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不必强求一致。”
  法正笑了笑,抬起手,挠挠眉梢。“是啊,所以天子才高瞻远瞩,矢志解决这一问题。他不仅要混同东西南北,更要化夷为夏。”
  他扬扬眉,笑道:“包括这徐夷。”
  刘备忍俊不禁,指指法正,“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徐州如今以中原自居,以前却是东夷所在。私下里调侃几句徐州人的蛮夷史,是刘备这个边州人与法正这个关中人的共同话题之一。
  调侃之余,他们的心情又各有不同。
  说到边州人,刘备常常想起吕布。
  吕布当年初到徐州时,一心想和他交好,不仅请他赴宴,还让妻子魏氏出来见他,原因之一就是觉得他们都是边州人,理应互相亲近,还想和他称兄道弟。
  当时他觉得吕布太粗鄙,又担心吕布图谋徐州,所以婉拒了吕布。
  现在想起来,他鄙视吕布,何尝不是因为吕布是边州人?
  如今吕布重归朝廷,成了天子器重的狼骑督,威镇草原,他却还在徐州与袁熙纠缠。
  如果当时能接受吕布的亲近,有并州骑兵助阵,他现在何至于忌惮袁熙的骑兵?
  上苍不是没给他机会,是他自己没抓住。
  天子却紧紧的抓住了。
  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而是几个。
  关羽如此,赵云也是如此。
  所以,这天下只能是天子的,自己还是安心做个藩王为好,哪怕封国偏远一些。
  只是建藩也不是容易的事,天子给了他机会,还要看他能不能抓住。
  眼下看来,他麾下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尤其是谋士。
  他身边的人不少,其中还有陈登这样的世家子弟,但直到法正来了之后,他才意识到真正的谋士应该是什么样子,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可惜法正是朝廷的人,来徐州只是暂时协助他作战。等战事结束,法正就要回去了。
  如果能留下法正,那就好了。
  刘备心中一动。“孝直,你今年二十五?”
  “是的。”
  “成亲了吗?”
  “还没有。”法正笑道:“前几天关中大乱,我逃难去了益州,人心惶惶,身如浮萍,哪里顾得上成家。去年回了关中,蒙天子不弃,召为散骑,一时也没顾得上。”
  刘备听懂了法正的意思。
  他如今是天子身边的散骑侍郎,一般人看不上。
  “年轻人,有功业心固然难得,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直还是要留心些。若有合适的女子,不可错过。山东士大夫虽然自负,但山东女子却多有聪慧之人,最能持家,相夫教子。比如我刚纳的麋氏,虽然出身商贾,却是一个贤内助。”
  法正哑然失笑,举起手中的酒杯。“使君不仅有白玉美人,还有多金美妾,真是令人羡慕。”
  “孝直若有意,不妨多留心。”刘备也举起酒杯。“这琅琊可是出美人的地方。你可能听说过,曹孟德的妾卞氏就是琅琊开阳人。虽出自倡家,却有大妇风范,比那丁夫人强太多了。”
  法正顿时来了精神,身体前倾。“我听说琅琊有不少白狄后裔,皮肤白皙胜雪,是真的吗?”
