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有多高?连我都不行?”
“这可不好说。”马云禄调侃道:“你已为人妇,谁知道你还能不能骑马射箭。”
“嘿,敢小瞧我?”韩少英笑了起来。“敢不敢一决胜负?”
两人笑成一团。
说话间,不少年轻女子跟了过来,围着马云禄等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看向女骑士的眼中充满了羡慕之色。
自从天子巡视凉州的消息传来,她们就一直在关注马云禄率领的女骑士。
凉州女子的确强势,不存在以夫为纲的说法,女子能骑善射的也很多。但真正组建女骑士,让她们和男子一样征战沙场,而不仅仅是应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
这让那些大部分时间都关在家里,很少出来见世面的大族子弟倍感新鲜。
别的不说,伴驾巡视凉州,就是一个难得的见世面的机会。
韩少英作为韩遂之女,阎行之妻,自然而然地成了领头人,来找好姊妹马云禄打听消息。
马云禄没有轻易松口,反而告诫韩少英。女骑士也是骑士,而且是天子近侍,将来是要随天子出征,甚至可能上阵搏杀的,你们别当成儿戏。想要入列,就要通过考核,骑射刀矛,一样不能少。
韩少英等人原本不太相信,等马云禄率领骑士上马,演练了一回,她们才意识到马云禄不是在开玩笑。这些女骑士是真正的骑士,将来会出现在真正的战场上。
这个结果吓退了一些人,但却也将女骑士的名声扬了出去。
韩少英的决心更加坚定,她随即找到丈夫阎行,想请阎行出面通融。
正如马云禄所说,她虽然有些武艺基础,但成亲之后就荒废了。如果现在就参加考核,她大概率是无法通过的。不能立刻成为女骑士也就罢了,镇西大将军府却丢不起这样的人。
阎行被韩少英缠得没办法,找了个机会,来求刘协。
刘协求之不得。在得到了阎行的担保,以及韩少英努力训练的承诺后,他同意了韩少英的请求。
韩少英激动不已,又鼓动韩遂麾下将领的女儿、姊妹们加入。
韩遂是最后一个收到消息的人。
得知女儿加入了天子近侍,韩遂气得无语。他将韩少英嫁给阎行,是希望阎行为他卖命。现在倒好,不仅阎行成了天子的左膀右臂,连女儿都赔进去了。
天子这一次巡视凉州,是来掘我根基的么?
第四百一十四章 九曲韩遂
左思右想之后,韩遂找了个机会,请贾诩出游。
青山绿水之间,韩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贾诩转头打量着韩遂,哑然失笑。“文约,你今年过五十了吧?”
韩遂叹了一口气。“岂止五十,再过两年就花甲了。”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可是我看你岂非不惑,更不知天命,反倒越来越急躁了。”
韩遂诧异地盯着贾诩。他印象中的贾诩从来不是如此直接的人,今天为何如此咄咄逼人?莫不是朝廷元气渐复,贾诩有了底气?
又或者……虚张声势?
“文和也是越来越意气风发了。”韩遂半真半假地说道:“与少年相处,的确令人更有精神。”
贾诩放声大笑,笑声朗朗,在山谷中回荡,萦绕不绝。
“你说得对。”贾诩笑道:“文约,你与彦明见过面了吗?多和他聊聊,对你有好处。”
韩遂笑着应了,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贾诩顿了顿,又道:“文约,你和寿成相似。虽然儿子也不错,终究不如女儿聪颖。这偌大的家业想传承下去,只靠儿子恐怕不够,还要有女儿女婿帮衬着才好。”
韩遂心中一动,松了一口气。
贾诩说这偌大的家业传承要靠女儿、女婿,说明天子并无夺他权势的心思,至少眼前没有。否则就没什么传承好谈了。
“文和所言甚是。天子少年意气,新政迭出,我们这些老朽都跟不上了,只能有待来者。”
贾诩点点头。
韩遂听懂了他的话,这就够了。
两人放下了负担,谈笑风生,指点江山。
韩遂突然问了一句。“文和,听说袁绍进兵中原,兖豫望风而降,可有此事?”
