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叫:“张学逊!……”只见队部通讯员小刘从后面跑过来,气喘喘嘘嘘地说:“部队开拔了,不住文山,快回去赶部队。”我一听就像被打懵了似的震住了,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小刘拉住我的手就往回走,我心里真不知是什么味道,只得跟着走。通讯员小刘回过头说:“我先走,部队在砖门汇合,听到了吗?”他匆匆走了,消失在大雨中。
我们三人都很扫兴,急忙折回中队住地,这里已人去楼空,背包也被带走了。丁先生见了我不解地说:“就走哇,还没呷口水呢……”我们说:“谢谢、谢谢。”立即向南门文山大桥奔去。
文山河上原有一座大木桥,反动军队逃跑时炸毁了,部队已涉水过江,等我们赶到河边,河水突然暴涨无法通过,我们在大桥下游老渡口找到了一只船,雨下得更大,船老大不见了。我们三人急冲冲跳上船,小罗拔篙起渡,三人撑船便离了岸。
暴雨中突然我蕙姐赶来了(她听人说我到了文山,追随部队到南门大桥找我),她认出了我,大声喊:“弟弟呀,不要去了,水大雨急……”,只见她泪水雨水满面,心急如焚。我只好大声安慰道:“你回去吧,转告妈妈,我很好,不要担心,你们多保重!……”
小罗用力撑船,由于水深浪急,船顺水往下漂,我们都没撑过船,大船像断了线的风筝,随波漂流,大家都有点发慌。邓小林大声说:“把竹篙撑船的下首,用力!别惊慌。”我们三人一起拼着死力把船向对岸划去。
这里是文山和章江的交汇处,如果大船漂入章江,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好不容易把船撑到了南岸,我回头看见姐姐仍站在风雨中叫喊着,喊声带着哭泣。
我大声说:“回去吧,好好照顾妈妈,等革命胜利了我会回来的。”
我心里十分凄楚,但永远跟党走,永不做逃兵的决心已定,我用力向对岸的姐姐挥了挥手,义无反顾地一扭头,大步向前追赶部队,离开了我可爱的家乡。
这一别就是八年,直到1957年接到妈妈病危的电报,我归心似箭,马不停蹄,坐了汽车换火车,四天四夜赶到家,看到了病危中的老母亲和可亲的三姐姐及弟弟,心中特别欣喜。
我们三人还没走到墨潭,天已漆黑,滂沱大雨,不辨东西,幸好通讯员小刘告诉我们部队在砖门汇合,我对道路熟悉,知道部队所在位置,一个劲地勇往直前。八点多钟追上了大部队,一打听,我们二大队七中队还在前面,又赶了一阵,终于找到了中队,此时我们三人已全身湿透,我那把大油纸伞也张开了一个大口。
………………………………
第十二章 灭火救粮
中队长见我们三人都回来了,非常高兴,又颇为心痛地说:“好样的!”急忙叫人找来干衣服换上,还烧起了一堆大火,让我们烘烤衣服。烤了一会儿,身子热乎起来,也不觉得冷了。指导员检查工作回来,惊奇地看着我们说;
“我担心你们被俘虏了。”
“俘虏不了,决心书还记在心上呢!”
“真不错!给我们中队增了光,有种!”
