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谌开始以为是杨彪老练,现在才知道,原来都是祢衡的功劳。
  “杨公,你对天子的最后通谍如何看?”
  杨彪抚须沉吟。“我觉得问题不在天子,在审配。本初被俘之后,他就不该起兵。说他不自量力都是轻的,要我说,他是自作孽,不可活。”
  荀谌苦笑。“审配、田丰死有余辜,可是我汝颍人却是无辜的。”
  杨彪眼神一闪。“严格来说,也不无辜。”
  荀谌愕然,瞪大了眼睛,盯着杨彪。
  杨彪淡淡的说道:“凡事有因必有果。当初你们以为大汉天命已绝,一心想改朝换代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株连九族的可能。恕我直言,就算大汉天命已绝,应天革命的也不会是你们党人。党人行事偏激,不足以成事,却能败事,与审配、田丰并无区别。”
  荀谌一声长叹,长身而起,拱拱手。
  “杨公虽年高,却能与时俱进。小子自愧不如,就此别过。”
  杨彪轻笑一声,不以为然。“都说你兄弟并称才俊,何伯求却独重文若,看来是有道理的。友若,你虽是兄长,想救人,却还是多听听文若的意见吧。”
  荀谌沉默了片刻,再拜,起身离去。
  ——
  刘协走在辎重营里,看着一个接一个的粮囤,微微皱眉。
  “魏郡有这么多粮么?不会是将百姓的口粮都收来了吧。”
  行魏郡太守杨俊应声答道:“请陛下放心,臣已经下令各县严查,但凡有逼百姓多纳粮以邀功的,一经查实,就地革职。相关文书也已经发到各乡里,确保每一个百姓都知道自己应该纳多少粮。”
  “魏郡有多少户口?多少土地?”
  “陛下问的是现在,还是以前?”
  刘协转头看了杨俊一眼。“当然是现在。”
  “魏郡现在有十一万七千八百九十一户,四十八万一千一百六十五口。”
  刘协想了想。“每户才四口多一点?”
  杨俊点点头。“大难之后,老弱死伤最重,几乎家家都有新葬。”
  刘协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背后,很可能就是吃人的惨剧。
  杨俊接着说道:“魏郡户口最多时,接近十三户万,七十万口。如果算上隐匿的户口,应该在百万口左右。现在只有不到五十万口,有充足的土地可以分配,百姓自然有更多的粮食可以缴纳。陛下看到的这些,都是按照朝廷制度征收的。如果还有不足,以市价收购,再增加一百万石应该不成问题。臣担心的只是大量收购,会导致粮价上涨。是以,臣建议陛下可以临时增税,待攻克邺城之后,再免除魏郡几年租赋作为补偿,使百姓与陛下同欢。”
  刘协笑笑,没有接杨俊的话题。
  一百万石,够十万人吃两个月。考虑到供应大军的不仅仅是魏郡,魏郡其实只要供应五六万人,一百万石就可以增加四个月。加上已经运到大营的,可以维持大军再战一年。
  邺城可等不了一年。
  撑死了,邺城还能坚持半年。
  杨俊这么说,就是想给魏郡百姓争取福利,借着君臣同欢的由头,免除几年赋税。
  这个面子不是不能给,但他要留给其他人。
  杨俊只是暂时代理魏郡太守,是为了证明他的能力。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可以将杨俊调走了。
  魏郡太守已经许给了蒯越,他不能食言。
  他还要借着这个机会,收买荆州的人心,让荆州多出点血。
  魏郡粮食再多,百姓再热情,也不能竭泽而渔。
  “君侯,你觉得杨卿施政如何?”刘协转头问王端道。
  王端被太阳晒得满脸油汗,头晕脑胀,根本顾不上分辨,连连点头附和,大赞杨俊能干。
  刘协说道:“如此干才,确实难得,不如就让他任赵相,也算是我对赵国的一点关照,如何?”
