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个月之后,汉华王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已经非常高了,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大部分任都会呆在屋内,而此时三宝港军营之中。
三万大军开始分批出发乘坐舰船前往东番的殖民点,而后再前往琉球。
于此同时,官方的民间的商船也开始进行最后一波运输。
而目的地除了东番便是琉球了。
琉球最为对倭国作战的第一前线,因此不管是屯储兵力还是物资都是占据了总出兵士卒人口数与总物资的七成。
而且因为要尽可能的瞒住倭国间谍,李江下令兰芳社进行配合,尽可能的灭掉藏在这两个地区的倭国耳目。
并且为了彻底摸清倭国靠近琉球的几个大名实力兵力部署等情况有无变动,李江还让倭国的兰芳社分部,尽可能的收集这些情报,并派遣蓝英这位都指挥前往琉球亲自坐镇。
…………
大明正统元年八月初。
此时大明京师之中,朝廷就倭国一事再次进行了商议,这次商议的并不是如何对倭国开战以救援朝鲜,而是如何看待汉华王国出兵倭国的问题。
在此之前,汉华王国已经几次用过于谦向大明朝廷表示愿不愿意配合汉华王国出兵倭国了,可是朝廷之中的大部分重臣都选择反对。
不是大明没有兵卒,而是大明有祖制,倭国在太祖遗言之中乃是不征之国,如果派兵攻入朝鲜,这就相当于违背了祖制,所以许多朝臣都有着很大顾忌。
当然,对于汉华王国所言的金山银山,他们自然也有所心动,对于倭国,他们其实也并不是一无所知,倭国有银山的消息,他们也知晓一些,但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做决定又是一回事,他们很难下此决心。
倒是身为“傀儡”的明英宗朱祁镇尽管年纪虽小,但志向远大,在他看来,朝臣都是一群胆小怕事者,什么祖制,那都不是事,只要是能够促使大明不断发展壮大的,都不应该反对,就是是与汉华王国联合出兵也不例外。
他觉得,大明就应该向汉华王国学习,绝不能因为什么祖制啥的而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只可惜,他年纪太小了,并未亲政,所以大事小事都是李太后与辅助朝臣们决定,他根本做不了主。
第四百九十三章战事顺利!
再说此时朝鲜王国与倭国的战事,此时战事依旧进入到了焦灼状态,虽然大明并未出兵朝鲜,但是一些军事物资开始输送到了朝鲜,因此朝鲜军队凭借地利与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优势,还是勉强抵挡住了倭国的进攻。
只是,这只是勉强而已,若是时间久了,恐怕就不行了,毕竟大明不可能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给朝鲜,即使朝鲜王选择付钱也不可能。
其次,朝鲜军队本就数量不多,能打的就更少了,如今经历了这么久的激战,兵卒早已经身心疲惫了,如果再打下去,恐怕士卒们将会崩溃导致防线彻底崩塌。
到那时,倭国大军就会长驱直入,包围朝鲜的国都了。
朝鲜战事的不妙,其实早就在李江的预料之中了,因此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并不意外,而是即刻下令汉华王国大军在琉球出兵三万民夫雇佣兵的基础上攻打倭国。
既然大明选择做缩头乌龟,李江也不想再耽误时间,他直接就近调集了琉球东番岛上的人,还有一部分归化土著攻打倭国最难部的大名。
战争极为顺利,在汉华王国水陆两进的攻击之下,汉华王国不到三天就占据了十几座城寨,歼灭倭国军队五千人,搜刮物资与金银无数。
对于这些东西,除了少部分物资外,其余的则通过官方与民间舰船向国内运输。
…………
也就在汉华王国出兵倭国之时,此时此刻,大明也终于有了决定,不再出兵倭国,因为不巧的是北方边境瓦剌开始犯边了。
所以不少朝臣都没了心思同时与这两个强敌开战,即使在汉华王国参战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选择参战,白白浪费了这么一个好时机。
对此,身在临高特区的于谦特别窝火,他此前已经不止一次上书让朝廷与汉华王国合作出兵倭国了,可现在倒好,朝廷之中那般只顾自身利益之辈,根本没听从他的意见选择了放弃。