  刘备呵呵一笑,挤挤眼睛。“击败袁熙之后,带你去看看。”


第七百二十九章 一进一退
  刘备与法正畅谈琅琊美人的时候,袁熙正与谋士韩宣吵得面红耳赤。
  几天前,袁熙收到了审配的消息,得知袁绍北上易县出了意外,如今被袁谭软禁,可能已经丧命,顿时慌了神。
  他恨不得立刻撤退,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冀州,与审配一起出兵,讨伐袁谭,然后成为冀州之主。
  与此相比,徐州不值一提。
  但韩宣强烈反对。
  韩宣字景然,是渤海人,为人短小,又年轻。袁熙不是太看得上,只是此人是田丰推荐的,不得不接受,留在身为充作军谋。
  事实证明,韩宣虽然其貌不扬,却聪明过人。袁熙进军琅琊之后,能这么顺利地打到阳都附近,韩宣的几次建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以袁熙收到审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请来韩宣商量。
  但是韩宣说,袁绍丧命的可能性极小。果真如此的话,袁谭难逃弑父之名,千夫所指。别说成为冀州之主,他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既然袁绍还活着,那审配要求袁熙立刻撤退,返回冀州,进攻袁谭,就是一个非常不理智的行动。这话传到袁绍耳中,会让袁绍觉得冀州人想趁机发难,拥袁熙为主。
  到了那时候,形势反而对袁谭有利。
  韩宣说,只要审配没有刚愎自用到愚蠢的地步,他大概率会请田丰出山,为他出谋划策。而田丰也一定会阻止审配的鲁莽,以静制动。
  因此,袁熙此刻不仅不应该撤兵,还应该主动进攻,尽可能拿下琅琊,将战线推进到东海境内,直接威胁郯县。
  如此,不仅琅琊郡为袁熙所有,人力物力都可以调动,徐州也将为之震动,袁熙也就有了足够的威望和实力与袁谭争嗣。
  现在回去,绝非上策。不仅已经攻占的几个县会丢,还有可能被刘备追击,遭致大败。
  两人争执不下,袁熙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一面派人回邺城探听消息,一面收缩防线,以防刘备反攻。
  今天,他置酒请韩宣赴宴,打算向韩宣赔罪,再商量一下撤退的事宜。但话不投机,袁熙一开口,两人就争了起来。
  袁熙已经忍了好几天,自认为已经给足了韩宣面子,见韩宣依然不肯让步,心中隐藏的不屑再次爆发出来,最后口不择言,说了一句渤海人反复,之前就曾支持过公孙瓒,现在又想支持刘备。
  韩宣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听了这话,当场翻脸,拂袖而去。
  袁熙很后悔,却又抹不下脸来道歉,气得在帐中大发雷霆。
  这时候,他有点理解袁绍的难处了。
  冀州人太跋扈,过于依赖他们,必将被他们左右,诸事不能自主,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
  ——
  两天后,刘备发动了进攻。
  士仁、麋芳各率两千步卒,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袁熙的大营发起了攻击。
  双方交战以来,一直是袁熙进攻,刘备防守为主。刘备主动进攻,这是第一次,袁熙甚至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仓惶之下,他想派人去韩宣来商议,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交手这么多次,他对双方的实力还是清楚的。刘备麾下虽然有张飞、陈登这样的大将,部下也算得上精锐,可是论进攻能力,还是他率领的冀州兵、青州兵以及幽州骑兵更强。
  刘备防守都有些勉强,主动进攻还能讨得了便宜?
  这一战,我自己指挥就行,没必要去求韩宣。
  一开始,袁熙的想法的确没有错。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袁军迅速镇定下来,在袁熙的指挥下固守大营,有条不紊的展开反击。
  士仁、麋芳进攻受阻,双方进入了脱着的状态。
  刘备见状,觉得取胜无望,便准备让士仁、麋芳佯败,诱袁熙出营,再予以伏击。
  但法正拦住了他。
  法正一直盯着袁熙的中军,他发现一个问题:袁熙守得很稳健,却几乎没有反击的兴趣,与之前交战时旺盛的战意截然不同。
  按理说,这么好的机会,袁熙会迅速反击地才对。不是躲在营栅后面射箭,而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出营冲击步卒。
  要么是袁熙不想打了,要么指挥的将领不是袁熙,又或者,之前主导战事的人不在。
  法正立刻向刘备提出建议,派出实力最强的张飞,对袁熙的大营进行一次强力突击,并让陈到指挥的亲卫骑做好出击的准备。
  如果袁熙派骑兵反冲锋,那就掩护张飞等人撤退。
  如果袁熙还按兵不动,那就利用骑兵的速度冲击袁军的辎重大营,放火焚烧辎重。
