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岂止是他,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耐心。”贾诩提起火堆上的茶壶,为刘协添了一点水,又将自己的杯子加满。“臣当年举孝廉,入朝为郎,也曾在太学游历。三万太学生,都以为自己读了几本圣贤书就可以为帝王师,一有不满就呼朋引伴,诣阙上书。朝廷不允,便是天子昏庸,权臣尸位。可是让他们去做一县令,他们就能治理得好么?最后还不是和光同尘。”
  刘协忍俊不禁。
  和光同尘这四个字用得很妙,而且很损。
  但贾诩却说出了读书人最大的毛病,理想化,不切实际。一旦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了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会抛弃理想,屈从于现实。
  理想毕竟不能当饭吃,真正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常常沦为空谈客们批判的对象。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说。”刘协指指贾诩,又指指自己。“你我不负初心即可。行行重行行,努力加餐饭!”
  贾诩也笑了。“借陛下吉言,臣也想多活几年,亲眼看一看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可期,但眼前的事情还是要先处理。”刘协从一旁抽出几页纸,推到贾诩面前。“先生,这是我草拟的几件事,你看看。”
  贾诩放下茶杯,双手接过,就着灯光读了起来。
  这是刘协亲手所书的方案草稿,标题便修改了好几次,涂涂抹抹,最后改成了并凉振兴草案,后面写着几条纲领,其中有置牧苑、冶钢铁、通商道,但第一条却是兴教化。
  贾诩将灯光移近了些,仔细阅读。
  兴教化这一条,刘协提出了在军中设立学堂,教将士读书,知忠孝仁义,并提出要在队建立教师制度,不仅教授将士读书,还要协助将领做战。
  贾诩沉吟了片刻。“陛下,读书人教将士读书,这应该不难。可是协助将领作战,是不是……”
  “先生也是读书人,一样也是兵法大家。”刘协说道:“并凉虽入华夏疆域数百年,但很多人对华夏并无太多的信念。这不是他们的错,温饱尚不能满足,谁又顾得上礼义呢。配备教师,不仅是为了让他们知礼义,更是想将他们的求生智慧保存、提炼,让他们活得更好,当然也包括在战场上活下去。”
  “陛下用心深远,自然是好的,可是急切之间,哪来这么多的教师可用?”
  “这也是我与先生商量的原因。”刘协笑了。“我想请先生教授一些年轻人,等他们学成了,再让他们去教授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也就是两三年功夫,大概就有足够的教师可用了。这件事原本想让杨修负责,但他去了汉阳,只能辛苦先生了。”
  贾诩摆摆手,沉吟片刻。“陛下有心在凉州兴教化,臣求之不得,焉有辛苦之说。只是凉州户口有限,没那么多闲人可用,只能从军中挑选。这课程不能太难,否则见效太慢。”
  刘协抚掌而笑。
  他就知道贾诩不会反对,所以刚准备好草稿,就先和贾诩商量。这件事不仅需要贾诩的赞同,还需要贾诩去推行。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增养出一千名教师,借以掌握十万大军,将他们变成朝廷的精锐,而不是韩遂那样的将领的部曲。
  只有这样的军队,他才能放心的带着出关,平定天下。
  如果还是像董卓、李傕一样,岂不是率兽食人?
  “陛下容臣三思,准备讲义。”
  “应该的。”刘协竖起两根手指。“讲义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为何而战,如何而战。”
  贾诩眉毛轻扬,深邃的眼眸中闪出一丝亮光,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躬身而拜。
  “唯!”
