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课本走向历史-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了一下,准备出口将郦食其这个馊主意给推掉,眼角的余光扫过了跪坐在下手的张良,一个想法忽然在心里产生。
    在此之前,张良曾经请命,说是愿意留在韩地帮助王庆治理韩地。
    见识过张良在韩人中影响力的王庆,对此有些迟疑,担心这个父祖共计担任韩相八十多年的人会借此对自己不利。
    毕竟这韩国可是自己亲手灭掉的,而张良又一直致力于复韩。
    自己又没有那种虎躯一震四方纳头便拜的王八之气,这事不可不防,所以王庆没有明确回答。
    现在郦食其忽然给了这样一个提议,正好可以用来试探一下张良。
    王庆做出沉思状,过了一阵方才出声,没有表露自己的意思,而是转头看着张良笑问:“子房以为如何?”
    显得很是憔悴的张良显然没有想到,王庆会忽然就这个问题来询问自己,不过他素来聪明,即便没有太多的准备却也不慌乱。
    沉吟一会而道:“亡国之人窃以为此事断不可行!”
    只是开头这一句旗帜鲜明的话,就让郦食其微瞪起了眼睛。
    他与张良先前就相识,又在刘老三手下共过事,不过关系并不算好,没想到现在到了汉王项籍手下,这个刚把自己国家丢掉的家伙,又来拆自己的台。
    这让他极为愤慨,想要直接反驳,但现在他的地位不高,又想着努力在王庆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所以便忍住了。
    只在心里憋足了劲,待到张良说完之后便要一条条反驳,让其无地自容。
    张良却如同没有看到郦食其的脸色一样,接着道:“昔日周武王克殷,表商容之闾,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其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
    现今用人之际,岂是旌忠尊贤之时?此为其一。
    武王翦灭殷商之后,兵车改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汉王兵锋正盛,东方又有齐楚之患,安能效法?此为其二。
    将天下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又有何人追随汉王征讨天下?此为其三。
    将士追随汉王连番血战,所求者封土赐爵也。
    封国爵位理应赏赐有功之臣。
    大王赏赐得当,则将士将会舍命相随,若将天下赏赐给不曾有半点功绩的六国之后,何其不公?
    只怕真正做事之人皆会心生不满。此为其四。
    是以张良认为分封六国之事断不可行。”
    在经历了自己苦心孤诣辅佐的韩王成要亲自将自己斩杀,又见到如今的王庆已经有席卷天下之势,对韩国王室已经心灰意冷的张良,已经没有了复兴韩国的心思,他现在想做的,就是留在韩地,好好的把韩地刚刚经历的伤口给治愈。
    把没有王室牵绊的韩地好好的治理一番,多为韩地之民谋取一些福利。
    如此也对得起他们对自己的信任以及情深

第三六零章 张良归心,兵临西楚
    张良的回答让王庆很是满意,这才是一个顶级谋士该有的样子,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张良已经对自己归心。
    如果他还心念韩室的话,在这样的机会面前说不得要顺着郦食其的话说上几句,来忽悠自己分封六国王室之后。
    当然,这也不排除张良已经洞察了自己的心思,所以才故意这样说的。
    王庆心里这样盘算着,却见到郦食其涨紫了面皮,伸手指着张良张了几次嘴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以至于王庆都有些担心这个老家伙会如同王司徒那样被气的吐血而亡。
    等了一会儿见老家伙还健在,王庆便笑着开口打圆场,不再提分封之事,不过在场的人都知道,汉王已经接受张良的意见。
    又说了一阵,张良开口道:“臣长子不疑,已年过十七,但生性跳脱,难以管教,臣想将其送入军中,追随大王左右,以磨练其心性,锻造其本领,还请大王多多劳苦”
    张良的此次开口,令的王庆有些意外,这是要将长子放在自己这里,从而表示心迹啊。
    这样的事情王庆自然不会拒绝,在推辞了一次之后,王庆哈哈笑道:“如此也好,只是到时子房莫怨本王将令子教坏才好。”
    说完就立即给张不疑封了官职,成为王庆亲卫的存在。
    张良肯下这样的本钱,王庆自然知道他所求的是什么,不过却没有直接将韩地事务委托张良之手,因为这样不太好看,买卖做的太过明显,缺少人情味。
    又饮宴一阵,王庆命人取来大量珍宝钱财,赏赐给在座的将领,这是韩国府库里面的藏货。
    因为张良劝开都城的缘故,所得赏赐最多。
    张良固辞不受,说此时大军在外征战,正是用钱的时候云云。
    最后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不过却封存了起来,不准备花用,准备将其用在韩地的恢复之上。
    王庆今日虽然没有说要让他留下来治理韩地,但聪明的张良有如何会不知道此事已经成了呢?
