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静静地看着贾诩。
  他从贾诩对陈平的感慨中听到了同情,感受到了他想为张良,却不得不为陈平的无奈,却还是不知道贾诩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提起张良、陈平。
  贾诩喝了一口水,放下杯子时,神情已然平静下来。
  “道为经,大河虽千回百转,终将归海,是以大道可知。术为纬,涓滴细流,漏痕露迹,朝生夕死,难以预计。故圣人以道治国,求其鸿远,而以术济急,求其见效。”
  这下子,刘协明白了。
  贾诩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他用计离间李傕、郭傕不假,但他无法预知李傕、郭汜的每一个反应。
  比如李傕派李式率领飞熊军前来增援。
  “陛下当初承诺送粮,却不是死诺。”贾诩又取了一只碗,为刘协倒了半碗水。“杨定曾与李傕共事,自然清楚飞熊军的战力。陛下纵使不能兑现诺言,想来他也能理解陛下难处。”
  “那……就由着杨定投降?”
  “杨定降了,有利无弊。一来他与李傕有仇,只能与郭汜结盟。如此,则李傕必然要花更多的心思去防备他们。二来可以增加李傕、郭汜的军粮消耗。李傕军粮不济,要么退走,要么急攻。”
  贾诩捻了捻手指,又沉吟道:“要说麻烦,只在于杨侍郎。不过他是华阴人,熟悉地形,再不济,退守华山深处,也能支持一段时间,当无性命之忧。”
  刘协轻轻地点了点头,心里却隐隐不安。
  贾诩的分析没错,纵使杨定降了也未必是坏事,反倒可能是好事。
  但,这是贾诩的真心话吗?
  刘协反复权衡了一会,还是拿不定主意,决定暂时搁置这个问题。
  他和杨定的约定还有两三天,可以再考虑考虑。
  “多谢先生点拨。”刘协微微欠身致意。
  贾诩躬身还礼。“这是臣应尽之职。”
  “先生能为我说说飞熊军,以及统领飞熊军的李式吗?”
  “当然可以。”贾诩喝了一口水,不紧不慢地说道:“飞熊军原本是董卓的部曲,既有汉人、羌人,也有北边杂胡。之所以取飞熊为号,一是因为凉州汉羌信奉熊,二是董卓本人敬重姜尚。”
  “至于李式……”贾诩笑了笑。“他是李傕与正妻胡氏所生嫡子,极为胡氏宠爱,故能弱冠统领飞熊军。天资不算差,却没经历过生死,统领飞熊军这样的虎狼之师未免力不从心。”
  刘协不解。“李傕这些年无日不战,李式统领飞熊军,却没经历过生死?”
  “董卓诸将中,李傕实力最强,又有计谋,一般不会出动飞熊军。且飞熊军名声在外,对手往往看到飞熊军的战旗就心生怯意,主动退却,不会舍命相搏。”
  刘协恍然,随即又问道:“凉州出精骑,除了飞熊军外,凉州还有哪些精锐骑兵?”
  贾诩摇摇头。“凉州出良马,骑兵很多,但精骑难得。董卓征战一生,耗尽家财,才攒得飞熊军两千余人,号称三千。这些年在中原征讨,损失不少,却得不到补充,实则不过千余人。”
  “凉州精骑这么少?”
  贾诩笑了,摆摆手,示意刘协不必惊讶。
  “所谓精锐,不仅要有数以千计的百战之士,还要有令行禁止的纪律。凉州人多胡风,寡气节,逐利而生,百战之士数不胜数,能够令行禁止的却屈指可数。飞熊军之所以能成为董卓的部曲,是因为董卓是万里挑一的勇士,威镇西凉,又与战士同富贵,共甘苦,这才能收服其心,得其死力。”
  刘协看了贾诩一眼,欲言又止。
  贾诩的确有为董卓正名的意思,但他说的是事实。
  作为一个武人,能在凉州混迹这么多年,最终成为凉州武人的领袖,董卓自有他的个人魅力。
  至于这个魅力是不是符合主流的道德观念,那不是董卓能够解决的。
  凉州人的道德,本就与中原人的道德不同。
  “那……先生有术可破飞熊军否?”刘协试探着问道。
  贾诩眼神闪烁了片刻。“陛下可召回吕布,以吕布飞将之名,及其勇力,或许有三分机会。”


第五十九章 上善若水
  刘协大受打击。
  贾诩这话看似委婉,其实直指要害。
  陛下,你死了这条心吧。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刘协随手拿起那卷《老子想尔注》,看了两行字,正好是“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一段,刘协不由得多看了两眼下面用小字写的注解。
  心者,规也,中有吉凶善恶。腹者,道囊,气常欲实。心为凶恶,道去囊空。空者邪入,便煞人。虚去心中凶恶,道来归之,腹则实矣。
  “先生觉得此书如何?”
