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是不是诗,他都不敢保证,只是觉得可能是。
  “现在都是二月初了,他们还在美稷吗?”
  “应该……不在了。”呼厨泉不太有把握的说道。
  刘协翻身下马,将马缰扔给史阿,走到河边,蹲下身子,解开包脸的围布,在虎贲打破的冰洞里掬了一掬水,洗了洗脸。
  冰冷的水刺痛着神经,让他冻僵的脸有了些许知觉。
  刘协小心翼翼地拍了拍脸,确认没有被冻掉一个零件。
  出塞之外,风力明显强劲了几分。有中原来的骑士不知道塞外朔风的霸道,防护不够,被冻掉了鼻子、耳朵不在少数。
  刘协前世在冰城读书,听过类似的故事,所以特别注意保护。
  他可不想以后天天戴着金面具,扮三星堆大祭司。
  荀攸匆匆赶来,站在刘协身边,神情严肃。
  “怎么了?”刘协没有抬头,从摇晃的水面上,他就能看到荀攸的脸色。
  “陛下,出塞这么久,匈奴人一点反应都没有,要么是太蠢,要么是有所谋,不可不防。”
  刘协嗯了一声,却没有太多的反应。
  其实不用荀攸说,他也觉察出了异常。
  按理说,他在安邑立都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到了美稷,北上太原也不例外。就算匈奴人不清楚他会不会出塞,也不会这么疏忽大意。
  呼厨泉随行,那些杀死羌渠的叛徒总不会一点不担心,连最基本的警觉都没有。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还能活到今天吗?
  所以,这里面大概是有阴谋。
  “如果匈奴人想伏击我们,这儿应该是最好的战场。”刘协站了起来,在身上擦了擦手。“既然斥候找不到他们,那他们必然是藏在一个不易发现的地方。”
  荀攸嘴角微挑。“三十里外的沙漠里。”
  沙漠里难以久居,所以斥候都会下意识的避开沙漠,最多在边缘看看。如果有匈奴人在附近埋伏,只有三十里外的沙漠里可以藏身,不被斥候发现。
  这个结论看似毫无根据,其实最合乎逻辑。
  刘协转身,看看荀攸,会心而笑。“那么,你再猜猜,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荀攸看着远处的地平线,眼神微缩。“三十里奔驰,至少要一个时辰。臣估计他们应该是半夜起程,丑寅之交赶到附近,休息到卯时,在我军刚刚睁开眼睛,埋锅造饭之时,发起冲击。”
  “那我们好好休息一夜,等他们来。”


第二百七十九章 二人同心
  刘协说是休息一夜,只是嘴上说说,故作轻松。
  很可能是出塞第一战,怎么可能安心休息。
  战前准备工作还等着他安排呢。
  晚餐时,刘协将几个将领叫了过来,一边啃着饼,一边商量迎战的事。
  目前还不确定匈奴人是否一定在沙漠里,但本着有备无患的精神,要做好一切准备。
  越骑校尉王服搓着手,有点为难。
  “土冻得像铁,营栅立不下,壕沟更没法挖,这可怎么解决?”
  “这还结实?”张绣立刻开启了嘲讽模式。“你是没见过寒冬腊月,那才叫结实。”
  王服不理他,装没听见。
  出塞之后,他这个关内人就没少被张绣这个凉州人调侃。开始的时候,他还不服气,和张绣顶过几句。后来见识了塞外的苦寒,他也没这心情和张绣较劲了。
  自取其辱还是小事,万一被他坑了,去挖一夜的冻土,会被愤怒的部下砍死。
  刘协端着水杯,垂着眼皮,没理会他们的争斗。
  有位大佬说过,御将如养狗,必须有几头狼或者藏獒一样的存在,否则就都成了猪,死气沉沉。
  张绣很适合做狼。
  相比之下,张杨太温厚了,像一杯温水。
  可惜王服底气不足,不敢正面迎战张绣。这让他有点担心,王服能胜任吗?
  见王服不搭腔了,刘协手指轻叩铜杯,“叮”的一声轻响,余音袅袅。
  “陛下。”张绣立刻闭上了嘴巴,神情严肃地看着天子。
  “湖面能走人吗?”刘协抬起眼皮,静静地看着张绣。
  在湖边洗脸时,他看到了厚厚的冰。
  张绣想了片刻,摇摇头。“湖中心没什么问题,但湖边可能有问题,有点松动。”
  “有办法解决吗?”