    果然,在攻克韩都休整了三日之后,汉王留下了一万兵卒负责维持韩地治安,而后便带着二十余万兵马向东而行。
    临行之时,王庆将韩地重新改为颍川郡,将治理之权交与张良之手,不过留下的一万军队,却不归张良管。
    至于韩国的三万余降卒,以及齐国的三千降卒,都被他随军带着一路往东而去。
    正是因为不断有降兵加入,所以这一路打过来,王庆手中兵力不减反增,不算韩信、项声那里,仅龙且与他这里,就有了近三十万!
    大军行至韩楚交汇处,北面的消息传来,说是项声、钟离昧已经将代国全部打下,并且兵锋直指燕国,燕王臧荼大惊,有可能会选择臣服。
    王庆随后便派人前去,让项它项声几人治理赵、代、燕之地。
    并且命令,如果燕王臧荼臣服,便将其送道自己这里,不能让他继续留在燕地。
    汉王项籍东出函谷不过四月,便已经灭魏,破赵、覆代、降殷、拔韩、胁代,兵锋直指齐楚,天下皆惊。
    原封二十余王,除去汉王之外,只余下齐、楚、九江、临江、衡山、南阳还有一个不知道还存不存在的代王以及已经名存实亡的殷王司马印。
    天下汉王已独占一半,剩下的几个封国,齐楚旗帜鲜明的与汉王放对,作为楚柱国的临江王共敖也为其中一员。
    九江王英布与衡山王吴芮不参与这一系列战争,南阳王彭越最是积极,在汉王还没有对楚国动手之前,就已经连下楚国西南两城
    楚怀王已经没有心情去临行后宫的美人了,这样一日三变几乎一面倒战况已经完全将他打蒙了。
    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想到,不过在关中蛰伏了一年多而已,那个他楚国王室的将领之后,就如同吃了春药一般,凶猛的一塌糊涂!
    他现在是彻底的慌了,一方面在楚国不停的抓壮丁,往彭城西面和北面快速送去,连老人和十一二岁的少年都不放过。
    另一方面,则不停的派遣使者往九江王英布以及衡山王吴芮处,许诺了极多的好处,并且陈述了齐楚国破之后九江、衡山国亦是被项羽竖子吞并的下场,极力的想要将这两方拉拢到自己这一方面。
    即便是先前将他派去的册封使斩杀并且将头颅送与项籍、现在已经率先攻打他楚国的南阳王彭越处,都有使者派去。
    同时暗暗的派遣人手出去,前往王庆那里,试图联系以前的楚国将领,想要以他楚王的身份,并且加上许诺的好处来让这些人反水。
    而且还命人写了檄,诉说了他为楚王的正统性。
    以及项籍身为楚国臣民如今却率兵前来攻打他这个楚王以及生他养他的楚国,实在是狼子野心之徒,狼心狗肺之辈,号召楚国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抗项籍贼子云云。
    而后将这些檄遍传楚境,向人诉说着王庆的不义。
    只是这檄与到处横征暴敛强行四处拉壮丁的楚国现状对比起来,多少有些讽刺。
    这还不算,当共敖带领着东拼西凑出来的二十多万人马和王庆在彭城西面两百里的越城对峙的时候,他还命人以他的名义,写了很多的份书信,射入王庆营中。
    “娘的,楚怀王这个王八犊子采倒是不错!”
    王庆说着把一块写满字的布帛丢在地上,在他面前大地上还一堆,这些都是楚军那边射过来的。
    “只可惜啊,写的太过的艺。
    军中这些大头兵勉强能够认几个字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你现在到还写的邹邹的,这不是诚心为难人吗?”