贾诩轻笑一笑。“文约虽远在金城,中原的一举一动却逃不过你的眼睛啊。”
韩遂笑而不语,静静地看着贾诩。
贾诩沉默了片刻,伸手一指河谷两岸。“湟水这几年泛滥过么?”
韩遂摇摇头。“前年泛过一次,但很快就退了,而且水也不大。真要说起来,还是三十年前那一次最厉害,整个河谷两岸都被淹了。”
“可是水再大,也是要退的,土地依然是土地,用不了几年就会重新长满草木。反倒是有些树,被冲倒就活不成了,慢慢成了一段朽木。”
韩遂略一品味,就嗅出了其中的意思,暗自欢喜,却装作不解。
“万一这树冲不倒呢?”
“有什么样的树,是十万并凉铁骑冲不倒的?”贾诩回头看着韩遂,微微一笑。“如果有,那就再加十万。”
韩遂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随即隐去。他放声大笑。
“文和,这话听着提气。”
——
回城之后,韩遂就召来女儿韩文英,让她去召阎行来见。
大老远的回来了,不来见见我么?
韩文英不敢怠慢,赶紧给阎行传话。阎行本来是没打算见韩遂,可是见韩遂主动约见,不好拒绝,来见刘协请示。
散骑三部虽人数不多,却是天子身边最精锐的力量。普通侍郎外出要向本部督请假,阎行这样的高级将领则要向天子本人报备。
刘协已经听贾诩说过与韩遂相见的事,对韩遂要见阎行一点也不意外,当即便应允了。
阎行告辞前,问了一句,韩遂如果问起朝廷的事,臣该如何回复?
刘协满意地打量着阎行,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治兵用阴谋,不密则败。治国用阳谋,无不可对人言。镇西大将军虽是军职,却是朝廷重臣,西陲砥柱。他对朝廷的政策了解越多,顾虑越少,凉州也就越稳定。
阎行心领神会,告辞而去。
与韩文英一起回到镇西大将军府,见了韩遂,翁婿相谈甚欢。韩遂开始还很小心,试探地询问天子新政。阎行却很坦然,将天子在西河的所作所为一一道来,详加解说。
韩遂听得很认真,越听越有兴趣。
贾诩说要用二十万并凉铁骑冲垮袁绍以及关东时,他还有些不太相信。毕竟并凉户口有限,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户,未必能凑出二十万铁骑,最多只能当作一句豪言。
可是听了阎行的解释,他意识到贾诩并不是在开玩笑,天子很可能真是这么想的。
天子一方面在招募关东百姓,一方面在教化蛮夷。前者解决的是财政,关东百姓善生产,能带来纺织、造纸等技术,增加朝廷的收入。后者则可以提供充足的武力,蛮夷上马为兵,天生就是骑兵。
给天子五到十年时间,二十万铁骑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算上蛮夷的话,现在也能凑出二十万铁骑。天子之所以不行,应该是既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又担心蛮夷不受约束,军纪败坏,为祸中原。
毕竟天子击败袁绍是想中兴大汉,不是抢了就跑。如果这二十万铁骑还像当年的董卓一样,在洛阳烧杀抢掠,绝不是天子希望的结果。
从这一点来看,天子要比董卓强太多了。他不仅能拥大的武力,更要将这强大的武力牢牢的控制住,不至于失控。
女子从军应该就是方案之一。
让女子从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并凉人口不足的弱点。比起逐水草而居的蛮夷,成为编户的汉人百姓自然更易于控制。天子再加以教化,战斗力未必就不如蛮夷。
对并凉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比起柔弱的关东女子,并凉女子无疑更适合从军。
想通了这一点,韩遂改变了之前的态度,支持韩少英加入女骑,并且允诺亲自出面,劝部下诸将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陈腐观念,不要阻拦家中的女子参选。
韩遂只提了一个要求:好好训练,早点与马云禄比肩,至少不能落后于吕小环。
韩文英兴致勃勃,满口答应。
能与阎行朝夕相伴,她对自己很有信心。
阎行随即又道,天子这次来凉州,有两件事最为重要。一是考察湟中商道,一是平定枹罕的叛乱。湟中商道关系到利益,枹罕的叛乱关系到名声,这两件事都刻不容缓,必须解决。
韩遂立刻动了心思。