  张绣微怔。“陛下担心匈奴人从冰面上发起偷袭?这个可能性极小。眼下已经不是隆冬,纵能走人,也不能走马。”
  “有备无患。”刘协又追问了一句。“有办法解决吗?”
  张绣不敢大意,认真考虑了一番。“我没亲眼见过,但听军中的老人们说,可以让体重轻的人先上冰,找到厚实之处,拉起绳索,或者铺上牛皮、羊皮,将人拉上去,以免落水。”
  “让人趴在冰上,也可以降低踩破冰面的可能。”张杨补充道。
  王服眼睛瞪得溜圆,不敢相信。
  刘协却一点也不意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生存智慧是无穷的,外地人有时候很难相信。
  “可有预防之道?”刘协转头看向张杨。
  “有,当年丁使君与匈奴人作战时,曾用过一个办法。”张杨放下手中的食物,又在战袍上蹭了蹭,坐直了身体。“匈奴人弓多而弩少,大多射程都在百步以内。将岸边百步的以内的冰面尽可能凿破,再然后在岸边设强弩。待来敌落水,或者挤作一团,即可从容射杀。”
  刘协琢磨了片刻,再次看向张绣。“可行否?”
  张绣看向张杨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惊讶,一时竟未能回答刘协的问题,反应过来后,连忙点头附和。
  “可行,可行。”
  “那各营就照此处理,不要被匈奴人钻了空子。”
  “唯。”
  “还有哪些需要注意?诸君无须顾忌,大胆放言。”
  ——
  荀攸坐在一旁,看着天子与诸将讨论如何御敌,从容不迫,心里有些异样。
  有惊喜,有敬佩,还有些不安。
  他原本觉得华阴之战时,天子阵斩李傕纯属是意外,李傕、郭汜的各种算计成就天子的惊天一击,可遇而不可求。
  可是现在,他觉得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就算李傕、郭汜没有互相猜忌,天子一样有机会取胜。
  天子斩杀李傕的机会,本就是董承、杨奉先后顶住郭汜、李维的进攻争取来的。
  而董承、杨奉能顶住进攻,正是因为他们采纳了部下的意见,一如天子此刻咨询张绣、张杨等人。
  将普通战士的微末见识集中起来,就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威力,击败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是已经得到证实的成功经验。
  李傕如此,匈奴人也不会是例外。
  他不禁在想,如果当年张角等人也能如此,朝廷还能平定黄巾之乱吗?
  虽然觉得将天子与张角相提并论有点荒唐,但他还是不由自主的这么想。
  事实上,天子并不讳言对《太平经》的兴趣,只不过白波军中没有熟悉《太平经》的人,这才导致无人可以讨论。
  假如有一天,天子得到了黄巾旧部的拥护,那将是什么样的局面?
  莫非这就是天子所说的古今之变?
  荀攸不敢想,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去想。
  “公达?”
