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可在,太子可在?速速起身穿衣,以防不测。”
“我等在此,梁五。”
内室幔帐一动,早已穿戴齐整的杭皇后带着小济迎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个小尾巴,却是小九。
“出事了?”杭皇后看上去有些慌张,不过声音还是很镇定。
“出事了!还请娘娘和太子莫要擅自行动,听我安排便好。”
“行,听你的。”
杭后看到异常镇定的梁五和门外影影绰绰的人影,心里安定不少,携着小济找了个杌子坐下:
“到底出了什么事儿,梁五?”
“是啊,什么事儿这么慌张,梁五哥?”
小济浑不在意地打了个哈欠,伸手在身上摸摸,扭头问小九,“咦,我那柄火枪呢?”
小九不动声色地从自己身上把火枪拿出来,递了过去。
接过火枪的小济精神一振,“说罢,梁五哥,是不是要干仗了,正好,我这火枪可是好久都没发利市了。”
“没那么严重,就是有个准备,以防万一罢了,火枪收好,殿下,这玩意儿多半用不上。”
梁五把刚刚探听来的消息这么一说,一直有些紧张的杭后终于松了下来,神情间隐隐还有些兴奋。
这座大山终于要倒了么,嘿嘿,陛下的江山和济儿的储君之位总算又稳当了点。
还有,压在头上的孙太后要是就这么走了,那她就是真正的后宫之主了,景泰帝生母吴太妃是个懒散性子,没什么野心,不会对她造成什么阻碍的。
“仁寿宫一直都有人看着么?”杭后想了想问道。
“一直有人守着,娘娘,一有消息,会有专人前来通报,不会误事的。”
“人手还够么?”
“匀两三个出来不成问题,娘娘有何安排?”
“想办法把这条消息尽快传到宫外去,也好让我父兄和周小弟他们及时反应,对了,仁寿宫那里,除了探查消息,及时传递回来之外,还得给我盯紧一个人。
曹吉祥!此人全赖仁寿宫庇护,才能苟活至今,一旦孙太后殒命,势必要出逃,你等切不可将他放走。”
杭皇后虽然与曹吉祥交集不多,但泰安城外但那场刺杀却让她记忆犹新,连带着对金刀白莲一案中的这些人都恨之入骨。
以前拿曹吉祥没办法,现如今有了机会,岂能放过这个意图杀害自己儿子的幕后真凶。
“那见机将其拿下,带回来交给陛下,以明正刑典?”
“不!”杭后摇头,“陛下宽厚,不会在孙太后大行不久的时候对其动手,时日一长,谁知道会生出什么变数,把这厮弄出宫去,交给我父兄和周小弟他们处置罢,混乱之际,少一个人也不会引人注目的。”
“是!”梁五答应下来,自去安排。
。。。。。。
夜色中四道人影悄无声息地翻上院墙,窥探着院内。
“不对劲。”耿彪低声说道。
“怎么了,耿大人?”
“我记得上次来院子里同他交易之时,有条恶犬,煞是心烦,如今怎不见踪影?”
“嗨,是这么回事儿。”有人轻笑着解释,“那恶犬三日前就死了,早进了孙安夫妇的肚中。”
“死了?那条狗我看着挺不错的,怎么就死了?”耿彪不解。
“不知道,或许是替孙安试药试多了,被药死的罢。”有人这般猜测。
“试药?”
“对,自耿大人你吩咐我等盯紧孙安之后,这厮就开始熬煮汤药,先是给守门犬灌下去不少,然后又替街坊四邻看病,也不知他搞什么鬼。”
试药的狗死了?!
想到今夜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耿彪突然打了个冷噤,难不成那方子……?
摇摇头,耿彪不敢再想,还是做正事要紧,当下一马当先,向屋内扑去。
不多时,四人回到院中,也不开门,仍旧翻墙而去,只不过多了两个麻袋随身。
。。。。。。
“太后归天了!”
