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清末之中法战争-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七十一章 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冯相荣这才想起了自己在后世在网上逛论坛时兰芳共和国的资料。

    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很多人都会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国,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共和国。作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兰芳共和国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107年,直到19世纪末才由于国小力弱被荷兰殖民者所灭。

    明清之际,受到国内战乱的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很多人被迫前往海外谋生或躲避战乱。他们中的很多人来到了南洋的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从事农业或矿业生产。当时,婆罗洲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但在华人的积极开拓下,当地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此地。

    1772年5月,一个名叫罗芳伯的中国人踏上了婆罗洲的土地,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婆罗洲的历史。罗芳伯出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广东梅县石扇堡人。罗芳伯自幼胸怀大志,而且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是个文武全才。1772年,已经34岁的罗芳伯因屡次乡试不第,对仕途彻底灰心,于是带领一批客家青年漂洋过海,经虎门到达婆罗洲西部的坤甸。

    最初,罗芳伯在当地以教书为生。很快,他发现婆罗洲的华人缺衣少食、夜无居所,生活十分困苦。于是,罗芳伯决心要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由于当地盛产黄金,罗芳伯就着手组建了“采金公司”,开发金矿。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发展。此后,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横行、海盗称霸,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土著首领则束手无策。对此,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继而联合婆罗洲的苏丹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在战斗过程中,罗芳伯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的战斗精神令同伴们极为钦佩,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领袖。

    军事上的胜利提升了罗芳伯的政治影响。平息了盗匪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为他日后建立共和国提供了必要条件。当时罗芳伯率领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绝。最终在苏丹的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虽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决不答应做国王。1777年,以东万律为首都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实行禅让与选举结合制,国家首脑产生需获国民认可。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兰芳实行共和体制。国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工农兵”一体,部队平时分散在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全国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后来普遍实行的议会制。

    在国家领导人的产生上,兰芳结合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创立了禅让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上任领导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荐下届领导,但其能否出任大总长则需要多数公民赞同。罗芳伯当了18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临终前,他推荐同样具有文韬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届总长,后经选举,江戊伯果然成为继任领导,并出色地继承了罗芳伯的未竟事业。后来,兰芳共和国又用同样的办法产生了多任领导人。

    曾想并入清朝版图,但被乾隆皇帝拒绝。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但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为此,罗芳伯郁郁而终,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当时罗芳伯等人想要归顺清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当时的东南亚并不平静。荷兰殖民者在1596年就侵入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尼诸岛进行侵略扩张。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并不断派兵侵扰。罗芳伯等国家领导人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兰芳小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镇住荷兰人。

    兰芳的这一举措起到了一定效果。罗芳伯向清朝称藩的愿望虽然未能实现,但清政府最终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兰芳也借助此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对,他们不得不停止对兰芳的骚扰。

    过,清朝政府很快走向了衰败。1840年与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暴露了大清帝国的**无能。由于清朝屡次败给西方列强,荷兰人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再顾及境外的事。于是荷兰人趁着1884年中法战争之机,入侵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人民在大总长的领导下,一方面全力进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请求清朝派兵支援。但此时,清朝自身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根本顾不上去援救这个海外“弃民”所建立的国家。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装备又与侵略军相差很远,兰芳共和国终于被荷兰殖民者灭亡。不过,由于害怕清政府做出反应,荷兰当时还不敢公开宣称已经灭亡兰芳,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国家以便进行统治。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

    脑中关于兰芳共和国的资料刚刚回忆完,冯相荣就想到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兰芳共和国当地的华人还没有放弃抵抗,荷兰人还没能彻底的占领兰芳共和国。想起兰芳共和国对母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冯相荣当即下定决定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帮助兰芳的华人赶走荷兰侵略者。

    “大廷,你先把那个兰芳共和国的代表刘名带到直隶总督府。我这就去见李中堂,希望我能够让他改变主意一起向朝廷要求派兵帮助兰芳共和国抵抗荷兰人。你带我告诉刘名,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会帮助兰芳的华人抵抗荷兰人的。”冯相荣的目光很坚定,语气非常坚决。

    虽然不知道冯相荣为什么对此事显得那么的激动,但是包大廷并没有出声询问,而是点了点头就准备把刘名带到总督府。
………………………………

第七十一章 说服李鸿章

    李鸿章的书房里,此时的李鸿章正和自己最倚重的两位幕僚周馥和张佩伦正在议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恭喜中堂大人觅得如此佳婿啊,现在大清上下都在议论着这次中堂大人和法国人签下的合约呢,这次和约可是大涨我大清国威,也让那些西方蛮夷知道我大清不是纸揉的谁都可以欺负。

    只是不知道中堂大人你注意到没有,和约中规定中此次法国人的造船设备是用来补偿法国人炮轰福州船政局所造成的损失,法国人的造船设备完全属于福州船政局。也就是说此次法国人的造船设备并没有我们北洋水师的分,这批设备将会被福州船政局独吞掉。