  “当然好,当然好。”
  刘协转头看着杨俊。“杨卿,委屈你了。”
  杨俊大喜过望。
  赵国户口虽然不如魏郡,却是天子生母的家乡。能到赵国为相,这是天子对他能力的认可啊。
  天子的亲信诸葛亮,就在邯郸任县令。
  “愿为陛下效劳。”


第九百三十四章 后生可畏
  刘协随即又问起了魏郡的户口增减。
  据他所知,经过多年大战,魏郡应该没有近五十万人。
  杨俊早有准备,一一解释。
  魏郡现有的人口中,只有六成,大约三十万人是魏郡本地人,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本不在名籍,是大户的部曲、佃户,也就是所谓的隐户。最近增加的四成人口中,有一半是刚刚落户的黑山军,还有一半是兖州人。
  黑山军落户的事,刘协知道,所以杨俊简单地说了几个数据,然后就将重心放在了兖州迁来的百姓上。
  兖州经历的战事比冀州更为惨烈,户口损失也更多。山东太平之后,不少外出逃难的人陆续返回,却发现兖州并没有推行度田,除了陈留之外,连试行度田的郡国都不多。
  后来听说天子在魏郡度田,不少人就跑到魏郡来了,前前后后有十万人。
  其中有些人是去年就回到了兖州,但一直没有得到安置。
  刘协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兖州没有度田,他是知道的。他在冀州强行度田,就是要给兖州打个样。但兖州人返乡后得不到安置,不得不逃到魏郡来,这事就有些离谱了。
  大战之后,人口剧减,抛荒空闲的土地很多,不应该是很好安置吗?
  杨俊解释说,兖州抛荒的土地是多,但真正的良田却有主。那些人大多有一定的实力,否则也不敢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留在兖州。趁着大量百姓外逃,他们不花一个五铢钱,就将那些良田收为己有。现在这些人又回来了,想去讨回自己的土地,也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
  刘协听完,手有点麻。
  他搓了搓手指,强忍着骂人的冲动。
  老子就在魏郡,与兖州一河之隔,这些混蛋还这么肆无忌惮。要是老子回了长安,他们又该如何无法无天?
  更重要的是,如此明日张胆的事,朝廷中居然没有一点反应。
  如果不是杨俊说起,他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你将魏郡的情况写成奏疏呈上来,朕要细看。”
  “唯。”
  ——
  刘协回到中军,命人将蒯越找来,通知他准备接任魏郡太守。
  蒯越大喜过望。
  他随大军行动大半年,也没什么战事,整天就是训练。原本还等着接任魏郡太守,后来得知杨俊做了魏郡太守,心也就凉了半截。
  天子虽然许了他魏郡太守,但形势有变,有所调整也是常有事的。
  突然之间,魏郡太守的印绶就摆在面前,蒯越有点懵。
  刘协也没和他多说什么,只是让他尽快和杨俊完成交接,以便杨俊赶到赵国上任。
  蒯越喜出望外,谢恩之后,就赶去见杨俊。
  听杨俊将魏郡的情况做了一个介绍,蒯越且喜且忧。
  喜的是杨俊已经将大部分麻烦事都处理完了,就连今年的秋粮都已经征收完毕。他只要萧规曹随,就可以做个安稳太守。
  忧的是杨俊做得这么好,他如果想给天子留下深刻印象,将来还能再进一步,难度实在不小。
  左思右想之后,他找到了庞统。
  庞统听完蒯越的担忧就笑了。
  他对蒯越说,杨俊的确很有才干,但魏郡的发展才刚刚起了个头,上升的空间还有很大,你根本不用担心没事做。
  天子的目标是实现王道。什么是王道?不仅仅是百姓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七十能食肉,更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度田只是基础,解决百姓最基本的温饱而已。
  如何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对眼下的魏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粮食产量。
  魏郡的土地能养活近百万人,现在却只有五十万人,还有不少土地抛荒。要将这些土地利用起来,就要改进工具,提高生产能力。
  要改进工具,就要建立工坊,招聘工匠,打造效率更高的农具。
  这些都是你可以做的事。不要急,如果能在一个任期——四年之内完成,每年都能让粮食的产量有两成左右的提升,四年之后,你就算不是考功第一的太守,也是知名的能臣。
  当然,你如果觉得四年太久,想现在就有所报效的话,可以写信回去,告诉南郡的乡党新政的意义,让他们不要再观望了,立刻跟上朝廷的步伐。
