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公应该收到朝廷最新的邸报了吧?对许文休三人的文章如何评价?”
程昱一手扶案,一手抚着胡须,淡淡一笑。“书生之见,不足为道。你去见了毛孝先,他如何说?”
“同室操戈,令人痛心。”
程昱愣了一下,随即放声大笑,笑声洪亮如钟,令人耳膜生疼。
黄猗伸出手指,掏了掏耳朵。
程昱笑了一阵,又道:“所以,他会作壁上观么?”
“他将随上计吏入朝,参加论讲。”
程昱点点头。“好,甚好。”他端起酒杯,说道:“为此事,我敬你一杯。后生可畏,当为同辈榜样。”
黄猗连忙双手举杯,口称不敢。
程昱为人刚猛,又自视甚高,一向难得夸人。今天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大乎他的意料,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两人喝了一杯酒,黄猗说起来意。
程昱静静地听着,几乎没说什么话,也看不出太多的情绪。
等黄猗说完,他问了一句:“抚军大将军麾下将士能读懂那些文章吗?”
“能认识大部分的字,有些典故还需要军中教习解释。不过也没关系,这也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读个几篇就懂了。”
“天子深谋远虑,令人叹服。”程昱感慨地说道:“难怪曹侯一见倾心,愿为驱使。可惜我年纪大了,不能随曹侯征战北疆。子美,你破茧成蝶,鱼跃龙门,令人羡慕。我那两个小子若能有你一半出息,我就心满意足了。”
黄猗笑道:“程公过奖,我愧不敢当。不过说到令郎,我倒是有个建议。”
“入朝伴驾?”程昱摇摇头。“他们哪有那本事,就别去给我丢人了。”
“不是入朝伴驾,而是考讲武堂。”
程昱眨眨眼睛,沉吟不语。
他身为梁相,是有资格送子弟入朝为郎的,但他一直没送。除了他嘴上说的怕他们丢人之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身份。
曹操转任为燕然都护,他与曹操的君臣关系已经结束,但他与曹操惺惺相惜,不愿借此机会与曹操划清界限。再加上之前筹备军粮的救急之计招人诟病,儿子到了长安,既无法得到关中人、凉州人的认可,又无法得到关东人的支持,处境会比较尴尬。
他索性将儿子留在身边,亲自教导。
但是黄猗建议他让儿子去考讲武堂,这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久前的邸报上提过,如今讲武堂的祭酒不仅有贾诩这样的凉州人,还有来自江东的虞翻。可见在天子的直接主持之下,讲武堂内的地方派系没有朝堂上那么严重。
唯一的问题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对军事没什么兴趣。
黄猗与程昱父子都熟悉,知道程昱担心什么,随即做了说明。
讲武堂不仅培养指挥作战的将领,还培养军吏,现在又增设了与军械、军法以及各国军史有关的课程。如果程昱的儿子对立功封侯没什么兴趣,也可以做个学者,从事与军事相关的其他学问。
程昱听完,点头同意,表示回头和儿子们商量一下。
他自己也清楚,除非他现在就致仕,否则一直和朝廷保持距离是不现实的。要想稳住关东形势,不让韩遂有机会起兵,他也需要朝廷的支持。
虽然他对那些士大夫不太认可,却也不愿意刚刚稳定下来的关东再次大乱。十几年的战乱,给中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不想再来一次。
程昱最后对黄猗说,明天一早,你随我到军营里去。
秋汛将至,我也想将将士们组织起来,上堤防汛。但麾下将领积极性不高,你帮我说说他们,他们听你的。
黄猗躬身领命。
他到睢阳来的目的,就是要接管兵权。
——
回到印坊,已经是戌时。
袁权还没有睡,穿着贴身的单衣,靠在床头看书。听到脚步声,她起身相迎。
“洗洗吧。”她接过黄猗脱下的外衣。
“多谢夫人。”黄猗笑了一声,脱了衣服,走到准备好的热水桶中,将身体埋了进去,舒服得呻吟了一声。
袁权走了过来,凑在黄猗的头上闻了闻,有些犹豫。“是现在洗头,还是明天早上起来洗?”
