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曛螅煜率榻酝模锝匝乓簦癫豢煸铡!
  荀彧眉头微皱。“德祖,你……想随天子西征?”
  杨修嘴角轻挑。“你觉得不行?”
  荀彧咂了咂嘴。“倒不是不行,只是杨公只有你一个儿子……”
  杨修抬起手,打断了荀彧。“我有几个儿子,足以尽孝。倒是天子西进不缺名将,却无贤相,我虽不才,愿以毛遂自荐,助天子一臂之力。之前不提,是因为家父之后,找不到合适的继任者。如今有文若兄,我可以放心西行了。”
  荀彧抬起头,盯着杨修看了又看,忍不住笑骂了一声。
  “杨德祖,你终究还是本性难改。”
  杨修哈哈大笑。“文若兄,我说的可都是真心话。”
  ——
  杨修与荀彧谈了半天,才回到司徒府,沐浴更衣。
  等他换好衣服,擦干头发,已经是酉时。天子赐宴即将开始,他们父子夫妻都要与会,杨彪想在宴前与他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了。
  杨彪有些恼火,在袁夫人面前埋怨杨修不孝,没把他这个老子放在眼里。
  袁夫人又好气又好笑,私下里却让儿媳转告杨修,他老子生气了,让他小心点。
  杨修听说之后,也没当回事,反倒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和妻子温存了一会。
  时辰一到,一家人出了司徒府,来到充当正殿的大院子。已经有不少人到了,正在前院和门外聚在一起说话。看到杨彪、杨修父子走来,所有人纷纷起身行礼,说些客套话。
  杨修一边拱手还礼,一边轻声笑道:“果然是有了钱才能国泰民安啊,贫穷不是王道,富而安才是。”
  杨彪瞥了他一眼,脸上挂着笑容,和其他人寒暄,抽空喝道:“竖子,你这是对乃公施政的不满么?”
  “岂敢,岂敢。”杨修嘻嘻一笑。“小子只是感慨凉州遭遇的不公,即使是条件最好的汉阳,也不可能像中原的普通一群一样富庶。看来这马匹的价格要提一提了,要不然太吃亏。”
  “你试试。”杨彪咬牙切齿地说道。
  如今政务日繁,消息的上传下达都需要马匹。中原不养马,所有的马都来自于幽并凉三州。正是因为朝廷直接控制了三州,才将马匹的价格压到能够承担的程度。如果三州提高马价,哪怕只是提高一成,朝廷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杨修叫起了屈。“司徒大人,凉州也是大汉的疆域,凉州人也是大汉子民,朝廷不能只想着要凉州的好处,却不给凉州相应的回报。我本人没什么关系,几年一过就可以调往他郡,凉州人怎么办,一直被中原盘剥么?”
  “盘剥?”杨彪一愣,转头看着杨修,怒气勃发。“你竟然觉得朝廷是在盘剥凉州?”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劫贫济富
  杨修面色不改。
  “司徒大人掌天下民事,应该知道凉州诸郡这两年的收支,说一句朝廷劫贫济富,不为过吧?”
  杨彪一愣,顿时语塞。
  诸郡除了每年向朝廷贡赋之外,相互之间也有交易。司徒府不直接干预,但相关数据还是掌握的。幽并凉三州作为边州,有其特殊性,马牛羊等牲畜是其产出的大宗产品。
  牛羊还好,朝廷不直接管理,由民间自行交易。
  但马匹不同,大部分是由朝廷直接采购的,而且是质量最好、利润最大的那些。
  最好的马匹充作战马,普通一些的充作驿马、各级官府用马,这两项就占了马匹交易的七成以上。虽说朝廷用马大多来自牧苑,民间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一是最好的牧场被朝廷占了,二是价格受朝廷管制,利润也非常有限。
  马匹的充足供应保证了朝廷的正常运行,也为中原提供了大量的畜力,但幽并凉三州却没能得到朝廷应有的补偿。
  杨修说朝廷劫贫济富,也没什么错。
  “所以,你这次回来,不是为了参加两府会议,而是要为汉阳讨个公道?”