枹罕就在他的辖区之内,宋建也是他的老朋友。宋建在枹罕称王,他是知道的,只是没在意。说得难听些,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没人当真。
可是天子当了真,不远千里的跑来平叛。他如果不主动一些,等宋建被天子灭了,他可没法解释之前为什么不平叛。可若是他主动请缨,灭了宋建,天子不能不赏,接下来的湟中商道也可能成为他的生财之道。
第四百一十五章 声名远播
镇西大将军韩遂上书天子,近闻枹罕有人称王,割据一方,臣请求出征,扫平叛臣。
枹罕就在大河上游,所以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离金城并不远。韩遂身为镇西大将军,自然早就知道,但他故意说近闻,自然是掩饰之前的不作为。
刘协没有计较他,下诏许可,并决定随韩遂出征,临阵观摩镇西大将军的用兵之道。
韩遂正中下怀。
能名正言顺地在天子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韩遂随即发出命令,召集各部,先检阅人马,再出征枹罕。
韩遂的实际控制地域就是金城郡,但是有天子诏书加持,他将命令发到了名义的辖区全境,附近的陇西、汉阳也都包括在内。
召集这么多人马并非易事,粮草、辎重的准备就是一件不小的负担。各部之间难免有矛盾,如何让他们听从命令,不在天子面前打起来,也考验着韩遂这个镇西大将军的威信和能力。
韩遂想展示,刘协也想看看,双方一拍即合。
在等待大军集结的时候,刘协相对清闲,除了接见陆续到达的各部将领、官员之外,就是在贾诩、阎行等人的陪同下,游览附近的山水,顺便短距离的考察被称为青海道的湟中道。
金城位于大河南岸,沿大河上溯不远,有几条水流注入大河,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就是湟水。
沿湟水向西,可以一直走到西海(青海湖),再从西海西行约二千里,便可到达西域。
这条商路很早就存在,但是路不太好走,条件不如河西走廊。在河西四郡开设之后,绝大部分商人就取道祁连山以北,走河西,不再走湟中。
尽管如此,湟中道仍是湟水流域的各族百姓与凉州内地交换物资的必经之路,只是往来的物资有限,油水没有河西道那么丰厚。
刘协有意加强贸易来往,不仅韩遂表示欢迎,湟水河谷中的各部落更是热情倍至,每天都有人来打听消息。刘协不嫌烦,只要有时间,他就尽可能的接见每一个人。
与这些部落首领相见,除了谈生意,了解他们的需求,也是宣传自己理念的一个好机会。
不知不觉间,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为了开拓市场,深入边远地区。或者像那些扶贫干部,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脱离贫困,不辞劳苦的奔波。
业务能不能谈成且不说,至少他的态度是诚恳的,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尊重。
没过多久,天子少年有为的名声就传播了出去,人人传诵。
有如此天子,大汉必能中兴的观点也不知不觉的成了主流舆论。
麻烦也是有的,想联姻的人络绎不绝,到附近偷偷观看,看天子长相的女子也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虎贲、羽林的工作负担。
马云禄指挥的女骑士也正式承担起了保护荀贵人的职责。
这时,荀文倩为刘协出了一个主意。
陛下不好色,对汉羌美女拒而不纳,这当然是好事,却也不能因此冷了汉羌百姓的心。可以让将士们与他们进行联姻,既能解决将士们的个人问题,也能拉近这些人与朝廷的联系。
如果其中有人符合女骑士的条件,也是扩充女骑士的好机会。
刘协觉得有道理,便颁下诏书,定期召开大规模的相亲集会,凡中军中单身的将士,不论男女,都可以去相亲。遇到合适的对象后,经过审核,便可成亲。成亲之后,可以夫妻随军,也可以选择退役,就地定居,各随其便。
诏书看起来很平等,其实一点也不平等。
首先是军中男子多,女子少。如果成亲,自然是大量的本地女子嫁给军中将士。天子亲军,待遇丰厚,有几个愿意留下来放羊?就算他们自己肯,嫁给他们的女子也未必肯。随军不香吗?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