“现在洗吧。我还睡不着,和你说说话。”
袁权莞尔一笑,拆开了黄猗的发髻,用瓢舀了水,浇在黄猗头上,打湿头发,又取来牛角梳,一下一下的梳着。
黄猗闭着眼睛,开始讲述与毛玠、程昱见面的经过。袁权大部分时候只是听,偶尔会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是夫妻两人难得的独处时间,连最贴身的侍女都被赶了出去。
黄猗洗完澡,又坐在床边,由袁权帮他擦干头发。
“子美,有件事,我想问问你的意见。”
“什么事?”
“昭姬有意推荐我入朝,我该去吗?”
黄猗一愣,转头看了袁权片刻。“你想去吗?”
袁权摇摇头。“本来还有些犹豫,现在你到了睢阳,我就不想去了。只是……”
黄猗无声地笑了。“其实你是想去的,对吧?”
袁权笑笑,却没说话。
黄猗想了想,说道:“这的确是个难得的机会,但我建议你再等一等。论讲在即,你去长安,难以置身事外,说不定反而会成为那些人攻击天子的理由之一。天子也许不在乎,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吧?”
“嗯。”
“还有,关东的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人心却未平。此番论讲,影响能否波及关东,尚未可知。朝廷推行教化数年,关西百姓受惠的不少,想必更能理解朝廷的用心。关东初定,看似人才济济,但普通百姓却未必比关西百姓识字更多。你留在睢阳主持印坊,推行教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若能与长安、河东的印坊相呼应,你虽不在朝,却一样能为天子效力。”
黄猗转身,将袁权搂入怀中。“再说了,我们夫妻成亲多年,却还没有一儿半女,现在难得在一起,也该抓紧时间,公私兼顾。要不然,将来谁继承我的爵位?”
袁权红了脸,伸手点点黄猗的鼻尖。“我就知道,你这么急着回睢阳就没安好心。”
第七百五十一章 思想工作
“怎么会呢。”黄猗嘿嘿笑道。“我就是舍不得你这个贤内助,希望你能帮我再进一步。如果我能立下新功,将来增邑进爵,甚至位列公卿,你面子上也好看不是。”
“我自己的面子,我可以自己挣。”袁权白了黄猗一想。“说不定我入了朝,官爵比你还高呢。”
黄猗嘿嘿一笑。“夫人,我相信你有这样的能力。但恕我直言,你早生了十年。天子虽然极力推行男女平等,却不是三五内就能实现的,或许需要三五十年。”
“昭姬、马云禄能做得,我做不得?”袁权故意不服。
“昭姬是史官,女承父业,将来最多是个学者。马云禄身后有凉州军,你身后有什么?关东士大夫?”
袁权“噗嗤”一声笑了,摇摇手,挣脱黄猗的拥抱,起身收拾床铺。
“算了吧,他们不骂我就不错了,哪能支持我。你说得对,我还是别痴心妄想了,安心做你的贤内助吧。只希望夫君将来位列三公时,不要学司马相如,令我有文君之悲。”
黄猗看着袁权半跪在床上,摆放枕席,细腰款摆,梨臀动人,心动不已,上前抱住,将脸贴在袁权背上,一声满足的叹息。
“夫人,我以前还曾景仰司马相如为人,现在却觉得他不值一提。糟糠之妻尚且不下堂,更何况是救自己于水火的玉人。当初若不是你和德祖鼓励,我未必能坚持得下去,也不会有今日。”
袁权笑道:“好了,好了,我相信你便是了。赶紧起来,你不知道你的身体有多沉么?”
