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配要取兖州,很难说没有争功的意思。
  天下未定,内乱已经初见端倪,实在不像是吉兆。
  沮授觉得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一点希望。
  ——
  数日后,袁绍再次召开会议。
  他收到了更多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天子北上,并不是要去太原,而是去美稷平叛。
  天子的底气是三千精骑,其中包括三百甲骑。
  这个消息太过离奇,很多人最开始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但袁绍说,这个消息来源可靠,绝对准确。
  有了袁绍的这个保证,众人争论的焦点就变成了天子这么做是否明智,而袁绍又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却没有人再怀疑消息是否准确。
  袁绍虽然不在朝廷,但朝廷中一直有他的耳目,这一点毋庸置疑。
  田丰不死心,再次提出迎奉朝廷,只不过议题变成了袁绍入朝执政,匡正社稷。
  几乎没有人响应他的提议,连许攸都懒得理他。
  审配几次目视田丰、沮授,也没得到响应,只得亲自出马,提议袁绍出兵渡河,攻取东武阳。
  臧洪据东武阳而叛,而且拒绝了袁绍的招降,必须予以平定。
  袁绍正中下怀,随即调兵遣将,准备南下。
  面对此情此景,田丰也无可奈何。
  如果审配说的是南下兖州,他还可以反对。平定臧洪的叛乱,他没有反对的理由。
  而一旦袁绍的大军到了兖州,再想让他回来,可就难了。
  会议结束,田丰出了门,仰天长叹。


第二百七十五章 郭嘉进计
  一骑快马,将一封来自邺城的诏书送进了许县,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臧洪据东武阳而叛,袁绍将亲率大军南下平叛,命曹操率部配合。
  曹操看完诏书,头痛不已。
  诏书中对他的称呼不是镇东将军,也不是兖州牧,甚至不是兖州刺史,而是东郡太守。
  这是当初袁绍给他的职位。
  简而言之,这是袁绍要他表态,在他与朝廷之间做一个选择。
  如果他选择朝廷,那就是与袁绍为敌。袁绍的目标将不仅仅是东武阳的臧洪,还包括他曹操,以及整个兖州。
  他刚刚攻克雍丘,拿下陈留,其他诸郡还没来得及平定,但袁绍却只需要一封书信,就能将大半兖州收入囊中。
  济阴太守吴资,陈相袁嗣,济北太守袁遗……眼下兖州诸郡国的守相几乎都是袁绍的支持者,或者直接就是袁家人。
  在他和袁绍之间,那些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袁绍。
  朝廷能给他的,只有诏书和印绶。
  曹操一个头两个大。
  左思右想,曹操也没想出解决之道,不得不召集部下文武议事,顺便试探一下众人的意思。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o_m 
  不出他所料,看完袁绍的诏书,众人大半变色,表示双方实力悬殊,不堪一战。
  若是拒绝,必然玉石俱焚。
  看到众口一辞的要投降,曹操心灰意冷,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很想念程昱。
  当初袁绍要迫他送质时,就只有程昱坚决反对。
  可惜现在程昱担任东平相,在范县,不在许县。
  这时,郭嘉起身,走到曹操面前,取过那封袁绍的诏书,用力一撕。
  “嘶啦”一声,帛书被撕成两半,声音清脆。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了过来,诧异地看着郭嘉。
  有人眼中露出不屑之意。
  郭嘉也不看他们,不紧不慢的将诏书撕成碎条,然后扔进了火盆。
  “奉孝,你这是……”曹操不解。
  郭嘉摇摇手。“主公,我军刚刚收复雍丘,粮食断绝,哪有余力去攻东武阳?且臧子源(臧洪)本是袁本初旧部,如今据城而叛,当由袁本初去平定,何须主公出力?难道拿下东武阳后,袁本初会将东武阳还给主公不成?”
  曹操苦笑。
  东武阳本是东郡的属县,但是在大河之北。吕布入兖州,东郡也跟着反了,只剩下河南的鄄城、东阿、范三县。袁绍派兵协助他平叛,其中就包括臧洪进据东武阳。
  臧洪拿下东武阳后,并没有离开,显然没有归还之意。
  如今臧洪据东武阳而叛,袁绍统兵亲征,攻克东武阳后,能将东武阳还给他?
