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朝廷了。
除去了一个,看似不太挣钱的摘星楼还属于李恪外。
剩下的,李恪在长安城里,所有的买卖,都被李世民给强行的收归自已所有。
而这些事情,也给李世民带来了极大的收益,让他有了足够多的钱粮,来犒赏手下的军队,让他们,继续的为自已的大唐帝国卖命,可是,当听到李恪归来的消息。
李世民还是有些尴尬。
他眉头一挑。
“这孩子不在幽州城里面为我大唐,镇守边关,跑回长安干什么?”
“回禀皇上,眼下不是快到杨妃生辰了嘛……”
一旁的太监王海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哦?”
李世民脸色微变,这事情,他当然不会记得了,毕竟,李恪的母亲杨妃,那不过是李世民宫中,一个多了不多,少了不少,存在感不是太高的妃子罢了……
“这孩子,倒还是有些孝心。”
李世民轻笑一声,喃喃道,随之,放下手上的奏折说。
第172章 改封燕王
“来人,给朕更衣,等会传李恪进来见朕!”
“是,陛下。”
太监王海连忙的点头,与此同时,大明宫里面,李恪却是打量着四下的情形。
大明宫说实在的,是一个大号的烂尾工程。
历史上,唐朝的皇城,不过就是在隋朝的长安皇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而出,最终形成大明宫的,可是眼下的问题在于,大明宫的修建工作才刚刚开始。
所以,偌大的一个宫城,与其说是皇宫,倒不如说是工地。
到处都是忙碌着的工人。
只有宫城核心地区,才有着恢宏的建筑罢了。
当李恪被宣见的时候。
时间已经进入到了下午,立政殿里面,看着面前的正在拜见自已的李恪,李世民挥手,示意他免礼,或许是因为,对于李恪的愧疚吧,李世民此刻,对于李恪的态度,不算是不错。
至少,相比于以前,要亲昵许多。
“恪儿,此番从幽州回来,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啊!”
“回禀父皇,儿臣不辛苦。”
李恪笑着说。
然后,在王海搬来的椅子上坐下。
而李世民却是一副无奈的表情说。
“恪儿,父皇之前,之所以要把人手下的那些……”
“父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手下的那些买卖,父皇既然喜欢,拿去便是了,何况,父皇也不是为了自已,实在是眼下咱们大唐,国库空虚,不得以而如此。”
李恪继续说道。
这让李世民非常满意,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浓重了。
只见到他微微点头。
“恪儿既然如此说了,那父皇也就却之不恭了。”
“不过,恪儿,朕不白拿你的东西,这么的吧,朕听说之前在幽州城,对付突厥军队,你私下又招募了八千人的军队?”
“回禀父皇,确实有此事。”
李恪不假思索的点头,李世民笑呵呵的说。
“既然如此,那就留在身边吧,幽州城地处边关,没有一两万人的军兵,朕也不放心,而且,恪儿发明了这火炮,于我大唐而言,有大用处,朕还要好好的奖赏奖赏恪儿你呢……”
说罢,李世民又喃喃起来。
嗯,就像是刚刚,将李恪手下,背嵬军还有秦军锐士这八千军队,从原先的见不得光的“非法军队”给变成合法的外,李世民还真不舍得拿出什么真正的好处来给李恪。
毕竟,在李世民的眼里。
李恪他不过就是一个皇子而已。
而且,还是一个身份极其特殊的皇子,李世民打心眼里,不舍得给李恪什么实权,只见到他,犹豫了片刻,哼哼了好久,终于开口说道。
“恪儿你的封号,是蜀王是吧,这不妥,不妥,蜀王是四川,可是,幽州城那可是幽燕之地啊,这种地方,再称为蜀王,实在是不妥!”
“干脆,朕给你改个封号好了,就叫燕王吧!”
李世民拍板说道。
闻言,李恪是精神一振啊。
不同于李世民。
他是来自于后世的人。
他当然听说过一件事情。
那便是,明朝时期,燕王朱棣所发动起来的靖难之役啊!
