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妃难求-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曹操,曹操就到。

    即墨君盯着东宫,只见后闻言顿时坐正起来,眉毛一扬,双眼澄澄亮:“快请秦晏入殿!”

    秦入来,先问候东宫,再一转头,跟即墨君也笑眯眯地打打招呼。虽然每回内阁开会,她都得看那群老头摇头摆尾,但出了那殿

    几步就能到御书房——真方便。

    见她出现,东宫的心情也一下就好了起来晏,外边又落雨了么,看你衣角上有水迹呢。”

    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没办法。”秦点点头,她嫌没几步路,索性不撑伞,直接冲过来的,“……这场雨啊,在京城还好,其他州有雨灾的消息传来呢。”

    “邸报明日要刊此事么?”即墨君问。

    “不必。”秦摇摇头。邸报又不是新闻报纸,还是把篇幅留给朝廷的各项政策和高层变动要紧,“但是如果雨灾严重起来的话,就需要拨出赈灾的银两了。”

    东宫不明白:“只下雨而已,不出去就淋不着了,有什么灾情?”

    翰林学士解释道:“禀监国,连日降雨,除涨水以外,还会出现山体不稳(泥石流、滑坡、天坑)等对应灾害。最重要的是,眼下正是金秋,雨灾将严重减少收成。”

    东宫哦了一声,国库里也没多少金银啊,帛阳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以前这个时候,他花费的是不知多少年前收来的捐税,现在他吃着的却是今年第二度收的地税。到立冬之后还有一趟税要收上来,如果那一趟减少了分量,显然皇城里面过冬也得扎紧裤带了。

    而且不管收多少银上来,先要顾的,还是父皇那边的粮饷吧。

    想到这里,东宫说:“民生是大事,秦晏,你这就挑几名清廉端正的人出来,让他们去各地巡视灾情。专人专事,不要再兼差什么了。”

    官明白。”  秦答应着,又与东宫谈论数件国事,期间即墨君偶有插言,两人在东宫面前倒是表现得颇有同僚情谊,没啥争执。倒是即墨君与东宫偶有分歧,需要秦居中润滑调剂,以免又出现东宫墨君深感受委屈的场面。

    半个时辰之后,秦告退。

    即墨君一见,急忙叫住她:“秦大人,有一件事,下官与监国商议之后,认为应当对大人讲明,不妨同行?”

    秦还想着快点赶去衙门呢,见他这么郑重其事地找自己谈话,便扭头看了看东宫。

    东宫也纳闷,什么时候他跟即墨子音达成一致,有旨意要向四姑娘传达来着?他责备即墨君:“子音,何事不能就在殿中说明呢?吊人胃口可不是好习惯!”

    即墨君坦然道:“已禀报过的事务,何必再在殿下耳边唠叨?下官先行告退。”

    想不明白他究竟要说什么,被排除在外的东宫只好对秦扮了个鬼脸,囧然一笑。

    秦失笑,对即墨君点头:“即墨大人请。”

    “请。”

    两人出了御书房,并肩往皇城南门方向去,路上即墨君便开口提说:“秦大人,下官要说的事情,或许你心里也有数。”

    “此话何意呢?”秦望着伞沿落下的水珠,尽量克制着转伞的冲动。

    即墨君忧心忡忡地皱眉,考虑片刻,有所选择地使用了某些词语:“监国大人近期将减少宾客数量,因此,请秦大人及早安排各位宾客的去向。”这已经是他善意的极限了。

    虽然他很想说:秦大人你就老实把你的鹰犬都收回去吧!

    但为了东阁的安定着想,他竭力按下敌意,认真与秦商量:“下官也知道各位宾客皆是官宦子弟,个个出类拔萃,只是相信,朝廷缺人,如今一定有更适合他们的位置存在!”

    他语调中一半是告诫,另一半还是禁不住的得意。

    秦听了,也没觉得怎么意外,她笑笑:墨大人说到了点子上,东阁里面事务清闲,又有即墨大人这样的栋梁在前,各位后辈实在无余地一展身手,不妨派遣他们到朝中空缺职位上试试能耐。”

    墨君诧异,那么轻巧便答应?

    秦莞尔——是啊,你说的又不是什么麻烦事,原本我也这样想的嘛。

    墨大人所说的,也正是本官近几日正在考虑的问题。原本想着是先将太子宾客补齐,让殿下亲自挑选用得趁手的新人,不过如今看来,是本官的失策啊!”