  显然也不可能。
  所以,就算他肯向袁绍低头,这个东郡太守也只是一个羞辱。
  他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他只是没有实力与袁绍翻脸。
  “既然主公无力助阵,也没有收回东武阳的可能,理他作甚?袁本初若能拿下东武阳,那就自取。若不能,这诏书与破布何异?”
  曹操点头不语。
  有人起身。“祭酒撕了袁盟主的诏书,主公如何回复盟主?若盟主遣使问罪,为之奈何?”
  郭嘉嘿嘿一笑。“诏书是我撕的,大家都看得清楚。若是袁本初遣使问罪,自然由我一肩担之,诸君不必担心。其实我这么做也是为袁本初着想,袁本初若是足够睿智,必能理解。”
  曹操不解。“奉孝,为何如此说?”
  郭嘉扬扬眉。“主公,他这封诏书上可有年号?”
  曹操听了,恍然大悟。
  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天子在安邑立都,改元建安,诏书已经发往各州郡。许县已经收到诏书,邺城自然也收到了,但袁绍的诏书上用的就是建安年号。
  既然用了建安年号,就表明袁绍承认朝廷。
  那袁绍以诏书自称就有问题了。
  以前天子为李傕所制,不能自主,袁绍不承认朝廷的诏书,以车骑将军自居,承制矫诏,还可以说是权宜之计。如今天子脱困,又没有明确的诏书授权,袁绍还以诏书自居,自然不合礼仪。
  虽然大家都清楚,这可能是袁绍有意试探,但郭嘉这么说,你也不能说他错。
  反正郭嘉愿意承担责任,就算袁绍问罪,问郭嘉就行了,与他们无关。
  他们更关心曹操的反应。
  如果曹操与袁绍翻脸,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郭嘉随即提出,曹操不必出兵协助,就在许县屯田,坐观其变。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就算袁绍能集兖州之力,想拿下东武阳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攻城向来不易,臧洪也不是普通人。若非如此,袁绍也不会让他统兵进据东武阳。
  只是谁也没想到,袁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臧洪居然反了。
  当然,口头上可以声援袁绍,毕竟大家还是盟友,而臧洪反叛也是因为曹操攻杀他的故主张超。
  众人觉得此计可行。
  只要曹操不和袁绍翻脸,暂时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散会之后,曹操留下郭嘉。
  郭嘉刚才的举措只是解决了表面的问题,并非治本。
  郭嘉毫不讳言,直接问了曹操一个问题。
  “主公,在天子与袁绍之间,你选择谁?”
  曹操捻着手指,半天没说话。
  要让他选,他肯定愿意选天子。
  天子拜他为镇东将军,领兖州牧,器重之意很明显——哪怕这只是权宜行事。袁绍却直呼他为东郡太守,又不打算真让他做东郡太守,威逼之意甚明。
  就算他愿意称臣,袁绍也不会把他当回事。
  问题是天子能战胜袁绍,平定天下吗?
  如果不能,最后还是要向袁绍称臣,又何必多此一举?
  “主公,是不是不太好选?”
  曹操嗯了一声。“奉孝可有良策?”
  “等。”
  “等?”
  “等天子美稷平叛的结果。”郭嘉眼神凌厉起来。“如果天子真能以三千精骑平定匈奴叛乱,则大汉天命未绝,尚有中兴之可能。主公当奉天子,与袁绍争衡,将来不失为云台之功。若天子平叛失败,则大汉气数已尽,主公当另谋他策。”
  “还有他策可谋吗?”
