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喊我去盗墓-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名兵士会意,纷纷将藏在怀中的金器取出,摆在曹禀面前。

    见曹禀面露惊喜之色,吴良这才顺势继续说道:“军候,这些金器都是他们舍命从墓中带出来的,哪怕屡次险些丧命都不肯放手,只为向军候与使君尽忠,我看在眼中也是颇有触动,因此斗胆请求军候将其中的一部分赏赐他们,也不枉他们一片衷心。”

    这些金器完全是额外所得,曹禀心中惊喜之余,果然也不介意慷他人之慨,当即说道:“当赏!你们每人挑上一样,不必上报,剩下的收入册中便是。”

    “谢军候。”

    六名兵士喜上眉梢,谢过之后连忙冲上前去捡最沉的取了一件小心收入怀中。

    这就叫做投桃报李。

    这几个兵士与吴良默契,又在墓中与他共患难,于情于理吴良都不会亏待了他们,如此各自不亏,岂不快哉?

    “这次你立了头功,更应有所赏赐。”

    曹禀则又挑出两样金器递到了吴良手里。

    “谢军候。”

    吴良自然不会与他客气,果断踩扁了收入怀中。

    “哈啊——”

    事已至此,曹禀终于舒畅的伸了个懒腰,意气勃发的道,“如今使君交待的事已经办完,我这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是时候班师向使君复命了,我已命其他人做好开拔准备,你们也速速收拾一下,半个时辰后我们便离开此地。”

    “且慢!”

    吴良却在这时候忽然又提出了异议。

    “怎么?”

    曹禀奇怪的道。

    “军候,盗墓需有始有终,我们扰了墓主人清净,又借了墓主人黄金,若是就此离去怕是不妥,日后恐遭墓主人纠缠。”

    吴良说道。

    “嘶……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那依你所见我应该怎么做?”

    曹禀蹙眉沉思片刻,终于问道。

    “依我拙见,应为墓主人重建金刚墙,再回土填埋。”

    吴良正色道。

    “此举又要耽误不少时日,恐生变数呐……”

    曹禀有些犹豫的道,曹操可还在等着他回去填补军饷呢。

    “不必。”

    吴良早有想法,当即又道,“若军候将此事交付于我,只需一日即可完成,甚至今夜兵士还有功夫睡个囫囵觉养足精神,明日一早班师反倒更加稳妥。”

    “好!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由你来负责,有任何需求尽管来找我!”

    曹禀闻言一喜,当即拍板说道。

    然而曹禀并不知道,吴良主动请缨去做这件事,其实也同样夹带了些私心。

    为了增加梁孝王墓中文物留到后世的可能性,他打算就地取材,为梁孝王墓修筑一道具有防盗作用的金刚墙……

    这事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这道金刚墙只需使用瓬人军掘墓时挖出的石块胡乱堆砌起来即可,越乱越好,甚至摇摇欲坠效果更佳,而后便可以回土。

    这种防盗手段早在春秋时期的墓中便有使用。

    倘若瓬人军离去之后再有人来盗墓,挖到这道金刚墙时,只要抽出其中的一块乱石,整片金刚墙便会轰然倒塌。

    大量石块砸落下来,可瞬间将一个小型盗墓团伙埋葬!

    至于更加专业的考古团队,发掘时一向小心谨慎,甚至连一块普通砖石都要小心清理查看,极少冒进,自然很难中招。

    其实吴良也不是歧视谁。

    只是无奈大部分小型盗墓团队眼中都只有利益,不但肆意破坏在他们眼中“不值钱”的重要文物,有些人还会将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宝卖到海外,实在可恨。

    相比较而言,考古团队虽然也是一种盗墓行为,但至少能够保证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流向。
………………………………

第二十五章 贵人

    这工程没什么技术含量。

    吴良虽名义上是负责人,但其实也仅仅只是与屯长简单交流了一番,屯长便已领会他的意思,带人下去干活了。

    如今瓬人军上下人人都知道吴良立了头功。

    加上曹禀又对他极为器重,甚至有传言说这次回去之后,曹禀便可能将军候一职让与他来做,因此人人都会他极为客气,命令传达下去执行的也是颇为顺利。

    至于那传言嘛……

    八成是陈金水那几个大嘴巴传出来的,因为曹禀说这番话的时候就他们六人在场。

    安排妥当之后,吴良难得清闲下来。

    独自走在寝园之内,总算有了功夫细想那个神秘小鼓的事情。

    结合《史记》中有关梁孝王的记载,吴良依旧觉得这小鼓与那头背上长着脚的怪牛关系匪浅,没准儿小鼓的鼓面与背带就是用那头怪牛的皮所制。

    而且那头怪牛必定不是俗物!