仁寿宫中哭声震动,曹吉祥坐在地上发呆,床榻上的孙太后面无血色,形容枯槁,一动不动,地砖上还有斑斑点点的血渍,显然是失血过多而死。
半夜赶过来急诊的太医如丧考妣,小黄门和使女们哭得撕心裂肺,曹吉祥却渐渐从悲痛之中清醒过来。
太后一死,就再没有能护得住他的人了,天色一亮,不,或许不用等到天亮,就会有禁卫冲进来把自己抓走,然后等待自己的,就是最后那一刀。
不,不能坐以待毙,曹吉祥打了个激灵,悄悄爬了起来,见无人注意到他,偷偷退出寝殿,回到了自己房间。
匆匆换了身小黄门的服饰,又改了个发型,往身上藏了些细软,从仁寿宫的一个偏门溜了出去。
趁着夜色掩映,东躲西藏地来到了安定门旁,见一路无事,曹吉祥这才松了口气。
用不了多久,宫内的粪车将会从此门出去,负责运送的小宦官们人手嘈杂,为了挡住恶臭,皆以布条遮住口鼻,禁军嫌弃恶臭,查验得并不严苛,加上天色未明,彼此之间也很难辨别。
到时候只需混进去,就能安全出宫。
东方一抹朝阳给京师大地带来了些微光亮,曹吉祥站在安定门外回望皇宫,一颗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还好自己见机得快,否则此时恐怕已经深陷囹圄了,如今海阔鱼跃,天高鸟飞,只需逃出京师,到偏僻之地买块地,自能了此残生。
第365章 转机
感慨完毕的曹吉祥不敢耽搁,仍旧尾随粪车车队走了一段路,然后找了个小巷蹿了进去,疾行到巷子另一侧,取下围住口鼻的布条,掸掸身上浮尘,正待从容走将出去,不妨身后伸过一只大手,将他口鼻捂住,随后整个身子被人拖进了小巷。
周秦川哭笑不得地坐在会同馆内的一间静室之中,周围有苏、秦二女,还有赵子桐、李漆、杭敏和耿彪等人,俱都披麻戴孝。
孙太后大行归天,举国哀悼,他们虽是番邦使臣,也得入乡随俗,给那老虔婆当几天孝子贤孙。
昨夜仁寿宫的巨变,大大出乎周秦川意料,从宫中传出的消息来看,孙太后死于小解出血不止。
他实在没有料到,那个动过手脚的方子,能这么快就展现如许威力。
在后世,因关木通等药材之中所含的马兜铃酸而导致肾衰竭致死的病例,从数年到数个月不等,但都没有这么快的。
这只能说明孙太后本身就有隐疾,只是被关木通给催发了,可其他人不这么想。
如此也好,想必今后很长一段时日,已经知道药方的太医院,都不敢轻易使用这个方子了,周秦川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毕竟关木通要比木通便宜些,药性上差别又不大,这个时代又难以说清楚马兜铃酸的存在。
长此以往,关木通必将鸠占鹊巢,取代木通,成为龙胆泻肝汤的用药。
与其让此药荼毒病患,还不如让此方就此湮没得好,反正龙胆泻肝汤的替方又不是没有。
除了杭敏,其他人都隐约知道点内情,此时看周秦川的眼神都有些惊惧。
想想看,那副汤药在经过孙安和太医院的多方验证之后,都没有发现不妥之处,却仍然把孙太后给药死了。
一个方子,开始能治病,以遮人耳目,然后再取人性命,想想都可怖可畏。
周秦川不通医术,也不知死因到底是不是肾衰,不过目的达到就行。
本来他还想着既然开设椎场和税关的反对声强烈,那朝贡完了就回关西,先小规模地试行一下,一年半载之后,等孙太后因病故去,再来争取此事。
没想到那老虔婆这一死,事情又有了转机。
“诸位,孙太后已殒,咱们是不是该聊一聊,如何让朝廷同意在沙洲开设椎场了?”周秦川清了清嗓子问道。
“对对对。”众人如梦初醒,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话来。
看着大伙儿眼中仍旧有些惊惧的目光,周秦川颇为无奈,看来自己在他们心中是心狠手辣、算无遗策的毒士了。
也罢,让人惧怕也是御下的手段之一,只要他们不因此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看法就成。
且看幼蓉和秦琪,她们二人眼中虽然也有些惊惧,但更多的是欣赏和敬佩,这就挺好。
“于谦于大人的回信已经送到朝廷了,本来陛下还担心朝贡迫在眼前,时日不多,没想到出了这档子事儿,真是世事难料啊。”
杭敏感叹道,他对周秦川等人这段时日如何行事不太清楚,只庆幸开设椎场一事又有了磋商的时机,若孙太后不死,那朝贡完了关西诸卫和西域诸国就得回去,确实没有谈判的工夫。
“那是,”赵子桐嘿嘿笑道,“如今又多出了四十九天,咱们可从容商讨。”
“杭二兄,陛下和于大人意下如何?”周秦川也不废话,单刀直入地问道。
“总体上同意在沙洲开设椎场,瓦剌卫负责筹措椎场衙门也成,主要就是……”
“主要就是我等上缴的钱粮问题了罢?”周秦川笑着插话。
“正是。”杭敏稍稍有些意外,周秦川能如此敏锐地察觉到问题所在。
“既是钱粮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说白了,无非各家份额的多寡罢了,咱们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谈。
杭二兄,看这模样,你如今算是朝廷的全权代表咯?”