    他笑着摇了揺头。
    但随后面色还是变得有些凝重起来,因为楚怀王已经找到了他的弱点,只是方法用的不对,可即便是如此,也让军心有了一定的动摇。
    这个弱点就是他手中超过一半的兵都是楚人,而且这些楚卒绝大多数还是精锐。
    不少离开家乡已经三年有余,早就思乡心切,此时又到达了楚国边上,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经楚怀王这样一折腾,又加剧了一分。
    还有一个麻烦事,就是对面的楚军有不少都是这边楚军的亲人,直接下令攻过去,不少人都下不了手。
    在先前攻魏伐韩时他们无所畏惧,但到了此时要跟自己家乡的人动手,就不行了
    这让王庆颇为苦恼。
    龙且曾献策,说是让他带领关中秦兵以及魏、韩、齐三国降卒前去与共敖作战,让王庆带领原来楚军掠阵。
    王庆和诸将仔细商议之后,还是觉得不到迫不得已,就不采用这种办法。
    这是没有法子的事,谁让他手下的楚人这么多,而他的本尊又是依仗着这些人起家的。
    不过在骂完楚怀王之后,王庆倒是忽然想起了一个办法

第三六一章 大喇叭神功——攻心之策
    天色越来越亮了,四周由一般的漆黑变得逐渐能分出深浅。
    虽然还辩不出颜色,可是军营远树都在普遍的灰暗中有了形状。
    星星渐稀,天空之中罩着一层似云又似雾的灰气,但比之前,确实高出许多来。
    年过五旬的陶光手拄着一支锈迹斑斑的青铜戈,疲倦的打了一个哈欠之后,再次环视四周以及天空,等待着天色由暗转明。
    迎着东方逐渐出现的亮光,可以看到他手中的青铜戈上有一个不小的缺口。
    也不知道是被什么兵刃所斩出来。
    因为这个缺口的缘故,使他时常担心这个青铜戈会在后来的征战中突然断掉,从而使他丢掉了生命。
    但他却不敢将其丢掉,因为能够拥有一件这样的戈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见过有太多的人都是拿着竹子或者是拿它木木料做成的武器。
    和他们相比,自己拥有一个缺口的青铜戈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唉!”
    他忽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这世道啊!
    从他出生到现在,基本就没有过过太久的安生日子。
    先是始皇帝伐楚,后来楚国战败终于安稳几年不用在打仗了,然而各种徭役却不停的征发,越演越烈
    武信君项梁叔侄起兵是为了推翻不停奴役众人的暴秦,那时候为了过上一些安稳日子,献粮献钱的也都认了,可后来的怀王是打的哪门子的仗?
    听说秦国被上将军项籍带领江东儿郎尽数推翻之后,他和其余楚人一样,一起欢呼庆祝,好日子终于要来了,再也不用过这种混乱日子了!
    结果还没松口气,怀王就无缘无故的就跟齐国打上了
    而且还老是打不胜
    打不胜就不要打了,结果还打出了隐。
    明明楚国已经不堪重负了,他却不停的征兵,若是守卫自己的国家也就算了,偏偏还要将兵卒送去其余国家,帮助别人防守
    现在听说又大量的征兵,是为了和上将军项籍打,阻止项籍归国,真是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明明都是楚国的人,为何非要打生打死呢?
    听那些官员说,已经成为汉王的上将军为了统治住关中秦地,经常不公的对待楚卒,以至于楚人在关中生活的极为不堪,有许多都是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而且项籍这次带兵前来,就是为了如同始皇帝那样灭掉楚国,使得楚人手足相残
    对于这些,陶光不是很相信,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上将军项籍不是那样的人。
    但想起两个随着上将军一起北上西征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他心里就不免有些慌。
    近三年没有他们的消息,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在,可别真的跟那些官员说的那样
    想起这事,他就忍不住的悲从心来,并且夹杂着无尽的愤怒,自己育有二子,老大生了三个孙子,老二养有一儿一女。
    按照规定,只需要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从军,然而结果却是在老大和小二跟随上将军出征后,怀王又将老二以及大孙子给征走了。
    而后便是三孙子。
    最后更是过分,自己年仅十四的三孙子也被强行征走,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