  比如今年的赋税赶紧交,不要拖拖拉拉的。
  比如想出仕的年轻人尽快奔赴行在,参加选拔,不要摆名士的谱,等着朝廷去征召。朝廷正在大力推行教化,根本不缺人。他们想摆谱,最后会发现根本没人在乎他们。
  蒯越如梦初醒,连连向庞统致谢。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真的迟钝。人虽然在行在,却对行在发生的这一切置若罔闻,最后还要庞统这个后生来提醒自己。
  他立刻表态,要写家书回去,让从子蒯祺广邀亲朋,赶来行在,为朝廷效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将应交的赋税交足,不要拖欠,留下把柄。
  如果有可能,最好将之前欠的都补上,哪怕是先补一部分也是好的。
  ——
  审配站在城墙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城下。
  一旁的旗杆上,绑着辛毗的兄长辛评。
  辛评已经被绑在这里两个时辰,午后的阳光非常炙热,晒得他满脸油光,汗水出了一层又一层,浸透了衣服。他的意识已经模糊,连呻吟的力气都没了。
  审配叹了一口气。“看来辛评一个人还不够,那就把他的家人也带上来。”
  审英的脸抽搐了一下,偷偷看了审配一眼,却不敢拒绝,走到一旁,挥了挥手。
  一会儿功夫,一阵哭喊声响起,十几个人被士卒押了过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多惊恐万状,失魂落魄。有的拼命挣扎,大声哭骂,有人偷偷哭泣。
  只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一声不吭,默默的走在人群中。
  审配看得清楚,有些诧异,招招了手,命人将小女孩带了过来。
  “你叫什么?”
  小女孩静静地看着审配面前,双膝微曲,行了一礼。“辛宪英。家父讳毗,字佐治。”
  审配点了点头。“我听过你的名字。可惜了,如果日落之前,令尊还不现身,你今天就要死在这里。如果你恨我的话,可以在黄泉路上慢点走,我应该很快就会到。到时候你再报仇,想杀想剐都可以。”
  辛宪英仰起头,打量着审配,忽然笑了笑。“我年纪小,又是女子,怕是抢不到机会。”


第九百三十五章 化敌为友
  审配眼神微缩。“不愧是汝颍子弟,果然伶牙俐齿。虽是女子,你亦是魁首。”
  过了一会儿,他又笑道:“待会儿先杀你。”
  辛宪英欠身施礼。“多谢审君。”说完,牵着母亲的手,向前走去。
  审配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举起手,正准备叫人先杀了辛宪英,一个中年妇人横身抢到他的面前,将辛宪英挡在身后,平静地看着审配。
  “审正南,何必与一个孩子计较。你要杀,就先杀我吧。”
  审配盯着妇人看了片刻,有些眼熟,却叫不上名字。
  “你又是谁?”
  “我少为荀氏女,长为辛氏妇。”妇人轻笑一声:“幽燕都护荀攸就是我的从子,杀我是不是比杀一个孩子更有用?”
  审配感受到了荀氏眼中的不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杀你就杀你,你以为我不敢么?你也不用抢,辛佐治不露面,今天你们都要死。”
  他目光一扫,看到了荀氏身后面色苍白的少年。“这是你儿子吧?”
  “我儿辛韬。”荀氏将少年轻了过来。“问审君安好。”
  辛韬颤抖着走到审配面前,躬身行礼,却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审配笑了,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荀氏。
  荀氏摇摇头。“小子无用,曾不如一女子。天下人皆以男为尊,以女为卑,唯有天子尚男女平等,可见高明,非庸俗可比。”她面带微笑。“审君以九族之力,与天子为敌,虽不自量力,却也勇气可嘉,当浮一大白。”
  审配的笑容僵住了,脸颊抽搐了两下。
  他身后的审英更是脸色苍白,冷汗涔涔,眼神不由自主的瞟向审配,嘴唇颤抖。
  天子有诏,如果审配肯降,作为首恶,他和田丰是必死无疑的,但审氏子弟和田氏子弟却有可能幸免一死,被流放海外。如果审配不肯降,那就是族诛,他们这些人也只能跟着死。
  作为人子,他应该义无反顾的跟着父亲一起去死。
  可是一想到诛九族的惨痛后果,他又无数次想劝审配放弃,莫作无谓之争,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但是他不敢。
  审配的脾气,他是知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