  “司徒大人,我随时可以卸任汉阳太守,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却不会自然消失,只会越来越严重。”杨修一声叹息。“大人,我身在其位,不能不谋其政,还请大人体谅一二。”
  杨彪缓缓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你自便吧。”
  “喏。”杨修拱拱手,加快脚步,抢先进了院子,直奔后院。
  看着杨修的背影,杨彪叹了一口气,心情有些复杂。
  杨修来者不善,而且针对的目标不是别人,正是他和司徒府。
  入室操戈啊。
  不过说来也怪,他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更多的却是欣慰。
  ——
  杨修来到后院,报名请见。
  刘协正在做出席晚宴前的最后准备,由着桥氏姊妹帮他修饰仪容,戴上冠冕,换上新衣。
  他一向俭朴,只求穿着方便舒适,与普通士子无异。今天情况不同,必须穿戴得正式一些。说实话,这些年一直在军旅之间,没机会履行礼节,他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身边又没有宦官侍候,只能由桥氏姊妹摆弄。
  好在皇后伏寿有准备,之前就对桥氏姊妹进行了训练,一切进行得还算顺利。
  听说杨修请见,刘协多少有些意外。
  晚宴就要开始了,他这时候求见干什么?要见为什么不早点来见,他收到消息说,杨修今天一早就到宛城了。在司徒府停了片刻,然后就去了兰台,与荀彧聊了大半天。
  之前他本以为杨修会来请见,却没等到。现在以为杨修不会来,杨修却来了。
  撩着眼前乱晃的珠串,刘协想了想,还是让人传杨修觐见。
  杨修进了门,拱手如翼,曲身如磬,行参拜大礼。
  刘协端坐不动,看着杨修,心里暗自揣摩杨修的来意。宴会之前请见,又是如此郑重,必然有重要的事要说。
  见礼完毕,杨修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文书,双手奉上。
  “陛下,臣有本奏。”
  刘协接过文书,瞥了一眼,就愣住了。“你要弹劾……司徒?”
  “是。臣要弹劾司徒执政不公,偏袒中原富郡,打压边郡,使贫富不均,百姓不安,有违陛下王道之意。”
  刘协险些没绷住。
  他不觉得杨修会大公无私到这个地步,要和老子杨彪为敌。但杨修这么做,显然还是冒着相当风险的。弄不好,一个不孝的恶名扣过来,这辈子可能都甩不掉。
  在忠孝之间,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还是很实诚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孝。
  毕竟君臣如朝露,父子却是血脉。国可以不国,家却不可能不家,愿意舍家为国的毕竟是少数。
  一旁的桥氏姊妹也有点懵,手上拿着玉带,却忘了给刘协系上。
  刘协缓过神来,将文书扔在一边,抬脚踢了杨修一下。
  “你搞什么鬼?”
  “臣要弹劾司徒啊。”杨修苦笑道:“陛下,凉州诸郡苦司徒府久矣,只是没人敢说。臣若不说,矛盾只会越积越深,迟早会腐蚀人心,使陛下一片苦心付之东流。”
  “有这么严重?”刘协不敢大意,重新拿起杨修的弹劾奏疏。
  “文书很长,陛下以后再慢慢看,臣先给陛下简略汇报一下。”
  “也好。”刘协点点头,示意赐座赐茶。
  小桥放下手中的东西,转身去了。
  杨修随即将自己的担心说了一遍,刘协稍微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在感到不安的同时,又有些说不出的欣慰。
  选杨修为汉阳太守是个英明的决定。这样的问题,别人或许可以看出,却未必有勇气提出,更没几个人有机会直接向他汇报。
  他突然想起了盖勋。
  先帝那么信任盖勋,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
  说来也巧,盖勋也做过汉阳太守。
  边郡与内地的贫富问题,他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才在华阴之战后不顾中原大乱,先着手解决并凉问题。事实也证明,解决了并凉问题,回头再来解决中原问题,便有了居高临下的优势,统一过程势如破竹,无人能挡。
  但边郡与内地的贫富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只是缓解而已。随着中原度田完成,经济潜力得到发挥,差距再一次拉大,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他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平衡的问题,杨修的弹劾适逢其时,也算是心有灵犀。
  只是杨修用如此直接的手段,是他之前没想到的。
  “你的方案是提升马价?”