“也谈不上什么全权代表。”杭敏答道,“无非是和你们更熟悉些,能在朝廷和瓦剌卫之间起个桥梁作用,更多的,还是得由朝廷和陛下决断,我最多传递点消息罢了。”
“杭大人,咱们都这么熟了,又都是为太子殿下效命,你能不能替咱们瓦剌卫说说好话,要不,透露点内幕也成?”赵子桐开始拉关系。
“你高看我了,赵兄。”杭敏苦笑,“陛下虽然宽厚,但底限却不会退让,别说是我,就是小妹在大事上对他的影响力也有限,至于内幕,我在京师的时日比你们多不了多少,知道的也很有限。”
“不过,我若能帮得上忙,自是当仁不让。”见赵子桐有些失望,杭敏又赶紧补充。
“有你这句话就成,杭二兄,不知朝廷意欲如何?”周秦川发问。
“是这样的,主要是户部的要求,当然了,陛下的内库也有需要……”
杭敏侃侃而谈,拉开了沙洲椎场谈判的序幕,他需要将商讨内容转告景泰帝和朝廷,周秦川他们同样如此,也得召集关西诸卫和西域诸国另行磋商。
双方内部其实都还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全部聚在一起其实并不合适,只能各自选出代表,交换意见后再在内部商讨。
这等琐碎事宜,周秦川自是没有什么耐心,大都交给了赵子桐和苏幼蓉去做,他只负责出点子,把控大势,美其名曰高屋建瓴。
关西七卫和西域诸国在得知除了要开设椎场,重建丝绸之路外,还可以自行组建椎场衙门,共享抽取的交易赋税,全都激动了。
若能成事,大伙儿所得就不仅仅是贩卖货物的收益了,丝绸之路未来可期,沙洲迟早能成为大明西北重镇,乃至中西亚的贸易中心,赋税之厚,不可想象。
为了争取椎场衙门——周秦川称之为税关——的份额,前来朝贡的各部、各国先争了个不亦乐乎。
倒不是周秦川心善,不愿独霸税关利益,此事他要是不提,或者提了不把好处分润出去,其余人等也拿他没法,毕竟瓦剌卫拳头大,又与明廷和明皇室相善,椎场还开在瓦剌卫的地盘上。
第366章 僵持
但要想让交易不断扩大,就必须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而这离不开各卫、各部、各国的支持,除了不能捣乱,还得出兵维持沿途秩序,因此利益均沾才是稳妥之策。
眼见这伙人争执不下,周秦川干脆定了个调子,那就是根据各部能出动的兵马和支援税关可用之人的多寡,来确定各自在税关的份额。
利益面前,谁甘落后,当下人人拍着胸脯地保证出兵,还承诺要剿灭境内盗匪,以利丝绸之路的通达。
又是一番吵闹之后,总算根据各自实力确定了份额,其中瓦剌卫占了一半,是绝对的大头,这一点没什么人反对。
瓦剌卫实力超卓,所在的沙洲位置紧要,且这一半的份额中,还包括了沙洲卫和岭北阿失帖木儿所部的利益。
虽然如今沙洲卫半推半就地并入了瓦剌卫之中,但毕竟沙洲是人家的故地,不能一点都不表示。
而乌苏克所在位置对丝绸之路亦有威胁,他们没有来人,但周秦川不能不为之争取。
其余一半份额,自然是按着实力顺序,由帖木儿帝国、东察合台汗国、哈密卫和其余关西五卫分了大头,剩下一点蝇头小利,则由几个小部落和小汗国瓜分。
周秦川他们这边的事儿解决的还算顺利,但与朝廷的交涉却进展不大。
那边狮子大开口,要开支费用前整个税关的六成收益