    中堂大人应该知道一旦天津制造总局这次接收了法国人的造船设备,肯定会大大提高我们即将成军的北洋水师实的力。幼樵不明白的是中堂大人为何要同意冯振兴一人独吞此次法国人的造船设备。”

    张佩伦语气显得酸溜溜的,明显是在挑拨离间。早在马江惨败之后张佩伦就知道了李鸿章打算把他的幼女许配给她为妻,一想到自己能够和清朝最有权势的大臣李鸿章成为亲家张佩伦就忍不住兴奋不已。

    只是令张佩伦想不到稳稳当当的事情,半路突然杀出了个程咬金——冯相荣来了。现在的张佩伦只有托庇在李鸿章的羽翼之下才能够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因此张佩伦并不感对此事的主要责任人李鸿章心怀怨恨,而是对十分无辜的冯相荣心存怨念。

    李鸿章对于张佩伦为何这样心知肚明,只是此事确实是他一手造成的,因此李鸿章并不好说张佩伦什么。

    对于张佩伦的疑问,明白个中缘由的周馥站了出来替李鸿章解释。当得知是李鸿章当初和冯相荣的偌言后张佩纶心有不甘的摇了摇头。

    “幼樵,务山,老夫此次叫你们来正式为了法国人的造船设备,不知道你们二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老夫的女婿分出一半法国人的造船设备给老夫呢?”李鸿章开门见山的就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周馥神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中堂大人,您也和您的女婿打过几次交到了,您认为您的女婿是那种能够把吞进肚子里的东西再吐出来的人吗?”

    周馥的话刚一落下,李鸿章府里的管家进走了进来说是冯相荣有要是要见李鸿章。

    冯相荣刚一走进屋里就注意到了书房里除了李鸿章之外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人冯相荣认识就是和自己打过交道的周馥,另一人冯相荣并不认识,不过冯相荣非常确定自己一定见过这个人。对了这人不就是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张佩纶的照片除了神色有点区别之外,其他的简直一模一样。

    “贤婿,不知道你有什么要事要见老夫啊?”见冯相荣进来后,李鸿章就出声问道。

    “岳父大人,不知道你前段时间有没有见过一个叫刘名的人?”冯相荣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而是反问李鸿章。

    ‘刘名’李鸿章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他的记忆力完全不会比年轻人差。才没想一会儿,李鸿章就想起了自己前段时间确实见过一个叫‘刘名’的弃民。

    “贤婿,老夫前段时间确实见过一个叫‘刘名’的弃民,这个弃民是兰芳共和国的代表。他来见老夫是来求助的。去年荷兰人入侵了弃民建立的国家兰芳共和国国,但是兰芳共和国的国力和荷兰人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他希望大清能够派兵帮助兰芳共和国抵抗荷兰人的入侵。

    只是这个弃民未免也太天真了,这个兰芳共和国并不是我大清的藩属,完全是由一群弃民建立的国家,大清并没有帮助兰芳共和国抵抗荷兰人的义务。因此老夫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贤婿,难道那个叫刘名的弃民也找到了你?而你所说的要事就是指这件事情吗?”李鸿章忽然间想到是不是这个弃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拒绝而放弃大清派兵支援兰芳共和国的希望,反而又找到了冯相荣。

    “是的,小婿此次找岳父大人正式为了此事。小婿是希望岳父大人能够派出岳父大人的北洋海军帮助我大清的海外人员抵抗荷兰人的侵略。”冯相荣干脆利落的承认了此行的目的。

    “冯大人你难道真的认为大清有必要要出兵帮助由一群卑贱的弃民建立的弹丸小国,于西方荷兰人开战吧?冯大人你应该知道大清才刚刚结束和西方强国法国的战事,难道现在又得和荷兰人开战吗?难道冯大人不知道圣人的‘好战必亡’这句话吗,非要逼着中堂大人与你一样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吗?还有冯大人你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中堂大人的北洋海军还没有正式成军啊!”听了冯相荣的话后,张佩伦自言自语道。不过张佩伦的话很明显是冲着冯相荣而来,每一句话都在提醒李鸿章冯相荣的想法有多么荒谬。

    冯相荣注意到李鸿章听了张佩伦的话后眉头皱了起来,而周馥的脸上也写着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来的路上冯相荣就知道自己如果单靠一张嘴是不没多大的希望让李鸿章同意自己的要求,不过冯相荣对于李鸿章是否会同意自己的要求,冯相荣却有着十成的把握。因为他手中握着一个能够让李鸿章心动的筹码,有这个筹码在不怕老奸巨猾的李鸿章不上钩。

    “岳父大人,今年年底法国人的造船设备就要运抵到福建了。小婿有意赠送五分之一的造船设备给岳父大人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小婿知道岳父大人的北洋海军也快要成军了,小婿想岳父大人的北洋海军如果有了法国人的造船设备势必如虎添翼,大大的提升岳父大人北洋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