不过,李世民又特喵的不是穿越者,他哪里晓得这档子事啊?
所以,李恪是毫不犹豫的便接手了燕王这个封号!
嗯,李世民的怀疑没错。
李恪心里还真琢磨着取而代之呢……
废话,穿越到唐朝,而且,还这么的受排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李世民压根就没把自已这个儿子给放在眼里,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自已的实力增长,就是他不想反。
李世民估摸着也得逼李恪造反!
“父皇,儿臣谢过父皇,不过,父皇,对于幽州的防务,儿臣有一番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哦?”
李世民脸色微变。
“父皇,臣前些日子,亲自到突厥那边,打算再次的予以突厥人一次重创,结果,发现突厥境内,数百里范围内,赤地千里,不见人烟,没有发现一个人!”
“哦?”
李世民惊呆了。
无他。
突厥境内的人口虽然不及大唐的多,可是,也不至于几百里无人烟啊。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这时候,李恪开口了。
“而臣在准备回来时,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快饿死的突厥牧民,父皇可知道,此人是如何说的?”
“如何说的?”
李世民惊呼一声。
“颉利在败回突厥时,对突厥境内,进行了屠杀!”
“什么?”
李世民的眼睛瞪的老大,不太肯相信这竟然是真的,毕竟,突厥人特喵的脑子出问题了?
干嘛要杀自已的人?
难不成,因为没在大唐境内占到什么便宜,结果想欺负一下自已人?
在自已人身上,找找场子?
不过旋即,李世民便将这个想法,给抛之脑后了。
突厥人可不是那种欺软怕硬窝里横的人。
相反,这个民族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战斗民族”所有人生性好斗,茹毛饮血,都是天生的战士,征服了辽阔的土地,这么个民族,怎么可能会如何?
所以,这里面,一定另有缘由。
只见到李世民深思片刻后,陡然间醒悟过来了。
“突厥那边,粮食不足!”
“对!”
李恪重重的点头。
原本,他还以为,李世民闻言之后,会高兴些呢,可是,这时候他只注意到,李世民的眉头,扭成了一团。
“父皇,您这是?”
李恪有些懵逼。
突厥人如此,那对于大唐,那是好事啊!
怎么李世民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这时候,李世民长叹口气,然后,屏退了左右,用来记录皇帝言行的史官,随后,朝李恪喃喃道。
“恪儿有所不知,颉利所做,朕虽然有些不认同,可是,不得不说,他所做的是对的,在粮食不够的情况下,只有杀掉一部分人,才能够满足剩下的人所需要……”
“可惜的啊,朕不能这么做!”
说罢,李世民一脸的惋惜。
嗯,甭指望李世民是什么爱护子民的皇帝,说破天了,他不过就是一个封建帝王,不过就是一个腐败透顶的封建主义头子,天生贵族的他,哪里会在意普通升斗小民的死活?
第173章 无解的存在
而且,华夏大地上的升斗小民,可不是那么好杀的。
华夏古代的老百姓,那可是喜欢用刀子来投票的,一旦统治者对他们太过于狠毒的话,那么,这些百姓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造反!
经历过隋末乱世的李世民,也不太敢招惹这些百姓。
在他看来,这些百姓们虽然弱小,可是,他们的实力,却还是相当强大的。
所以,李世民是不能像是颉利那样做,但是,这并不妨碍李世民他羡慕颉利几句。
“父皇,此事倒也不必担心,儿臣那里有足够多的粮食,可以养活这些百姓!”
李恪朝李世民笑道。
“什么?”
李世民发出了一声惊呼。
“恪儿,你莫非是在说胡话,亦或者是你不知道咱们大唐眼下的粮食缺口?”
“这有什么?”
李恪笑呵呵的问道。
“不过就是,三五百万,需要养活的灾民百姓而已了,对于儿臣来说,还真不算是什么问题?”
“此话当真?”
