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火药这玩意,是李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否则的话,他寄与重望的火枪。
还有火炮,将会凭空的,丧失作用。
毕竟,有枪无弹,与有弹无枪 ,那可都是一个问题啊。
而问题在于,幽州城附近,李恪的地盘上,无论是硝石,还是硫磺这两样东西,都没有,唯一有的,也就是火药当中,最好弄到的木炭粉了!
正当李恪思索之际。
他的脑海里面。
陡然间,蹦出来一个词来——硫磺岛!
“对啊!”
李恪脸色大喜。
硫磺岛,都特喵的叫硫磺岛了,这岛屿上的硫磺,那还会少?
怕是整个岛屿上面,都是硫磺吧?
“哈哈哈哈。”
李恪大笑着。
心中暗道,幸亏本王早有准备, 已经开始造船了,否则的话,怕是还真让李世民的这一番禁运给彻底的断了后路!
嗯,硝石这玩意,也可以从海外弄来!
东南亚这些地方的硝石,就有不少,而且,高句丽所位于的半岛之上,也有硝石!
第170章 蒸汽机
将原材料的目光,给定格在海外之后。
李恪却仍不敢怠慢,他先是嘱咐手下的人,先在附近的厕所,等地,去搜集土硝的同时,与此同时,为了让自已手下,拥有更多的军队。
李恪他还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这个办法便是,寓兵于民!
嗯,燧发枪的使用,那简直不要再简单了,一个几岁的小孩,学上几天的功夫,也足够学会了,所以,李恪给手下幽州城的所有男性百姓,包括女性百姓,全部制定了一个目标。
那便是,熟练的掌握使用火枪。
而且,还要求他们,在每个月,抽出三天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
这些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
李世民手下的不良人是无法探知得到的,在李恪看来,通过这些手段,他可以在未来,如果想的话,即便是把幽州地在的二十多万男性给组织起来,便可以拥有二十多万的军队了。
当幽州城的一切,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时候。
李恪又匆匆的,到了幽州城研究所里面。
嗯,李恪在这,是建立有研究所的。
而这研究所所做的事情嘛,也无非是在研究一些东西。
李恪获得了初中物理教材,而光是初中物理教材里面的内容,就已经足够一个国家,进入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了。
毕竟,初中物理教材上的知识。
那可是相当的多,相当的复杂的,其中关于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也不在少数,而李恪,对于自已在手下们的要求的研究重点,则放在了蒸汽机上,在他看来,这玩意,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李恪眼下,所使用的水力,根本手下们的报告。
在未来几个月是无法使用的,因为一旦进入到十月中旬,那么,附近的海河,永定河等河流,便会纷纷的结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维持作坊运转。
必须得找到一种,替代的办法。
而这种办法放在当下的时代,除了用人力牲畜的力量外。
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蒸汽机。
“殿下,您怎么过来了?”
蒸汽机研究所里。
一个少年正手持着扳子,还有其他工具在那敲敲打打。
一旁几个手下,则是在那围观着。
正当这时候看到李恪走了进来。
这少年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地转过身来,朝李恪行礼问好。
“不必多礼!”
李恪挥手示意。
这年代的人就是这样。
繁文缛节太多。
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呀。
动不动就要行礼作揖。
“忙工作以后在研究的时候甭管谁来都不必行礼!”
李恪他郑重的嘱咐着。
官僚作风这玩意儿。
可不能在科研人员面前耍。
而他的话则是听着面前这少年一阵感动。
这少年名叫张胜。
据说还是鲁班家,技术的传承人之一,手艺精湛。
前些日子还给李恪那边仿制了一个钟表呢。
可以说是深得李恪喜爱。
此刻看着他面前正在捣鼓的东西。
李恪眼睛一亮。
他原本以为这些天来不过大半个月,这些少年们顶多就是将那书本上的知识给摸索透了。
哪成想竟然已经制作出来成品了。
看着面前跟个汽油桶大小的原始蒸汽机。
李恪不由的惊呼一声,然后说道。
“这玩意儿能不能用??”