  “先生若是忙不过来,可以招几个子弟来做助手,也可以从郎官中挑选合适的人选。”刘协说道。
  贾诩欣然答应。
  两人随即又商量了其他事项。
  牧苑是重要之重,大军征战,马匹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更是保持信息畅通的物质基础。关西地方广阔,动辄千里,没有马匹代步,仅凭人力,有效治理是无法实现的。
  如今并州、凉州基本稳定,重建牧苑,大量养马,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冶铁的事,裴潜已经在筹备。凉州缺少充足的铁矿资源,目前只能依靠并州提供的生铁进行精炼。
  商道是大事,关系到凉州的民生。湟中道是现成的,随时可通。拿下枹罕之后,与西南诸羌的交易也会变得畅通,可以提上考虑日程。至于河西道,更是刘协下一步要考察的重点。
  荀彧正在河东推行种桑,关中很快也会跟进,到明年秋天,丝织品的数量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筹备通往西域的商路刻不容缓。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并凉——尤其是凉州——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的基础上。没有这样的基础,所有的一切都是养虎为患。
  如何编一部能让军中将士认可朝廷、忠君爱国的教材,成了贾诩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贾诩在关东、关西奔波多年,最清楚如何平衡朝廷与凉州的利益,由他来推行这件事最合适不过。
  两人谈得很投机,一直说到深夜。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举一反三
  出了御帐,站在星光之下,看着远处被大雪覆盖的高山,清冷的夜风吹过,贾诩打了个寒颤,突然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为何而战”四个字看起来简单,细究起来却有微妙之处。
  如果只是为了加官晋爵,甚至只是为了韩遂那样的个人名利,肯定不是天子能够接受的。天子需要将凉州变成朝廷坚固的基石,而不是某些人割据一方的资本,更不能成为祸乱之源。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贾诩一时也没多少头绪。
  他站了片刻,才迈开脚步,沿着大营缓缓而行。
  大帐内,刘协收拾好案上的文书,对还在奋笔急书的蔡琰说道:“你也早点休息,不要熬夜。这些记录明天再整理也来得及。”
  “谢陛下关心。”蔡琰头也不抬。“白天还要去写生,只能晚上处理。况且夜深人静,能集中注意力,效率也高。”
  “那副画还没画完?”
  “陛下军议之后,镇西大将军必然会有调整,我那副画自然也要跟着调整。”蔡琰写完一行字,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笑道:“新年将至,如果能早点将润笔拿到手,也能给自己发个利市。”
  刘协咂了咂嘴。“令史,是朝廷辜负了你,暂且记账吧,将来一定还。”
  “是朝廷还,还是陛下还?”蔡琰眼珠一转,嘴角浮起一抹浅笑。
  “有区别吗?”
  “若是朝廷还,那可能是陛下还,也可能是嗣君还,时间不定,臣未必能指望得上,或许要期于子孙。若是陛下还,臣与陛下年岁相当,应该还指望得上。”
  刘协哈哈一笑。“我欠的债,我来还。”
  “那臣就等着了。”蔡琰起身,走到兰锜前,拿起刘协的大氅,披到刘协身上。“时辰不早了。陛下也忙了一天,去看看荀贵人,早点休息吧。臣写完这些,也可以休息了。”
  刘协点点头,裹紧大氅,走了帐门口,又停了下来。“令史,你若是看中了谁,自己又不便开口,不妨对我说,我可以帮你引荐。”
  蔡琰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若有合适人选,一定请陛下帮忙。”
  刘协转身走了出云,蔡琰看着他的背影,出了一会儿神,又回到火塘前,拨了拨火,准备继续工作。过了一会儿,美人何姗提着一壶奶茶走了进来,将蔡琰案上半冷的奶茶倒了,添上一杯新的,又坐在一旁,为蔡琰磨墨。
  蔡琰头也不抬。“天子让你来的?”
  何姗乖巧地笑道:“天子让我来陪着令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天子还说了,令史最迟只能做到亥时,子时之前必须就寝。”
  蔡琰抬头看了一眼帐角的漏壶,又看看案上没整理完的文书,黛眉微蹙。“今天怕是要到丑时才能整理完。”
  “整理不完就留着,明天让别人处理。”何姗说道:“或者令史可以找人来帮忙。”
  蔡琰刚准备拒绝,突然心中一动。“天子有没有说找谁?”
  “由令史自定。”
  蔡琰放下手里的文书,取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个人名,递给何姗。“我想请这个人帮忙,你去请示一下天子,若是可行,顺便为我请来。”
  何姗接过纸,起身出帐,来到隔壁的荀文倩大帐。
  刘协正坐着和荀文倩说话,胡休、魏夫人陪在一旁。何姗进来,将蔡琰写的人名递给刘协,说明情况,刘协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王异的名字,点了点头。
  “去女营,请主簿王异、袁权去御帐帮忙。”
  何姗不解地问道:“陛下,这上面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么?”
