲。”
    嘉靖说道:“朝廷存银不过数百万,你的计划太大了,根本不能实行,不过空谈而已。你难道不知道吗?”
    周梦臣说道:“臣知道。只是臣更知道一件事情。治民如治水。民心不可违。有些事情不一定一下子做完,但要让百姓理解,朝廷一直在做。”
    “臣在治河的时候,发现本朝治水之策,虽然有一时能臣,但欠缺整体规划。总结来说,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此一来,黄河之患,就没有终结的时候。”
    “唯一制定一个计划,从现在开始执行,以百年之力,彻底治理好黄河。”
    嘉靖听了,他迟疑了一会儿,说道:“黄河真的能治理好吗?”
    这一句话说出了嘉靖的心声。黄河这么多年来的混乱,已经让很多人放弃能够彻底治理好黄河的想法,这也是嘉靖不愿意在治水多掏钱的原因。
    既然治不好,维持自然要选择成本低一点,至于沿岸百姓如何,抱歉,嘉靖不会亲眼看见,嘉靖能看见的,不过是奏疏的数字而已。
    周梦臣说道:“那要看陛下怎么定义治理好。如果说,可以放手不管黄河,任黄河自流,也不会决堤,那是决计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说将黄河治理到,每年维持各项水利设施。只要维护修缮好了。就不会出现决堤,漫流等伤及百姓的水灾。臣可以告诉百姓,是可以的。”


第五十三章 搭台子
    嘉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君前无戏言。”
    周梦臣说道:“臣敢以性命担保。”
    嘉靖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周梦臣。
    不相信吧。周梦臣做出的很多事情,都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相信吧。这可是黄河啊。大明开国以来,不知道多少大臣都治理过黄河。
    也只有徐有贞治理过之后,三十年间没有太大的水患。这让这位与于谦的死有直接关系的大臣,有了几分身后之名。
    其余之大臣,如刘大夏,如周能臣的老师刘天和,不能说无能。但是他们治理的黄河能维持数年乃至于十年就不错了,甚至有些大臣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能做的不过是补缺口而已,今年堵上了,明年从另外一个地方开了。
    简直是无用之功。
    终大明之世,徐达北伐的时候遇见黄河决口,开渠引流,用来运输后勤物质。到了水淹开封城。大明在中原的重镇失守,大明在中原的统治进入倒计时。
    可以说黄河水患与大明相始终。
    没有谁敢信誓旦旦地说,黄河可以治理好的。
    不过,嘉靖选择了相信周梦臣。倒不是他相信周梦臣的方略能够治理好黄河。而是他想抬周梦臣一手,让他与徐阶同台斗法。
    从嘉靖三十八年严党倒台之后。两年以来,大明中枢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让嘉靖满意的结构,一个个他寄予厚望的大臣都在徐阶的化骨绵掌下,不是告老,就是装聋作哑。尸餐素位。这让嘉靖很不满意。
    为了政治上的一些目的,有些对错的标准是可以修改的。今日周梦臣即便说得是一团狗屎,嘉靖也认了。
    就好像严嵩父子做了多少坏事。嘉靖真不知道吗?不然,只是不希望失去这个好用的工具人而已。
    嘉靖说道:“说说,你准备怎么办吧。”
    周梦臣说道:“臣的方案宏大,但仅仅是远景而已。臣准备今后分步骤实现这个蓝图,第一步,就是黄淮分流,黄河改道出海。很多人的意见,就是从徐州直接向东。经过海州云梯关出海。这是旧道,臣也勘查过了,虽然有旧道,但早已不行。要挖掘新河。”
    “重新测绘新河河道,不过应该也就是这附近。只是地理数据不够精准。欲治河先求地势之高下。所以,在挖掘新河已解为危难的同时,也要测绘天下。特别是北方地势之平整,以求治水之策。”
    “陛下,臣的治水方案,而今仅仅是一个框架。真要动工的时候,还是需要实际数据,还是可以修改的。”
    “………………”
    周梦臣详细地将准备如何实行治水之策。一五一十地说了。
    嘉靖刚刚开始还仔细听,但是过了一会儿,就有一些不耐烦了。毕竟嘉靖对具体事务,其实并不是太感兴趣的。他说道:“周卿的能力,朕是知道。就不必细言了。周卿有什么需要朕出手,尽可道来。”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英明,知道臣其实是有话要说的。”
    “治水工程太大了,黄河之难在于含沙量之高,而黄河之沙,大多是西北而来,在宋夏之间近百年的战事,西北树木为之一空。故而黄土暴露,一旦有大雨,将泥沙具行,西北之千沟万壑,是由此而来。黄河含沙量也有相当一部分赖此之力。”
    “是以,治河先治水土流失之患。此当以西北为之,而黄河河口泥沙多有淤积,也当有令有司清浚。这些都是。臣虽然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漕运,但是不管是属官还是人手,乃至于权限都是不够做这一件事情的。臣不是贪权之人。只是不解这个问题,很多少都无法开战,天下百姓之心,就无法安抚。”
    “臣只能厚颜来求陛下了。”
    嘉靖眉头一挑,心中暗道:“好戏来了。”
    周梦臣这一段话,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我要做工部尚书。”
    黄河不是别的河。全流域治理黄河,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其中牵扯到朝廷多少个府县多少个部门。周梦臣虽然是工部尚书,但是不在工部坐堂的工部尚书,权限是很有限的,就相当于一个享受部长待遇的副部长。
    其实工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即便发动整个工部的能力,也未必能完成周梦臣的计划。更不要说,周梦臣仅仅是挂了一个工部尚书名字,手下的人手也不多,大多还是私人的幕僚了。
    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些事情,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