“回禀殿下,能用倒是能用!”
一旁张胜解释。
作为蒸汽机研究所的所长。
他可以说是这边能力最强的一个人,只听见他解释。
“殿下,这个蒸汽机眼下倒是能启动,不信您看一下,只是还有一些需要改动的地方……”
“先启动起来让本王看看!”
李恪说。
一旁的张胜不敢怠慢。
随之便只见到,他一挥手,一旁正在燃烧着的炉子里面,被倒入了一些精煤。
随着手动的鼓风机工作起来。
煤炭剧烈的燃烧。
炉子上面。
锅炉开始反应,蒸汽源源不断的顺着管子进入到蒸汽机的汽缸当中。
随之推动气缸里面的活塞上下活动。
一时间实验室里面是烟雾弥漫。
到处都是蒸汽。
不过,在这蒸汽的作用下。
随着活塞运动,上面的连杆曲轴被带动,只见到这连杆曲轴上下转动,随之转动一旁的舵轮。
一时间蒸汽机运转起来。
看着那飞速转动的舵轮。
李恪眼睛里写满了欣慰。
这玩意儿研究的不错嘛。
可是一旁的张胜却显得闷闷不乐。
“回禀殿下,这东西问题太大了,您不知道,这玩意儿只能带动一个小号的石磨,蔬菜倒是想过提高它的动力,可是却怎么也不得其法……”
“而且殿下有所不知,咱们的工匠手艺有限,加工出来的东西,之间即便是在经历经过再多的打磨,可是连接处还会有缝隙……”
“这些缝隙看似不大,可是蒸汽这东西,却完全可以从这缝隙跑出去,所以,这蒸汽机一半的蒸汽都浪费在了空气里,动力小的可怜。”
“这是自然。”
李恪点了点头。
张胜所说的正是事实。
蒸汽机这玩意儿。
他的它的气密性必须得做好。
否则的话蒸汽机运转起来。
损耗的能量实在是太多了。
只听见李恪眉头一锁,然后说道。
“这个气密性本王还真没什么好解决的办法!”
嗯,这玩意儿真不是他能做到的。
历史上西方是通过橡胶,来解决蒸汽机的气密性问题的。
可问题关键在于。
橡胶远在南美洲啊。
相隔数万海里。
而李恪手下的,所兴建起来的船队?
当下,大多数的船龙骨才刚刚完成铺设。
建造进度最快的两条船。
眼下还都没完工呢。
至于那几条只能在近海跑一跑,抓上几条鲸鱼的小船?
即便是李恪下令,让他们到南美洲去找橡胶。
估摸着船上的水手都不愿意。
因为乘坐这么一条船出海几乎就等于送死……
“橡胶这玩意儿有什么可以代替的??”
李恪喃喃着说道。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间眼睛一亮。
“有了,用石油可以提炼工业橡胶,不过这玩意儿也不好弄啊……”
第171章 橡胶
石油倒是好找。
关中那边有几个天然油井,产出的石油虽然不多,但一天也是有个十几吨的。
在后世抗战时期。
那里几乎就是华夏唯一的石油来源了。
可是问题关键在于即便是弄的来石油。
眼下,李恪他也没有办法从石油里面制作工业橡胶呀。
他可没这手段。
所以这个办法只能放弃。
而另一个就是寻找其他代替品了!
“本王有个办法,你们听说过阿胶吗??”
李恪朝一旁张胜扫了一眼。
“属下倒是听说过,这些东西很贵,都是那些富家人才能吃得起的!”
一旁。
一个年轻的工人皱眉说。
“嗯,确实挺贵!”
李恪点点头。
“不过那是用驴皮熬制的呀,咱们可以用鲸鱼皮来熬制,反正咱们那边的鲸鱼皮多去了,熬制出来之后,这些个胶状物,制作成垫圈……”
“殿下我明白了!”