    失策才怪,她当然不认为,东宫会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就结识到什么可靠的新朋友。

    她先把人带进东阁,为的就是镀一层金,烙一层印。往后这些少年人从六七品官做起的时候,挂的就不再是“秦大人举荐”的名号,相对地,人人都会知道,这些人是做过太子的宾客的,是太子派系的人马了。

    这条路子,比曹寰举荐秦之鳞,还要轻易得多呢。

    曹少师的担忧嘛,稍微有点杞人忧天,不过她领受着,觉得也挺窝心就对了。

    “即墨大人,殿下预备将宾客减少到多少人呢?”秦问。

    这可难住即墨君了,因为他只是在制订刑令的时候,顺便“伙同”翰林修订了一下前法,将太子宾百人,改为五十人以下,于是顺便藩王食客数也跟着减了大半来着……但实际上,刚才东宫应该是没有听进去的,即使内阁通过,正主儿不答应的话,那也难办呢!

    墨君顿了顿实是这样,法令将要改至五十以内……”

    秦看看他的表情,试探地问:“莫非殿下不同意?”

    “是尚未同意。”即墨君纠正道。

    秦点点头,安抚说:“若此案递到阁内,本官是一定会通过的,另外,诸位前辈应当也不会反对才是。即墨大人尽可放心。”

    ——我才不是在求你帮忙通过预案!我正杀你的威风呢!

    即墨君心里不满地低叫着,别开脸:“如此自然更好,先谢过秦大人了。”为啥跟秦斯说话就这么累人呢,他是少根筋还是故意在糊弄人?

    他想了想,又回头,期待地问:前的人数,能立时减至三十左右么?”

    “可以。”秦胸有成绣地给他答复。

    虽然得到承诺,即墨君脑子里却更添疑问,得不到解答,只好闷闷地回衙门去继续修改草案。

    ——奇怪,我这是要拆他安插的人手,他为何还通情达理地表示赞同呢?秦斯这态度,不对啊……
………………………………

一百四十二节 巧监国难为无米之炊

    二天,即墨君就掀桌了。

    “可怒!那个秦小人!”

    原因无它,秦斯前一天不是所有事情都点头,表示要大开方便之门,难得地跟即墨君示好么?

    即墨君轻敌了。

    还以为秦斯从此改邪归正(……),谁知这人笑里藏刀来着,根本就是变本加厉!

    她把人手老老实实地从东阁里面调走,但却是去填了昨日东宫所说的一项肥差。大家或许还记得吧?昨日东宫说,要派人巡查灾情来着——秦乐呵呵地把自己的人马全安排去巡查了。

    “岂有此理!”  虽然他自己也提不出人选来给东宫调派,但是、但是眼睁睁看着秦斯派党羽去得好处,即墨君就义愤填膺、百爪挠心!

    最后东宫的怨气还是他来承担的,监国大老远派人来刑部衙门传他,拎到御书房去,一顿好训。大意就是本宫还没点头你怎么就这样大胆先斩后奏云云。

    更让即墨君爆肝的是,秦斯在此刻适时出现,假惺惺地劝着东宫,还十成十地作出替对手说好话的架势!真的在说好话啊!)

    即墨君深深地觉着,自己被当猴耍了。

    他一直都知道,秦斯手里猴子很多,东宫就是最大的那一只,但是,他不能容忍自己吃这个闷亏,搞得好像出台这么一项条款,被指骂的是他,得便宜的却是秦斯?这老天也太没眼神了吧?

    其实这一场变动中。最吃亏地还是东宫。

    他一个人呆在宫里本来就挺无聊了。四姑娘好容易找些活跃地新面孔来。结果没几天又被即墨君想办法给弄了出去。估计就算是让即墨君替他找些打时间地玩意。也入不了四姑娘地眼。比如上回那个赌戏……(即墨:别提了。)

    好吧。不想这些。目前东宫要做地是。在父皇征战期间。好好打理整个国家地事务。

    这回能给他出谋划策地臣子。出现了极大地资历断层。因为被帛阳卷走地人多。所以元启帝紧急召回不少告老还乡地旧臣。再拖出些在地方上做出成绩来地地方官。最后递补进士啊、举人啊什么地到底层地空缺位置去。

