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温脸色微变,刚要说话,却被杨彪拦住了。
  “行了,别争了,你们都收敛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杨彪淡淡地说道。
  司徒、司空如此大谈行商取利,让他很不舒服。
  赵温、张喜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文先,季礼,今天请你们来,是有事商量。”赵温咳嗽一声,收起笑容。“天子重建沿边诸郡,需要大量的官吏,河东已经闻风而动,太原、上党很快也会得到消息。我这司徒府的大门,很快就会和市场一般鼓噪。”
  张喜立刻来了精神。“这是好事啊,子柔何故烦恼?”
  赵温看着张喜。“天子将在河南地屯田,需要通晓水利者前往协助疏通沟渠。你身为司空,是不是该走一趟?”
  张喜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他连连摇手。“我不习惯牛奶、羊奶,一喝就腹中如鼓。”
  “那你知道有谁擅长水利吗?”
  张喜沉吟良久,还是摇摇头。
  赵温有些不快。张喜身为司空,最有机会接触通晓水利的人,本想请他推荐一两个人选,没曾想张喜却是一无所知。
  也不知道他这个司空平时都干了什么事。
  “我倒是知道有一个人。”杨彪说道:“只是他姓袁。”
  “谁?”
  “袁滂之子,袁涣之弟袁敏。”
  “原来是陈郡袁,那没事。”张喜摆摆手。“蔡伯喈之母便是袁滂之妹,他们是姻亲之家。如今蔡伯喈女在天子身边为令史,深得天子信任。袁敏又有何妨?既是水土之事,就由我司空府辟除吧。”
  赵温、杨彪互相看了一眼,不约同时的露出讥笑。
  张喜争功可真是一点也不谦虚。
  不过袁敏既是陈郡人,自然还是由张喜来辟除为好。乡党互相照顾、提携,本就是心照不宣的原则。只有自己不方便出面时,才会请别人辟除。
  赵温又说了一些事。
  天子北疆大捷,并州的形势因此大变,他们身为三公老臣,自然要提前做了准备。
  作为主管藩国事务的大鸿胪,杨彪马上就要起程赶往美稷,面见天子。有些事提前商量好,也好让杨彪顺使奏请天子裁决。
  比如王允子弟的入仕问题。
  王允被杀后,其子弟有的被杀,有的逃归乡里。如今天子虽然夺回大权,但西凉势力犹在,如何处理王允子弟,便成了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要想避免冲突,在任职之初就要做好统筹,尽可能避免让他们直接接触。
  当然,这些都需要得到天子的认可。
  如果天子不认可,这一切都是白费心思。
  而从天子平时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他对王允并没什么感恩可言,连带着似乎对与王氏子弟联络的士孙瑞都有些意见。
  最近刚刚得到的诏书上,原征西将军马腾因功被授为卫尉。
  士孙瑞官复原职的希望已经不存在了。
  说到这些事,几个老臣都有忧心忡忡。
  天子大捷,本是好事。但大捷之后,天子独断专行的趋势越发明显。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因为老臣们都不在身边,天子只能乾纲独断。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天子滞留北疆不归,未尝不是故意造成这个局面,不让老臣们有发言的机会。
  杨彪主动去北疆,就是想探探天子的心意。
  正说着,外面有人来报,太仆赵歧来了。
  赵温等人大感意外,连忙起身相迎。
  过了一会儿,赵歧拄着节走了进来,身边除了几个属吏,还有一个身着儒服的中年人。中等身材,但两眼有神,步履矫健,全无长途跋涉的倦容,与其他人截然不同。
  “邠卿,你可回来了。”赵温拉着赵歧的手,感慨不已。“听说你病了?”
  赵歧微微一笑。“是啊,差点就死在陈留,幸亏遇到了一位神医,妙手回春。”他转身指指那个儒生。“这便是沛国谯县人,神医华佗。若不是他,我也许就见不到你们了。”
  张喜打量了华佗两眼。“原来你就是华佗啊,我听说过你。”
  华佗有点茫然,拱起手。“敢问足下高姓大名?”
