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泛此时内心狂吼,可脸上却丝毫不敢表露出来,反而久久未能言。
  良久后,才诺诺说道:“可他终究还未加冠……”
  “哈哈哈!这还不容易!”
  只见王安把脑袋上的头盔一摘,直接抛在了地上,又伸手往头顶抓去,把头上的冠帽给摘了下来。
  其实说是冠,也就是一根类似于树枝的东西,把头发给盘起来而已。
  毕竟是带着头盔出征,没那么讲究。
  然后就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下,王安大步来到张辽跟前,脱下对方的头盔,亲自替对方把头发盘起后,再把冠帽给戴上。
  看着早已呆若木鸡的张辽,王安点头称赞道;
  “好!果然是一表人才,本官就为你取字:文远,张文远,希望你日后文武双全,志存高远,你可满意?”
  张辽听罢,这才反应过来,目光炽热地看着王安,血气上涌,满脸胀红,继而单膝跪地而拜。
  “小子张文远,此生愿侍奉主公左右!”
  【叮!系统提示,张辽的好感度+30,当前好感度为80,触发认主剧情。】
  王安听到脑海里的系统提示音后,顿时大喜,急忙扶起张辽。
  “好,我王安也在此立誓,此生必不负你!”
  “哎!”
  直到此时,张泛才终于从震惊中醒悟过来,看到自家幼弟跪地认主,有心想阻挠,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长叹一声。
  认主完毕后,王安手下的关羽、胡车儿、吕布等人也纷纷上前祝贺,张辽却没有因为年岁小而怯场,反而一一回应。
  见张辽应对得当,王安不禁暗自点头,对张辽的器重又多了几分。
  此子果然是个早慧之人!
  假以时日,定可成一方主帅。
  就在王安在专心致志地上演着君臣相得的戏码时,却见远处有沙尘扬起。
  “大人,有大队人马接近。”一旁的夏育提醒道。
  王安心里咯噔一声,急忙问道;
  “大约有多少人?”
  夏育眯起双眼,仔细观察了一阵后,这才说道;
  “看这扬起的尘土,应不下五千人,不过没有多少骑兵!”
  “嘶——”
  王安倒吸一口凉气,刚才舍了老命才打跑了鲜卑人,如今又哪里窜出来这五千兵马?
  有心想逃,却又不好在众人面前崩了人设,只好咬着牙勉力坚持。
  底下众人听说有5000多人来袭,也是齐齐变了脸色。
  要知道他们此刻只有四千余人,其中还有不少是从各大户那东拼西凑而来的徒附和佃户,此前能守住马邑城已经是万幸,根本无法在野外抵挡这5000人的部队。
  就在众人焦灼不堪时,心里早已慌成狗的王安却留意到了一个细节。
  不对劲!
  这尘土扬起的方向,似乎是从马邑而来。
  稍加思索后,王安便大概猜到了事情的大概。
  应该是郡太守郭缊接到己方的求援后,带兵前来支援。
  其人到了马邑后,可能听说自己昨晚夜袭成功,已经击溃了鲜卑人,便不顾一切领兵出城。
  想通了此处关节后,王安变得淡定下来。
  上一刻还紧绷着的身体也随之舒缓了下来,暗自松了口气。
  “莫乱!”
  大吼一声后,王安缓缓从人群里走出,立在队伍最前面,昂然说道;
  “本官连鲜卑精骑都不放在眼里,又何惧这区区数千步卒?”
  “众将听令,给我列阵!”