  “嗯?”荀攸惊醒,茫然地看着刘协。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荀攸看看四周,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讨论已经结束了。
  “臣一时失神,还望陛下恕罪。”荀攸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取过裴俊的记录,迅速浏览起来。
  刘协笑笑,却没说话。
  最近荀攸经常走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荀攸很快看完,略微思索了一下。“诸君所言,已经很周到。臣只想说一句,我军千里远征,补给不易。成败不仅取决于某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无数战斗的综合考量。所以,作战不仅要胜,还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力争能以战养战,切不可一时痛快。”
  荀攸回头看了一下刘协,刘协微微颌首,表示同意。
  荀攸接着又说道:“我知道,诸君都有卫霍横绝大漠的雄心壮志。但陛下亲征却不仅仅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为大汉存亡争取一线机会。现在不是卫霍当年的大汉,没有七十年的积储可用,也拿不出数以十万计的精锐。在座诸君,以及帐外的三千精锐,便是大汉最后的希望。若能中兴,诸君之功,必不逊于云台诸将。”
  张绣等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点头赞同。
  形势并不乐观,他们并非不清楚,只是不愿意想得太多而已。
  荀攸停顿了一下,最后说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千人同心,必能横行天下。诸君,努力!不负此生,不负陛下。”
  张杨湿了眼眶,躬身行礼。
  “愿如侍中所言。”
  张绣、王服也很兴奋,跟着行礼。
  张绣大声说道:“臣愿与陛下同心,共破匈奴,平定并凉。”


第二百八十章 大战将至
  对荀攸的发言,刘协也有点意外。
  这不是军师,这是政委啊。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想得多,也想得远,站的高度也不一样。
  不像张杨等人,只想着怎么打赢眼前这一仗。
  诸将散去之后,刘协又留荀攸说了几句,表示感谢。
  他身边年轻人多,冲劲用余,沉稳不足。的确需要荀攸这样的中年智者平衡一下,以免失于轻率。
  荀攸一反刚才的慷慨,没说几句,就主动告退了。
  面对如此情景,以作诗惜字如金著称的刘协也只能徒呼奈何。
  好在他已经习惯了,很快就调整了情绪。
  拿来刚才的聊天记录,回顾了一下作战的安排,确认没有什么疏漏之处,刘协起身走出了帐篷。
  蔡琰连忙放下手里的笔,抱起刘协的大氅,跟了出来。
  “陛下,外面冷,别着了凉。”
  刘协由蔡琰帮着披上大氅。他现在有点明白蔡琰为什么要跟着来了。虽说他身边有虎贲、侍郎,可是做这些事,还是女子比较在行,尤其是年长一些的。
  论照顾人,蔡琰比伏寿细心周到。
  “你进去吧,我随便走走。”
  蔡琰点头答应,退了回去。她知道刘协有巡营的习惯,毋须她跟着。
  刘协叫来王越,出了中军大帐。
  沿途有不少将士正在加固营帐,还有当值的将士走过,见刘协走过,他们都停下来行礼。刘协一一颌首示意,偶尔询问几句,并不刻意。
  军中将士已经习惯了这一幕,也不觉得与天子说话有什么不得了的事。
  不知不觉的,军中将领的态度也跟着好了不少,打骂士卒的事情难得一见。
  刘协去左侧的张杨大营看了看,又去右侧的王服大营看了看,还到匈奴人的大营前转了一圈,最后回到大营,着重看了一下甲骑的情况。
  甲骑是他的杀手锏,也是由他直接负责的核心力量,自然要格外重视。
  甲骑骑士正在做战前安排,在三个百骑长的带领下熟悉地形,进行战斗预演。
  一旦发生战斗,如何走位将关系到战斗力的发挥。安排不好,自乱阵脚,不能杀敌事小,惊了马,反冲御帐,那才是大麻烦。
  领司马之职的骑都尉郭武赶了过来,向刘协行礼。
  “陛下,甲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战。”
  刘协很满意。“士气很足,不过还是要注意休息,保持体力很重要。”
  “陛下说得对。”郭武回头看看神情兴奋的骑士,一脸鄙夷。“听说匈奴人可能就在附近,一个个兴奋像得小公鸡似的,就差伸长脖子打鸣了。”
  刘协忍俊不禁。“利器在手,未曾一试,难免兴奋。”
  郭武点点头。“可惜没有斩马剑,步战难免逊色一些。”
  刘协叹了一口气。
  他其实是想过为甲骑装备斩马剑的,毕竟甲骑都是精挑细选的勇士,不仅能骑战,步战也是一把好手。有重甲护体,毋须盾牌,双手握持的斩马剑才是步战利器。
  或者直接上陌刀。
  但斩马剑的要求太高,耗铁量也大,裴潜实在做不到。
  “先将就着用百炼刀吧。等朕有了钱,再给你们换更好的装备。”刘协充满希望的说道。
  ——
  大河西岸,沙漠边缘。
  一些黑影从沙丘后面缓缓冒了出来,在河边汇集。
  醯落端坐在马背上,看着远处如星星般的火光,原本就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汉家天子居然亲自来了,这让他很意外,也很兴奋。
  匈奴内部争斗而已,之前又不是没发生过,汉家天子最多派个将领来,或是调解,或是征讨,只要美稷能恢复安稳就行。
  就连匈奴人几次造反、叛乱,天子都没这么关注过。
  也不知道那个小儿皇帝是怎么想的,居然会亲征。
  醯落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
  匈奴人与汉人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