  “有。”郭嘉吁了一口气。“袁绍爱幼子,冀州人也不愿意拥立袁谭,将来必有内乱。纵使袁绍代汉,一统天下,主公仍有腾挪之地。”


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如归去
  曹操写信回复袁绍。
  大战之后,陈留荒残,兵寡粮尽,无能为力。我愿驻留许县,一则屯田,一则为盟主阻击袁术。
  话说得很好听,兵是一个也不派,反倒命驻守范县的程昱加强防范。
  尽管如此,形势依然很严峻。
  正如曹操担心的那样,济阴、山阳诸郡先后向袁绍效忠,或是派兵,或是送粮,支持袁绍围攻东武阳。就连属豫州的陈国也不甘落后,陈相袁嗣直接向袁绍效忠。
  没人把曹操这个朝廷封的兖州牧当回事,连知会一声都没兴趣。
  就连夏侯惇为太守的陈留郡都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对此,曹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之前杀边让,兖州人就已经背叛了他。如今又杀了张超,屠了雍丘,兖州人恨他入骨,哪里还有忠诚可言。
  他将主力收缩到颍川、陈留一带,忐忑不安地观望着形势的发展。
  正月末,袁绍亲率大军,包围了东武阳。
  他再次派人劝降,希望臧洪能够不要固执己见,玉石俱焚。
  臧洪再一次拒绝了他。
  袁绍本以为自己亲自赶来,给足了臧洪面子,东武阳会不战而克,随即便可以渡河,席卷兖州。不料被臧洪撅了面子,也有些恼羞成怒,随即命令攻城。
  很快,袁绍就后悔了。
  臧洪的准备比他想象的充分,东武阳城固若金汤,接连击退了十几次进攻,袁绍损兵折将。
  袁绍骑虎难下,越发暴怒,下令猛攻,并召青州、徐州、兖州诸郡助阵。
  ——
  得知袁绍攻城受挫,曹操心中稍安。
  攻城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不能一击见功,必然是一场坚苦的围城战。
  这时候,有消息传来,袁术派大将桥蕤进攻陈国。
  陈相袁嗣本是袁术所置,袁术也一向视陈国为自己的地盘。袁嗣向袁绍投降,袁术觉得很没面子,派桥蕤率部来夺。
  袁嗣本是书生,哪里懂行军作战,而且知道袁术不讲理,没等桥蕤入境,他就跑了。
  曹操正中下怀。
  他一面率部进入陈国,一面传书袁绍。
  请盟主安心进攻东武阳,陈国有我,必不能让袁术前进一步。
  数日后,曹操在陈县与桥蕤相遇。一场恶战,桥蕤大败而走,曹操不仅拿下了陈国,还顺势攻取了大半个汝南。
  袁术闻讯,气得大骂,却不敢再发兵与曹操对阵。
  左思右想之下,他派人赶往徐州,联络吕布。
  ——
  小沛。
  赤兔马像风一般掠过草丛,吕布张弓搭箭,弦声未绝,羽箭已经命中猎物。
  一头肥鹿中箭倒地,在地上打了个滚,抽搐了两下,就不动了。
  吕小环策马赶了过去,飞身下马,见吕布这一箭从鹿的左耳射入,右耳射出,不禁拍掌称赞。
  “阿翁,你射得真准,我哪一天才能练出这样的箭法?”
  吕布勒住坐骑,哈哈一笑。“这辈子怕是不能了。”
  吕小环大怒,哼了一声,飞身上马,带着两个婢女向远处去了。
  吕布抚着颌下短须,眉飞色舞。只有和女儿一起出猎,他的心情才会好一点。
  自从被迫退出兖州,寄寓小沛后,他的日子就一直过得不太好。
  曾经的猛虎,如今只能蜷缩在小沛这样的地方,为人作守门之犬,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
  但形势如此,他也无可奈何。
  他可以与曹操争兖州,却没有与袁绍对阵的实力和勇气。
  四世三公的影响力,想想都让他气沮。
  何去何从?
  是接受张杨的邀请,返回并州,为天子效力,还是留在徐州,等待机会?
  吕布很彷徨。
  最初接到张杨书信时,他的确动过心。只是一想到自己曾经奉董卓之命,掘过洛阳城外的皇陵,他就又心虚了。
  撅人祖坟,还想与人和平相处,未免太天真了。
  更何况那人还是皇帝。
  就算天子现在能饶他一死,将来也会找机会报复他。
  张杨的用心是好的,但他为人太忠厚了,看不到这背后的危险。
  吕布看着远处的地平线,接连叹了几口气。
  “君侯。”张辽策马而来,勒住坐骑。
  “什么事?”
  “我们购买的战马被河内太守董昭截留了。”
  吕布一惊,随即大怒。“董昭何人也,竟敢截留我的战马?”
  张辽看着吕布,等了片刻,才说道:“据说是天子有诏,所有经由河内的战马都不得通过。”
  吕布霍然回着,盯着张辽看了又看。“是天子诏书?”
  “是的,我再三问过,确凿无疑。”
  吕布有些焦灼起来。“天子这是想做甚,为何平白无故的下诏阻止战马交易?没有战马,我如何与袁氏兄弟争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