  正所谓将乃军之胆,一众兵将见王安如此慷慨激烈,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样子,也纷纷受到鼓舞,努力抓紧手里兵器,开始在关羽、吕布、夏育等人的指挥下列队迎敌。
  而王安则大大咧咧地继续站在队伍最前面,昂然扶剑而立。
  大风纷飞间,挂起身后咧咧征袍,俨然一副名将风范,看得人心动神驰。


第115章 大家都是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凭啥就你优秀
  随着对面大军逐渐逼近,众人也纷纷看清了前方的人马;
  结果不出王安所料,只见前面一水的汉旗,上书大大的郭字,正是雁门的援军。
  见是友军,众人这才松了口气,紧握着武器的双手也不由松了下来。
  前方人马很快便立住了阵脚,从中走出数骑,为首之人年约4旬,额下一缕长须,胯下一匹高头大马。
  看这出场气势,王安一猜便知来人定是雁门之主,太守郭缊。
  于是下意识触发了特技【洞察】
  【叮!检测到黄金级武将:郭缊,字伯济】
  【年龄:39】
  【好感度:20】
  【称号:无】
  【统帅:73/73】
  【武力:61/61】
  【智力:76/76】
  【政治:71/71】
  【魅力:68/68】
  【特殊技能。】
  【坚守:守城时部队士气+5%】
  发现自己果然所料不差,来人正是郭缊,王安心头一喜,便打马上前去迎接对方。
  身后关羽、吕布、胡车儿、张辽四将见状,也随之跟上。
  话说这郭缊出自太原阳曲郭氏,其父乃是大司农郭全,其叔祖乃是八俊之一,曾任兖州刺史、守光禄大夫的郭遵,单论家世,丝毫不比王安差。
  再加上其人身为两千石大员,在这种正式场合下,怎么说都应该是摆出一副上官的姿态,让王安伏低做小。
  可出乎意料的是,还没等王安开口,郭缊便连忙催马上前,抢先问道;
  “来人可是王家三郎?”
  听这语气,人精似的王安顿时会意,这是对方要和自己套近乎。
  眼珠子一转,便大概猜出对方的心思。
  作为一个与雁门毫无干系之人,自己不但守住了马邑,还击溃了鲜卑人。
  而他郭缊,治下的马邑县令、县丞、县尉乃至县里几乎所有的吏员居然被鲜卑人给一网打尽,可谓是丢人至极。
  此事如果传回中枢,搞不好朝廷还会降下责罚。
  所以这位郭太守才会急吼吼地带兵前来,就是为了挽回些许颜面,再蹭个小功之类的,好向朝廷交代。
  想通了此处关节,王安不由露出会心的笑容。
  “本人正是王安,你是?”
  “本官是雁门太守郭缊。”
  “哦,原来是郭公啊,久仰久仰!”
  “三郎不必客气,我与你家兄长王叔优此前曾在洛阳共事,乃是至交好友,三郎唤我大兄即可。”
  “大兄!”
  “诶!贤弟……”
  见这郭缊已经年近四旬,比自己足足大了17岁,居然也能拉下脸皮让自己叫他大兄,王安也不得不说声佩服。
  果然不愧是豪门士族出来的,脸皮够厚,人也够无耻。
  同道中人,我喜欢!
  正所谓花花架子众人抬,既然对方这么给面子,王安决定投桃报李。
  从马背上跳下来,王安径直来到郭缊跟前,一脸感动地说道。
  “此番大兄及时领兵来援,小弟实在是感动,请受小弟一拜。”
  别看王安说得那么好听,可重点也只是在“领兵来援”四个字,并没有说协同剿贼。
  所以他的潜台词就是:我可以稍稍拉你一把,可你也别来抢我的功劳。
  王安一边说,一边打量着对方的神情。
  当他刻意在“及时”二字稍稍加重了些语气时,果然郭缊脸上的笑容又增了几分,显然对方已经很满意这番说辞。
  “好!”
  果然只见郭缊也是有样学样的主动下了马,快步上前拉住了王安的手,全然不顾自己身为二千石大员的身份。
  “贤弟说哪里话,此番大胜,全赖贤弟一人之力!先是固守城池,后又趁鲜卑人骄纵时以区区60骑劫营,大败鲜卑人。贤弟此番作为,可谓是有勇有谋!”
  别看郭缊说得文绉绉的,可话里的意思也是清楚无疑。
  放心,我来这里就不是为了跟你抢功劳的。
  王安当然也听出了郭缊的意思,更是领会到了对方的好意,于是连忙换上一副慷慨激烈的表情说道;
  “大兄有所不知,这鲜卑贼白天居然敢裹挟我汉家百姓攻城,逼得小弟不得不下令放箭。”
  “此等禽兽所为,哪怕是啖其血,食其肉,寝其皮,也难解我心头之恨!”
  “所以小弟一时激愤下,昨晚才带着60骑去劫营,再不济也要和这些鲜卑贼同归于尽,为我汉家百姓报仇雪恨!”
  “果然好气概!”
  郭缊听罢,击节叹道;
  “贤弟能不顾自身安危,为死去的百姓报仇,此等舍生取义之举,实在是我辈楷模!”