  “神仙家言,牵强附会处甚多,偶有一二得处。”
  “是道是术?”
  “道多为小道,术多为巫术。”贾诩淡淡地说道:“如果勤念五千言便能治病救人,置本草、灵枢、素问于何地?细说起来,这部书倒是对素问多有发挥,奈何落了下乘。陛下若读,当有所警戒,不可轻信尽信。”
  “那以先生之言,当以何道治天下?”
  贾诩不假思索,一字一句地说道:“自然是儒门正道。”
  刹那之间,刘协有种错觉,以为自己面对的不是鬼才贾诩,而是老臣杨彪。
  “我明白了。”刘协笑了起来。“先生欲为张良,不甘为陈平。”
  贾诩眼神闪烁,低下了头,凝视着手中的水杯。
  杯中水波荡漾。
  刘协起身,向帐外走去。贾诩起身相送,走到帐门口,刘协又停住了,转身看着贾诩。
  “朕倒是觉得,陈平固然未能成为张良,张良也不能成为陈平。陈平不能成为张良,是因为世人偏见。张良不能成为陈平,却是天赋所限。”
  “陛下?”
  刘协摇摇手指。“张良曾辅佐韩王成,志在复国,但他失败了。他若是真知大道,又何必多此一举?先生,你着相了。”
  说完,刘协挥挥手,向御帐走去。
  贾诩拱着手,看着刘协步履匆匆的背影,品味着刘协刚刚说的话,忽然轻轻叹了一口气。
  “阎君,你错了,大汉天命未绝。”
  ——
  刘协示意守帐的卫士和宫女不要声张,掀开帐门,轻手轻脚地进了御帐。
  伏寿已经睡了,抱着被子,枕边有一卷竹简。
  刘协拨亮灯,借着灯光看了一眼,竟是一卷《太平经》,不由得多看了伏寿一眼。
  以伏寿的家庭背景,能放下身份,去读《太平经》这样的书,也算是不容易。
  “陛……陛下?”伏寿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见是刘协,连忙起身行礼。
  衣襟敞开,露出浑圆的肩膀,白玉一般。
  刘协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伏寿很快意识到自己衣衫不整,连忙拉好,等她抬起头,看到刘协的眼神,又后悔不迭,却不好意思再将衣襟解开。
  “陛下……何时归帐?臣妾……命人准备洗漱……”
  “你不用折腾,朕待会儿还要走。”刘协按住了她,将她塞回被子里。初冬的天气很凉,一会儿功夫,伏寿的手就冰凉的。“朕是有事来请教贾先生,顺便来看看皇后。”
  “谢陛下挂怀,臣妾无恙。”伏寿拉起被角,轻声说道。她看了一眼刘协手里的《太平经》,又道:“这几日教授营中小儿读书,他们读不惯圣人经典,倒是对《太平经》中的字句多有提及,臣妾便借来看看,不想一时疲倦,竟睡着了。”
  “你亲自授受营中小儿读书?”刘协又看了伏寿一眼。
  “陛下率其父兄征战,臣妾不能像董贵人一样陪伴在陛下身边,只好教几个小儿读书,略尽绵薄之力。”伏寿眼睛亮了起来。“那些百姓的孩子虽目不识丁,却见多识广,且生性质朴,很有趣的。”
  刘协嘴角微挑,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估计,伏寿教的这几个孩子应该是伏完挑选出来的。他天天与董承营中将士厮混在一起,知道他们是什么素质,也大致能猜到他们的子女会是什么样子,更亲眼见识过那些小子是如何对待董宛的。
  见多识广也许没错,生性质朴?恐怕未必。
  “皇后能与庶民接近,多多了解民生艰难,也是好事。”
  “嗯,臣妾一定努力,为陛下分忧。”
  刘协掖好被角,又轻轻拍了拍伏寿的脸颊。“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等击退李傕、郭汜,朕再听你的见闻。”
  “唯!”伏寿眼中闪过一缕失望。“陛下……不在帐中住?”