等把湿衣服烤干后,我们向领导敬了一个礼,就回到班里。
8月19日,这一夜住在砖门杨家坊村一个祠堂里,由于太困顿,也管不了地上干的湿的,倒在稻草铺的铺上就睡着了,更顾不得去多想:母亲、姐姐等亲人怎样为我担心、怎样难过。我可爱的老母亲,这一夜一定彻夜未眠,但我追随革命的决心,矢志不移。
老天爷放晴,大家都把被子衣物拿出来晒太阳。大队在一块平坦的树林里集合,政委说,昨天之所以不住文山县城,是为了让后续大部队住,因而多走了几里路,我们在这里整休几天,主要任务是:总结从洪都到文山这一段行军情况,要求是:肯定成绩、克服缺点,提高士气。
第二天召开了表彰大会,我因为“过家门不进屋”的表现,受到了表彰,授予三等好,并奖了一条雪白的绒毛巾。这在当时是最高级的奖品,这条毛巾陪伴我走到春城。
在大会会场,我遇到了我堂哥的儿子张敦篪,我又惊又喜,他怎么也参军了?他原在洪都一家私人大医院——许寿民医院,当医生。他从小跟着当郎中的父亲学医,深得真传,可以说是自学成材。
我参军时去过他那儿,向他说了我参加了大军,我问他愿意去参加大军吗?他说,他要学医,不愿意参军。当时还给我二块大洋,想不到在文山叔侄相见!我们紧紧握手拥抱,叙说分别之事……。
我们随大军一直走到春城,他先下到地方工作,后在春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是小儿科、妇科专家,后任副院长。1981年因患癌症不幸早逝,年仅40来岁。
“过家门不进屋”、“叔侄参军”成为我们大队的佳话。通过总结,部队提高了士气,坚定了每个人革命到底的决心。
8月26日部队启程,向广省进发。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大军进行曲》成为鼓舞每一位军人斗志的最好“催化剂”。在通过天原永叔路(为纪念欧阳修取名。欧阳修,字永叔,今永丰县人。)时,我们个个挺胸昂首,迈着正步,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显示了大军是一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气派。天原市民驻足观看,用敬佩的眼光看着这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部队。
部队在天原禾桥住了两日,并召开了欢迎天原新同学大会,我们大队增加到二千多人。禾桥是天原市内人口较多的一个镇,一条后河把它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边是农舍村落,东边是商业区,一座木桥连接东西,桥早已被反动军炸毁。抗日战争时期,天原有建国中学、鹭洲中学、国立十三中等中学,还有天原中师。
8月29日,部队涉水过河,向泰县进发,当夜到达泰县的枣村,一部分住民房,大部分野外露宿。
8月30日穿泰县城而过。县城街道狭窄,但比文山县商铺多些。每幢楼房的一楼都有穿廊楼,便于行人避雨。市面上零零碎碎有点东西卖,部队没有停留继续赶路,出城后只见公路旁的许多房子,都被反动军队破坏了,屋里也没人。天快黑时到一个较大的村子——欧阳村宿营。由于米不够,炊事班向老百姓买了些红薯加在米里一起煮,外加一点大葱,吃起来香喷喷的,味道很好。
半夜里军号突起,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立即穿衣戴帽。只见远处火光冲天!队长下令:立即奔赴火区救火!
跑近一看,是一家仓库着了火,火势正猛,里面都是粮食,附近住军也赶来了,在大家奋力扑救下,大火才熄灭。幸好只烧了一间耳房及一些杂物。
部队返回住地时天已微明,匆匆吃了早饭,就出发了。由于一路上部队太多了,道路不畅,我们只好绕道而行,多走了点路。8月31日住泰县石乡村。
越往南,山岭越多,人烟渐少。由于粮食暂时不足,炊事班只好准备了一些稀饭,让大家将就对付了。后来部队走到有军供所的地方,购了一些大米、红薯干之类,以备“粮荒”。
今天9月1日,行程是80华里,下午四、五点钟到达遂县的珊田,珊田离县城还远,部队只好在这里宿营。珊田有一个大操场,据说是反动军队练兵用的,附近有个军营,还有些营房,但已破烂不堪了。
遂县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县。大革命时期,许多青壮年为了革命都去当红军了,经历了五次反围剿血与火的洗礼,遂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些负了重伤的战士不能随主力红军长征,留下组织赤卫队继续坚持斗争,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到解放前夕,与赣粤纵队合二为一,坚持战斗,迎接大军的到来。