  “汝南细阳张喜。”
  赵歧又补充道:“元化,他便是当朝司空,张公季礼。”
  华佗恍然大悟,连忙行了一个大礼。张喜也没有还礼,只是微微颌首致意。
  杨彪看在眼里,暗自摇摇头,拱手向华佗致意。“弘农杨彪,字文先,蒙天子不弃,尸居大鸿胪,见过神医。”
  “原来是杨公。”华佗受宠若惊,连忙行礼。“不敢当,不敢当。”
  “当得。”杨彪说道:“你可知天子为何改称医匠为医师、医士?”
  华佗摇摇头。他只知道传言天子下诏改变称呼,以示对医者的重视,却不知道其中原因。
  “天子欲征天下名医如元化者,先正名以示尊宠。”杨彪很郑重地说道:“元化之名,已入天子之耳久矣。”
  华佗愣住了。
  他没想到这件事还和他有直接关系,一时竟不敢相信。
  但话出于杨彪之口,想来不虚。
  杨彪完全没有奉承他的必要。
  虽然还没见到天子,但华佗已经意识到,自己这次随赵歧来太原是明智的选择。
  能让他得偿所愿者,唯有天子。


第三百六十一章 山河变
  正如赵温预料的那样,天子重建沿边郡县的消息一出,整个晋阳城就热闹起来,临时充当司徒府的太守府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一张张笑脸的背后,都是想谋求一官半职的功利之心。
  沿边诸郡荒废已久,官制形同虚设,太守、都尉等自不用说,县令长就需要几十个。
  何况天子在边,这时候去北疆任职,见到天子的机会也多。
  一旦被天子看中,将来的仕途要顺利很多,这几年的辛苦完全值得。
  相比于文官需要公府辟除,武人更加直接。
  张杨、王服一战封侯的消息传出,武人便看到了机会所在。他们不愿意坐等公府辟除,直接组团,自行前往边疆投军。
  有消息灵通的听说大鸿胪杨彪将去美稷拜见天子,赶来求见,希望能随杨彪同行。
  杨彪正中下怀。
  虽说天子全歼了鲜卑人,但句注关以北依然不太平,有这些勇武之士随行保护,安全便有了保证。沿途观察,挑选可用之人推荐给天子,于公于私都是好事。
  稍作准备后,杨彪、华佗就出发了。
  杨彪和华佗相谈甚欢,一路上聊个不停。
  华佗一向景仰弘农杨氏,也知道杨彪不仅是名臣之后,本人也是能臣。天子在西京时,杨彪维护天子,立下不小的功劳。如今虽屈居九卿之大鸿胪,却圣眷不衰,将来重归三公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名臣会对自己如此亲近。
  如果说当初听说天子改医匠为医师、医士只是心理上有一点安慰,如今面对杨彪,他实实在在地感到了医者的尊严,心里的芥蒂为之消解了大半。
  天子重视,连杨彪这样的名臣都能以礼相待,其他人又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医者?
  “听说元化内外皆能?”
  “杨公言重了。”华佗谦虚道:“只是见得多了,有些经验。”
  “沛国病人多?”
  “江淮一带连年生乱,又常有流寇游侠,受伤的人很多。且江淮近江海,地势卑湿,水产多,疾疫也是常有的事,本是医者治病救人之所。只是江淮民风剽悍,读书人少,大多数人医巫不分,不学真正的医术,反倒行些巫术蛊道,实在令人惋惜。”
  “便如张角、于吉之流?”
  “然。”华佗眼中露出自信的光芒。“不读书,难明事理,医术便难登堂入室,只能学些旁门左道蛊惑百姓,为祸天下。”
  看着侃侃而谈的华佗,杨彪想起了负责铁官的裴潜。
  裴潜本非工匠。他只是在南阳见过水排遗迹,便根据一些图纸复原出来,又加以改进而已。
  但铁官在他的管理下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的。
  读过书的人,与没读过书的工匠,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只可惜,读过书的人都想做官,能和裴潜一样认真做事的太少了。
  这风气当有所改变才行。天子改医匠为医师、医士,将他们与士人等同齐观,着实是卓见不凡。
  “元化,北疆大捷之后,受伤的将士不小,你可能会很辛苦。”
  “救死扶伤,本是医者之职,何苦之有?”华佗说道:“只是医者不可无药,杨公若能多准备一些药物,或许于救治有帮助。”
  “哪儿有药?”
