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居正一时间语塞。
周梦臣说道:“我只要能坐下两任,其他的就要看后面的人了。这四百万两,可以给,将来也可以砍掉。”
张居正听了周梦臣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何反应。
经过徐阶这个老油条锤炼下来,周梦臣也变得不好正经起来。张居正还担心嘉靖变卦。却没有想到,周梦臣也没有想过多遵守承诺。
政治家的嘴从来不能信。他只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断。而不在乎这个决断背后背负着什么。
因为政治家身后背负的更多。正因为这些责任,有时间要舍弃一些东西,比如道德感与荣誉感。
周梦臣为什么强调做上两任。因为十年之间,很多事情都可以变成习以为常。周梦臣不高看嘉靖的实力,也不会低看士大夫的力量。
只有周梦臣将新内阁章程,维持一段时间,将来的文官,也不会白白放弃自己的权利。到时候能不能将这些制度维持下去,就不是周梦臣的事情了。
张居正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如此,这么大的缺口从什么地方来?”
周梦臣说道:“我之所以,让兼管户部与工部,一方面是治河黄河这一件事情,我还是希望你来做,你必须对户部的钱粮有一个数。其次,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钱。而今朝廷虽然富裕了一些,但是在我看来远远不够,这开源节流之道,就要在户部身上。所以掌管这方面的人,必须是一个与我同心的人。还请叔大助我一臂之力。”
张居正叹息一声,说道:“与之前一样,你只要说服我。我自然竭力相助。这不是帮你,而是男子汉大丈夫,本应见善而行,见不善而止。只是我实在不知道,你要做到事情,是善与不善。”
这也张居正的心声。
虽然两个人关系依然很好,但毕竟不是当年武昌城中的关系了。有时候彼此都觉得对方有些陌生。
第一百零七章 金融整顿
人都是会变的。
只是周梦臣的变化,更让张居正感到奇怪。他之前觉得周梦臣杂学不错,数学不错。才能也不错。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才知道哪里是不错,分明锥在囊中,其末必现。之前觉得不错,是周梦臣遇见的也就这些小事而已。而今才知道,周梦臣在这方面的学问,是如何之深。
而今张居正对周梦臣的一些思路,也难以理解。
虽然周梦臣与张居正都算是改革派的。但是张居正更多是在传统框架之内思考问题,在田亩,赋税,赋役。等土地上思考解决方案。对于周梦臣的天马行空,根本掌握不住了。
周梦臣没有想到张居正想了这么多。而像从前一样,说道:“其实我不知道户部是怎么想的。有一笔钱,就在哪里放着,居然不收。”
张居正说道:“你说的是?”
周梦臣说道:“我说的是银行。”
周梦臣其实不止一次,想推动大明制定关于银行的政策。但是奈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根本推不动啊。
整个收税模式并不复杂,但是户部很多漠北就好像是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一般,就是不去做。周梦臣之前方案,都是空悬在这里。
周梦臣也无可奈何。
毕竟,他毕竟不是户部尚书,多几句嘴,也就罢了。周梦臣也算是高级官员了,自然有发言的权力。但是一直指手画脚,就不对了。
方钝在的时候,还会在这方面下力气,毕竟是钱啊。但是在方钝下台之后,对于这新鲜玩意,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也就不管了。
毕竟做错了,是要承担责任的。做好了是别人的功劳。
如此一来。其他的事情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谈起搞钱,周梦臣一开始就想到了这里。
一句话,就是制定银行法。要求各地银行出储备金。然后收银行票据的印花税。周梦臣很清楚,黄河银行,四海银行,江南银行等银行。所有银行资本已经有万亿两上下了。
当然了,说他们有这么多的资本,并不是有这么多的现金。之前银行变得戏法也说了,这里不多讲了。
但是不管银行怎么运作。只要让银行运作之中插一手,决计可以搞到数百万两之多。而且周梦臣也知道,其实还有很多商人,要搞银行。
毕竟,大明商人可不仅仅是晋商,与徽商。还有江南商人。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商人团体,其内部本身就有一定的融资渠道,但与银行是没有比的。
放宽银行准入制度,采取保证金制度等。
周梦臣甚至准备,让这些银行在京师设立总部,并在必要的时候组建银行团,做什么?自然是做政府的生意。现代国家发展,哪里有不举债的。
周梦臣好歹要将一个国债市场给搭建起来。
当然了。周梦臣也觉得太过简陋。有太多的漏洞了。但是无所谓。将来一代代运转下来,自然会完善的。同时,也算是给大明后世君王有更多的政策余地吧。
别的不说,再遇上没有钱打仗的时候,可以借钱。在这些银行没有破产之前,大明可以有更多钱用。最少不至于搞什么三饷了。
同时,周梦臣也准备下令搞一次,针对执法。针对的不是别的。就是高利贷。
毕竟,大明律严禁高利贷,利息最多能与本金相同。不能超过。但是律法不执行,就是一纸空文。而且执行了也无用。毕竟一阵风过去,该什么样子,还什么样子。
最多换了一个人放高利贷而已。
而今有了银行这个新渠道,但是垃圾不打扫,他们不会自己消亡的。银行这东西虽然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对于市井小民来说,还是有一些陌生。
所以那些典当铺。金银铺还大量存在。当然了这也有银行门槛太高,数量太少的缘故。
周梦臣准备在全国范围之内,进行一次大扫除。将这些放高利贷店铺全部给办了。别的不说,单单这一场大案下来,周梦臣就能捞上一笔。
或许有人要问。这些店铺。从来不是一般人能办的。都是地方有力人士开的。周梦臣这样来一大清扫。他不怕很多地方都打扫不到。
周梦臣自然不怕了。
第一。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次就办好的。周梦臣也没有这种幻想。第二,对于清扫这些人店铺需求,周梦臣其实并不大的。有人需求更大。谁?
