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笑而不语。
他不知道荀彧是不是天下第一等聪明人,但他知道这个时代还有一个奇才,眼下正在南阳耕读,只是太年轻了,可能还没成亲。
他们应该是同龄人,甚至有人猜想他们是同一个人,卧龙即真龙。
如果荀彧不能成功,他不介意再让那头卧龙来试一试,看看这王道究竟有没有实践的可能性。
你们吹的牛逼,自然要由你们负责实现。
“希望他的家人能早点来,身边有人照顾,不至于这么辛苦。”
唐姬转头看了刘协一眼,嘴角轻挑。“陛下真打算聘他女儿为美人?”
“有何不可?只要能让他尽力,朕不介意多娶一个两个。”刘协耸耸肩,又道:“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反正这后宫里也不会安静,多一个声音也无所谓。”
唐姬叹了一口气,拱手告辞。
至尊不易,欲为明君的至尊更不易,欲再兴大汉的至尊简直比登天还难。
天子小小年纪,就承担了他不该承担的责任。
——
刘协回帐,伏寿已经准备好了洗漱用品,侍候着刘协洗漱。
“陛下那四句说得真好。”伏寿忍不住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能成就其中之一,便是圣贤。能大成者,其唯圣王乎?”
刘协放下手里的布巾,瞅了伏寿一眼,笑而不语。
算你识货。
如果不是吹牛逼的最高境界,又怎么会成为穿越者必备杀器。
你们不是一个个哭着喊着要王道么,老子就给你们吹个更大的,看你们有没有胆量践行。
吹牛逼谁不会,能把吹过的牛逼变成现实的,那才是真牛逼。
无知者还在口嗨,聪明人只怕已经在颤抖。
“再过几天,朕就要远征。后宫的事,皇后多费心。”
“再过几天?”伏寿吃了一惊。
再过几天就是新年,新年后还有一系列的典礼要天子亲自参加,这时候远征,合适吗?
刘协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没有说错。
但他没有解释。
有宋都的先鉴在前,相信伏寿会守口如瓶。
之所以决定过几天就走,是因为他最近了解到匈奴人有一些新的习俗,比如喜欢像汉人一样过新年。一到冬天,他们就会大批入塞,在水草丰茂的塞内过年,而不是在苦寒的草原上。
如果想重创匈奴人,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用不了多久,匈奴人就会收到他进入河东的消息,提高警惕。再加上天气回暖,不少人会离开塞内的牧场,回到塞北,想追就难了。
出其不意,抢在他们反应过来出击,才有成功的可能。
原本的计划并非如此,因为条件不具备,铁官来不及打造足够的军械。
裴潜使用了水排后,生产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升,能有几天内交付所有的军械,条件突然具备了。
他自然不会因为过年而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伏寿没有再问,侍候刘协上了床。
刘协累了一天,一会儿就睡着了。
伏寿坐着看了一会儿,忽然听到前帐有声音,连忙起身。来到前帐一看,原来是令史蔡琰。她誉写好了记录,来请刘协过目。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陛下休息了。”伏寿说道。
蔡琰很是意外,随即又自责地说道:“是臣妾疏忽了。今日小年,君臣大宴,天子饮了不少酒,理当早些休息。臣妾不该来打扰。”
伏寿摆摆手,从蔡琰手中接过记录,翻看了一遍。
“天子北狩,令史会随行吗?”
蔡琰看看伏寿。“臣妾尚未收到通知。能记录起居注的人很多,未必需要臣妾随行。”
伏寿将记录交了回去,一声轻叹。
“若令史能够承受行军之苦,还是随行吧。能记录起居注的人的确很多,但能陪陛下读书的却很少。陛下能有如此高远的志向,离不开令史的指引。且行军在外,我等不能随行,侍卫、郎中难免照顾不周。有令史同行,我也能放心。”
蔡琰一下子红了脸,期期说道:“殿下,臣妾……从未有如此野望。臣妾只是……”
伏寿按住蔡琰的手,轻轻拍了拍。
“令史的品节,我是清楚的。这不是皇后的命令,只是为人妻的请求。正如荀府君担任着王道践行的重任,令史也是女子为官的榜样,本不该麻烦你。只是人言可畏,纵使令史一心为臣,又有几人相信令史与陛下只是君臣?与其负虚名,不如名实相副来得坦荡。”
蔡琰尴尬得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这是她从来没想过的局面,一向警惕,生怕有人争宠的皇后竟然会将天子托付给她。
我也没和天子有失礼之举啊。
第二百四十六章 宝刀未试
蔡琰带着一肚子疑惑回到帐篷,坐在案前发呆。
帐门一声轻响,唐姬走了进来,见蔡琰这般模样,不由得疑惑。
“昭姬,怎么了?”