  “通常来说,有山林之地便有药材。并州多山,理应有适用的药材。只是我初来乍到,不甚熟悉。如果能从南阳采买一些药材,应该以解一时缓急。”
  杨彪听了,心中欢喜。“这个简单,南阳已在骠骑将军治下。我写一封书信给他,他会配合的。”
  “张济武夫,未必懂得这些。不如写给军师丁幼阳。”
  杨彪想了想,不禁哑然失笑。“我倒是忘了,丁幼阳也是沛国人,想必与你相识。”
  “杨公所言甚是。”
  杨彪命人在路边停车,取来笔墨,立刻手书一封。
  华佗的弟子吴普擅长药学,也与丁冲熟悉。杨彪便让吴普送信去南阳,着丁冲筹备相关药材,送往北疆。
  ——
  河曲。
  刘协站在崖壁之上,脚下就是激荡雷鸣的河水,闻之令人心惊肉跳,双腿发软。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裴茂额头全是汗珠,再一次劝道。
  身为西河太守,陪天子巡视河务,如果天子落河,他的前程就到此为止了。
  那些愤怒的老臣说不定会直接将他撕了。
  “陛下。”杨修上前一步,抢到了刘协的面前,一只脚的脚后跟已经悬空。
  刘协看得清楚,瞅了杨修一眼,转身向后,回到安全之处。
  裴茂长出一口气,感激地看了杨修一眼。
  “峡谷如此之深,津渡不易,看来只能架桥了。”刘协看着对面的山崖,叹了一口气。
  此时此刻,他无比怀念基建狂魔的能力。
  两三百米宽的峡谷,对基建狂魔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对眼下的大汉来说,却是着着实实的天堑。
  他有意重建西河郡,就近控制美稷,并任命最积极的裴茂为西河太守。裴茂很用心,以最快的速度走遍沿河诸县,立刻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经过大河几百年的冲刷,大河的河谷下切,不仅之前的渡口无法再用,引水灌溉也成了不切实际的妄想。
  简而言之,想恢复跨河而治的西河郡根本不现实。
  至于刘协所说的架桥,他根本不想置评。
  这和疯话有什么区别?
  “用强弩,能将绳子带过去吗?”刘协指着对面的山崖。
  “绳子?”裴茂瞪大了眼睛。
  天子不会是真的想在河山架桥吧?
  刘协很认真的说道:“在这边建一座高塔,再在那边建一座高塔,然后将绳索悬挂其间,架一座索桥,有没有这个可能?”
  “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吕小环叫道。
  裴茂瞅了吕小环一眼,强忍着骂人的冲动——他真不敢得罪吕小环,吕小环年少不讲理,她爹吕布更不讲理。
  “陛下的想法极妙,只是找不到这么结实的绳索。”杨修不紧不慢地说道:“纵使能架起这样的桥,只怕也没人敢走。”
  “我敢走。”吕小环举起手,笑嘻嘻地说道。
  杨修点点头。“但天下能如吕郎官一般无畏的人又有几个呢?”
  吕小环深以为然,一本正经地说道:“这倒也是。”
  裴俊没忍住,“噗嗤”的一声笑出声来。
  裴茂瞪了裴俊一眼,转过头,脸颊抽搐。
  “我也敢。”艾肯不紧不慢地说道。


第三百六十二章 脱虚向实
  刘协不苟言笑,淡淡地说道:“诏令天下,有能在此架桥通行者,赏千户侯。”
  裴茂、杨修等人愣了一下,互相看看。
  杨修故意打趣说道:“陛下,眼下西河县编户不到一万,架个桥就赏千户侯,是不是太多了?以后想干点别的事,朝廷可负担不起。再说了,度辽将军、越骑将军立下大功,食邑不过千户……”
  刘协瞅了杨修一眼。“若能在此架桥,必是不世出的匠师,岂不比度辽将军、越骑将军更难得?再者,能在此架桥,就能在更多的地方架桥。一桥飞架,两岸百姓受益,何止千户食邑?”
  刘协说完,又语重心长的加了一句。“要想富,先修路。”
  杨修坚持道:“话虽如此,亦须量力而行。秦始皇一统天下,大修驰道,未见得富,却二世而亡。”
  裴茂惊愕地看着杨修。以秦始皇为例,这可是引喻失义,大逆不道。
  不过想想杨奇将桓灵比作桀纣,他又释然了。
  这是弘农杨氏家风。
  “争论无益,不如实践。”刘协也见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