晋商,徽商,江南商人,还有依附于嘉靖的皇商。这些人大多都参与了银行业。
在赚钱的同时,与这些金银铺,典当铺,成为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已经形成了。过江龙与地头蛇的对决。
这些银行资本千万,关系直接连到朝廷。自然是非常厉害的。但是金银铺与典当铺都是地方有力人家才能做的。而且几乎所有地方士绅都办这样的产业。
因为无本万利。他们在地方上有特权,不怕借钱的人不还钱。不还钱卖儿卖女,最后卖自己。
过江龙一时间还真奈何不了这些地头蛇。
周梦臣如果出手的话,自然是给了这些过江龙很大的便利。是这些过江龙求着周梦臣。而不是相反。
除此之外,周梦臣还想在货币上下手脚,虽然说银币已经打造出来了。但是银两依旧在流通之中。而且铜钱的问题也不小。甚至可以说铜钱私铸的问题,比银两火耗的问题还要严重。
所以,周梦臣也想乘着这一次一并收拾一次。不需要除根。但也要将银币与官铸铜钱,形成市场主流。
如此一来还怕没有钱吗?
也就是说,周梦臣依然是拉一派打一派。至于在其中会得罪一些人。得罪了也就得罪了。周梦臣既然要主持变法大事,就从来没有想过当好好先生。
反正一个政治家成为了好好先生。就意味着这个人不行。
即便徐阶绵里藏针。但是让严党来说,徐阶是好好先生吗?
自然不是。
周梦臣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居正。
张居正听得很仔细。两人一连谈论好几个时辰,连晚饭都是在值房里面吃的。
一直忙到深夜,张居正与周梦臣才算是搞出来一个计划。张居正摸着额头,说道:“这一下子,你我在今后的民声,不会好听了。”
能办到起金银铺与典当铺,大多都是士大夫。
砸他们的锅,周梦臣与张居正的名声自然不会好。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士大夫之中,有些人也需要新陈代谢。”
在周梦臣看来,大明士大夫分为两类,愿意拥抱新的生产模式,新的生产关系的人。就是他的盟友,助手。变法这一件说白了,就是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代替另外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的事情。
如果政策上十分好,但并没有培养出来,代表新利益的利益集团。那么变法很容易被反扑的。
周梦臣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让从科技发展。开通商贸,资本增殖等方面获得利益的士大夫,代替传统盘剥百姓,恨不得将百姓当成奴隶的士大夫。
其中免不了下一些狠手。
周梦臣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即便这些已经一只脚迈入资本家之中的士大夫,有一些人本质上也不是什么好鸟。但是他们毕竟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发方向。周梦臣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人给扶起来。
自然将来如果不老实,该打屁股还是要打屁股的。
第十一卷 位极人臣
第一章 嘉靖四十二年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之间,周梦臣的头上忽然多了几缕白发。
周梦臣今岁才三十九岁,距离四十岁还有几个月的。就已经如此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周梦臣从下面摔打上来,自以为对大明朝廷而今的局面,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内阁之中,事情的焦点,已经不在于做事了。更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内阁首辅,已经不能将自己局限于做某一件事情上了。
如此一来,周梦臣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适应的。
好在周梦臣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方式了。
但是这几缕白发,就是适应这种变化留下来的痕迹。
不过,周梦臣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他总算是将一件事情给办成了。那就是重新修订了《大明律…钱法》。
并且将这些钱法都落实下去了。
而今日,就连续数个月分动告一段落了。
张居正将一切整理好,将账册递给了周梦臣。
周梦臣细细看了。却见上面,总计保证金一共有一千万两。而银行的名目也变成了三十多家银行。几乎每一省都有一家银行,还有七八家有跨省能力的银行。他们的保证金在几十万两与百万两不等。总计是一千万两上下。
这一千万两,放在国库之中。虽然不能轻易动用,但是大明财政也算是有了压舱石了。周梦臣做其他事情上,也就可以放开了。
然后就是印花税。总计有六百多万两。
这个印花税应用最多的乃是,大额汇单,当然了,以古人的话来说,那就是银票。
电视剧之中,那种一百两,五十两的银票。在大明是断然不允许的。而今大明所有银行所谓之银票。几乎都是存单,或者说是汇票。
每一张这样的票据,都要在衙门盖章才行。
否则出了事情,朝廷不会插手。因为无从分辨这些汇票的真假。
印花税也因为存取多少,而不同。千两以下的印花税,全部按千分之一来算。而到了百万两,也就是万分之一来算。其中就是阶梯的税率。
有这六百万两,就足够应对嘉靖的金花银了。
也让周梦臣松了一口气。
至于其他零零碎碎赋税,周梦臣也就不怎么看了。他而今关注是大项,几万两,几千两的赋税,都被他划到其他之中了。
比如刚刚成了的云南钱监,专门派一名户部主事去云南做这一件事情。
中国缺铜,即便是后世也是一样的。在大明境内,也就云南有铜矿。而当周梦臣重新将铜钱纳入官铸造。打击私铸之后。大明铜钱就会出现短缺。
前文也说过,铜钱与银子之间的比值,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好像汇率一般。因为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而变动。在明朝一两银子一般是小于一千文的。而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大量白银外流。以至于一千八九百文才能换一两银子。
为了调整铜钱与银元之间的比例,周梦臣希望能维持在千文上,成为一个固定值。这也方便朝廷与民间结算。如此一来,朝廷就需要向市场上投放大量的铜钱。
所以云南钱监一年下来利润大概也就几万十几万而已。但却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周梦臣还准备在上海附近,修建一座南洋铜监,用南洋铜料铸造铜钱。
周梦臣依稀记得南洋有好几个大铜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