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修低下了头,不想让父亲杨彪看见自己的沮丧。
父子俩沉默以对,顾自饮酒,不知不觉的便有微醺之意。杨彪的神情渐渐放松,斜睨着垂头丧气的杨修,轻笑了一声。
“小子,乃公给你指一条明路吧。”
杨修抬起头,打量了杨彪两眼,拱手道:“请父亲教诲。”
“中兴名臣中,谁的经历最传奇?”
杨修眨眨眼睛,不知道怎么回答。中兴名臣太多了,各有各的传奇,谁知道杨彪问的是谁。
“邓禹。”杨彪自己说出了答案。
杨修恍然,会心而笑。“父亲是让我与陛下做同学?”
“同学,你怕是不配。”
杨修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面皮红一阵白一阵。
杨彪看在眼里,依然不紧不慢的说道:“做个伴读,应该还是有机会的。”
“父亲……”
杨彪抬起手,示意杨修不要着急。“你幼传家学,又博览群书,学问的底子自然是好的。只是从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至今三百余年,儒门先与黄老道相斗,后有今古文之争,如今看似一统天下,其实积弊丛生。有识之士无不思得良策,重振儒门生气,有重训诂者如郑康成,有引黄老者如蔡伯喈。”
杨修若有所思。“父亲,陛下向杨奉问道,难道是想引道入儒?”
杨彪微微颌首。“陛下问道杨奉,固然有招抚之意,亦不能排除研习《太平经》的可能。仔细想起来,张角不过一没落儒生,能凭《太平经》蛊惑八州,动摇天下,死后十年,黄巾依然苦战不降,其中必有原因。欲明其理,研习《太平经》是必经之途。”
他呷了一口酒,又道:“我人到中年,习气已成,难以改学。且公务繁忙,也没时间读书。你正年轻,又随侍陛下左右,闲暇甚多,做个伴读,再合适不过。”
杨修如梦初醒,举起酒杯,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
“父亲一席话,胜于一箧经,儿子受教了。”
杨彪嘴角微挑,转身取出一卷简册,推到杨修面前。“当年平定黄巾,我曾见过一些收缴的《太平经》残卷,依稀还记得一些,这些天抽空写了出来,你拿去看看,或许能有用。”
杨修大喜,知道父亲用心良苦,连忙接过。
——
接连与公卿商议了两回后,刘协第一次走出御营,巡幸三将大营。
按照礼仪,天子出巡有专门的乘舆大驾,规矩森严,仪仗繁复。按照那一套搞下来,估计前面的引导队伍到了杨定的大营,刘协还没出御营呢。
况且以当前的形势,也容不得刘协如此铺张浪费。
刘协与公卿们商议后,决定特事特办,精简仪仗,他本人也不朝服乘车,而是披上甲胄,乘马而行,向天下人展示他讲武演兵,再建太平的伟大志向。
这个决定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可是有太尉杨彪的鼎力支持,最终还是这么定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刘协骑乘一匹西凉大马,在王越、史阿等人的护卫下,走出了御营。
经过十几天的练习,刘协的体力和骑术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即使穿着沉重的甲胄,坐在没有马镫的马背上,依然身姿挺拔,稳如泰山。
只是苦了杨修这些侍中、侍郎。
这些人大多是读书人出身,平时坐惯了车,不会骑马,甚至还看不起骑马的,如今天子乘马,他们也不敢坐车,不得不在乘马和步行之间挑一样,真是苦不堪言。
杨修不会骑马,只能选择步行。
如果是甩着袖子,信步而行,那也就罢了,但侍中、侍郎随天子出行没这么自在,他们不仅要保持同一个姿势以示肃穆,手里往往还要捧着东西。看似不重,走上几百步,感觉就渐渐不同了。
杨修跟在天子马后,出了一头汗,然后又敷了一层土,连嘴里都是一股土腥味。
说不后悔,那是骗人的。
杨修咬牙苦撑,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也就十来里路,咬咬牙,坚持一下就到了。
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现实比杨修想象的更残酷。
先行传诏的郎官回来说,杨定接诏后,不仅没有出营接驾,反而大营紧闭,营中将士全副武装,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无数人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杨定不会是反了吧?