“唉……!”愤怒过后,于谦只剩下了一声声叹息。
他非常清楚北方瓦剌犯边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目的自然是让他们有一个台阶可下,而且朝廷之中那般家伙对于汉华王国还是不怎么了解,在临高的这些日子,他不止一次跟张怀普聊过,也与许多汉华王国商人聊过,知晓许多汉华王国的政策与李江的心思。
他非常清楚这次汉华王国攻打倭国的目的,可以说这对于大明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先不说大量财富,就算是削弱倭国,也可以将沿海地区的倭寇消除其根源。
可那些朝臣们了,目光太短浅了,要知道这时候倭国正处于南北对峙时期,尽管天皇乃是名义上统治者,但权力处于各个大名手中,而且这次入侵朝鲜的也并不全是倭国所有大名。
事实上此时倭国虽然因为汉华王国出现,不在与原时空那般乱了,但南北对峙,大名对峙依旧存在,因而所产生的浪人倭寇众多,如果不加以进一步削弱,恐怕这种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事实上,原时空,嘉靖年间倭寇就是因为长期倭国内乱才会产生这么多倭寇存在的,否则那些倭寇也不会漂洋过海来到大明本土大肆劫掠。
当然,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倭乱其实也不全是因为倭国本土内乱,其实大明朝廷中后期军备费驰也是最大的一个原因,否则大明军队强大如何会让区区数百数千倭寇横冲直撞,甚至还杀到了南京脚下。
…………
大明不出兵,于谦非常窝火,可他没有办法,尽管他是南洋大臣,可这个职位根本不顶用,朝廷之中做主的还是那帮自以为是的家伙,他们对于汉华王国根本不了解,因此于谦只能私下与汉华王国或者是大明本土商人合作,让他们尽可能的前往倭国运输物资运回其他物品。
这样一来,朝廷也无法说什么,临高本就是大明对外的一个特区,无论是大明本土商人,还是其他各国商人都来去自由,运输的东西也没有限制。
而且,大明本土商人是非常乐意前往倭国做生意的,毕竟他们都知道倭国银子多铜钱少,而大明则恰恰相反,大明铜钱并不缺,缺的是金银。
所以许多大明本土商人,开始在江南等地大肆收购各种生活用品运输到倭国交战地区,卖给那些因为战乱的倭国百姓,进一步榨取他们的价值,而且在倭国,他们也可以跟汉华王国商人那般,运回矿石等物资,这对于临高的发展,也是有着巨大的帮助,因为这些东西,谁也不嫌多。
…………
日子一天天过去。
汉华王国与倭国开战之后是连战连捷,打的倭国各个大名溃不成军,丢盔弃甲,收获颇丰。
就李江目前得到的数据显示,光是金银就有五百多万两,还有其他各种物资等价值三百多万两。
可以说这次出兵倭国已经完全赚到了出兵军费,甚至还多出许多倍。
除此之外,汉华王国大军还攻占了城寨四十三座,横扫大名十七个,歼灭大军七万八千人,焚烧各种工坊等三百四十多个,搜刮各种工匠七百多人,占据了大大小小,十二个港口。
可以说,倭国南部许多地方都被汉华王国给横扫了一遍。
虽然不至于让倭国一蹶不振,但大大削弱了倭国。
尤其是工坊工匠,这些可都是倭国再次崛起的宝贵财富,现在倒好,全都被汉华王国给摧毁了。
而琉球,也跟着汉华王国摇旗呐喊,占了不少便宜,尤其是琉球的许多贵族,大肆劫掠了不少倭国人口当作奴隶不说,就是直接将许多小岛划定为自己捕鱼的地盘,琉球就占了便宜了。
除此之外,琉球还与汉华王国进行合作,将一部分舰船买下来当成自己商船捕鱼船,而这价钱简直就是白菜价,汉华王国军队也乐的自在,因为倭国的这些船,汉华王国本土商人与大明商人根本不感兴趣,而水师那就更不感兴趣了,这么多船怎么处理自然是一个让他们十分头疼的问题,现在好了,有了琉球接手,他们再乐意不过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西行归来
对倭战事进展十分顺利,李江也松了口气,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打起仗来,战局可谓是瞬息万变,若是倒霉,恐怕会因为某些缘故导致战局不利,那就不妙了。