  刘备稍一犹豫,便接受了法正的建议。
  他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修改。
  他将指挥权交给了法正,自己与陈到一起率骑兵出击。
  法正毫不客气的接受了。
  刘备传出命令,原本不紧不慢的战鼓声炸响,不仅士仁、麋芳重新组织起攻势,张飞也率三千步卒冲了出去。
  刀盾手冒着袁军的箭雨,冲到袁军大营前,掩护弓弩手上前集射,弥补弓弩力量的不足。张飞率领亲卫营,冲到了袁军营门前,手持巨斧,亲自破门。
  袁军的前营将领没想到刘备会这么决绝,准备不足,一时慌了手脚,立刻向中军求援,请袁熙派兵增援。
  他营里只有一千人,挡不住张飞的猛攻多久。
  袁熙收到消息,不敢怠慢,立刻派中军增援。
  让他想到的事又一次发生了,刘备、陈到突然出击,千余骑兵从袁军大营之间插了进去,直奔袁熙所在的中军,大有斩将夺旗的意思。
  袁熙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刘备亲自出战,骑兵士气大涨,在两侧营中的袁军将士的注视下,迅速深入。
  袁军根本没想到刘备会派骑兵冲击,更没想到刘备会亲自出击,连弓弩都没准备好,眼睁睁地看着刘备从面前驰过。
  他们能做的,就是向中军示警。
  刘备疯了,亲自突阵。
  奉命增援前营的袁军步卒听到示警消息,又看到骑兵冲来,顿时慌了手脚,纷纷停止前进,就地列阵,准备迎接骑兵的冲击。
  刘备突然改变了前进方向,放弃了袁熙的中军,直扑一旁的辎重营。
  千余骑兵绕着辎重营奔驰,将准备好的箭射入营中,箭上绑的引火物点燃了营中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辎重营里迅速起火,乱作一团。
  趁此机会,刘备破门而入。
  骑兵策马冲进辎重营,四处纵火,肆意杀戮。
  等袁熙反应过来,知道刘备的目标不是他,而是辎重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辎重营已经烧成了火海。


第七百三十章 众矢之的
  转眼之间,形势就脱离了袁熙的控制。
  辎重被毁,军心大乱,士气也跟着大坠。诸将看着辎重营方向的大火,心头一片死灰,斗志全无。
  离秋收还有几个月,就算想从冀州运粮来,时间也未必赶得及。
  撤回青州,成了唯一的选择。
  袁熙慌乱之下,救援不及。前营被张飞攻破,营中将士一边与张飞死战,一边向中军求援。
  中军有反应,但援军就是迟迟不到。
  前军将领被张飞斩首,营中将士大半战死,小半投降,只剩不到百余人逃出大营。
  好在张飞也自知实力有限,不可能击破袁熙的中军,在营里放了一把火,就撤了回去。
  尽管如此,一战斩首近千,依然是刘备几个月来最大的胜利。
  烧了辎重营,则将袁熙逼到了绝境,形势对刘备大好。
  刘备心满意足,收兵回营。
  法正却意犹未尽,觉得张飞、刘备虽勇,却不擅长把握战机。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继续进攻,扩大战果。
  袁熙已经乱了阵脚,再逼他一下,说不定就崩溃了。
  某种程度上,陈登说得对,刘备及其麾下将士擅长防守,却不擅长进攻,相互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默契。如果不是事先安排好,靠他们临场发挥,很难把握住战机。
  回到大营之后,陈登出营迎接,向刘备表示祝贺。
  刘备很兴奋,指着法正说道,这一战的首功是法正。若不是法正要求进攻,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战果。
  陈登很意外,随即又向法正表示祝贺。
  法正坦然接受,神情傲慢,甚至没有还礼。
  陈登很生气,却不好当场发作。他心里不舒服,连庆功宴都不想参加,还是被诸葛瑾劝住,说这样会让刘备尴尬,这才强忍不快,留在席中。
  大胜之外,诸将都有些兴奋,刘备也不例外,频频举杯,又命陈琳作诗纪念。
  张飞很快就喝得大醉,起身属舞,东倒西歪,状若疯癫。
  陈登看在眼里,暗自摇头。
  刘备平时喜怒不形于色,一喝酒就原形毕露,哪里还有半点王者之相。
  ——
  袁熙看着一片狼藉的辎重营,看着那些被火浇成炭黑,又被水泡得不成样子的粮食,面如死灰。
  韩宣也很自责。
  如果不是他任性使气,没有及时去协助袁熙指挥,战局也不可能发展到这个形势。
  他也没想到刘备会发起强攻,而且亲自率骑兵突阵。
  一个疏忽,就造成了致命危机。
  “景然,奈何?”袁熙有气无力的问道。
  韩宣没有立刻回答,他详细问了袁熙交战的经过,尤其是刘备突阵的前后,最后问了袁熙一个问题。
  “刘备突阵时,谁在中军指挥?”
  袁熙仔细想了想。“陈登?”
  韩宣摇摇头,觉得不是陈登。
  两军交战这么久,刘备一直不占上风,大多以防守为主。陈登指挥的是步卒,承担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