  荀文倩眼睛尖,瞟到了纸上的名字,也道:“陛下,袁权身份不同,怕是不合适进御帐吧?”
  刘协没说什么,只是示意何姗照办。何姗转身去了,刘协回头对荀文倩说道:“昭姬是个有分寸的人,袁权也是识大体的,她们不会乱来。”
  荀文倩点头附和,又道:“昭姬最近很辛苦,有袁权陪她说说话,也是好的。”
  “你现在知道女子为官有多辛苦了吧。”刘协握着荀文倩的手,轻轻拍了拍。“昭姬这是没成亲,若是成了亲,有了身孕,或者是有了孩子,只怕还要辛苦十倍。”
  荀文倩眼珠一转。“所以,之所以上古有女子主政,如今却只有男子主政,和女子生育有关?”
  刘协很惊讶。“举一隅而知三隅反,你果然是个聪明人。”
  荀文倩不好意思地笑了。“陛下谬赞,妾不敢当。”
  魏夫人和胡休大眼瞪小眼,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刘协与荀文倩在说些什么。
  ——
  王异、袁权奉诏而来,蔡琰已经将御帐内的文书收拾了一遍,整理出一个书案,需要处理的文书全部摆在上面,笔墨纸张也都准备好了。
  见袁权也跟着走了进来,蔡琰有些意外,连忙起身相迎。
  “我等奉诏而来,请令史安排。”王异、袁权躬身说道。
  蔡琰还了礼,将王异引到书案前,指着案上的文书。“文秀,你誊写这些记录,看不清的问我。”
  王异应了一声,在蔡琰指定的位置坐定,对一旁的天子御案不敢多看一眼。
  蔡琰将袁权引到自己的案前,拉着她坐下,相视一笑。
  袁权低声说道:“令史,我在这里,怕是不合适吧?”
  蔡琰也不说话,从何姗手中拿过那张纸,摊在袁权面前。袁权看了一眼,不免惊讶。
  “这是为何?”
  “陛下信你。”蔡琰低声说道:“姊姊勤于职守,天子看在眼里,愿意给姊姊更多的机会。姊姊千万不要错过。”
  袁权默默点头。“天子气度,果然不同。有此明主,大汉必能中兴。”
  话音未落,对面的王异发出一声惊呼。袁权转头看去,只见王异拿着一页纸,满脸喜色。蔡琰却很淡定。王异拿到的是刚才天子与贾诩商谈的内容,关系到凉州振兴,身为凉州人,王异自然欢喜。
  见蔡琰平静如初,袁权心中惊讶,却没有多嘴。
  蔡琰取过一份文书。“姊姊,你就誊写这些吧。”
  袁权接过文书,看了一会儿,也不禁惊呼出声。“怪不得她们回营之后,一个个笑个不停,原来竟是真的?”
  蔡琰嫣然一笑。“当然是真的,女营今天可是一鸣惊人,大放异彩,你们这么多天来的辛苦也算是有了成果。你们不在现场,不知道当时那些男子有多惊讶,尤其是那两个胡女用短矛击破盾牌时。”
  “可惜我们不在。”王异很遗憾。“若能亲眼一见,亦觉有荣。”
  “会有机会的。”蔡琰说道:“将来上阵,你这个军师岂能缺席?”
  “女子上阵……”袁权翻看着潦草的记录,眼中露出满是羡慕的神采。


第四百四十三章 志当存高远
  韩遂依葫芦画瓢,搞起了群策群力,由各营召开军事民主会议,让所有的将士献计献策,商量如何攻取枹罕。
  热闹了两天后,他根据收集来的意见,重新拟定了一份攻城方案,报请天子审阅。
  凭心而论,这份方案并不能让刘协满意,但比起韩遂最初提出的方案,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仅伤亡一项,韩遂就有信心降到之前一半以下。
  刘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批准实施。
  与此同时,吉真、华佗带着整个太医署赶到韩遂营中帮忙。新招募的医者中不少就是凉州人,与营中将士交流起来并没有什么障碍。在传授将士们救治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将天子营中将士如何训练,如何学习的事当作见闻,讲述给各郡郡兵。
  华太医解剖是他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而郡兵们最感兴趣的却是女营骑士。
  太医们被问得烦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