“我知罪了。”黄猗躺在床上,将袁权转了过来,高高举起,轻轻放在身上。“夫人玉体轻盈,我受得住,你尽管蹂躏,不要怜惜我。”
“呸!”袁权大羞,啐了黄猗一口,伸手捏住他的脸颊,轻轻一拧。“再说一句军中的粗鄙之语,小心我撕破你的嘴。”
——
次日一早,黄猗便来到军营。
程昱麾下的郡兵大多不是睢阳本地人,而是青州人。
或者准确的说,他们都是曾经的青州黄巾,被曹操收降后,组成了青州兵。曹操转战北疆,挑走了一部分精锐,剩下的人分部诸郡,由程昱、任峻等人统领,充当郡兵。
这些人之所以听程昱的命令,原因只有一个:程昱够狠。
他们私下里称程昱为人屠。
这个称呼不仅是指程昱吃人,更是对程昱出身低微的鄙视。
说起来有点奇怪,他们自己本是青州黄巾,却歧视出身寒门的程昱。
原因也很简单:青州黄巾的主体固然是穷得没有立锥之地的贫民,但直正掌握权力的将领却未必是贫民,而是有一定家资的青州豪强。严格来说,他们也是寒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鄙视程昱。
而极力宣扬程昱劣迹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自己对部下的控制权。
程昱的确够狠,但狠只能让人怕他,无法让人敬他。
命令可以听,但执行不执行,又执行到哪一步,那就不好说了。
这些程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黄猗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至少不是什么大问题。
论出身,黄猗出身江夏黄氏,娶的妻子是汝南袁氏,都是这些将领不敢仰望的豪门。
论实力,黄猗身兼并州狼骑和凉州大军的加成。本人以军功封侯,足以碾压这些青州兵的将领,让他们说话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想想驻扎在洛阳的凉州军。
青州兵的战斗力,在凉州军面前不值一提。
就说服技巧而言,黄猗也远超程昱。
在宣布新的命令之前,黄猗先和几个将领聊了聊他们的出身,以往的经历,还问到了一些《太平经》经义。
与比一问三不知的白波军,青州黄巾作为曾经的黄巾主力,对《太平经》的了解要多一些。见黄猗居然了解《太平经》,他们立刻多了几分亲切感。
论了几句经,黄猗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知道河东现在是什么样子,白波军的现状如何吗?
听了这个问题,刚才还有些小激动的诸将顿时蔫了。
袁绍撤兵之后,关东太平,当年主动或被动西行的关东人渐渐有回到家乡的,带来了不少河东、关中的消息。
黄巾旧部之间也有一些联络渠道,他们对白波军的情况并不陌生。
总体来说,白波军的日子要比他们舒服得多。
出身白波军的杨奉现在官居左将军,驻陕县,便是青州黄巾想都不敢想的。
黄猗随即给他们讲起了杨奉的故事。
杨奉为什么能得到天子的信任?是因为杨奉在华阴之战时立了大功。
杨奉为什么能在华阴之战时立大功?因为他接受了天子的安排,在军中推行教化,提升了战斗力,这才正面击败了李傕的部下。
当时协助杨奉教化将士的先有杨修,后有伏德,有一段时间,天子还亲自住在杨奉的营中,与将士们吃一锅饭。
最后,黄猗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回到青州去,过上现在白波军过的日子,让青州与河东一样富庶?
青州本是齐地,依山傍晚,向来以富庶著称,条件比河东还要好一些。只要能赶走袁熙,将青州重归朝廷,用不了几年,青州就能恢复生机。
如何才能赶走袁熙,重建太平?
你们当得起这个重任吗?
如果想当起这个重任,首先要证明你们不再是那些只知道杀戮、抢劫,像蝗虫一样的流寇,而是奉行天子教化,能够保境安民的王者之师,正义之师。
防秋汛,就是证明你们的机会。
对豫州百姓都能如此爱护,对家乡人当然更有仁爱之心。等你们的功绩传到朝廷,朝廷才能放心的让你们去青州,而青州人也会像迎接亲人回归一样迎接你们。
到了那时候,朝廷不派你们去,青州人都不答应。
黄猗一番话,说得诸将热血沸腾。
离乡多年,谁不想荣归故里?
如果能奉诏杀回青州,驱逐袁熙,他们不仅有机会封侯拜将,还将一洗当年的恶名,成为拯救青州的英雄,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指着脊梁骨,称为蚁贼、蛾贼,名利双收。
黄猗巧舌如簧,迅速说服了诸将。
程昱看在眼里,也不由得心动起来。
黄猗虽说出身高门,但高门子弟可没有这等与军中将领打交道的本事,只能是讲武堂教的。
黄猗能学,为什么我的儿子不能学?
第七百五十二章 民心可用
黄猗做通了将领的思想工作,程昱的命令推行立刻变得畅通起来。
近万将士放下了武器,拿起了熟悉的农具,走上了河堤。
且不说这些人能干多少活,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