好在战局一直按照李江所预料的那般,十分的顺利,并未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因此,李江暂时将注意力由战事转移到王海滨派回来的人身上。
没错,远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到达西欧的王海滨舰队终于有消息了。
王海滨到达西欧之后,即刻派了三艏舰船沿着原定航线绕过好望角顺利回到了东阳港。
派回来的一共有三艏船,只可惜在中途遇到了大风暴,损失了一艘船,好在人员只死亡了十几个,倒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领头之人乃是一个名唤陈清泉的船长,职位是参将。
大统制府,李江在这里接见了他。
书房内,李江坐在那,聆听着陈清泉的详细叙述,从东阳港出发,到到达好望角,舰队一分为二,再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西欧这一路全对李江说了出来,这期间,李江还时不时询问情况,并且事后对照舆图,详细询问,在确定航线与他前世所记得航线差不多的时候,他随即下令,奖赏陈清泉一行人,并且将他的参将衔提升一个等级,其他人也各有封赏。
待到陈清泉等人离开之后,李江随即来到了议事大会堂,召集了众位大臣,将此事与众人简单说了一下。
李江说完之后,尚阳第一个站了起来,扫视了一眼众人之后,迟疑了一下对着坐在上方的李江说道:“启禀大统制,臣以为既然此时已经打通了通往西夷诸国的航线,就必须抓住时机,派遣一支庞大使团前往这些西夷诸国,加强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西夷诸国最喜欢的便是吾东方华夏的瓷器与丝绸,有了这条航线,东西之间的贸易将会大大增加,而且这条航线上的贸易往来,这两大商品必须掌控在官府手中,最好是……”
随着尚阳噼里啪啦的讲述,在场所有人都听懵了,因为这番话完全不像是尚阳这位儒家子弟所能说出来的,到像是一位经商有成的大商人才能说出来的。
“这……这还是吾等认知之中的尚主事?”
“莫非这是有人在尚阳主事背后为他出谋划策?”
“不应该呀……”
…………
一时间,在场之人都不禁开始猜想起来。
而徐海东更是直接站起来附和道:“尚主事所言差矣!这条航线关系重大,不管是东方诸国还是西方诸国都不成知晓,现在若是派遣使团前往,这务必会……”
徐海东执意反对即刻派出使团,他觉得最好是低调处理,航线商路也必须掌控在汉华王国手中,起码最近几年都必须保密,这样一来,不管是西方诸国还是东方的大明等商人,都能被汉华王国所控制,只能乖乖将商品交与汉华王国官府,这样一来,即使未来这条航线被发现,那时候汉华王国官府也大赚特赚了。
“因此本官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汉华王国赚取更多的钱财!”随着徐海东最后一句话定调,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原本以为尚阳的一番话就够让人惊讶了,现在倒好,徐海东的话更是语出惊人。
这还是儒家子弟徐海东吗,这简直就是一奸商!
也就在此时,又有一名官员附和了两人的观点,这次他更是要求将此事全部封存,作为绝密。
“难道这几位主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统制私下授意的?”此时此刻,不少人心中都不禁涌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不得不说,他们还真是猜对了,其实徐海东与尚阳之所以这样说,其实都是二人在演戏罢了,而且背地里还是李江亲自跟他们谈过之后,授意他们这样说得。
目的自然不言而喻,那就是此事无论如何都必须通过。
虽然他李江乃是汉华王国大统制,根本无须顾忌众人的意见,但是此事关系重大,若无法让众人都信服,恐怕此事会被人传出去,毕竟这事太重要了,一条航线有多重要,这前期简直就是拿命去填。
李江如此又凭什么要给他人免费使用,要知道这可是通往西欧的唯一一条航海线路,这关系到多少金银财宝的归属。
当然,此事如果长久下去,肯定是无法瞒住的,毕竟随着时间推移,就算是官府组织商船,也很难保持航线绝对不会被泄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