“夫人。”蔡琰回过神来,连忙起身迎接。
“好些天没见你了,今天晚上与你共寝,如何?”
“求之不得。”蔡琰笑逐颜开,连忙命人准备。将唐姬引到案前坐下,就着灯光仔细看了看,抿嘴笑道:“夫人气色不错。看来有事可做,虽然辛苦些,却能忘忧。”
“这是你的夫子自道吧。”唐姬打趣道:“你看你,满脸生晕,气色比我好多了。”
蔡琰摸了摸自己的脸,叹了一口气,便将刚才皇后的话说了一遍。
“夫人,皇后这是何意?”蔡琰很委屈。“我虽与天子朝夕相处,但恪守臣礼,从不敢有丝毫逾越。皇后这么说,莫不是有误会?”
唐姬思索片刻,轻声笑道:“她不是对你有误会,而是觉得事难避免,不如顺水推舟。”
“夫人,你怎么也这么说?”蔡琰有点急了。“我失陷敌营,名节俱失。陛下不嫌我卑贱,许我以兰台令史之职,续先父未竟之业。我感激莫名,岂敢有此野望?”
唐姬按住蔡琰的手。“昭姬,你不要急。我说的事难避免,不是指你,而是后宫。就在刚才,我与天子在御帐外说话,提到荀府君女,想来是皇后听到了,故有此心。”
蔡琰这才反应过来,长出一口气。“可是我……”
“皇后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你不必紧张。你若有心,那就顺水推舟,承她一个人情。你若无心,也没人能够强迫你。”
蔡琰如释重负。
“不过,我也建议你随行。天子北狩,难免与匈奴人打交道。你通晓匈奴语,可以助天子一臂之力,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他们能了解一些匈奴的习俗已经不易,有几个真正与匈奴人接触过,通晓匈奴语的更是少之又少。天子有你一人,等于同时有了史官和通译,多方便啊。”
蔡琰看看唐姬,欲言又止。
“别急着决定。”唐姬笑道:“就算不三思,再思也是必要的。”
——
腊月二十八,杨彪接到诏书,带着呼厨泉赶到了城外大营。
刘协领着他们上了将台,伸手一指。
“单于看朕这骑兵如何?”
呼厨泉一路赶来,有些气急,呼哧呼哧的喘,也没多想,顺着刘协的手指一看,吸了一半的气顿时憋住,眼前一阵金星乱冒,险些晕厥过去。
将台之下,站着六排骑兵,每排约有五十骑。
这些骑兵人马俱甲,手持长戟,腰挂战刀和弓矢,马背上还挂着两个巨大的箭囊。
骑兵的头盔遮住了脸,看不出相貌,却能感觉到双目中的凛冽杀气。
三百骑的阵地不算很大,却威重如山,让人喘不过气来。
“甲……甲骑?”呼厨泉攥起拳头,用力敲了敲胸口,总算将这口气顺了过来。
“还是单于有见识。”刘协咧嘴一笑。“朕这甲骑堪用否?”
呼厨泉唾了口唾沫,有点想骂人。
堪用?你这甲骑简直是杀器好么?
见过炫富的,没见过你这么炫富的。
草原上的确有甲骑,但一来数量没有这么多,二来装备也没这么精炼、齐全。大部分甲骑用的都是皮甲,只有实力雄厚的将领才会装备铁甲,而且那些铁甲大多粗糙不堪,根本和眼前这些甲骑所披的铁甲相提并论。
早就听说河东铁官技术精湛,今天总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陛下有这些甲骑,可横行草原万里。”呼厨泉掩饰不住羡慕之情。
“有单于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刘协说道:“这三百甲骑是朕重金打造的,只为助单于继位。”
“陛下天恩浩荡,臣感激不尽,无以为报。”呼厨泉吓出一身冷汗。
这三百甲骑是为那些叛逆准备的,还是为他准备的,他也说不清。
“好说。”刘协摆摆手,云淡风轻。“既然单于觉得可用,那就请单于随朕一起赶赴平阳,集结人马,奔赴美稷平叛。”
呼厨泉还没反应过来,杨彪先急了。“陛下,新年将至,陛下岂能不在?”