李世民腾的一下站起身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李恪,只感觉不可思议。
在他看来。
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存在。
毕竟,在这个时代,生产力落后,想要养活足够多的人口,必须把所有人口,所有劳动力都给固定在田地上才成。
让他们全部进行耕作,如此,才能养活他们。
在这个时代。
哪怕是士兵,也只能通过种地这种方式,养活自已。
可以说,即便是举大唐举国之力,想要养活人数数量高达几百万的灾民,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难怪李世民会发出一声惊呼。
这时候,李恪则开始解释。
“父皇有所不知,儿臣那里最近刚刚发现了一种新的作物,产量极其高,一亩地,可以亩产五十六石之多,如此多的产量,儿臣又在幽州附近,播种了三百多万亩,如此一来,养活上几百万人口,还不是绰绰有余?”
“你,你是如何做到的?”
李世民惊呼一声。
“这些粮食,又是什么粮食?”
“父皇,此物名为红薯!”
李恪解释了起来。
“可有实物?”
李世民眉头一挑,问道。
李恪点点头,红薯这玩意,他抽取的数量不少,而且,红薯这玩意种植起来也十分的简单,他长出来的苗,随便的截取一条,便可以充当种苗了,李恪手下,大部分播种的红薯,都是育苗而出的红薯苗。
所以,当下李恪这里的红薯,真心不少。
留了有几麻袋呢,他此番来到长安,就带回来了一麻袋,为的便是让李世民见识一下这东西,顺便,将这玩意给在大唐推广起来。
毕竟,红薯可是能够活人无数的东西啊。
在历史上,贞观年间,大唐腹地关中所发生的各种灾害,那可是一点也不少的,而有了红薯,大抵是可以少死几个人的。
只听见,李恪说道。
“父皇,此物的味道还可以,儿臣特意的从幽州城,带回来了一袋子的红薯,父皇您老人家可以尝尝。”
“哦?”
李世民眼睛一亮。
随后,李恪一挥手,外面已经有人将一颗个头有三五斤重的红薯,洗的干干净净的的红薯,给呈了进来。
“皇上,此物便是红薯。”
李恪说道。
李世民试探性的摸了两下,又询问道。
“那此物当如何食用呢?”
“生食,亦或者是,煮着吃,或者是放在蒸笼里面,蒸着吃,都是可以的。”
李恪说道。
“这倒是有些新鲜。”
李世民笑吟吟的道。
又嘱咐一旁的王海,派人将这红薯,给处理之后,再经历过人的试毒之后,送过来。
“父皇,此物的产量相当之高,而且 ,收获也很快,像是现在这种季节,播种下去,三个月之后,便可以收获了,收获之时,一亩地亩产五六千斤,不在话下!”
“真有如此之高,还是恪儿你糊弄朕的?”
李世民抬眼,眼神里面,帝王之威显露出来,他睥睨着面前的李恪,仿佛能够看穿后者的一切心思似的,问道。
“那是自然。”
李恪拍着胸脯,一脸的自信。
“那好,朕回头派司农寺的官员们,去尝试一下,看看他的产量,是不会有这么高。”
李世民微微点头。
这时候,李恪开口说。
“父皇,儿臣此番回来,还有另外一件事,要与父皇您讲,不知道父皇您有没有兴趣听?”
“哦?”
李世民眉梢一扬。
诧异的看向了李恪。
“有何事要讲?”
“父皇,儿臣想要,在长安城与幽州之间,修建一条电报线路,不知道父皇您觉得如何?”
“电报线路?这是何物?朕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此物啊?”
李世民明知故问道。
实际上嘛,由于此刻,幽州城与海村之间,那条电报线路已经铺设完毕了,所以,幽州城里的百姓,有不少人都听说过电报二字,以至于,李世民派出来去的不良人探子,此番也调查出来了电报一事。
只是,这些不良人们,他们即便是再优秀。
也无法明白,这超越了时代一千多年的电报,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甚至,都没闹明白这玩意,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不过,这些个不良人们,还是忠心耿耿的,恪守职责的,将这些东西,一五一十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