    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一般的兽皮,绝对不可能经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依旧保持新皮一般的柔软与韧性。

    “牛……牛……牛……”

    顺着这个线索,吴良闭上眼睛搜索自己脑中所知的所有与牛有关的历史传说与典故。

    良久之后。

    “夔(kui二声)牛?”

    吴良蓦然睁眼,终于找到了一个自认为比较接近的答案。

    《山海经·大荒经》中收录过这样一种异兽,这种异兽叫做“夔牛”。

    夔牛长得像牛,但只有一只脚,浑身青色,头上没有角,叫声像打雷一般,轰隆隆震天动地,只要它一进水,必然狂风大作,风雨交加,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上古异兽。

    相传天下只有三头夔牛。

    第一头夔牛被黄帝捉住,剥了皮做成了战鼓,剔了骨做成了鼓槌,听说此鼓一击声震500余里,黄帝部落的将士听到鼓声之后群情激奋,奋勇无比,而蚩尤的部落则闻风丧胆,于是天下大定;

    第二头夔牛则被秦始皇找到,他也想效仿往日黄帝用天鼓振奋士气,从而征服六国,踏平天下,一统华夏,于是他也将夔牛杀了做成了鼓,但这鼓制成之后敲击起来效果不知为何却差强人意,又被他一怒之下毁了;

    自此,夔牛便只剩下了一头。

    可是自秦始皇之后一直到吴良生活的二十一世纪,之间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便再也没有了有关夔牛的任何线索,仿佛第三头夔牛凭空消失了一般,不免令人疑惑。

    而吴良之所以会将神秘小鼓与夔牛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基于三点:

    第一、神秘小鼓的鼓面中确实透着些许青色,起初他还以为这是因为采用了某种特殊的鞣制技术所致,因此并没有太关注。

    但现在看来,倒确实与夔牛的皮毛颜色有些类似。

    并且外形也有待商榷,背上长着脚与一只脚的牛,总觉得有点相似之处;

    第二、仍要说回《史记》。

    作为一部篇幅冗长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中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里面可谓人物众多事迹众多。

    因此若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断然是没有资格载入《史记》的。

    而偏偏这头长着脚的怪牛的事便被载入了其中,这从另外一个侧面是不是也可以证明,这头怪牛其实很有来头,只是司马迁没有细写,又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没敢细写罢了?

    毕竟据吴良所知,梁孝王刘武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其实一直有一颗称帝的心。

    并且为此还命人暗杀了十多名反对他称帝的朝廷重臣,当时的皇帝汉景帝刘启得知此事之后震怒,刘武不得不命手下谋士自杀顶罪,又与窦太后合演了一处假死的戏码,才终于逃过死罪,自此却也难逃汉景帝刘启的怨恨……

    而在这不久之后,有人为刘武献上一头背后长着脚的怪牛。

    又过了没多久,刘武便忽然得了热病暴毙而亡。

    假设那怪牛就是夔牛,试想这样一个有野心的人,发现夔牛之后将其杀死制作成鼓以求一统天下不是顺理成章的事么?

    再阴谋论一点,夔牛的事被汉景帝刘启得知之后,发现刘武称帝之心不死,立刻想办法弄死他以绝后患,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么?

    至于《史记》中怎么记载……

    历史向来都是由统治阶级主导的,司马迁作为西汉臣工,这件事又作为皇室不愿公开的丑闻,该怎么记录难道他心里没点数么?