张胜眼睛一亮惊呼一声。
他意识到这确实是个办法。
而李恪,这也不清楚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大的成功概率。
时间进入到了六月下旬。
六月二十三日。
距离母亲杨妃的生日,只剩下了十三天的时间了。
李恪,也终于在这一天,准备动身回到长安城了。
运河河边,在艘崭新的运河船只上面,李恪,乘坐在了其上,这只船只,与以往的船只不同,采用了崭新的动力方式。
只见到,在这船上面。
一个前几天,才由李恪手下的蒸汽机研究所里面,试验制作了出来的一号单缸蒸汽机,被安装了在了其上,白色的烟筒此刻,当蒸汽机望去之时,便喷出了浓浓的黑烟。
这艘大唐帝国,划时代意义的蒸汽机船,采用的是明轮驱动——就是船只的两侧,有两个夸张到了极点的大型明轮。
不过,虽然夸张,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其动力。
在试行过的日子里面,这条艘船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三十多公里的速度。
在当下的时候,已经是极快的了!
毕竟,汗血宝马的速度,也不过是每小时三十公里罢了,而且,汗血宝马,能一刻不停的航行着吗?
而这蒸汽机船,便可以成功的作到。
这可不是瞎说啊。
而是事实。
这蒸汽机船,可以一直的航行,只要有煤可以烧,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一直行驶,而不停下。
船舱里,放了好几吨的煤炭。
都是从西山煤矿里开采出来的。
不过李恪他也不知道这些煤够不够。
嗯,这一次是蒸汽机船头一次航行。
权当是实验了。
实际上。
在李恪看来,这条船,上面的蒸汽机,能不能连续工作十几天而不损坏?
这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随船的还有蒸汽机,研究所里面几个负责记录数据的年轻人。
而张胜就赫然在其中。
“殿下,将来这大洋之上所行驶的船只只怕是都得装载着蒸汽机呀。”
“那倒是。”
李恪表示认可。
“而这一切可都看你们呀。”
“不不不,这一切都是靠殿下,如果不是殿下您提供的图纸,还有理论的话,我们是断然不会想出这些东西的……”
张胜满脸谦虚的说道。
倒不是恭维。
而是发自内心的。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李恪的功劳。
如果不是李恪想出这么一个办法。
提出这么一个建议,他永远都不会想到蒸汽机。
而李恪却是干笑两声。
本王的主意?
怎么可能?
我这也不过是剽窃他人智慧成果罢了!
不过事情虽如此。
可是,李恪却也只能够将这蒸汽机视为自已的发明,毕竟,如果他说蒸汽机是一群西方人发明的,然后,经过一个叫做瓦特的家伙,改良之后,才呈现出来当下这般模样的话。
只怕是一旁的一众人,都会当他这个大唐帝国的蜀王脑子瓦特了!
船只顺着运河直奔着长安城而去。
经历了大约一个星期左右,李恪终于赶到了长安城,之所以会如此的慢,则是因为,这蒸汽机的初始型号,还真特喵的不太靠谱,就像是当下李恪手下的这蒸汽机船只。
一路上,出的问题是不计其数。
虽然都修好了,可是,还是耽搁了些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这玩意的速度,还是十分可观的,这不是,才七天的功夫,李恪便赶到了长安城里。
长安城里。
依然是往日那般的繁华。
李恪回到长安城,他第一件事情要做的,便是要亲自过去,探望李世民。
至于其他的事情嘛?
那便只能够,暂时的往后放放了。
当下的这个时代,李恪即是儿子,又是李世民的臣子。
所以,按照规定,李恪回到京城,第一个要见的便是李世民。
“恪儿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
正在长安城里,大明宫当中,批阅着奏折的李世民,脸色顿时便是一变。
说起来,他的脸皮虽然厚,可是,对于自已之前所做的事情,李恪还是有些汗颜的,前些天,他不顾自已之前的约定,直接的便将李恪手下所有的买卖,全部给收归了大唐朝廷了。
除去了一个,看似不太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