  王安听得大点其头,差点就要给对方点赞了。
  就这么一段发言,就已经为昨晚60骑劫营的行为定了性。
  那是为百姓报仇!
  在东汉,就讲究个快意恩仇,所以如果日后再有哪个不开眼的御史敢以此事参他一本,王安大可挺着腰反驳。
  “我射杀百姓一事实在是无奈之举,可我当晚就以区区60骑劫营,大败鲜卑人,还击杀了此事的始作俑者柯最阙,难道这还不足以报此仇吗?
  “你还想如何?”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安对郭缊的好感大增。
  看来盛名之下无虚士,此番作为,让双方都感到满意。
  对方能做到两千石,这情商果然不简单。
  既然两人达成了共识,双方的陌生感迅速消退,居然开始当着双方大军的面攀谈了起来,就仿佛是在隔壁邻舍拉家常一般。
  不过究竟当着大军面前吹牛逼,影响也不大好,所以两人索性下令全军拨转马头,收兵回城。
  一路上,王安和郭缊暗戳戳地约定了一番上奏的细节,完成了PY交易后,两人心情更是畅快。
  一番闲聊下来,可谓是相谈甚欢,就差把臂同游了,直把郭缊的手下看得目瞪口呆。
  而更甚者,当他们听到自家这位堂堂雁门之主,腰间系着青绶银印的两千石,居然邀请王安今晚抵足而眠时,更是被雷得不轻。
  这王安虽然是名门之后,虽然此前薄有清名,虽然屡立战功,敢以区区60骑劫营大败鲜卑人,虽然还有两个牛逼轰轰的兄长,虽然其人身后跟着那几位看样子都是万人敌,虽然……
  好吧,你王安的确牛逼,那没事了!
  郭缊这一帮子手下居然惊讶的发现,就单论此刻王安的表现和背后强硬的背景,自家大人要和他抵足而眠,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可你王安才23岁,区区弱冠之龄就拥有这些,这尼玛就很离谱!
  大家都是成年人,同时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凭啥就你优秀!
  想到这,众人满脸憋屈,只好低着头,犹如斗败了的公鸡般,全程默不作声。
  而与郭缊手下的表现截然不同的是,王安这边则是个个昂首挺胸,一副与有荣焉的神态。
  如关羽、胡车儿这些老人,虽然一直跟随王安,见识了不少主公的处事手段,也知道王安是个牛人,
  却怎么也没想到主公居然牛逼到连两千石大员都要和他平辈论交的程度!
  至于如吕布、张辽这种新人则更是看得心驰神摇,乃至于吕布的目光中还有着掩饰不住的羡慕。
  而在不远处暗自观察的夏育,则眸光闪烁,表情古怪,让人难以琢磨。


第116章 大飨(上)
  次日,并州刺史张懿也领着5000兵马前来。
  这也是没办法,实在是这事情闹得有点大。
  自后汉以来,就从来没有过一县之地,自县令以下,县丞、县尉等几乎所有属吏都被鲜卑人给一网打尽的先例,这性质实在太恶劣了。
  要是此事传回中枢,张懿和郭缊这两位封疆大吏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幸亏王安及时击溃了鲜卑人,甚至还发现了鲜卑人得以绕过长城和武州塞来到雁门的小道,避免了将来鲜卑人大规模偷袭雁门的可能,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所以哪怕王安是以一个外地官员的身份守住了马邑,严格来说算是落了两位二千石的面子,可二人却没有任何不满,反而主动与王安相谈甚欢。
  随着张懿的到来,两天后,郭缊决定举行大飨。
  所谓的大飨,就是以祭祀的名义,用酒食慰劳下属。
  而大飨必有大赏,这也是底下的吏员和军中将领们最期待的事情。
  其实想来也知道,那以祭祀为名宰杀的几头死马,十几头山羊,虽然看起来很热闹,可分到一万多人手里,每人能吃到点骨头渣子就不错了。
  实际上就连最底层的兵卒都知道,这大飨也就是走走过场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大胜后的赏赐。
  而不同于将来的乱世,如今大汉的秩序仍在,作为手握青、冀两州每年例行支边的巨款,张懿这次也没有吝惜。
  他大手一挥,颇为公正地把钱财等物发放下去,让底层兵卒高兴不已。
  而按照规矩,等当众宣布了底层兵卒的赏赐后,那些郡吏,军官们便会簇拥着两位大佬重开一席,开始闭门会议,真正的论功行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