    第三、黄帝制成的夔牛鼓敲响之后,既可令麾下将士提振士气,又可令蚩尤部落闻风丧胆,似乎与此前他在墓中敲鼓震犼有些相似之处。

    至于他为何不能像黄帝一样提振士气……

    这点秦始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制成的夔牛鼓不是也没能发挥这样的作用么?

    吴良分析,或者三头夔牛本就有着不同的特性,因此制成的鼓也有着不同的特性。

    又或者这鼓的功效可能与使用的人有关,这是一件能够“升级”的神器,拿黄帝与秦始皇比较分析的话,可能越是仁德高尚之人使用,威力就越大也说不定。

    具体是怎样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小鼓确实可以震慑到犼,这种类似于异能的特性便足以证明神秘小鼓的不同寻常之处,只是不知是否也能震慑其他的野兽与凶兽……

    ……

    就在吴良忘情思索的同时。

    “这挨千刀的短命鬼,何德何能竟如此好运,就连曹禀也对他如此器重!”

    狠狠一拳砸在残垣之上,周丰嫉恨的望着吴良的背影,仿佛嚼着他的骨头一般咬牙切齿的骂道。

    “若曹禀有意让位于吴良,从此此人岂不是便能骑在我头上作威作福了?区区一个逃兵,狗一般的奴役?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夜!”

    “就在今夜!”

    “看我今夜略施小计,给你安上个弥天大罪,到时莫说曹禀,便是曹德(曹禀的父亲)亲自开口也保不住你!”

    骂完之后,周丰总算略感舒畅,又瞥了吴良一眼,冷笑着向军帐走去。

    待周丰离开许久之后,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才踮着脚自残垣之后摸了出来:

    “想不到拉个屎还能听到这样的密事,俺真是有才兄弟的贵人,这回应该能先还上一条命了。”
………………………………

第二十六章 放他走

    傍晚太阳还未落山之际,梁孝王墓的回土工作已经完成。

    想到今晚终于能睡个囫囵觉,明早便可班师回去领赏,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不需掩饰的欢喜,就连晚饭时一直在吃的野菜粟米饼都莫名香了许多。

    但吴良不同,吴良手里的烤野鸡是真的香。

    其实那只野鸡吴良并没真的打算烤来吃掉,毕竟就在两天前,他还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中,吃的好喝的好哪会有那么馋?

    何况这只野鸡作为“战友”之一,他心中到底还是略有不忍,大有将它好好养着下次再用的打算。

    但没想到曹禀竟一直将他那句玩笑话记在心里,刚到晚饭时分就命人将这只已经烤好的野鸡给他送了过来。

    只是令吴良不解的是,这野鸡为何送过来的时候已经少了一条鸡腿和一个鸡翅?

    送来的兵士嘴上也没油光,只是一个劲儿的咽口水……

    算了算了,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就当作不注意被野猫野狗叼去了吧。

    看到这一幕,陈金水等六人瞬间像是中了邪一般,“呼啦”一下全都凑了上来,一双眼珠子几乎快从眼眶里面凸出来,眼巴巴的望着他与他手中的烤野鸡,一步都走不动了。

    “咕噜!”“咕噜!”

    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六名兵士已是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吴良也不介意。

    笑了笑撕下野鸡的另外一条腿,又从鸡胸上撕下一大块鸡脯肉,一边就着野菜粟米饼大嚼,一边含混说道:“剩下的你们分了吧……”

    话音未落。

    只听“呼啦”一声,没了!

    野鸡兄,一路走好!

    ……

    今晚陈金水有点古怪。

    因为这个三十有九的老童子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死乞白赖的非要和吴良一起睡。

    不仅如此,他还把剩下五个一同下墓的兵士也叫了过来,强行将与吴良同住一个排房的人全部换了出去……

    见此状况,吴良心中自是有些惶恐。

    六个大汉一起与他交流一夜感情,他如何承受得住?

    不过其余五个兵士也是一头雾水,问陈金水到底什么意思,这货又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肯说,只是叫他们安心睡觉便是。

    这叫吴良怎么安心的下来?

    于是谨慎起见,他特意选了个最靠墙的床铺,将自己的屁股死死贴在墙上,才终于因为疲惫沉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