9月2日到达遂县。住下来后,上级安排军大与老赤卫队队员联欢。大会主席台上坐着不少烈士遗孀,大会请来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作报告,他介绍了当年在上级的领导下,赤卫队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同“白狗子”作坚决斗争的事。大革命时期,许多红军家属被反动派杀害。他悲愤地说:“遂县现在是女人多男人少,有的是‘寡妇村’、‘烈士村’,这都是反动派犯下的血腥罪行,这笔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会场上响起了愤怒的口号声。大家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
附近的一些群众也赶来参加大会,老人居多,妇女尤甚,青壮年很少。老乡们穿着既单薄又破烂的衣服,面黄肌瘦,蓬头垢面,我们看了,心里涌起一阵阵辛酸。会后部队掀起了捐钱捐物行动,大家把多余的衣物和钱捐了出来,尤其是天原、泰县等地新入伍的学员,钱物捐得最多。
9月3日军大与兵团十三军直属队联欢。首先听了刘政委作的形势报告。他说,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很快,西北战场、华东战场、华南战场、西南战场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全国很快就要解放了,新国家就将诞生了!大家听了无比振奋。
………………………………
第十三章 社会调查
在遂县住了二天,做了三件事:一是进行了社会调查,二是帮助老乡割早稻。社会调查出来的数据令我们震惊,充分反应了阶级压迫的残酷和农民贫困的根源:
土地占有:地主富农占有土地65—80%,占有山林95—100%
人口:遂县人口不满二十万,妇女占70%以上,寡妇居多。全县不识字的文盲占90%以上,地主富农只占3—5%
收入:农民每年收入食不果腹,荒岁兼月年景,到处是讨饭的人。我们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看到农村田野荒芜,农舍破烂,民不聊生。一位妇女用她那干瘪的**喂养着小孩,由于没有奶水,小孩瘦得一把骨头,只是哭着要吃,我们不禁难过得掉下泪来。农村凋敝、生灵涂炭的景象,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这是活生生的阶级教育啊!指导员听了汇报,难过的低下了头。他猛一抬头,愤恨地说:“不彻底打倒蒋家王朝行吗?不彻底革命行吗?不彻底求解放行吗?”他连用了三个“彻底”、三个反问,震人心脾,催生我们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猛醒,绝不能对万恶的旧社会抱任何幻想!
9月4日住小园,5日抵马江,一路山峦起伏,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景象。
1949年9月6日部队到达干州市,我们两个中队住干南中学,条件真好,有桌子、木床、电灯,算是高级享受了。上级布置大家总结从天原到干州的思想作风情况,要求多作自我批评,不要回避问题。个人讲,小组评议,肯定成绩,指出缺点,组织上不作结论,目的是鼓励大家积极向上,放下包袱,“轻装飞越万重山”。
不久,我们七中队搬到一家工商业主家住,干南中学留给干州新入伍的一大队同学住。
这家工商业主有一幢三层小楼房,还有个大院子,院子南面有几间瓦房,我们就住在这里。队部住小楼底层,主人住楼上。院子还蛮大的,种了许多果树,树上金黄色的果实煞是可爱。
有一种橙子,比橘子大一些,它的底部有一个眼,像人的肚脐儿,果实味美甘甜。主人介绍说:“这叫脐橙,是干州的特产,听说全国只干州才有。”大家都很好奇,很想尝尝,但有纪律约束,只能“望梅止渴”了。
有一天晚上,全中队突然在院子里集合,说是有人偷了二个脐橙,是主人的小孩发现的,指导员很生气,点名批评了那位学员,要他作深刻检讨,当晚立即向主人赔礼道歉,按价赔偿。但房东袁先生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赔偿,连连说:“大军幸苦,小小脐橙不值得如此郑重赔礼。”
指导员说:“二个柑橘虽小,但关系到人民军队的形象,这绝不是小事,我们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
我们看到院子内外有许多垃圾,尤其是厨房后面,垃圾已堆积成山。征得主人同意,我们用空闲时间大搞卫生,在果树下挖二条深沟,把所有的垃圾都填到里面作肥料,再盖上土平整好地面,整个院子焕然一新,蚊子、苍蝇也少多了。袁先生的太太满口金牙,乐得笑眯眯,连连说谢谢。日子久了,房东袁先生也常同队里领导摆龙门阵,大家感情都很融洽,当然也少不了向袁先生宣传党的政策,作些统战工作。
袁先生的大孙子喜欢到我们中间来玩,问这问那,很羡慕大军,我们教他唱歌、识字,他蛮认真的,他说长大了也要当大军。大金牙婆婆看到孙子同我们玩得很开心,总是笑容挂满脸庞,大家亲热得像一家人似的。
部队离开时,房东送给中队一面大红旗,上面写着:“仁义之师、军民鱼水情”。这面红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