对西凉人来说,这是常规操作。之前在新丰,郭汜就这么干过,半夜派人烧天子所住的学宫。
刘协挽着马缰,端坐在马背上,手心、后背后是汗。
狗日的杨定,老子第一次出巡,你给老子玩这么一出,想干啥?
此时此刻,刘协无比希望自己是历史上的李世民,看谁不顺眼,就命秦琼出马,取其首级。
刘协悄悄地做了两次深呼吸,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转头看看四周,众人纷纷避开了他的眼神,生怕被他点名,派去杨定的大营查看。
刘协最后看到了灰头土脸的杨修,心里一惊。
这泥猴是谁?
杨修倒是胸有成竹,见天子看过来,立刻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杨定若有反意,必不会如此招摇,却又闭营不出,怕是听了传言,心有疑惧。”
刘协想了想,明白了杨修的意思。种辑、左灵很可能和杨定取得了消息,杨定做贼心虚,怕他乘势抢营,所以如临大敌。
如果他真有什么不臣之心,整顿人马后应该杀出来才对,没有紧守大营的道理。
“奈何?”
“臣愿走一遭,为杨定解说形势。”
刘协打量了杨修两眼,心中欣慰。杨修能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请命,难能可贵。
他沉吟片刻,点点头。“德祖小心些,见机行事,不必勉强。”
“唯!”
杨修转身要走,却被刘协叫住了。刘协掏出一方手帕,递给杨修。“擦擦脸。”
杨修愣了一下,随即红了脸,也不知道是尴尬的还是激动的。好在黄土遮面,别人也看不出来。他双手接过手帕,躬身再拜,转身去了。
第二十二章 将军欲为周亚夫?
杨定字整修,本是凉州大人,后来成为董卓的部下。
董卓死后,他和李傕、郭汜等人合兵进攻长安,先拜镇南将军,后来迁安西将军,如今官拜后将军,仪同三公,算是过了一回瘾。
他的实力不如李傕、郭汜,这些年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前一段时间,李傕、郭汜互相攻击,两败俱伤,杨定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官拜后将军,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
而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却是同为凉州人的段煨。
原因也很简单,他和段煨有私人恩怨,一向不和。
而且段煨屯守华阴多年,垦田种麦,粮食充足。如果能吞并他的部下,夺取他的粮食,杨定的实力能翻一番,董承、杨奉也不得不俯首听命。
届时他或许可以效仿李傕、郭汜,官升三级,做一回真正的三公。
但他万万没想到,天子迟迟不肯下诏攻击段煨,还将左灵、种辑派去荆州、兖州出使,召兵勤王。
他一下子慌了。
坐在充当中军大帐的西岳庙建堂中,他心烦意乱,一会儿想率部出营,击溃天子的仪仗,擒了天子回长安,一会儿又觉得胜算不大,不如率部西归,与李傕、郭汜讲和,再作计较。
依违之间,半个时辰过去了,有人来报,天子使者、黄门侍郎杨修在营外求见。
杨定“腾”的一下子站了起来。“多少人?”
“就他一个人。”
“一个人?”杨定松了一口气,重新坐了回去。他知道杨修是谁,虽然出身高贵,毕竟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儒生而已,翻不了天。
他挥挥手。“让他进来。”
时间不长,杨修拱着手,走进了建堂。
他面带微笑,在门口站了片刻,上下打量了杨定两眼,拱拱手。“将军姓周乎,姓杨乎?”
杨定愣住了,两眼瞪得溜圆。
听说杨彪的儿子是个天才,怎么看起来是个白痴。
我当然姓杨,怎么可能姓周?
杨修环顾四周,又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虽有些变化,终究还是西岳庙,不是细柳营。”
杨定一头雾水。“公子……何出此言?”