刘协看看杨彪。“匈奴叛而不能平,有何面目祭祖、祭天?若能斩叛徒首级而归,献于祖宗灵前,纵使迟几日又有何妨?”
“不然,治国以礼,礼不可废。”
“前日荀文若说,治国以仁,执三尺律而鞭笞万民,如刻舟求剑,绝非王道。大鸿胪莫非忘了?治国如此,治兵岂能抱泥,见机而不作?”
杨彪还准备再说,天子又道:“大鸿胪若有心,不妨想一想如何安顿、教化匈奴。这次出征,若能大捷,俘虏将以万计,是留在西河放牧,还是引入河东耕种,大鸿胪可有计较?”
杨彪叹息道:“陛下,兵者生死之地,陛下万乘之躯,岂可轻忽?臣敢请陛下与公卿商议,谋定而后动。”
“朕没与公卿商议么?大鸿胪前日建议派遣北军赴太原,朕可是答应了的。”
“陛下,当时可没说年前出兵吧。”杨彪欲哭无泪。“陛下突然起意,粮草、辎重如何来得及准备?新年将至,将士又岂能安心起程?”
刘协轻轻叹了一口气。
“大鸿胪,军中数万将士,有几个是河东人?朝廷窘迫,连俸禄都发不出来,这个年又怎么过?朕很担心,看着河东大族穷奢极欲,将士们会心生杀机。与其如此,不如统兵出征平叛。这大过年的,安邑不安,血流成河,改元岂不成了笑话?”
杨彪的额头沁出了冷汗,不敢再说。
天子的意思很明白,不让他去美稷平叛,他就要在安邑杀人了。
安邑也有叛逆,只是被士孙瑞放过了,以至于天子现在捉襟见肘,连俸禄都发不出来。
刘协转身招了招手。
有人走了过来,送上两套马甲,以及人甲、弓矢、战刀。
“这是朕赐与单于的新年礼物,还望单于不要嫌菲。”
刘协拿起战刀,“唰”的一声拉开半截,阳光照在雪亮的刀刃上,一下子映亮了呼厨泉的眼睛。
呼厨泉下意识的抬起手,挡住眼睛,半晌才适应了眼前的光亮。
“好刀!”呼厨泉赞了一声。
这口刀不仅装饰精美,刀身雪亮,寒气逼人,还有精美的花纹。
一看就知道是汉朝著名的百炼宝刀。
刘协微微一笑。“非好刀,何以斩乱臣贼子首?”
第二百四十七章 后生可畏
呼厨泉被宝刀吸引,看得津津有味。
杨彪却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天子的杀气很重,不让他去美稷,真在河东大开杀戒,这个新年就太不吉利了。
杨彪越想越不安,找了个由头,出了御营,直奔太守府。
经过安邑县寺时,他停下来看了一眼。
门前停了两辆车,车旁站着几个苍头,聚在一起说闲话。
看到杨彪走来,他们停住了,躬身行礼。杨彪还没走开,他们又恢复了懒散的模样,靠着车,闲聊起来。
杨彪也没心情理他们,转身离开,远远地听到几句话。
“那老朽是谁啊?看气势像个官儿。”
“不认识,都是讨饭的。”
杨彪身边的侍从顿时恼了,转身就要去找个说法,却被杨彪叫住了。
杨彪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
朝廷几年没发俸禄了,他也没钱置办新官服,不办公的时候都穿常服。最近刚刚被迁为大鸿胪,之前太尉的官服也不能穿。
“我像讨饭的?”
侍从脸气得通红。“这些河东竖奴,有眼无珠,都该杀。”
杨彪打量着侍从。“你是这么想的?”
侍从吓了一跳,随即期期的说道:“杨公,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很多人都这么想。”
杨彪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脚步更快。
来到太守府,杨彪直入中庭。荀彧正送两人下堂,见杨彪脸色不对,便示意属吏暂时不要领人进来,亲自将杨彪引到堂上。
“杨公,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