  “是,但提升马价只是一个试探,要看看中原诸郡的反应。臣是想让边郡从中原的发展中受益,而不是适得其反。边郡耕地少,户口也少,就算推行教化,潜力也远远不如中原。如果不加以控制,边郡就算有人才,也会想方设法迁往中原,使富者更富,贫者更贫。所以这第一步,还是要创造条件,减少贫富差距,使边郡人才更愿意留在本地,而不是像张涣一般,汲汲以入朝为念。”
  刘协沉吟不语。
  提升马价,看似简单,其实影响极大。
  首先影响的就是军队。
  军队的一项开支就是战马,占所有开支的近三成。如果提升马价,必然造成军费支出增大,届时要么裁兵,要么增加开支。不管是哪一项,都对他西征不利。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毛遂自荐
  治国不易。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在第三层。很多人的志向是平天下,实际上,能做到齐家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治国。
  动不动就把“治大国如烹小鲜”挂在嘴边上的人,要么是根本不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要么是只会打嘴炮的空谈之辈。
  就像后世很多人连几口之家的小日子都过得紧紧收巴,偏偏觉得国家大事很简单,我上我也行一样。
  刘协做了十几年皇帝,集结了两世为人的体验,哪怕是他一直致力于让三公去负责具体的事务,也清楚治国不易,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就提升马价而言,看似一道诏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有可能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反应。如果不想朝令夕改,自打耳光,他就必须先考虑到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至少做到心里有数,不会临时乱了阵脚。
  所以,杨修这时候来觐见,要弹劾司徒杨彪,当然也不是让他立刻做出决定,而是事先吹个风,以便在一会儿的聚会上有所表示。
  这样的聚会是难得的大聚会,不仅行在的各府寺官员要参加,来上计的各郡官员、计吏都要参加。但凡有一点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天下。
  “我知道了。”刘协将文书转手交给大桥,让她作个记号,稍后提醒他细看。
  杨修拱手道:“谢陛下。不过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
  “请陛下决定之后,公布臣的名字。”
  “为何?”刘协眉头紧皱。
  这可不是大义灭亲的时候,杨修是他相中的司徒人选,如果背上这不孝的名声,以后可就不好弄了。
  况且在他看来,杨修完全没有必要露布上书。他知道杨修的功劳就行了。
  “非臣,无人能当此任。”
  “德祖,你后果是什么,你知道么?”
  “知道。”杨修笑笑。“臣不孝,愿流万里,到西域军前效力。”
  刘协一愣,随即明白了杨修的用意。
  搞了半天,这小子是想随他西征啊。
  “德祖,你这迂回可迂得有点远啊,迂到西域去了。”刘协笑了起来。“怎么,担心令尊、令堂不肯,要我出面得罪人?”
  “陛下英明。”
  刘协哼了一声,不置可否,甩甩手,示意杨修退下。
  杨修愿意随他西征,的确是一个好帮手。只是如何说服杨彪夫妇,尤其是袁夫人,却是一个大麻烦。
  那可不是一个好说话的老太太。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袁术还棘手。
  即使他是天子,也不觉得自己有十足的把握,能让袁夫人俯首听命。
  ——
  杨修出去了,刘协一时出神。
  荀文倩进来,见刘协若有所思,不敢打扰,放轻了脚步,问大桥是什么事。
  大桥不敢说,只是露出歉意的微笑。小桥嘴快一些,刚想说话,就被大桥喝止了。
  荀文倩见状,知道事情机密,不方便透露,也不多问。
  她让大桥转告天子,唐夫人来了,想在宴会前请见,看天子有没有时间。
  大桥正待回答,刘协却回过神来,看到荀文倩,便主动发问。得知是唐夫人,立刻让荀文倩请她进来。
  一会儿功夫,唐夫人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姑娘。大约四五岁,圆脸蛋,大眼睛,粉嘟嗜的很可爱。
  “这是……”
  “陛下,恕臣妾冒昧。”唐夫人牵着小姑娘的手,上前拜倒。“这是臣妾兄长的女儿宛,随臣妾父兄来行在见驾。臣妾甚是喜爱,就留在身边做伴,冒昧带到君前,观瞻圣容。”
  刘协忍不住看了荀文倩一眼。
  荀文倩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