  “军情紧急,朕还要回去筹备战事。”
  “陛下辛苦了,臣妾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伏寿红了眼睛。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刘协用手绢拭去伏寿眼角的泪水,又轻刮她的鼻子。“别哭,眼睛肿了,别人还以为你半夜饿哭的。”
  伏寿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不好意思地将脸藏进了被子。
  被子里应景的传来“咕咕”的腹鸣声。
  刘协心疼的叹了一口气。“皇后,委屈你了。再坚持几日,等朕胜了这一战,一定请你吃顿大餐。”
  “臣妾预祝陛下大捷。”伏寿藏在被子里,闷闷的说道。
  刘协起身,离身出帐。
  站在帐门口,他四处看了一眼,目光扫过唐姬住的小帐,不由自主的多停了片刻。
  说来也巧,帐门微动,打开了一条缝。
  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刘协有种奇怪的感觉,唐姬应该就在帐门外看着他。
  他犹豫了片刻,向小帐走去。还没走到帐前,帐门掀开,唐姬从里面走了出来,欠身施礼。
  “臣妾见过陛下。”
  “嫂嫂还没休息?”刘协停住脚步,打量了唐姬一眼。
  唐姬裹着一件旧氅,看不清里面的空着,只是从旧氅的下缘看到一截扫地的裤脚。月色昏暗,也看不清是什么裤子,也看不清脚。
  “睡得不太安稳,听到脚步声,估计是陛下回来了,特来请见。”
  “嫂嫂有事?”
  “臣妾晚间听说,飞熊军到了华阴?”
  “是的。”
  “臣妾失陷李傕军中时,曾见过李式数面。此子虽年少,却好色无度,尤其痴迷三四十岁的关东女子,常到被俘的关东女子中挑选。”
  刘协愣住了。
  李式痴迷关东女子,这能理解。痴迷三四十岁的关东女子,这又是哪一出?
  见刘协一脸茫然地看着自己,唐姬有点不自在,轻咳了两声。
  刘协回过神来,却依然不解。
  “嫂嫂,那……又如何?”


第六十章 小道消息
  唐姬诧异地看了刘协两眼,忽然反应过来了。刘协虽然聪慧,但他太年轻了,不懂男女之事,自然也不理解她刚才提供的这个信息。
  “陛下,李式年方弱冠,乃是少阳。三四十岁的女子为老阴。老阴配少阳,本对少阳不利。那些女子为求活命,屈意奉承,李式索求无度,岂能不伤?”
  “哦……”刘协如梦初醒,抚掌而笑。“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吸土,这李式只怕早就被吸成一张皮囊……”
  刘协刚打算向唐姬致谢,却发现唐姬面容古怪。“嫂嫂,怎么了?”
  唐姬幽幽说道:“陛下与营中将士亲近,自是好事,此类俚语却不宜多学,堕了朝廷威严。”
  刘协尴尬得能用脚趾抠出一个窑洞,转身就想走。
  “陛下留步!”
  “我还没走呢。”刘协瞬间又将身子扭了回来。
  唐姬无语,眼睛看向别处,脸颊抽搐,心中涌起一阵愤怒。
  董承营中的浪荡子们真是该杀,生生将知书守礼的天子带坏了。
  “嫂嫂?”见唐姬半天不说话,刘协不得不提醒她。
  “呃……”唐姬忍着不悦,语速很快地说道:“李傕为人粗俗,不读书,偏听巫觋鬼神之言。李式受其影响,尤信鬼神。”
  刘协听得认真,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唐姬。
  唐姬不自在的挪开了眼神。“此外,李傕军中有不少将士原本是樊稠、李蒙等人的部下。樊稠素以勇悍著称,却在酒宴上被李傕的外甥胡封杀死,他的部下畏惧李傕残忍,不得不服。一旦有机会,他们未必不会为樊稠报仇。”
  刘协灵光一闪。“等等,你说李傕的外甥姓胡?”
  “是啊,胡封不仅是李傕的外甥,还是李傕正妻胡氏的从子。”
  刘协点点头,眼神瞥向贾诩的帐篷。
  贾诩应该知道这些信息,但他一句也没提。
  “陛下,贾先生……”
  刘协想了想,轻声问道:“贾先生知道李式的事吗?”
  唐姬略显犹豫。“臣妾不敢断言,这种恶习……应该不会广为人知吧。”
  刘协觉得有理,没有再深究。
  他也没打算什么事都依赖贾诩。
  求人不如求己。
  “那这胡封信鬼神吗?”
  “西凉人粗鄙少文,与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