“将军营门紧闭,营中戒备森严,我还以为是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杨修伸手一指建堂中的神像。“不过这神像我还是认得的,是西岳之神无疑。”
杨定这才反应过来,不禁哑然失笑。他虽读书少,周亚夫细柳营的故事还是知道的。见杨修将他的大营比作细柳营,心里多少有些得意。
虽然他的本意并非如此。
“公子说笑了,我岂敢和周亚夫比肩。”
“将军不必自谦。真要说起来,将军的功劳比之周亚夫有过之而无不及。”
“哦?”杨定来了兴趣,连忙请杨修入座,又命人准备饮食。
杨修入座,呷了一口酒,润润嗓子,笑容更加灿烂。“周亚夫的功劳不过是平定吴楚之乱,将军却是救驾有功。吴楚之乱不平,不过天下不安,孝景远在长安,无性命之忧。若非将军救驾,天子却有可能被郭汜所害。天子是先帝最后的血脉,他若是有什么闪失,大汉可就亡了。”
杨定听了,心中自得,不禁哈哈一笑。他举起酒杯,向杨修敬酒。
“公子过誉,不敢当,不敢当。”
杨修和杨定喝了一杯酒,接着又道:“当然,以周亚夫与将军相比,也不妥当。”
杨定不解地看着杨修。
杨修微微一笑。“将军应该知道,周亚夫入狱绝食而死。”
杨定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嘴角抽搐,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忽然之间,他觉得杨修的笑容非常可恶,甚至可怕。
这读书人的心眼真坏,看似夸我,实际上在诅咒我。
杨修放下酒杯,接着又道:“当然,周亚夫入狱是被冤枉的。”他眼皮一抬,看向杨定。“将军,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你可不能被人所误。”
杨定阴着脸,一言不发。
杨修也不解释,自己给自己添了一杯酒,举起酒杯,迎着阳光,眯眼细看了一会儿。“种辑、左灵欺君枉上,污蔑宁辑将军造反,陛下震怒,本当斩首以明律法,只是陛下仁义,又当用人之际,这才命他们将功赎罪,出使荆兖。你说,他们会尽忠职守吗?荆州、兖州会勤王吗?”
杨定心乱如麻。
在他看来,种辑、左灵死里逃生,大概率不敢敷衍了事,应该会想一切办法完成使命。
兖州的事不好说,毕竟有张济拦在陕县,兖州兵过不来。荆州兵就不好说了,荆州牧刘表是宗室,如果有可能,应该会派兵勤王,或者直接派兵入武关,进攻关中。
即使李傕、郭汜放下矛盾,合兵一处,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总而言之,和天子发生冲突,绝非明智之举。
杨定原本就没有造反的决心,现在又被杨修说得六神无主,越想越不安,僵持了片刻后,他强笑着向杨修拱手致谢。
“公子言重了,某忠于朝廷,此心天地可鉴,又怎么会被人所误呢。”他站起身,挺起胸口。“我这就随公子出营,去向陛下请罪。”
“甚善!”杨修长身而起,伸手示意。“将军,请!”
——
杨定下令将士解甲,大开营门,迎接天子驾临。
他本人亲自出营数里,来到刘协面前,躬身请罪。
刘协摆摆手,寒喧了几句,邀杨定同行。
来到杨定的大营,检阅了杨定的部队,最后随杨定来到建堂。说了几句场面话后,刘协开门见山。“将军知道张济复叛,与李傕、郭汜结盟的消息了吧?”
杨定躬身施礼。“陛下,这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李傕、郭汜不来便罢,若是敢来,臣愿身先士卒,为陛下斩此二贼。”
刘协点点头,也不戳破杨定的牛皮。“将军以为,李傕、郭汜若来,大概有多少人马?”
杨定掐着手指算了算。“臣以为,李、郭相攻数月,损失不少,诸羌又先后离开,兵力大不如前。以臣粗略估计,当在三万到五万之间。”
刘协很意外。“还有这么多?”
杨定笑了笑,露出一丝得意。
“陛下有所不知,凉州兵有如狼群,最耐苦战。虽一时受挫四散,用不了多久便能复聚。正如李傕、郭汜,之前互相攻杀,有如杀父之仇,如今形势有变,立刻化敌为友。李傕、郭汜当有兵各万余,胡轸亦有近万人,再加上其他诸将,五万人绰绰有余。”
第二十三章 最怂的表态
“胡轸也会来?”刘协很意外。
“有可能。”
刘协看看绷着脸,极力摆出一副凝重神情的杨定,心中暗笑。
挟寇自重,偏偏还要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架势,真是难为他了。
说起胡轸,刘协不陌生。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