    简单讲就是现在地朝中。拿资历压人地老头子一抓一大把。半点朝政经验也没有地新晋员工。那也是黑压压地一片。

    人心散呀。不好带啊。都跟着个半大孩子走。那就更不好带了。

    这也是秦在内阁里面说不上话的原因,定国公跟帛阳走了,老尚书也不见了,朝廷里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统统捞到西朝去撒野了,现在的朝廷是洗牌了重组的。

    被召回的那些个老臣重又开始蠢蠢欲动,昔日被同僚挤破的青春梦,再次闪亮。

    要不是曹寰那边压得很严实,估计东宫一天到晚看的折子,大半都是言官们指责朝臣动作不轨的骂贴,小半则是臣子们意图不良的各种建言,以及拐弯抹角或叉腰水壶状回骂。

    其实,一个朝代,皇帝越忙,就证明其内部结构越有问题。

    整个朝廷只要能正常运转起来,都是不需要监国或帝王插手的。

    最上位的人,所插手的事务,应当都是突性的急事际方面那些不能用条款处理的问题。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皇帝就是清洁工一类的职务而已,同理可证武林盟主亦如是。疏通管道的去做别人的活计,还引以为荣,那就是后世嗤笑的本钱。

    东宫是很不愿意被人拿到本钱的。

    当然这也不是他偷懒的理由,只是最近朝中还是狂缺人,缺到他都想自己捋袖子上阵,去把积存在户部的薪俸吆喝着赶那些依依惜别的新官们赴任——不要再等朝廷的路费了,这边不起,你们快去收税才是要紧事!

    然后他还要烦恼的事情就是……

    百里加急,前方战况回报……”

    “说吧。”东宫奄奄一息。

    没错他最怕的就是这个,父皇欢乐地报了一大堆胜利大好消息之后,往往会再轻快地要求加点粮饷,他好犒赏众军将士。

    穷!

    虽然国库还没见底,但听东阁人拨拉拨拉几下算盘,东宫就明白,赤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惨叫是没有用的,更何况他惨叫也不好听。

    “四姑娘,帮忙想想办法啊!”他悄悄问秦,召富商捐银,如何?”

    “不妥啊,还不如找几个富得流油的大臣,抄抄家呢……”遇到这档子事,秦也只能回忆电影电视上的片段,出些馊主意。

    这边放下不管,那边真正出状况的是雨灾。虽然一直都有各种灾害存在,但今年秋收打下来的粮少得可怕,还不如往年的三分之一。许多菜蔬直接泡烂在田里,挂在树上的果实,不是掉落,就是蒙蒙地生着

    ,吃了以后,人就犯怪病。

    派去各地巡查的人,回覆的消息,听起来都不太妙。

    国库里面再紧张,赈灾不能少,否则就要动乱的,现在乱起来,各州都没兵力可以自保——全被元启帝榨走了啊……

    乱不得乱不得,东宫忍痛批了一大笔赈灾款,因为不放心交给别人,所以就把秦派了出去,做赈灾大臣。

    现在东阁管事的,就剩下他跟即墨君。这两人中间少了个秦,合作愉快的时候不是没有,但是更多时候是即墨君逼着东宫做这做那,被逼得不能忍受的东宫偶尔也爆个一两回,然后换即墨君生闷气。

    东宫过得不开心,但又重任在身,不能再次溜号去找秦。

    即墨君也不开心啊,不过他有太多事务要忙,没空跟东宫纠缠。只好两人纠结着过……即墨君真正忙的是刑部的事务。

    上回说过,京都衙门一忙,就要匀些案子给刑部去办,现下京都衙门是忙得不可开交。

    京里出现了一个杀人魔头!

    这魔头专门潜入官吏府上,暗杀朝廷要员,一回两回之后,京城夜间戒严,增添了巡夜与守备,但依然案件频。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人,如果是一群人,那就更添恐怖气氛了。

    “皇卫也派两百人出去巡视。”东宫扶额。

    原本官吏人数就够少了,现在还给增添意外折损?他一点都不怀疑是西朝的人马搞鬼,因为那个江近海貌似就很擅长这套,在宦官手下做事的时候,他那帮子兄弟就曾经追杀过东宫来着,虽然没成功,但也给东宫的童年留下了相当程度的阴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